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華圖教師發布:2020年寧夏教師資格證考試音樂學科——黃梅戲,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小考點——黃梅戲
中國音樂史對禮樂的考察每年都有;關於禮樂這部分的講解,也是課程安排的一個重點,但水漲船高,試題的難度係數也越來越大,接下來,華圖教師就和大家一起談談對黃梅戲的認識;
一、黃梅戲考試中考察的知識點
在以往考試中,黃梅戲考察的知識主要是具體作品與相關選段的對應關係。可是我們的講義裡對這部分提及甚少,現將我們講義中關於黃梅戲的內容截圖如下:
二、黃梅戲的形成與發展
黃梅戲,原稱黃梅調或黃梅採茶調,建國前歷經多次更名,如採茶戲、懷腔、府調、二高腔等,這些稱謂都與黃梅戲不同發展時期的表演風格、展演地域乃至生存的需要緊密相關。建國後,在政府的扶持下,才正式命名為「黃梅戲」,從這個意義上講,原本極具草根特徵的地方文化品種,正是伴隨共和國的新生而獲得了正名,並從民間進入主流,從村野真正進入都市而盡顯風流、自成一派。
在近代,黃梅戲的發展與安徽整體環境的社會變遷有著密切關係。這裡的「近代」,並非狹義的近代史,而是泛指明代中期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以降的時代。明代中期以後,「徽商」一時鼎盛,有道是:「商賈之稱雄者,江南則稱徽州,江北則稱山右。」徽商的興起,促進了安徽與外界的交流,擴大了安徽民間藝術在全國的影響,也拓展了安徽人的寬容與開放的心態,因此,在對外來文化的態度上較少排他性。到20世紀初,中國女權運動正值方興未艾之際,封建社會中女子拋頭露面有傷風化大逆不道等腐朽思想遭到強烈抨擊,開始有女性加入到黃梅戲藝術活動中來,黃梅戲劇本出現了大量自由戀愛和反抗禮教的劇目。而幾乎與此同時,由安慶懷寧人陳獨秀始發的「白話文運動」,則在一定程度上為黃梅戲的發展提供了寬鬆的文化環境。
早期的黃梅戲只是一種抒情的歌曲演唱,缺乏戲劇表現所必備的敘事功能,而安慶民歌由於歷史原因,多是長於敘事功能的發揮,這從當地長篇歷史敘事詩歌《孔雀東南飛》的敘事表現便可知一二,當抒情性的黃梅調遇上敘事性的安慶民歌,一種帶有敘事功能、結構模式及角色體制都相對具備的民間歌舞小戲便應運而生。因此,早期的黃梅戲花腔小戲大多都以安慶民歌命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觀眾審美需求的提升,對更具戲劇性和情感性表現力的藝術形式的追求就變得迫切起來,然而,讓尚處於歌舞小戲的黃梅戲在短時間內具備嚴格意義上戲曲的表現能力還是很困難的,此時的黃梅戲還沒有正本戲,有的多是對安慶地區民間歌曲的直接化用,究其深度,還不足以戲劇論之,而且,眾所周知,由歌舞小戲向程式戲劇過渡是相當緩慢且艱難的,而對於出生草根的黃梅戲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在歌舞戲曲的發展過程中,初始的民眾創作階段總是較為簡單隨意的,但隨著其發展的深入,要想合乎觀眾的審美需求,則需要具備專業創腔的加入和更具戲劇衝突以及程式化的劇目積累。
初創階段的的黃梅戲,一無腳本、二無專業創腔人才,三無程式化舞臺套路,要想突破自身的局限簡直難如登天,然而,幸運之神似乎總是眷顧這朵可愛的藝苑之花,在萬般無奈之際,接受了青、徽二劇的援助,使這株剛剛發芽的藝苑小花沒有因為劇目、唱腔的缺乏而夭折。而分別興盛於明、清中期的青陽腔與徽劇,由於歷史的積澱,早已儲存了大量的劇目,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劇目在當地早已家喻戶曉、耳熟能詳,有著良好的社會基礎,黃梅戲將其借用,在觀眾情感、心理上都能喚起天然的親切感,正是這些正本大戲劇目的借鑑,快速催熟了黃梅戲正本大戲的降生,豐富了黃梅戲的表現手段、提升了其審美內涵,除此之外,對青、徽二腔諸如唱腔、樂隊伴奏、表演程式等方面的借鑑上也多不勝數,正是青陽腔、徽劇、京劇等劇種的學習,才使得民歌體的花腔小戲能夠快速形成初具板腔體形式的唱腔藝術,在音樂伴奏上也才得以從純粹的鑼鼓打擊樂伴奏過渡到有胡琴託腔的新階段,表演形式上更具備了一些基本的戲劇程式化的表演手段。並很快迎來了聲腔與表演藝術的拓展,從音樂學的立場來講,音樂恰恰是一個地區民眾生活和生命的呈述,也是一方水土民眾文化形式最生動的表達。
給大家總結了這麼多,希望能給各位音樂老師以參考;在以後的講解中,更能如魚得水,信手拈來!更希望廣大學員在以後學習這部分的知識時,能脈絡清晰,便於記憶和理解,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
最後,華圖教師預祝廣大考生乘華圖翅膀,圓教師夢想!
華圖教師安徽教研室 編輯
(編輯:luoho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