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凍症男孩」因愛「破冰」,創造生命奇蹟!

2020-12-03 時代楷模發布廳

最近,

「冰桶挑戰」活動再度引起熱議。

活動的聯合發起人之一奎恩,

曾與「漸凍症」(ALS,肌萎縮側索硬化)

頑強鬥爭了7年。

他樂觀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激勵過很多「漸凍症」病患。

同時,

因為「冰桶挑戰」活動廣泛的影響力,

「漸凍症」這種罕見病,

開始被大家熟知和關注。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

我國有20萬左右的「漸凍症」病患。

由於目前無特異性治療藥物,

因此患者主要以改善生活質量,

來延緩病情發展。

漸凍症,又稱肌萎縮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簡稱ALS),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的五大絕症之一,是一種累及上/下運動神經元及其支配的軀幹、四肢和頭面部肌肉的,一種慢性、進行性變性疾病,常表現為上/下運動神經元合併受損所致的進行性加重的肌無力、肌萎縮和肌束顫動等。

他們究竟是如何生活的?

我們又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也許程東東的故事,

能帶給你一些思考和啟發。

01 愛心幫扶 溫暖了他的求學路

出生在安徽廣德的男孩程東東

7歲時被診斷出患上了「漸凍症」,

醫生曾斷定他的生命

只能停留在15歲,

並且很快會失去大部分行動能力,

因此建議他休學在家。

但休學後的東東,

越來越拒絕與人交流,

總是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電視看。

為了改變他的低迷狀態,

東東的媽媽劉香決定,

一定要讓兒子重新回歸校園。

2008年,

闊別校園一年的東東,

來到了廣德市邱村鎮

邱村小學讀一年級。

面對新的班級和同學,

東東和媽媽都非常擔憂。

由於孩子們年紀都小,

可能會出現牴觸情緒,

與此同時,

孩子們的父母,

也可能會存在隱憂。

但令他們意外的是,

在班主任王蜜的提議下,

有8名同學自發成立了

愛心幫扶小組,

有人負責早晚接送東東,

有人負責午飯時

幫他排隊打飯、刷碗,

還有人負責課間背著或陪著東東

和同學們一起玩耍。

從愛心幫扶小組成立的那天開始,

不論什麼事,

同學們總是會先想到東東,

點點滴滴的陪伴,

一點一點溫暖了東東的心,

他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

東東說:

「有時候下雨,

同學們都把傘給我打著,

防止我身上弄溼了。

他們淋雨的時候卻毫不在意,

就覺得他們一直陪著我,

非常開心。」

小學畢業後,

愛心小組的三名同學,

和東東一起進入了同一所中學。

在中學的班級裡,

他們再次加入到了

愛心幫扶小組。

東東的媽媽劉香在接受採訪時說:

「幼小的小手幫助東東,

一幫就是五六年。

上了中學之後,

他的初中班主任跟我說,

你放心,

我們也會像他的小學同學們一樣,

盡全力幫助東東。」

後來,

東東被廣德市重點高中錄取。

校長說,

東東初中學校的校長已經提前溝通,

在新的校園裡,

大家會把愛心繼續傳遞下去。

對於東東而言,

雖然身邊相伴的同學一直在變化,

但是懷抱的溫暖卻是一樣的。

02 10年接力 幫扶由小組發展成了團隊

今年,

頑強成長起來的東東,

考上了大學。

為了方便照顧東東,

學校為他和媽媽在宿舍樓一樓,

改造了一間愛心宿舍。

在東東進入班級的第一天,

輔導員還帶著大家開了一個班會,

班裡的42個男生,

自願組成了7個愛心幫扶小組,

大家輪流陪伴、幫助東東。

因為雙腳無法行走,

東東需要坐著輪椅去教室,

同學們每天都會在課前半小時

準時到達,

把東東抱上輪椅,

並收拾好上學物品,

再推著他一起去上課。

因為教學樓沒有電梯,

同學們要將東東和輪椅一起抬進教室,

有時遇上一天滿課

又分別在不同教室上課時,

同學們最多一天要這樣上下十餘趟。

為了方便東東上課,

學校把教室儘可能調整到了低樓層,

同學們也總會把第一排的座位留給他。

除了護送、幫助東東上下學,

同學們還在想辦法讓東東

更快融入到大學生活中,

集體活動總會設計適合東東的項目,

空閒時也常會陪著東東出去看看風景。

東東的同學大學同學殷世傑說:

