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東城區「大戲東望·2020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在南鑼鼓巷街區舉行開幕演出。作為「文化東城」的重點活動品牌,本屆活動以「戲劇溫暖城市」為主題,首次創新採用戲劇融入街區,增加群眾的沉浸式體驗,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戲劇年度盛會。後續,展演季將於9月-12月期間為觀眾呈現多元戲劇內容。
多年來,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以突出東城元素、傳播戲劇文化、鼓勵群眾參與為特點,吸引戲劇工作者、藝術家和戲劇愛好者廣泛參與其中,至今已舉辦九屆,累計推出了387部劇目(其中講述東城故事的原創劇目38部),演出1100餘場,觀眾25餘萬人次。
本屆展演季以「戲劇溫暖城市」為主題,突出戲劇藝術與城市街區的共融,注重百姓的參與和互動。展演季分為開幕街區演出、戲劇主題沙龍、雲劇場展播、線下原創劇目展演等單元,打破劇場的固有模式,將城市空間當做舞臺,融合多種藝術形式,凸顯東城戲劇原創性、互動性、多樣性,傳遞疫情之下的人文關懷,豐富市民的文藝生活選擇。
·藝術與空間共融,為南鑼鼓巷打造專屬開幕街區演出
大戲東望·2020南鑼鼓巷展演季開幕街區演出以「南鑼鼓巷」與「溫暖」為核心,結合南鑼鼓巷歷史沿革、空間個性、文化特色,打造專屬南鑼鼓巷的街區演出,使空間、藝術與觀眾形成立體共鳴。
開幕演出以南鑼鼓巷街區空間作為天然舞臺,並利用光影設計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表演空間——從玉河岸邊的春風書院出發,途徑玉河河畔,進入雨兒胡同,終至南鑼鼓巷主街。
整場演出融合話劇、戲曲、舞蹈、木偶、皮影、音樂等多元的藝術形式,京劇《貴妃醉酒》與崑曲《牡丹亭》在開篇打下如夢似幻的風格基調;《飛吧,丹頂鶴》關照現實問題,傳遞社會溫度;四合院裡的實景話劇《鄰居們》、雷琴獨奏、老北京叫賣則還原了南鑼鼓巷乃至北京百姓的生活日常;尾聲,南鑼鼓巷主街的歌舞表演帶領觀眾共同感受藝術帶來的驚喜與歡樂。
據開幕演出總導演梧桐介紹,這場以「大戲劇」概念整合的新業態演出,用大密度的原創內容和非同以往的視聽體驗,重構後疫情時代的跨時空觀演關係,展現前沿戲劇觀念,打造南鑼戲劇夢幻,倡導戲劇與空間共融,是東城戲劇的一次重要創舉。
通過傳統與現代、現實與理想、藝術與空間的交融,大戲東望·2020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開幕演出成為一場多元共融的藝術盛宴,這也是東城戲劇結合城市空間特色的一次突破性嘗試。
開幕演出之後,9月12-13日,展演季還將在南鑼鼓巷持續進行街區表演及戲劇主題沙龍,其中,中央戲劇學院教授、著名導演羅錦鱗將攜手著名演員陳好、青年導演王翀、中央戲劇學院戲文系主任彭濤帶來《戲劇——夢開始的地方》主題對話,著名影視話劇表演藝術家寧文彤將攜手中國國家話劇院著名演員崔奕、李曄,以及建築師高宇老師圍繞《胡同與實景話劇》進行探討。一系列有趣的活動將鼓勵東城市民、戲劇愛好者在日常空間中近距離接觸戲劇,讓戲劇融入生活,感受戲劇的藝術魅力和樂趣。
·拓展線上戲劇空間,雲劇場展播14天好戲連臺
為豐富市民戲劇觀賞形式,使優秀戲劇作品獲得更多更廣的受眾群體,本屆展演季開設雲劇場展播單元。
雲劇場展播單元包括歷屆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優秀原創劇目和北京市演出責任有限公司出品的經典劇目,將在大麥x優酷獨家展映。9月14日-9月27日期間,十四天每天一部作品上線,其中包括根據真實感人事件改編的戲劇東城2017年度大戲《十年》和2016年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生命密碼》;反映社會現實問題的溫情話劇《男保姆》和《最美的時光》;體現平凡人物在大時代下奮鬥故事的都市題材話劇《跑吧,兒子》和《微時代之囏人》;以及再現傳統文化與藝術的《旗袍》、《廣陵散》等,觀眾將可以在雲端看遍古今故事、人生百態。據悉,雲劇場線上展播將持續放映至12月底。
·回歸劇場空間,9部作品匯聚東城原創力量
受疫情影響,戲劇演藝市場面臨巨大挑戰。這樣的大環境之下,東城區在做好演藝行業疫情防控常態化各項要求時,積極堅持推動新劇目創作,帶動疫情之後演藝單位復工復產的信心。
9月-12月,將有9部全新的東城原創劇目陸續在北京兒藝排練場、隆福劇場進行展演,觀眾將可以回歸劇場空間,以最熟悉的方式享受戲劇藝術。即將展演的原創劇目中,包括講述普通人在疫情之下不懈奮鬥的抗疫題材話劇《14天》和《門裡門外》,以小見大,共同回憶這段對於我們來說十分特殊的日子。
據悉,東城區積極扶持原創劇目創排,十多年來,先後通過直接補貼演出、對優質劇本重點獎勵、政府購買、設立專項資金扶持等方式,共支持了150多部原創劇目,集聚了大量創作資源,吸引戲劇工作者落戶,鼓勵開展劇目創作。尤其2016年以來,每年配備專項資金,鼓勵東城原創劇目創作,共推出了38部東城原創劇目,演出257場,發放惠民票3.5萬餘張。
藝術與空間交融,讓戲劇溫暖城市,大戲東望 · 2020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2020年9月-12月,不見不散。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