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12月19日晚,江蘇省第二屆「戲劇小戲小品」展演暨第二屆戲劇主創人員培訓班在南通市通州區文博中心落下帷幕。來自全省各省、市、區、縣級專業和民營劇團以及新文藝組織所創作的42出小戲小品,進行了為期三天的精彩展演。一個個短小精悍、既接地氣又寓意深刻的節目,鮮活地展現著生活百態和時代面貌,充分展示出紮根生活、紮根人民的基層文藝原創力量。
據省劇協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和全國宣傳部長會議決策部署,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把握時代脈搏、堅守人民立場,創作推出更多優秀作品,不斷滿足新時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指導、江蘇省文聯主辦,江蘇省劇協承辦的江蘇省第二屆「戲劇小戲小品」展演於今年8月拉開序幕。活動共收到來自全省各級文藝院團、藝術院校的95部參賽作品,涵蓋崑劇、京劇、話劇、淮劇、錫劇、淮海戲、滑稽戲、柳琴戲、梆子戲等劇種,經初評、複評,最終有42部作品脫穎而出,入圍終評,其中小戲30部,小品12部。
本屆「戲劇小戲小品」終評展演活動由南通市通州區文旅局聯合承辦,於12月17日起在南通市通州區文博中心開幕。李文啟、韓蘭成、竺小招、唐元才、梁偉平等五位省內外表演藝術家擔任終評評委。42部小戲小品在通州區文博中心小劇場輪番上演,臺上臺下虛實交錯、笑淚交織,小舞臺折射大社會,盡顯人生百態。
《梅蘭芳·當年梅郎》片段
江蘇省崑劇院首次參加小戲小品展演,該院年輕當家人、著名崑曲小生施夏明和搭檔孫晶表演了節選自《梅蘭芳·當年梅郎》的片段《白夜》。「難走的路,我走!別人不去,我去!」梅蘭芳初到上海登臺,為壓臺戲究竟唱哪出而舉棋不定,在黃包車夫李阿大的啟發下,他決定挑戰頗有難度的《穆桂英掛帥》。這段表演臺上空無一物,僅藉助一根皮帶、一盞油燈,配合腳下的圓場,身上的身段,兩人就將一人拉車一人坐車的情景表現得惟妙惟肖,梅蘭芳初出茅廬面對選擇迎難而上的精神也展現得淋漓盡致。評委紛紛感嘆,不愧是大團風範!施夏明和孫晶表演成熟,舞臺節奏張弛有度,引人入勝。
《巧姻緣》
同樣是省級院團,江蘇柳琴劇院、江蘇梆子劇院選送的幾部小戲也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柳琴小戲《巧姻緣》將瓜農互幫互助脫貧攻堅的主題,融入到父女兩代人的婚戀姻緣巧合之中,短短20分鐘戲,結構完整,包袱奇巧,演員表演細膩傳神,讓觀眾在笑聲中看到了一個「瓜果有情牽紅線,同心協力創家園」的暖心故事。
梆子劇院選送的三部小戲《漢宮悲秋》《高祖還鄉》《芒碭斬蛇》是展演中為數極少的歷史題材小戲,演員的精彩表演給評委留下了深刻印象。該院負責人燕凌告訴記者,這三臺小戲擷取自漢代知名典故,是為展現徐州漢文化而專門創作的,此次為首演,也是給年輕演員一個鍛鍊機會。「我們劇院一直非常重視小戲創作。要在短短時間內講述一個完整故事,並且要有精彩的舞臺呈現,小戲並不比大戲簡單到哪裡。」燕凌說,這兩天劇院還在南京高校巡演梆子戲《母親》,為了趕上小戲小品展演,全團馬不停蹄切換場地,這次三臺小戲全團包括演員樂隊舞美共出動了52個人員。
值得一提的是,除省級劇團之外,入圍本屆展演更多的則是區、縣級基層劇團,他們帶來的作品散發著濃鬱的鄉土氣息,有生活、接地氣,細緻展現了普通百姓的豐富日常,生動詮釋了藝術來源於生活、只有紮根群眾才能創作出鮮活作品的藝術規律。
《草莓熟了》
