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皇帝︱家國難兩全:主宰羅馬卻對接班人無能為力的屋大維

2020-12-14 澎湃新聞
初婚之辱

屋大維一生中成功爭取了許多事情,但卻有一件事,無論如何強求不來:他無法決定是否能誕下男性子嗣。命運女神與天后朱諾似乎跟屋大維開了個玩笑,無一眷顧屋大維,於是他一生無子。屋大維唯一的孩子是與第二任妻子斯博尼婭(Scribonia)所生的女兒-茱莉亞(Julia)。要討論茱莉亞,就不得不先認識一下屋大維的家庭和婚姻,以及茱莉亞所成長的環境。作為一個一心想要穩定家族地位的人,他的擇偶不能任由喜好決定。而屋大維對自己的喜好及欲望也控制得很好,他喜歡女性,但不會為一己私慾而喪失理智。他的每一次婚姻,都帶有著濃厚的政治色彩。

屋大維的第一次婚姻發生在公元前43年,正值後三巨頭成立之時。當時的後三巨頭關係並不穩固,三人之所以同盟也大多是因為懼怕獨自面對以布魯圖與卡西烏斯為首,盤踞東部行省的共和派議員。屋大維這時已經擺脫了被動的局面,被世人尊稱為「神之子·凱撒」,並且獲得了西塞羅的支持,招攬了一隻由凱撒舊部組成的軍隊。而作為凱撒的合法繼承人,其地位比軍閥安東尼與雷必達都要高一個頭。安東尼和雷必達已經失去凱撒剛剛被刺殺時的政治優勢。此時的安東尼與雷必達都希望從自己的家族中,給此時年僅20歲的屋大維一個妻子。

安東尼一向自負且記仇,他記恨屋大維之前封神凱撒以及擅自招兵的行徑,不願與屋大維交好,於是安東尼並沒有主動向屋大維提出聯姻。不過安東尼的妻子富爾維婭(Fulvia)替丈夫為屋大維找了一個聯姻對象。她提議讓屋大維娶她與前夫克洛狄烏斯·普梭(Clodius Pulcher)的女兒,安東尼的養女,年僅十三歲的克洛蒂婭(Clodia)。雷必達也向屋大維提出了聯姻,對象是其妻子的外甥女賽威莉亞(Servilia)。而在兩者之間,屋大維選擇了克洛蒂婭,原因也很明確:後三巨頭中,安東尼在羅馬軍中的影響力最大。

這場聯姻並不長久也並不幸福。克洛蒂婭嫁予屋大維時年紀尚小,年僅十三歲的她還不能為屋大維提供子嗣。蘇埃託尼烏斯曾在其屋大維傳中記載:「克洛蒂婭年紀未滿婚齡,她結婚的主要原因也是迫於母親的指令」。克洛蒂婭更只是安東尼的養女,安東尼對她並不重視。隨著安東尼對女兒的不重視愈發明顯,這場婚姻對屋大維來說也漸漸地變成了一種羞辱,而於克洛蒂婭亦像是一種壓迫。公元前40年,屋大維與安東尼的關係再度惡化,屋大維與克洛蒂婭隨即離婚。蘇埃託尼烏斯原文記載,當屋大維把克洛蒂婭送走時,她「Intactam adhuc et virginem」,即仍是處女之身,可見二人從未圓房。

安東尼妻子Fulvia的Quinarius硬幣,鑄造於公元前42年。正面Fulvia的頭像,勝利女神的打扮。背面雄獅,銘文ANTONI

婚姻即籌碼

屋大維的第二任妻子名斯克博尼婭。關於她的出生未有太詳細的記載,只知其生於公元前70年,其家族Scribonius(斯克波尼斯)是活躍於羅馬共和國晚期的平民家族。雖然出生並不明朗,但史學家皆指出她與塞克圖斯·龐培(又稱小龐培)的妻子是某種親屬關係,或為姑姑侄女,或為表姐表妹。這也正是屋大維與斯克博尼婭聯姻的原因,為了與小龐培達成政治婚姻。

公元前40年,安東尼與小龐培結盟,安東尼的哥哥與盤踞西西里島的小龐培一同出兵,目標則是將屋大維逐出義大利。雖然這場衝突很快被屋大維的髮小及將軍阿格裡帕鎮壓,但當時的屋大維並沒有實力同時與小龐培和安東尼交戰。於是一方面,屋大維將自己的姐姐屋大維婭嫁給了安東尼,好維持他與安東尼的政治聯盟。一方面自己也娶了小龐培妻子的親屬,好暫時維持與小龐培的同盟。而這個聯姻的對象,便是斯克博尼婭。

屋大維於公元前40年娶了年長他7歲的斯克博尼婭,這年,屋大維23歲,斯克博尼婭30歲。這場婚姻亦是短暫且十分不幸福。一部分原因是屋大維根本無意與小龐培長久結盟。與斯克博尼婭成婚只是為了暫時穩住小龐培,待小龐培和安東尼的同盟瓦解,屋大維就毫不猶豫地對軍事勢力處於弱勢的小龐培下手。小龐培所盤踞的西西里島位於義大利南部,與義大利僅隔十六公裡,對屋大維來說,一直是一個隱患。更不用提小龐培的父親龐培大帝與屋大維的養父凱撒是內戰中的對手,故此小龐培與屋大維不共戴天。