「他需要別人幫助,

而這個別人恰恰就有我,

我覺得我應該去做好。」

雖然每天堅持吃藥和理療,

但東東的行動能力

還是越來越差,

現在的他,

只有頭部和幾根手指可以活動,

除了簡單的寫字、吃飯,

生活中很多事情無法自己完成。

從陪上課到翻書、喝水;

從抬著東東上下樓

到陪著他參加集體活動,

出門轉悠,

同學們給了東東

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

對於東東和他的媽媽來說,

這份愛心分外熟悉也倍感驚喜。

熟悉的是,

這樣的場景

在不同的校園裡常常發生,

驚喜的是,

從小學到大學,

從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

從一雙小手到一雙大手,

這份守護和溫暖從未間斷過。

10年,

近4000個日夜,

一雙又一雙手,

把東東從輪椅上抱上抱下,

數萬個「懷抱」

陪伴著東東一天天成長。

正是這份揮之不去的溫暖,

承載著東東走到了現在。

03 「我想站起來 回報大家 回報社會」

同學們持久地付出和愛心,

不僅幫助東東繼續著他的求學路,

也讓他走出了命運的陰霾,

變得樂觀、堅強,

對未來充滿希望,

他渴望用自己的方式回報大家的這份愛。

東東所在的計算機系,

專業課常有大量的計算內容,

因為胳膊無法正常抬起和挪動,

寫字時只能把胳膊架在桌子上,

身體向左略微傾斜,

手指才能抓緊筆,

速度常比其他同學要慢一倍,

遇上翻頁和操作性作業就更困難,

保持著這個姿勢寫作業

本身就比較吃力,

但遇上同學們有不會的題,

東東還是會主動地一遍遍給大家演示。

靠著這份倔強和堅持,

從小學到大學,

東東沒有一天遲到或缺課,

也從來沒有遲交過作業。

比起特殊照顧,

他更願意靠著自己的努力,

和同學們並肩前行。

今年的高考,

東東原本是符合考試延時條件的,

但他卻主動放棄了申請。

他說:

「同學幫助我這麼多年,

我就想高考的時候,

跟他們一起出考場,

一起進考場,

來一場公平競爭,

然後同時也看看我真正的實力。」

現在他還在努力學習攝影和無人機操作,

未來他希望自己能夠做到更多的事情,

幫助更多的人。

「漸凍症」,

「凍」住的是東東的身體,

但沒有凍住東東對於幸福的感受力,

更沒有凍住東東的生命力。

未來,

他的人生也許還會

充滿更多的未知和不確定性,

但收穫的大愛,

能讓他有勇氣去面對挑戰,

也去迎接快樂和幸福。

祝福東東!

