最近,據國外的媒體報導,奧斯卡的主辦方國外頂級藝術學院發布聲明,稱在疫情狀況下結合當下形勢,將對奧斯卡電影評選規則進行修改,具體修改哪些項目還在組織這方面的專家商量,或4月底公布具體細則。
奧斯卡金像獎,是世界著名的電影獎,是美國一項表彰電影行業成就年度獎項,目的是為了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和持續發展。其中包括各種類型的電影,加起來有20多個不同的獎項,也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影響力已覆蓋全世界,因此也被稱為電影界的「諾貝爾」獎。
以前的奧斯卡評判規則是什麼
觀眾總是很好奇一部電影的好壞評判標準是什麼?有的人覺得喜劇、搞笑就是好,有的人覺得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就是好,也有的人覺得能凸顯人性區分是非可以從電影裡讀懂某些道理就是好電影。
這些不同的觀點幾乎是千姿百態,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這些看法也取決於電影本身的類型。類型不同帶來的欣賞效果也完全不一樣。
作為頂級的電影獎項,奧斯卡是如何評判的呢?
首先,是文化方面,電影要符合本國的文化之外還符合相應的電影邏輯關係。在這之前,奧斯卡畢竟是美國設立的獎項,雖然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但是對於其他國家並不是太友好,更多的是按照美國人的邏輯去宏觀判定電影是否符合,因此,許多好的電影都錯失機會。
其次,要求作品在本國必須拿到多少次獎,以及自身的影響力,這一點很重要。這只是一塊敲門磚,不然連門檻都過不了,更別提能參與了。而那些得過獎的人都是本國最資深的,說是舉國之力也不為過。
這個獎項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呢?亞洲拿過這個獎項的人屈指可數。放眼望去,中國電影的在很多電影節上都獲得過獎項,國內也每年都會有影帝獎,可最終能拿到奧斯卡影帝獎的簡直寥寥無幾。
國內哪些人得過奧斯卡獎項?
2001年,由導演李安拍攝的《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這時華語電影歷史上首次獲得。電影中涵蓋了中國武俠、浪漫愛情、愛恨情仇等元素,符合美國崇尚自由浪漫的觀賞感受,最終該電影獲得奧斯卡獎。
另一位就是成龍,成龍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演員,他的表演類型主要是表演武打喜劇,國內承包了無數電影獎項。能去好萊塢發展的華人演員其實很多,但是,真正成功的目前只有他一個。李連杰也曾去好萊塢發展,可最後還是沒有成功,只好退回國內。而成龍也是以62歲的年齡,站在奧斯卡終生成就獎的亞洲人,同時也是第一位獲得此殊榮的華人。
由此可以看出,奧斯卡電影獎是非常難以獲得的,促使世界各地的電影人不斷地追求藝術完美,以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為目標。當然,獲得之後也會給獲獎人帶來至高無上的榮譽,因為這個獎是世界級的。
奧斯卡獎項將會有哪些改進
對於奧斯卡獎項的評判標準會如何改官方暫未宣布,但是可以從一些角度去猜測官方是增加新標準還是修改標準。
如今的電影行業已經逐步向國際化發展,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你在看某個電影時熒幕下面都會有英文注釋,這在以前的電影裡面幾乎看不到這樣的注釋。
奧斯卡評判標準改了之後,難度比之前更高了。思考一下官方到底會改哪些內容呢?這些評判標準會不會增加國內電影上榜難度呢?一起來看看。
文化加強,前面提到了電影文化,作為國際化的獎項必須要尊重各國的文化和歷史,這次修改估計會更人性化地歸納各國的文化來作為判定前提,也算是給那些其他國家的評委一個參考,使其進行綜合考量。
專業的鏡頭語言提升,這個項目既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最嚴格的,雖是一項技能水平,但不是專業電影人真的難以捉摸其中的要點。評委在評判過程中會更嚴格,一幀一幀地區分析每個鏡頭想表達的觀點,再對比演員、場景、道具所表達的內在邏輯關係,要求要達到極致。
藝術高度增加細節,為什麼說王羲之的書法真跡是無價之寶,厲害的書法家臨摹也不一定能寫得出來,寫出來的字與原著根本不是一個檔次,是難以超越的藝術,所以說藝術是沒有上限的。那麼,這次會增加哪些細節呢?電影中每一個鏡頭裡面的東西,都要有至高無上的藝術高度,上到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下到一個茶杯、桌子,每一個鏡頭裡面展現出來的東西都是藝術品,來者難以超越的藝術品。
說了那麼多,中國導演、演員缺的並不是創作的土壤,電影的好壞與講述什麼故事關係不是很大,也不完全是藝術鑑賞水平不行。國產電影就像國足一樣,差就差在基本功不如人,這或許是電影工作者和觀眾最不願意承認的。
雖然目前國內電影事業與國際電影存在差距,但僅僅代表現在不代表以後也是這樣,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國產電影也能登上國際電影獎這座高峰。
各位小夥伴,看到奧斯卡獎項的電影評判標準之後有何感受,你們對國產電影有哪些建議和意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