公元後38年,安東尼與小龐培的同盟不再穩固。屋大維立刻重拾與小龐培的舊帳,命阿格裡帕與雷必達聯手,一同剿滅了小龐培盤踞西地中海的軍事勢力。也正是這年,屋大維與斯克博尼婭離婚。

屋大維與斯克博尼婭的婚姻僅短短兩年,但這兩年無疑給屋大維的人生帶來了極大的改變。斯克博尼婭為屋大維誕下了他一生中唯一的孩子-茱莉亞。對於未來沒有男性繼承人的屋大維來說,茱莉亞的婚姻成為了建立血親繼承人的唯一紐帶。

雖然育有一女,但這場婚姻對於屋大維來說,是一場噩夢。不同於與克洛蒂婭時的零交集,屋大維與斯克博尼婭對雙方都有一定了解,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但也這是因為這些日常中的接觸,讓屋大維對斯克博尼婭的性格與脾氣極度反感。史學家蘇埃託尼烏斯曾在《屋大維傳》中記載過屋大維回憶時的筆跡:「她的脾氣暴躁,任性驕縱,令我噁心。」對於沉默寡言又重視傳統家庭結構的屋大維來說,斯克博尼婭的潑辣讓他苦不言堪。也正是因為對斯克博尼婭性情的厭惡,屋大維日後試著刻意地避免她與女兒茱莉亞交集。

在這之後,屋大維於公元前37年娶了出身於克勞迪家族的利薇婭。這是屋大維的家族第二次與名聲顯赫的克勞迪家族聯姻。屋大維的姐姐屋大維婭的初婚對象亦是克勞迪家族的成員。不過那場婚姻,是以屋大維繼父菲利普斯的名義進行的。而這一次,屋大維則試著通過以茱莉亞家族的名義,將茱莉亞與克勞迪家族聯繫到一起。

公元前37年的利薇婭,已與前夫生下兩子:提筆略與德魯蘇斯。屋大維娶利薇婭亦寄希望於利薇婭能誕下男性繼承人。蘇埃託尼烏斯曾記載,「屋大維十分渴望能與利薇婭誕下繼承人,但是造化弄人,利薇婭曾懷孕一次,但孩子因早產而夭折。」從這之後屋大維再也未能有直系子嗣。

利薇婭與其身後的古老的克勞迪貴族成為了屋大維最後一次政治聯姻的對象。她也一直陪伴屋大維直至公元後14年屋大維過世。長達51年的陪伴中,屋大維從未讓沒有子嗣這點影響他與利薇婭的感情。但在家族血親與繼承人方面,屋大維依然希望能有血脈相連的直系繼承人。他將家族復興與繼承人的希望,寄托在了女兒茱莉亞的身上。

小龐培的金幣。鑄造於公元前42年。正面小龐培的頭像,反面龐培大帝與其哥哥Gnaeus Pompey的頭像

父親的厚望

茱莉亞生於公元前39年,是屋大維一生中唯一的孩子。茱莉亞出生當年,屋大維便與其母親斯克博尼婭離婚,這也導致了茱莉亞年幼時並未能體驗過太多母愛。父親屋大維是是一個傳統與盡責的政治家,常年在外忙碌,茱莉亞則主要在繼母利薇婭的照顧及教育下長大。利薇婭對待繼女茱莉亞很好,在茱莉亞的教育方面亦是煞費苦心。羅馬貴族女子需要了解的古典文學,貴族禮儀,政治形勢,平民女子需要掌握的編織衣物,紡紗織布,在茱莉亞的教育中,一樣都沒有落下。

屋大維對自己唯一的女兒寄予強烈的厚望,他希望能將茱莉亞培養成羅馬最理想的貴族女子,即能具備貴族的涵養以及知識,又可以體會民間疾苦,懂得平民女子的生活技能。史學家蘇埃託尼烏斯曾記載,在屋大維養育茱莉亞的過程中,他特意強調了要在學習羅馬貴族涵養的基礎之上,學習編織與紡紗。屋大維為茱莉亞聘請了各方各面都最優秀的教師,他自己也時常會督促茱莉亞的學習。史學家與作家馬克洛比烏斯曾記載過一句傳遍羅馬城的屋大維話語:「我有兩個深深溺愛著的女兒:羅馬與茱莉亞。」

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讓茱莉亞的童年過得十分忙碌,十四歲以前的她也幾乎沒有什麼與外人社交的機會。屋大維是一個十分傳統的羅馬人,也許是害怕女兒受到太多外界的負面影響,在茱莉亞出嫁之前,屋大維「禁止茱莉亞與陌生人交談」。蘇埃託尼烏斯還記載,當有一位名為Lucius Vinicius的青年前往巴亞拜訪茱莉亞時,屋大維客氣地寫信警告道:「年輕人,你擅自前來巴亞拜訪我女兒的行為太冒昧了」。屋大維如此謹慎地把女兒保護起來,絕非單純出於父親對女兒的保護欲。