也期望更多的「漸凍症」病患,

能被大愛包圍,

樂觀生活!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藥圈網、幸福廣德

相關焦點

  •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讓我們了解「漸凍症」 關愛「漸凍人」
    奎恩在2013年3月8日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症,他與漸凍症的鬥爭長達7年。 奎恩的支持者在臉書上宣布了奎恩去世的消息,「我們將永遠記住他在抗擊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的不懈鬥爭中的靈感和勇氣。」 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協會說:「帕特以積極和勇敢的態度對待漸凍症,激勵了周圍所有人。
  • 一位「漸凍症」患者的自訴
    本書來自一個臥床10餘年的「漸凍症」患者,從病人的視角講述了患病20年的心路歷程,描繪了病人與親人,病人與陪護人員,病人與醫生,病人與訪客及過客之間的許多軼事。這本書不僅僅是對病人,也是對每一個健康人的一劑精神良藥,讓你能用愛去解凍人生,做人生的強者、生命的勇士。
  • 外媒:「冰桶挑戰」發起者之一因漸凍症去世 享年37歲
    參考消息網11月23日報導據美聯社紐約州揚克斯消息,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漸凍症)協會稱,漸凍症患者帕特·奎因於當地時間22日去世,享年37歲。他在7年前參與發起了為漸凍症患者籌款的「冰桶挑戰」,在全球籌募了2億多美元。據報導,奎因在2013年確診漸凍症。
  • 關注罕見病:幹細胞能給漸凍症患者帶來哪些改變?
    比如,漸凍症作為一種罕見病並不「罕見」,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就有22萬患者,擴大到全球遠遠不止這個數字。 目前漸凍症缺乏特效藥,很多患者都急盼有效藥物來控制該疾病的發展。
  • 抗疫英雄譜丨身患漸凍症的張定宇:與時間賽跑 與生命賽跑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身患漸凍症的張定宇堅守一線,與時間賽跑,帶領醫院幹部職工救治了2800餘名患者,為打贏「武漢保衛戰」做出突出貢獻。醫護人員:今天是35個,上午是20個都來了。張定宇:這是做第二輪了,是吧。醫護人員:已經第二輪了。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新冠肺炎複診門診,張定宇正向醫護人員詳細了解近期患者的複診情況。
  • 《給我1天》首曝先導海報 王祖藍演漸凍症畫家
    電影講述了一個身患漸凍症的城市速寫畫家,在病情惡化前終於鼓起勇氣,與暗戀多年的小學同學表白的愛情故事。《給我1天》首度曝光的先導海報中,蔡卓妍、王祖藍步履輕盈地並肩而行,只見蔡卓妍笑靨如花,洋溢著愉悅之情,王祖藍則似乎在說著俏皮話,盡顯歡快氛圍。兩人身後的香港街景則以手繪方式呈現,黑白筆墨勾勒出已被拆除的城市建築,唯有大榕樹被粉色瀰漫,童話感滿滿。
  • 漸凍症女孩苦練畫畫30年,仕女圖是她唯一驕傲,專家卻說缺少靈魂
    從出生降臨人世,到最後離開世界,霍金教授的身體從沒有享受過一絲的公平,但是霍金教授同樣創造出奇蹟,書寫出自己的篇章。 她是江玉婷,漸凍症患者,卻用自己的努力,創造出人生的奇蹟。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還要從小時候的江玉婷開始說起。 一、命運不公,勇敢生活 人生在世,我們總是在追求金錢和權力,但是到頭來,我們卻發現金錢地位都是身外之物,只有自己的健康才是真正屬於自己到。
  • 《大長今》尚膳大人因肺炎離世,晚年受漸凍症折磨多年,享年72歲
    據悉,晚年的他飽受漸凍症之苦,與病魔進行了四五年的抗爭。近日申國因感染肺炎而不幸離世,他的葬禮將在不久後於京畿道金浦市殯儀館低調舉行。提到申國的名字可能大家並不熟悉,但是一提到《大長今》中對女主很好的"尚膳大人"大家應該就會有印象,而申國就是"尚膳大人"的飾演者,這個角色讓他一炮而紅。
  • 她用愛的溫暖,融化「漸凍」的親人!
    她用愛的溫暖,融化「漸凍」的親人!22年來她細心照顧患有漸凍症的丈夫與兒子,用愛與責任撐著支離破碎的家。她就是易從梅。一組漫畫帶你走進「中國好人」易從梅的感人故事
  • 電影《給我1天》有望明年上映,王祖藍演漸凍症畫家
    王祖藍向新京報記者透露,他在片中飾演一名患有漸凍症的畫家,與過往作品相比有很大突破。電影《給我1天》根據李敏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身患漸凍症的城市速寫畫家(王祖藍飾),在病情惡化前終於鼓起勇氣,向暗戀多年的小學同學(蔡卓妍飾)表白的愛情故事。李敏曾擔任電影《喜劇之王》《拆彈專家》《掃毒》系列的編劇。
  • 抗疫英雄張定宇微笑講訴自己的漸凍症:努力工作是因為我熱愛生活
