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西新編黃梅戲小戲《草臺人生》亮相黃梅戲展演周

2021-01-20 金臺資訊

9月20日,2020年安慶「十一」黃梅戲展演周黃梅戲小戲展演活動在安慶市黃梅戲會館拉開序幕。活動分三場進行,嶽西高腔傳承中心選送的黃梅戲小戲《草臺人生》在首演中與觀眾見面。

經過近兩個月的打磨,演員們在反覆排練中磨鍊演技,在彼此配合中培養默契,《草臺人生》已然是一部成熟的作品,「唱、幫、打」渾然一體。

演出現場,演員們發揮出了最好水平,將一位樂觀向上的視障殘疾人,敢於向命運挑戰、不懈奮鬥的精神展現的淋漓盡致。演出深深地打動了現場觀眾,臺下叫好聲不斷,掌聲經久不息。

據了解,本次展演活動從9月20日至22日,由全市22家專業院團、民營劇團和文化館帶來的22臺小戲在黃梅戲會館進行集中展演。活動將評選出8部優秀劇目獎、10部劇目獎作品、8名優秀表演獎、10名表演獎演員。(吳傳攀 汪炅)

相關焦點

  • 安慶:黃梅戲小戲《直播之後》榮獲第十五屆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
    安徽網安慶消息2020年11月20日晚,在安徽藝術劇場安慶市文化館編創的黃梅戲小戲《直播之後》,喜獲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金獎。據悉,11月16日至20日,由華東六省一市文化和旅遊廳(局)共同主辦的第十五屆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在合肥市成功舉辦,安慶市文化館編創的黃梅戲小戲《直播之後》榮獲金獎。
  • 2020年寧夏教師資格證考試音樂學科——黃梅戲
    ;關於禮樂這部分的講解,也是課程安排的一個重點,但水漲船高,試題的難度係數也越來越大,接下來,華圖教師就和大家一起談談對黃梅戲的認識;   一、黃梅戲考試中考察的知識點   在以往考試中,黃梅戲考察的知識主要是具體作品與相關選段的對應關係。
  • 黃梅戲名家吳瓊主演《天仙配》,唱響經典中國式浪漫!
    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並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2006年黃梅戲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01月26日,黃梅戲名家吳瓊攜手黃梅戲名家將來到長沙音樂廳,為星城的觀眾唱響經典中國式浪漫!2021新春黃梅戲經典唱段演唱會節目單黃梅戲經典小戲《夫妻花燈》選段「觀燈」演唱者:印存斌、 徐海巖(一)黃梅戲優秀傳統劇目《烏金記》選段「陳氏下書」(二)黃梅戲優秀傳統劇目《陳州怨》選段「一彎新月掛滿天」演唱者:瞿凌雲(一)黃梅歌《山野的風》(二)黃梅戲經典傳統劇目《紅羅帕》選段「魂牽夢繞雙河鎮
  • 她是黃梅戲新世紀「五朵金花」之首花,安徽省黃梅戲劇院一線演員
    青年黃梅戲演員-何雲黃梅戲是我國五大地方戲之一,也是優秀傳統戲劇之一,一直深受廣大民眾和戲曲愛好者的青睞,不僅曲調優雅,旋律美妙,演員也是人才輩出,前有嚴風英,王少舫,後者有馬蘭,韓再芬,當今又有新世紀「五朵金花」,位居黃梅戲新世紀
  • 安徽地方戲曲劇種(唱腔)展演在肥上演|中安在線合肥頻道|合肥新聞|...
    黃梅戲《春香傳》亮相展演  近日,紀念徽班進京230周年《梨園尋根》安徽地方戲曲劇種(唱腔)展演在安徽大劇院舉行。
  • 柔美婉約的黃梅戲,有哪些著名的男演員?