南通市崇川區文旅局選送的小品《草莓熟了》講述了視頻網站主播打算拍攝草莓種植戶夫婦吵架場景,以此帶動草莓銷售,結果卻因夫婦倆真情流露、人品爆發而收穫全網點讚,草莓大賣的故事。該小品構思精巧,時時充滿笑點,處處觸動人心,不僅將直播帶貨、網絡助農、脫貧致富等流行概念融入其中,還引發觀眾對於網絡平臺該如何引導傳播社會正能量的深刻思考。該劇導演兼主演楊潔是文藝崗位的退休人員,說到創作初衷,她表示,「當初我們區縣有許多種植草莓的農民,所以就想到了以此為題。為了搞好創作,我和另一主演張志一還多次去草莓種植戶家中體驗生活。前不久這個節目在社區惠民演出中亮相,引起了強烈共鳴,這說明文藝創作真得有生活才行。」
《社工熱線》
脫貧致富,環境保護……在眾多現實題材中,「抗疫」成了本屆小戲小品展演最亮眼的題材之一。蘇州市滑稽劇團帶來的小品《社工熱線》融喜劇性、思想性與一體,以疫情期間社區辦公電話為線索,串聯起一個個感人暖心的小故事,塑造了社工以及志願者這群奮戰在疫情一線的普通勞動者的英雄形象。南京市話劇團的小品《就這一頓飯》用敬老院獨居老人的一頓年夜飯為引子,勾連出老人作為醫生的親生女兒不幸犧牲於非典時期,而作為護士的乾女兒又要遠赴武漢馳援疫情的感人故事,催人淚下。南通市通州歌舞團的小話劇《封城之前》、無錫市錫劇院的小戲《車鑰匙》、江蘇柳琴劇院的小戲《勾臉》、張家港錫劇藝術中心的小戲《我們都一樣》從各個側面和角度描寫了疫情最嚴重時期各行各業的平凡英雄,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熟悉的身影,把觀眾思緒拉回十個月前那不能忘卻的特殊時期。
《勾臉》
經過專家評委的認真打分和細緻點評,梆子戲《高祖還鄉》、柳琴戲《老兵》、淮劇《船娘》、小品《社工熱線》《草莓紅了》等18個劇目榮獲「優秀節目獎」,崑曲《梅蘭芳·當年梅郎》選段《白夜》獲「特別榮譽獎」,展演活動還評出了「優秀編劇獎」「優秀導演獎」「優秀表演獎」等獎項。
另外,省劇協還於小戲小品展演期間舉辦了江蘇省第二屆戲劇主創人員培訓班。來自全省各劇種劇團以及新文藝群體的40位中青年編劇、導演、演員、舞美(服裝)設計、音樂(唱腔)設計等主創人員參加了培訓班,深入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並由全國知名戲劇等相關領域專家,為學員們講授了當下戲劇發展狀況和前沿理論、傳統與創新、編劇導演音樂舞美實踐、職業道德與權益保護等主題的系列課程。同時學員們還觀摩了小戲小品展演,並進行分組討論等多種形式的教學交流活動。
第二屆戲劇主創人員培訓班
江蘇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劉旭東在展演活動以及培訓班結業典禮上說,崇學尚學是江蘇文藝界的傳統,我們要強化理論學習,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工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體現在藝術實踐中。在向書本學習的同時,我們也要向生活學習、向人民學習,用心去理解現實、洞察人生,創作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優秀作品。我們還要活學活用,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創作靈感,讓作品既有當代生活的底蘊,又有文化傳統的血脈。在市場化的大背景下保持初心堅守定力,創作出更多經得起人民檢驗、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優秀作品。
交匯點記者 高利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