    「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他沉默了一會兒,平靜地提起那個埋在心裡的秘密:「我是一個漸凍症患者,雙腿已經開始萎縮,全身慢慢都會失去知覺。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這個身患漸凍症還全力奔跑在武漢抗疫戰場的男人,便是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
  • 王力宏發燒在家自我隔離,為漸凍症摯友作歌登頂榜冠
    歌手王力宏日前突然透露,在去年底到今年初,有一段疑似疫情的暗黑期,因去年12月29、30恰好在武漢開唱。但近期Dave向他宣布了一個不幸的消息,吐露自己得了漸凍症,這讓力宏當下晴天霹靂,因為漸凍人的時間很有限,身體的各項感官和行動力會漸漸削弱至不能動,再來可能是視力沒了、最後則是呼吸….這讓力宏很感傷,老友和妻子養育3個漂亮的女兒,家庭很幸福美滿,但病魔卻要摧毀這一切?
  • 開直播教人做粘土娃娃的漸凍症女孩:上天不會辜負努力的人
    身患漸凍症,每天都能感受到生命無可挽回地逝去,但她毅然決定活出精彩——寫小說,繡十字繡,做遊戲代練,做網紅直播,以及開設自己的粘土手辦學院教殘疾孩子學手藝……她身殘志堅,認真做粘土娃娃的視頻傳到網上,吸引了網友的大量圍觀,還登上了熱搜榜,在網上爆紅。
  • 冰桶挑戰發起人之一,運動明星患上漸凍症那5年,高分治癒紀錄片
    《漸凍人生》是上映於2016年的紀錄片,片中的主角史蒂夫.格裡森是前美國職業橄欖球聯盟的運動明星,他原本身材不夠魁梧卻能成為職業球員,已經是個十分勵志的逆襲故事。當你看了他患上漸凍症後的5年,將會更加佩服他的毅力,和感動於他妻子的付出。
  • 人民英雄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託起民族希望,身邊妻子默默支持他
    我們別忘了,張定宇自己還是一位病人,他在2017腿出現異樣, 2018年10月被確診為患有漸凍症。但在新冠襲擊武漢時,張定宇隱瞞了身患漸凍症的病情,顧不上已感染新冠的妻子,堅持守在抗疫前沿。他用漸凍的生命,託起了民族的信心與希望。當我們看他步履蹣跚接受勳章的模樣,真的淚奔了,醫者仁心、俠之大者,長期奮戰在醫療戰線,身體產生了病變。我們知道,漸凍症是不可逆、很難治癒的。
  •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是漸凍症患者,妻子確診感染……
    隱瞞了身患漸凍症的病情,顧不上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妻子,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用漸凍的生命,託起信心與希望。「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他沉默了一會兒,平靜地提起那個埋在心裡的秘密:「我是一個漸凍症患者,雙腿已經開始萎縮,全身慢慢都會失去知覺。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
  • 漸凍症女孩苦練畫畫30年,畫出仕女圖,卻被專家評:沒有靈魂
    對於每個人來說,生命是公平的,命運卻是不公平的。對於某些人來說,在普通人看起來易如反掌的事情,他們則需要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時間來完成。在這一點上,"漸凍症"患者汪玉婷就深有體會,她直面命運發起的挑戰,在繪畫方面達到了一般人也難以達到的高度。汪玉婷得到了大眾的認可,專家卻批評她的仕女圖沒有靈魂。"漸凍症"女孩1978年.汪玉婷出生在浙江省華埠鎮。
  • 援助汶川地震,無國界救助病人,身患漸凍症的他這次又衝向了一線
    這樣一位英雄院長,這次又站在疫情抗擊的第一線,可不同的是他得上了「絕症」-漸凍症。作為抗擊疫情的領導者,張院長需要面對不僅是病魔的折磨,還要放棄對妻子的守護,首先保證人民與國家交付給他的重任。「我是一個漸凍症患者,雙腿已經開始萎縮,全身慢慢都會失去知覺。
  • 《奇蹟男孩》:一個動過二十七次生死手術的小男孩所創造的奇蹟
    在美國有一個容貌奇特的小男孩,得了一種罕見的病下頷骨顏面發育不全,他經歷了27次手術,才有了如今的樣子,從小到大他一直被稱為醜八怪,但他始終保持笑容,這是一個真實人物,他的經歷被改編成了一部電影,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部電影《奇蹟男孩》這部電影在
  • 《奇蹟男孩》:面部畸形的小男孩是如何面對生活的?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愛可以創造世間的奇蹟。如果愛被摧毀後能夠重新修建,那麼就會比原來的更加宏偉,更加美麗,更加頑強。"同樣,用愛來感受世界,勇於向苦難人生對抗的孩子也可以創造屬於他一個人獨有的奇蹟。2018年在中國上映的《奇蹟男孩》是一部改編自暢銷小說《奇蹟》的治癒系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