    王少舫(右)與黃新德(左)黃梅戲從一個民間小戲,在建國後的40餘年中迅速崛起,成為一個流行的、新興的、日益擴大影響、令人囑目的優秀劇種,最突出的因素在於藝術上善於由融匯而變革而創造而王少舫與黃新德的成長經歷也將他們把京劇的藝術優勢融匯到黃梅戲的藝術肌體之中,從而豐富了黃梅戲和提高了自己表演藝術的素質。從藝術傳統看,黃梅戲有它獨特的風採,但其藝術積累並不豐厚。底蘊不深厚,但黃梅戲卻象磁石,象海綿,既有吸引力又具有吸收力。因此,融匯眾藝之長而豐富自己之優,就成了黃梅戲生存發展的一條必由之路。
  • 「襲人姐姐」再度露面,黃梅戲「五朵金花」聚集四人
    #2020年是著名的黃梅戲大師嚴鳳英誕辰90周年,王少舫誕辰100周年,嚴鳳英與王少舫都是黃梅戲發展史上最耀眼的明星,是二人將黃梅戲從偏居安徽一隅的「小戲」黃梅戲唱成了全國乃至全世界都知道的劇種。故而黃梅戲界專門舉行了會議與晚會紀念二人。
  • 黃梅戲大師嚴鳳英的子女唱黃梅戲嗎?
    黃梅戲大師嚴鳳英有兩個兒子,老大名叫王小亞,老二叫王小英,雖然他們的職業也多少和黃梅戲沾邊,但好像他們本人並沒有唱戲,搞的也只是行政工作,當然他們的工作和藝術行業還是接近沾邊的。嚴鳳英對於黃梅戲來說,其他的大劇種很多都有很長很悠久的歷史,而黃梅戲形成戲曲這種形式,其時間就比較短。就其行當來說,也只是旦角最為成熟,其他行當,也多為配角。
  • 文化十分丨黃梅戲《鴨兒嫂》:皖南脫貧記 唱出新生活
    「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正在全國上演。日前,由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創排的黃梅戲《鴨兒嫂》作為參演劇目進京演出,該劇根據真實人物改編,講述了農戶張滿秀通過科學養鴨摘掉貧困戶的帽子,積極幫扶同村貧困戶的故事,生動展現了地方精準扶貧,讓百姓過上小康生活的新風貌。隨著舞臺大幕拉開,一幅清新的皖南水鄉畫卷呈現在觀眾面前。
  • 黃梅戲大劇院:點亮黃岡 重啟未來——寫在黃梅戲大劇院開業運營5周年
    它不僅是市民欣賞國內外高端演出的地方,還是黃岡市地方戲曲展演、東坡文化節、湖北省黃梅戲藝術節、大別山(黃岡)地標優品博覽會、大別山(黃岡)世界旅遊博覽會等一系列重要文化旅遊活動的定點演出場所。為了讓大劇院重回大眾視線,黃岡保利利用市民喜歡逛夜市和到湖邊散步的習慣,在劇院廣場開展文化集市活動,為市民帶來精彩展演。8月19日晚,在第3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由黃岡藝術學校與中國戲曲學院聯手打造的大型原創抗疫題材黃梅戲《疫·春》在黃梅戲大劇院舉行首場公演,大劇院與觀眾闊別215天後迎來首批觀眾。
  • 東營區2020年新創呂劇精品小戲展演啟動
    為豐富東營區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6月9日,由東營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呂韻盈家鄉 攜手奔小康」東營區2020年新創呂劇精品小戲展演活動,在牛莊鎮西範社區正式啟動。活動吸引附近數百名村民到達現場觀看。
  • 記者安徽調查黃梅戲:演員工資少 明天誰來唱
    一滴水見太陽,一個「草臺班子」的生存發展,折射戲曲傳承發展面臨的一些共性問題與破解之策。  「老百姓也愛看,基本上是鑼鼓一響,腳板就癢」  4月8日一早,臨時戲臺旁,陸陸續續來了些隔壁村子甚至是5公裡外鎮上的小攤小販,沿著通向戲臺必經的水泥路一字排開。  劇團和村裡商定的演出時間是下午1點40分,將演一本大戲經典劇目《雙龍會》。
  • 黃梅戲名家吳瓊主演黃梅戲經典《天仙配》《女駙馬》▸福利◂
    黃梅戲名家吳瓊主演黃梅戲經典《天仙配》《女駙馬》▸福利◂ 2020-11-20 23: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梅戲宗師嚴鳳英:15歲因戲差點被沉河,38歲被逼自殺後慘遭剖屍