共和國晚期時的羅馬上流社會風氣十分開放,貴族男女的家庭觀念受到了希臘同性文化以及個人主義的影響,導致傳統羅馬的保守家庭觀漸漸被放置一邊。貴族男性愈發明目張胆的尋找男寵和妓女,貴族女性也不再將家庭放在心上。屋大維作為一個珍惜羅馬傳統價值觀的人,他對共和國晚期的風氣鄙夷不屑。他十分懼怕,在這種環境下成長,會影響到茱莉亞的價值觀,所以儘可能將茱莉亞保護了起來。在屋大維保護下成長的茱莉亞,只被允許會見屋大維認可的人。

在這種封閉的環境下成長,茱莉亞開始漸漸與屋大維的期望背道而馳。羅馬城內曾流傳過許多關於茱莉亞青少年時期的故事。說有一天,屋大維看見女兒茱莉亞打扮得花枝招展,衣著華麗,他一言不發,面露難過。第二天,茱莉亞穿上了傳統普通的羅馬女性服飾。屋大維十分開心,並讚揚道:「難道這不應該是奧古斯都女兒應有的樣子嗎?」。茱莉亞也機靈地答道:「昨天,我是穿給丈夫看的。今天,是穿給父親看的。」

同樣,當茱莉亞與屋大維一同觀看角鬥士表演時,茱莉亞十分享受被英俊少年們簇擁起來,眾星捧月的感覺。而她繼母利薇婭的周圍,往往是一臉嚴肅的中年議員。屋大維曾因此事勸誡過茱莉亞,而茱莉亞則回復父親說:「這些少年會和我一起長大,最終變成嚴肅的中年人。」屋大維一時語塞,便只好作罷。

茱莉亞的雕塑,現存放於柏林Altes博物館

年幼喪夫

作為神之子·凱撒·屋大維的唯一女兒,茱莉亞的婚姻必須要為屋大維提供男性繼承人,無論屋大維如何溺愛這個唯一的女兒,在這方面,茱莉亞必須要遵從屋大維的決定。公元前25年,屋大維決定要立姐姐屋大維婭的兒子馬克·克勞迪·馬凱盧斯為繼承人。雖然馬凱盧斯是屋大維的外甥,但他仍是克勞迪家族的外姓成員。屋大維為了進一步加固與馬凱盧斯的血親關係,將年僅14歲的女兒茱莉亞嫁給了17歲的馬凱盧斯。馬凱盧斯仍年輕,但是他與屋大維養子提筆略已是屋大維的軍團將校(military Tribune)。二人在屋大維發小阿格裡帕的指揮下,於坎塔布裡亞戰爭(Cantabrian Wars)中大放異彩,在軍中立下威信。(註:坎塔布裡亞戰爭發生於公元前29-19年,坎塔布裡亞位於西班牙北部,是最後一塊尚未歸屬於羅馬的西班牙地區。)

茱莉亞與馬凱盧斯的婚姻無疑是當時羅馬最萬眾矚目的事件,這場婚姻將決定屋大維千辛萬苦恢復的和平是否能得以延續。然而屋大維本人,卻無法成為這場婚禮的主持。茱莉亞與馬凱盧斯成婚時,屋大維仍在西班牙督戰,並且身患重病,不能遠行。他命阿格裡帕返回羅馬城,為茱莉亞和馬凱盧斯主持了婚禮。但是對於年幼的茱莉亞來說,屋大維的缺席讓她十分難過。這讓本來就只是遵守父命嫁給馬凱盧斯的茱莉亞更加厭惡起了屋大維。

茱莉亞與馬凱盧斯成婚的第三年,屋大維病入膏肓,以為自己即將離世的他將象徵著奧古斯都權力的印章戒指交付給了阿格裡帕,希望阿格裡帕可以輔佐馬凱盧斯,繼承他未盡的事業。但造化弄人,年僅19歲的馬凱盧斯也在同年重病,並且於屋大維之前,先一步離世。屋大維反奇蹟般挺了過來,但是馬凱盧斯的離世無疑給他和女兒茱莉亞帶來了沉重的打擊。茱莉亞此時年僅16歲,沒有與馬凱盧斯的孩子。

馬凱盧斯的雕塑,現屬collection de la Fondation Sorgente Group,巴黎

「我是凱撒的女兒」

公元前21年,屋大維將女兒茱莉亞許配給了自己的好朋友阿格裡帕。此時茱莉亞18歲,阿格裡帕43歲。雖然二十幾歲的年齡差距在羅馬的政治婚姻中並不稀奇,但是茱莉亞是阿格裡帕從小看著長大的,這場婚姻無疑讓茱莉亞十分牴觸。而屋大維自己也對這個決定幾番掙扎。他自幼體弱多病,42歲的他不知道還有幾年餘生,在馬凱盧斯過世後,他對繼承人不再拘泥於血脈關係,愈發著急。對於此時的屋大維來說,好朋友阿格裡帕成為了繼承人的唯一選擇,而茱莉亞,再次成為了這場建立繼承人婚姻的犧牲品。

