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外科口罩用時不長,久了不換難以阻隔細菌,更換太勤又容易造成浪費……而如何讓其發揮最大作用,解決醫務人員口罩緊缺難題,秀山縣人民醫院別出心裁,發明了「一種帽子口罩裝置」,不僅能延長口罩的使用壽命,還避免了醫務人員掛耳太久引起的疼痛和不適。
在2020年重慶市「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網上勞動和技能競賽「五小活動」的小發明獎項中,這項實用新型技術因其優秀的防潮效果與實用性,當選了市總工會「五小活動」十月「小創造」獎。
「加裝」吸水棉片
延長口罩使用壽命
疫情期間,由於醫用外科口罩大量緊缺,「口罩荒」便成了臨床醫護人員面臨的共同難題。「平常我們使用的醫用外科口罩,要求四小時必須更換一次,因為長時間的使用會使得口罩內側變潮溼,更加容易沾染細菌。」秀山縣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醫學科主任崔素榮說,「特別是對於呼吸科、傳染科、手術室這種細菌汙染較重的科室,如果口罩得不到及時保障,醫護人員就會隨時暴露在風險之中。」
既要能及時更換潮溼口罩,又要不造成較大的經濟負擔,口罩內側的防潮棉便是突破口!
「可以不改變口罩主體,只需在內側加裝一層吸水棉紙,就能解決』一罩難求』的問題。」崔素榮介紹,使用時,醫護人員可以通過先把吸水棉紙拉出遮擋口鼻部後,再帶上口罩,並將口罩掛耳掛於帽子兩旁掛鈎上;一旦感覺吸水棉紙有點溼潤時,就將其撕下後丟棄,換上新的棉紙後再戴上口罩,這樣一來,就可以實現口罩循環使用了。
「以往醫護人員上班一天下來,至少要用兩個口罩,如果採用這種辦法,成本至少節約一半。」崔素榮告訴記者,「目前我們醫院共有醫護人員近千人,按照每人每天節約一個口罩來算,一年下來,可以節省近37萬個口罩。」
掛鈎取代掛耳
減輕醫護人員被「勒」疼痛
口罩戴久了,臉上、耳後無疑會有勒痕,而此時醫護人員帶「傷」上陣,效率也會大打折扣。由於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所有醫護人員臨危受命,始終堅守在崗位一線,與病人共「戰」疫。
「那個時候醫護人員進病房一待就是一天,為了節約醫用資源,他們很多都穿上了尿不溼。」崔素榮回憶,有時換班下來,很多醫護人員臉上全是勒痕,耳後被掛流血也是常事兒。「每次看到那些年輕妹兒滿臉勒痕,還蠻心疼的,畢竟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小小年紀就已經扛起了肩上責任。」
為了減輕醫護人員被「勒痕」困擾的疼痛,讓他們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工作,崔素榮帶領團隊,經過幾個月的研發,申請了「一種帽子口罩裝置」專利,並希望能在臨床儘快投入生產。
據了解,該「帽子口罩裝置」除了能延長口罩使用壽命外,其兩邊的掛鈎還能解決醫護人員長時間戴口罩造成的勒痕問題。
「由於口罩掛耳繩太細,帶久了自然會被勒傷,這時要是換上一個新口罩,那種疼痛真的難以想像。」崔素榮告訴記者,「當時我們就在想,要是能在帽子兩旁設置兩個固定掛鈎,將口罩掛耳掛在掛鈎上,就能大幅度減輕對醫護人員耳朵造成的損傷了。」
目前,「一種帽子口罩裝置」仍處於研發階段,到投入生產還需經過臨床考驗。崔素榮說:「下一步,我們將投入製造樣本投入臨床試驗,待檢驗合格後便大批量投入生產。」
上遊新聞 吳思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