    直到今天,黃梅戲依然煥發著強大的生命力。 而要說當代黃梅戲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嚴鳳英說第二,沒人敢稱第一。這位出生於1930年安徽桐城縣羅嶺鎮黃梅村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是我國當代黃梅戲的發展締造者之一。而新中國第一部公演《天仙配》裡的七仙女,就是嚴鳳英親手塑造的。
  • ——黃梅戲《長恨歌》「翻紅」背後的...
    2020年3月,黃梅戲《長恨歌》在網上引發爭議,這部混搭音樂劇的黃梅戲存在種種不和諧感,是戲迷圈聞名的新編戲曲。在戲迷圈,這部戲經常與《孔雀東南飛》被視為新編黃梅戲的兩大知名反面教材。而近二十年來,新編戲曲「雷戲頻出」幾乎成為戲迷共識。 請話劇音樂劇導演做戲曲,就是創新? 「很多人都說創新是為了把觀眾吸引回劇場,四十年來的事實無數次證明這個想法是錯誤的。但是你永遠看不到人們吸取教訓。」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傅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 漫畫與黃梅戲組CP!國風漫畫《女附馬》開啟黃梅戲二次元時代
    黃梅戲當黃梅戲與國風漫畫相遇、當傳統戲曲與文化創意結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近日,國風連載漫畫《女駙馬》首發儀式在再芬黃梅公館舉行,同時,《女駙馬》漫畫在多個新媒體平臺正式上線。黃梅戲「破圈」首次進入「二次元」世界,與文創領域深度跨界合作,拉開了我市壯大拉長黃梅戲文化產業鏈的大幕。
  • 點亮城市 重啟未來——來自黃梅戲大劇院的時代報告
    它不僅是市民欣賞國內外高端演出的地方,還是黃岡市地方戲曲展演、東坡文化節、湖北省黃梅戲藝術節、大別山(黃岡)地標優品博覽會、大別山(黃岡)世界旅遊博覽會等一系列重要文化旅遊活動的定點演出場所。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黃岡地攤經濟一夜爆火,每當夜幕降臨,大劇院周圍出現大量地攤。
  • 國人喜歡聽的「黃梅戲」,到底發源於哪裡?為什麼至今仍爭論不休
    20世紀60年代,黃梅戲在全國火起來,聽家裡老人說,當時村裡不管是「北京牌」黑白電視,還是大收音機,都是黃梅戲。當時黃梅戲的熱度有多高?這部電視劇文化被選為當時最受歡迎的「IP」,在走在新時代媒體前沿的港口和東南亞地區也曾將這種藝術形式翻拍成電影作品。
  • 黃梅戲「五朵金花」的不同道路:人間世
    顧名思義,「五朵金花」指的是五個唱黃梅戲的女孩子:馬蘭、吳瓊、吳亞玲、袁枚、楊俊。「五朵金花」這個稱號是當初在HK地區演出,當地媒體給予的稱號,後被沿用。黃梅戲戲迷若入門必知的知識中,除了嚴鳳英、王少舫,就應當是黃梅戲:「五朵金花」了——他們當之無愧。黃梅戲界內也曾多次評選「新五朵金花」,「五朵金花」這個稱號算是黃梅戲刻骨銘心的烙印了。
  • ...二十四場:省戲曲藝術劇院邀您10月9日雲看黃梅戲《女駙馬·洞房》
    楊俊國家一級演員、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黃梅戲「五朵金花」、國務院終身津貼專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梅戲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現任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聯副主席、湖北省文藝自願者協會主席、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