阿格裡帕在羅馬的地位僅次於屋大維,是繼承人的理想選擇。但在這基礎之上,阿格裡帕是繼承人的最優選,同時也是唯一候選人。如果屋大維不選阿格裡帕為繼承人,反而去選擇其他的繼承人的話,阿格裡帕不反對最好,但是如若反對,屋大維離世後將無人能震懾住他。屋大維的謀士米西奈斯(Maecenas)曾對屋大維建議過:「你已經讓阿格裡帕強勢到只有兩條路可走:一,立為繼承人。二,誅殺。」

阿格裡帕雕塑,現存放於Pushkin博物館

茱莉亞與阿格裡帕的婚姻持續到公元前12年阿格裡帕逝世。在這9年的婚姻中,茱莉亞為阿格裡帕生下了五個孩子,三男兩女。沒有歷史記載茱莉亞是否與阿格裡帕過得幸福,但蘇埃託尼烏斯卻曾提及,在與阿格裡帕結婚之後,茱莉亞愈發反感父親屋大維,也對傳統的家庭觀念愈發牴觸。曾有羅馬人傳言茱莉亞與情夫出入公共場合。史學家並未提及屋大維是否對這一時期的謠言作出回應。

此時的茱莉亞,開始表現出許多與屋大維截然相反的價值觀。茱莉亞越來越喜歡華麗的服裝以及奢侈的生活,傳言中的她也越來越不檢點。她曾對身邊的人多次表達過對平民的鄙夷,儼然一副貴族高高在上的姿態。面對這樣的茱莉亞,有一位長輩曾勸說過她,希望茱莉亞能學習一下勤儉節約,不喜奢華的父親屋大維,以屋大維為榜樣。而茱莉亞則不屑的回覆道:「他忘了他是高貴的凱撒,可我記得我是凱撒的女兒。」茱莉亞的這種態度固然會讓屋大維傷心,但是屋大維的家庭有了新的寄託,那便是茱莉亞誕下的外孫們。

一副萬神殿的油畫,畫家Jakob Alt。於阿格裡帕名下建造

蓋烏斯

屋大維一生的好友阿格裡帕於公元前12年過世,屋大維又面臨繼承人先他一步去世的窘況。令屋大維欣慰的是,阿格裡帕與茱莉亞生有三名男性子嗣,皆可成為屋大維的繼承人。這三人分別是蓋烏斯(Gaius),盧修斯(Lucius),與珀斯圖烏斯(Postumus)。

公元前17年,屋大維將茱莉亞與阿格裡帕的孩子,一歲不到的盧修斯以及3歲的蓋烏斯立為繼承人。終於得到男性子嗣的他更是對蓋烏斯與盧修斯兩位外孫疼愛無比。屋大維常常親自督促兩位外孫學習,並且親自教他們讀書寫字。蘇埃託尼烏斯記載:「屋大維親自教他的孫子蓋烏斯與盧修斯讀書,寫字,遊泳,以及其他基礎教育,蓋烏斯與盧修斯的童年教育,由屋大維一個人親自負責。」為了培養蓋烏斯與盧修斯成為奧古斯都的繼承人,屋大維「用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來訓練他們學習他自己的筆跡」。還有不少關於屋大維的記載可以體現屋大維對兩位外孫的疼愛程度。比如當出席宴會時,「屋大維堅持要兩位外孫坐在他的左右兩邊,如果他們還沒來,他就不想吃飯」。當有需要出行時,「屋大維從來都是與兩個外孫共乘一架馬車,如果坐不下,那麼就讓兩架馬車緊緊挨著對方」。

蓋烏斯與盧修斯的政治前途也因屋大維的照顧上升得飛快。屋大維曾屢次勸元老院破格讓蓋烏斯與盧修斯擔任共和國政府的高級官員職位,並且在二人還是少年時,曾多次在二人名下舉辦各式各樣的公共娛樂項目,如歌劇,運動會等。公元前5年,蓋烏斯15歲這年,屋大維便令蓋烏斯從軍,並且期望蓋烏斯可以在軍隊中磨練自己。

公元前4至2年,帕提亞帝國進攻了羅馬的被庇護國亞美尼亞,為了保障羅馬共和國庇護國的身份,屋大維決定派軍前往東邊迎擊帕提亞。此時的屋大維年事已高,無法親自督軍。但這是一個磨練繼承人蓋烏斯的絕好機會,可以讓蓋烏斯用戰爭勝利的榮耀,來鞏固他在共和國議員們心中的地位。為此,屋大維煞費苦心,令年僅18歲的蓋烏斯領軍的同時,還派遣了數名心腹謀士與將軍輔佐蓋烏斯東徵。這其中包括謀士馬克·羅利烏斯,將軍盧修斯·多米提烏斯,以及未來的禁衛軍總頭領,賽揚努斯。

蓋烏斯沒有讓屋大維失望,在眾多能臣的輔佐之下,蓋烏斯在東部敘利亞,小亞洲,以及亞美尼亞的戰事中,大放異彩,其影響力和軍中威望,已經超過了在軍中領兵多年的屋大維養子提筆略。蓋烏斯不僅解決了亞美尼亞的危機,還甚至帶領軍隊入侵了阿拉伯半島,在羅馬儼然是一位年少有為的徵服者。

蓋烏斯用了4年時間穩定了東部的局勢,時間來到了公元後2年。亞美尼亞的地方民族在帕提亞帝國的慫恿與支持之下,突然發難造反,蓋烏斯只得領軍前去鎮壓。當蓋烏斯到達叛軍要塞時,叛軍的首領阿巴頓(Abbadon)請蓋烏斯進要塞商談。蓋烏斯不疑有他,帶領護衛兵以及親信的將軍入城。然等待他的,是阿巴頓的埋伏。蓋烏斯在衝突中身受重傷,身邊的護衛兵以及將軍拼死殺出一條血路,才將其救出要塞。事後蓋烏斯的身上的傷口第一時間得到了治療,似乎並無大礙。蓋烏斯也下令讓軍士們快速剿滅了這場叛亂,阿米尼亞再次迎來了和平。

幾個月後,蓋烏斯的傷口迅速惡化,人也愈發衰竭,重病的他辭去了統領權,並向外公屋大維寫信,言恐時日無多。隨著蓋烏斯病情的惡化,他開始向屋大維表述心中的恐懼與悲憤。屋大維傷心欲絕,能做的只有在信中強顏歡笑,並勸說蓋烏斯早日回到羅馬。蓋烏斯沒能挺到回歸羅馬,於公元後4年2月21日死在了遙遠的東邊,年僅23歲。屋大維的繼承人又一次死在了他的前面。

屋大維時期的金幣,於公元前2年至公元後4年間鑄造。正面屋大維頭像,反面蓋烏斯與盧修斯,兩人間放置著盾牌與長矛。圖片出自美國錢幣協會,ID:1948.19.1034

盧修斯與珀斯圖烏斯

公元後2年,19歲的盧修斯被屋大維派向西班牙。這年蓋烏斯在東部連連告捷,屋大維也希望盧修斯能在軍中磨練自己,成為獨當一面的好統帥。然而盧修斯在前往西班牙的行軍途中,開始嚴重的水土不服。在各種治療失效後,於公元後2年8月20日逝世於高盧馬賽城,年僅19歲。盧修斯比蓋烏斯早去世18個月。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屋大維送走了自己最疼愛的兩個孫兒,而其原因,皆是因為屋大維需要他們在軍中樹立威望,不然難以繼承奧古斯都。如果屋大維只是一個普通的貴族,也許同樣會渴望自己的孩子建功立業,但是至少會讓蓋烏斯與盧修斯按部就班的在羅馬共和國攀爬政治官銜的臺階,也許中年之後才有機會領兵。可是屋大維等不起,他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壽數,迫切希望孫兒早成的他,也葬送了孫兒的性命。

珀斯圖烏斯是茱莉亞與阿格裡帕為屋大維生下的最後一個外孫。他出生於公元前12年,比蓋烏斯小8歲,比盧修斯小5歲。屋大維並沒有在珀斯圖烏斯出生之後將其收養,因為他需要給阿格裡帕留一位子嗣繼承家族。也正是因為這點,在蓋烏斯與盧修斯死之前,珀斯圖烏斯並未擔任屋大維的繼承人。

不同於蓋烏斯與盧修斯的教養,珀斯圖烏斯性情傲慢無禮。珀斯圖烏斯出生那年父親阿格裡帕便因病去世,母親茱莉亞在阿格裡帕死後生活愈發放縱,無閒暇管教珀斯圖烏斯。身邊的人也因為珀斯圖烏斯的身份而百般奉承。隨著珀斯圖烏斯越來越靠近成年的年紀,他在羅馬城內也愈發放肆,他喜好暴力且不分場合。屋大維屢次勸阻都沒有用。屋大維雖然大權在握,但元老院依舊虎視眈眈,任何他身邊人的濫權行為都有可能引火燒身。為了家族的名聲,為了維護奧古斯都的稱號,屋大維只好將珀斯圖烏斯從茱莉亞家族中除名,將他放逐到了義大利南部的城市索倫託,並給了珀斯圖烏斯一個莊園,時為公元後6年。於是,三番兩次之後,屋大維又失去了繼承人。為此,屋大維只好尋找新的繼承人,而這時,他身邊能成為他繼承人的人選,只有自己的養子提筆略與德魯蘇了。

被流放的女兒

早在阿格裡帕死後,為了家族利益,屋大維便決定提拔他的養子提筆略。提筆略是一位能徵善戰的將軍,在日耳曼行省頗受軍隊喜愛,也深受屋大維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提筆略性格內向,不喜與人交談,不善言語,對政治一竅不通,對更高的權力沒有想法,只喜歡在留在前線。屋大維深知提筆略的性格,自詡時日無多的他,認為提筆略日後在他死後可以成為蓋烏斯與盧修斯的極大助力。

而屋大維提拔提筆略的方式,便是讓茱莉亞嫁給提筆略。茱莉亞早已對父親的命令習以為常,只好聽命。然這段婚姻對於提筆略和茱莉亞來說,都是一場噩夢。茱莉亞十分瞧不起提筆略不善言語的性格以及軍人一樣粗鄙的生活方式。而提筆略也無法忍受茱莉亞的趾高氣揚與嬌生慣養。公元前6年,提筆略退再也無法忍受茱莉亞,也厭倦了軍事生活,他孤身一人退休到了羅蘭島。

氣走了提筆略之後,茱莉亞更加放縱,明目張胆的四處尋歡,與多位情郎進出各種場所。在眾多情人中,茱莉亞最傾心的一人,居然是安東尼的兒子,安東尼烏斯。一時間,謠言四起,羅馬人都說茱莉亞要謀殺父親屋大維,好讓安東尼烏斯繼承奧古斯都。而屋大維已經無法勸說女兒茱莉亞回心轉意,但是出於對女兒的疼愛,屋大維最終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然而最後事情還是一發不可收拾。公元前2年,茱莉亞因通姦,叛國,計劃謀殺議長屋大維被元老院逮捕。屋大維嘗試著將茱莉亞送去羅蘭島提筆略身邊來保全茱莉亞的性命,但是提筆略沒有答應。他無論如何也不願意處死茱莉亞,於是最後選擇將茱莉亞流放到義大利西南部一名叫潘達達利亞(Pandateria)的小島上。茱莉亞死於公元後14年,她餘生中,未能再回到羅馬城。

茱莉亞克勞迪王朝

德魯蘇與提筆略皆是克勞迪家族的孩子,是屋大維妻子利薇婭的兒子。在德魯蘇與提筆略之間,屋大維最終選擇了德魯蘇做為繼承人。然而公元前9年,德魯蘇因染病逝世,享年29歲。提筆略成為了屋大維唯一的繼承人。

心灰意冷的屋大維最終接受了現實,開始傾儘自己的一切來幫助提筆略繼承奧古斯都之位。他用自己最後十年,努力為提筆略鋪路。上到元老院,下至軍隊人民,屋大維盡他所能的讓所有人來接受這個不善言語,性格偏執的內向將軍。提筆略曾屢次拒絕屋大維,但是在屋大維的堅持下,最終還是同意了繼承奧古斯都。

屋大維窮盡一生,從一個空有名分的貴族少年,到羅馬共和國的三巨頭,到獨裁官,到與阿格裡帕聯手執政,再到培養繼承人,這一切的心血,都是為了能夠在最後締造出一個長治久安的家族,與一個以奧古斯都為核心的羅馬政權。屋大維深知,共和國的體制已經走到了盡頭。然而憑空打造一個王朝又談何容易?屋大維或許也未曾奢望能將羅馬轉變成一個長治久安的家族王朝,但是就結果而言,他著實做到了,但是為此,他也犧牲了自己和家庭。鬱鬱寡歡的姐姐屋大維婭,流放他鄉的茱莉亞與珀斯圖烏斯,英年早逝的蓋烏斯,盧修斯,德魯蘇。

提筆略是矬子裡的將軍,是唯一僅剩的繼承人,同時也是屋大維維護和平安定最後的救命稻草。屋大維緊緊抓住了這根稻草,成功讓元老院和世人接受了提筆略。在他死後,提筆略也順利的繼承了奧古斯都的頭銜,以及一切曾經授予屋大維的個人權利。

提筆略是來自克勞迪家族的孩子,為了向父親屋大維致敬,也為了讓茱莉亞家族的名號流傳下去,提筆略將自己的兒子過繼到了茱莉亞家族的名下。於是羅馬的第一個王朝誕生了,名為茱莉亞克勞迪王朝。而這傳承的背後,是屋大維犧牲家庭所換來的羅馬和平(Pax Romana)。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愷撒之後的羅馬從三雄並立到皇帝屋大維
    屋大維是愷撒姐姐(妹妹)的孫子,愷撒臨死之前,留下遺囑,收他為繼子,並決定讓他繼承羅馬獨裁官以及他的全部財產。雖然有愷撒的遺囑,但是愷撒舊部中有兩個人物,他不能忽視,一個是安東尼,一個是雷比達。
  • 羅馬皇帝︱走向保守,且走向權力,屋大維的羅馬價值觀
    共和國晚期的希臘化屋大維作為羅馬帝國元首制的締造者與第一任羅馬皇帝,其一生都在為維持羅馬和平,制衡權力鬥爭而勞累。從公元前31年擊敗安東尼始,直至公元後14年屋大維去世,長達四十五年的執政生涯讓屋大維給羅馬帝國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政治遺產。
  • 羅馬第一位皇帝:奧古斯都屋大維是如何將爛棋一步一步走活的
    這時一個影響羅馬甚至後世的人登上了歷史舞臺,這便是奧古斯都屋大維。第二部分:初出茅廬,面對亂局,屋大維該怎麼辦?這些矛盾在羅馬的擴張中發酵,先是格拉古兄弟進行的改革,弄了兩個方法,一個叫小麥法,另一個叫土地法。
  • 蘇拉——凱撒——屋大維,羅馬進入帝制時代所經歷的三巨頭
    3、屋大維與安東尼凱撒死後,繼承者是他的義子屋大維、兩位軍隊的副手——安東尼和雷必達,這便是「後三頭」。最初的權力分配中,安東尼佔包括希臘在內的東部羅馬,屋大維佔義大利和高盧,雷必達佔西班牙和北非。公元前36年,雷必達隱退,其領地併入屋大維手中,羅馬正式進入屋大維和安東尼的東西對決時代。屋大維是凱撒的義子,這是他最大的政治優勢,而安東尼則在軍中威望最高,應當說最初安東尼分到的地區也是最為富庶的。
  • 羅馬皇帝| 「皇權如奴隸」:自我放逐、蕭規曹隨的提比略
    長於財政與徵戰的年輕將軍在之前討論屋大維的文章內,筆者提及了不少關於提比略的信息。提比略是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之後的第二任皇帝,是屋大維的養子,是屋大維第三任妻子利薇婭與前夫提比略·克勞迪烏斯·尼祿的兒子。在下文中,筆者將直接稱呼他為提比略。
  • 羅馬皇帝|「皇權如奴隸」:自我放逐、蕭規曹隨的提比略
    長於財政與徵戰的年輕將軍在之前討論屋大維的文章內,筆者提及了不少關於提比略的信息。提比略是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之後的第二任皇帝,是屋大維的養子,是屋大維第三任妻子利薇婭與前夫提比略·克勞迪烏斯·尼祿的兒子。在下文中,筆者將直接稱呼他為提比略。
  • 秦漢與羅馬⑤|同為天才少年,劉徹和屋大維的治國思路有何不同?
    除官僚、軍隊、稅吏制度外,屋大維也很重視國家意識形態,強調對家庭、國家和本土神靈的忠誠與責任。就像劉徹找到了董仲舒,屋大維也感召了一批文化巨匠。維吉爾仿照希臘的荷馬史詩,創作了羅馬史詩《埃涅阿斯紀》,構建了「羅馬民族」的認同;李維寫了《羅馬自建城以來史》,批判分裂的派系主義;賀拉斯的《諷喻詩》,號召社會回歸對家國的責任感。而兩人的路徑與結果大不一樣。
  • 第一羅馬、第二羅馬、第三羅馬,分別是哪三個國家的別稱?
    實際上,羅馬帝國的真正國號就是羅馬,而首都也是今天義大利首都羅馬,稱呼帝國是因為有強大的國力、遼闊的領土。正因為羅馬帝國在歐洲歷史上有著不可動搖的文明地位,所以後續的歐洲國家都想把自己跟羅馬帝國掛鈎,這是自己繼承羅馬帝國的標誌,所以有「第一羅馬」、「第二羅馬」、「第三羅馬」的別稱。
  • 羅馬皇后利維亞:屋大維生前最愛妻子,為娶她,拋棄剛生子的老婆
    更有意思的是,她的第一任丈夫,在屋大維和安東尼成為對手之後,站隊站在了安東尼一方,導致她跟丈夫流亡了3年,屋大維還派人去追殺他們,有次她為了躲避,跑到了著火的森林裡,頭髮和衣服都被燒焦了。後來,屋大維和安東尼停戰,他們一家才被允許返回羅馬。
  • 羅馬皇帝︱卡利古拉:喋血街頭的荒誕暴君
    卡利古拉的母親,阿格裡皮娜是屋大維的外孫女,阿格裡帕與茱莉亞的女兒。在當時的羅馬,卡利古拉的身世具備一切繼承皇位的標準。不同於生在內戰時期的屋大維與提筆略,卡利古拉算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茱莉亞克勞迪皇族。從公元12年至17年間,年幼的卡利古拉一直隨父親與母親待在羅馬北部日耳曼地區的軍營裡。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羅馬皇帝更迭頻繁,是利益的驅使者在作祟?
    前言羅馬帝國皇帝尼祿,因其殘暴的統治被推翻而自殺,於是在尼祿死後的第二年(公元69年),出現了四位羅馬皇帝,他們分別是:加爾巴、奧託、維特裡烏斯和韋,於是公元69年這一年也被稱為"四帝之年"。四帝之年,羅馬皇帝更換頻繁,在位最短的奧託僅當了三個月的皇帝。
  • 阿克提姆海戰:屋大維戰勝安東尼,羅馬進入帝國專制時代
    這次海戰之後,屋大維徹底擊敗了用兵如神的安東尼,並且使強大的埃及羅勒密王朝成為了羅馬的一個行省。不久之後,屋大維被推舉為奧古斯都,成為第一位羅馬皇帝,羅馬帝國時代開始了。凱撒死後,他的甥孫屋大維成為了他的合法繼承人,但是凱撒的好朋友馬克·安東尼也以凱撒的接班人自居。他們一個想做羅馬西方的皇帝,一個想成為羅馬東方的王。此時的屋大維只有19歲,卻很像是個久經政壇,精於權謀之術的老油條。他為了籠絡人心,順利繼承凱撒的權利,給自己改名為凱撒。他還將羅馬共和派貴族財產充軍,大規模紀念愷撒以換取老兵們的忠誠。
  • 蓋烏斯·屋大維接受了羅馬元老院「奧古斯都」的稱號
    公元前27年,蓋烏斯·屋大維接受了羅馬元老院"奧古斯都"的稱號。這一稱號比他擁有過的執政官、保民官、大將軍、大祭司長等官職都要有名,成了後世羅馬皇帝的代名詞。作為一名皇帝,奧古斯都所擁有的當然不僅僅是一柄權杖,還有龐大的財富。皇帝擁有大量的不動產——分散於全國各地的土地。
  • 羅馬帝國的開創者,愷撒之子屋大維的反擊
    果不其然,許多人選擇背叛安東尼而投靠了他不過,也正是因為屋大維和安東尼之間的爭鬥,給了元老院可乘之機,元老院的頭面人物西塞羅,一直對安東尼雄厚的實力膽戰心驚,而當時屋大維的實力是遠遠不及安東尼的所以西塞羅以元老院的民義,授予屋大維執政官的權力,屋大維為了羅馬的繼承權,決定將計就計,選擇了和元老院合作
  • 帝國的隕落:東西羅馬分治
    羅馬共和國的後三巨頭的最終勝利者屋大維成功的打敗了包括自己盟友在內的所有競爭對手,公元前27年1月16日,元老院正式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意為神聖、至聖至尊.公元前12年,大祭司雷必達去世,屋大維獲得了大祭司這一頭銜.公元前2年,他又取得了「祖國之父」的稱號.
  • 凱撒的接班人,年輕的屋大維,他是怎麼一步步登頂的
    簡單地說,凱撒是羅馬貴族,但在政治上他拒絕元老院的失敗和他的保守主義。當時,凱撒的策略在西方世界是不可抗拒的。通過他的軍事成就,他建立了巨大的、片面的威望,獲得了軍隊的一邊倒的忠誠,然後堅持這本血腥的書,進軍羅馬,迫使羅馬參議院僱用他作為一個專制的官員終身。然後凱撒打敗龐培和其他兇猛的敵人,結束了羅馬軍閥之間的混戰。
  • 羅馬對不列顛的徵服,難以到來
    愷撒死後,羅馬內戰接踵而至,為羅馬共和國的沒 落、君主制的興起打下了基礎,而幸運的布立吞人卻因此避免了被羅馬奴役的命運。愷撒的繼承人屋大維沒有繼續擴展 領土的野心,他明白,無休止的戰爭拖垮了羅馬,也會讓新生的羅馬帝國不堪重負。於是,屋大維對他的繼承人留下了守護疆土、繁衍生息的遺言。
  • 共和制中的「家天下」——羅馬養子踐祚制度,帝國衰亡的伏筆
    屋大維之所以還保留「長老院」這個行使,是因為在經過數百年的專政侵害下,羅馬人對「國王」「君主」等人深惡痛絕。「共和」觀念在當時的社會,深入人心。屋大維就算在強大,也不敢觸這個「逆鱗」。還有一種觀念需要分清:難道屋大維沒有子嗣嗎?需要靠養子來繼承「皇位」?是的,屋大維沒有兒子,只有女兒。
  • 羅馬皇帝克勞狄烏斯一生中都經歷了什麼
    導語:公元41年,克勞狄烏斯在卡裡古拉被刺殺以後擔任了羅馬皇帝,他當這個皇帝之前的人生是已經低入低谷的,當時所有的人都不看好他,以至於雖然是貴族皇室血脈但是往往被別人當作廢物一樣的存在。直至登基以後,他的所作所為才讓人們知道這位國王是多有的足智多謀。
  • 屋大維:未改變任何制度,卻改變了羅馬的一切
    這些人都未能給羅馬帶來和平,屋大維卻做到了。比起他的叔叔凱撒,屋大維更了解羅馬人,更知道這些羅馬精英們想要什麼。其實對於羅馬人而言,最成功的改革,便是在不觸犯制度與法律的基礎上解決問題。這便是屋大維的改革,一個不觸碰制度,也不觸碰現有的階級體系。一切按部就班,逐步改變整個羅馬未來的改革。 羅馬文化之中,傳統的便是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