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隕落:東西羅馬分治

2021-01-07 聊齋隨筆

羅馬共和國的後三巨頭的最終勝利者屋大維成功的打敗了包括自己盟友在內的所有競爭對手,公元前27年1月16日,元老院正式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意為神聖、至聖至尊.公元前12年,大祭司雷必達去世,屋大維獲得了大祭司這一頭銜.公元前2年,他又取得了「祖國之父」的稱號.,但是精明的屋大維雖然掌握了君主的權力,卻拒絕了君主的稱號,他自稱是羅馬第一公民。

經過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幾代人的努力,羅馬疆域達到了五百多萬平方公裡,橫跨亞非歐三大陸,地中海成為羅馬的內湖

公元三世紀開始,羅馬帝國開始出現統治危機。國家大權落到了宮廷禁衛軍手中。禁衛軍原本是屋大維建立用來保衛皇帝的,他們現在與其說是皇帝的保衛者,不如說是傷害者,甚至隨意立帝、廢帝。例如公元235年到284年這四十九年間,他們廢了足足二十四個皇帝,這些皇帝成了宮廷禁衛軍的傀儡。

公元284年11月17日,宮廷禁衛軍隊長戴克里先,被士兵們推舉為羅馬帝國新的統治者。這天,戴克裡接受朝臣和軍官的擁拜。他在宦官的簇擁下,像東方君主一樣,要所有接見他的人,必須俯身跪拜,並親吻他的長袍下擺。他自稱他的權力起源於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朱庇特神,不受任何限制,對臣民握有生殺之權。他把自己的稱號由過去的「元首」改稱為「君主」。這標誌著羅馬帝國完成了由元首制到專制君主制的轉變。

戴克里先在小亞細亞的尼科美地城,建立起新的首都。他意識到,羅馬帝國疆土龐大,他一個人難以統治帝國全境,因此委託他的朋友馬克西米安治理帝國的西部。於是馬克西米安將義大利北部的米蘭作為自己的首都。第二年,戴克里先任命馬克西米安為「奧古斯都」,這樣帝國有了兩個最高統治者,所有的命令都用他們兩人的名義發出。 轉眼到了公元293年,這兩個「奧古斯都」又各任命了一個「愷撒」,作為自己的副職。。此後,這四個人分別治理帝國的一部分。這一制度在歷史上稱為「四帝共治制」,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鞏固邊防,但卻損害了帝國的統一,四帝各自控制自己的底盤,發展自己的勢力,為後來的分裂埋下了隱患。

公元395年1月,羅馬首都傳出一個驚人的消息,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在米蘭「駕崩」。 根據皇帝的遺囑,帝國最高當局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將帝國版圖劃分為東西兩部分,由他的兩個兒子分別統治。十八歲的長子阿卡狄烏斯統治東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年僅十歲的次子霍諾利烏斯則接任西羅馬的皇位,以拉韋納(在今義大利東北部)為首都,但名義上的首都仍是羅馬。從此以後,東、西羅馬帝國分治的局面便正式固定下來。

西羅馬帝國在公元476年宣告滅亡,而東羅馬帝國一直延續到公元1453年亡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君士坦丁十一世據說戰死沙場。

相關焦點

  • 西羅馬帝國隕落之後,後人如何試圖復興西歐羅馬的遺產?
    《羅馬的復闢:帝國隕落之後的歐洲》內容簡介476 年,西羅馬末代皇帝被廢,數百年的帝國傳統宣告終結。然而,帝國的文化、制度、精神仍有存留,與之相伴的利益催動著重建帝國的野心。在西方,哥特人狄奧多裡克幾乎恢復帝國的榮光。
  • 羅馬帝國為何驟而隕落?
    羅馬帝國此時已基本上斷裂為東西兩大板塊,東部區域相對穩定,也有可靠的稅源,而西部區域則反覆遭受著蠻族部落的侵襲。最初,匈人部族跟其他蠻族部落一樣,為羅馬帝國輸送僱傭兵,但隨著後者的加速衰落,兩者之間的關係先是變得平等,而後更有前者凌駕於後者的態勢。羅馬帝國每年需向匈人部族繳納特定數額的黃金歲貢,還需承諾不再接收來自匈人部族的叛逃者。
  • 古埃及融合了波斯、希臘、羅馬文明,為何會隕落在歷史的長河中?
    談秦說漢(272)古埃及融合了波斯、希臘、羅馬文明,為何會隕落在歷史的長河中?公元前30年,東方的漢元帝下令將「鑿壁借光」而名動天下的匡衡免相,天降異象,關中大雨。而西方的尼羅河邊,古羅馬的軍隊開進了埃及,埃及豔后克裡奧帕特拉七世將一條叫「阿普斯」的毒蛇放到自己的胸上,結束了傳奇、浪漫的一生。
  • 帝國雙傑——布雷比斯塔與羅馬
    布雷比斯塔將蓋塔-達契亞部落聯合在一起,領土從潘諾妮亞河谷到黑海西部,形成公元前1世紀的統一帝國。 在政策上 比較突出的是,布雷比斯塔頒布禁酒令,摧毀一切葡萄種植園。
  • 羅馬史綱:西羅馬帝國的徹底滅亡
    《羅馬史綱》第三單元學習 - 帝國時代  今日主題:西羅馬帝國的徹底滅亡  丨知識要點:  1、羅馬帝國「最後的羅馬人」  斯提利科,父親是蠻族,汪達爾人,母親是羅馬人。帝國崩潰前的劇情讓人唏噓,統治階層昏庸腐敗,對於外族即不信任,自己也沒有找到解決問題扭轉乾坤的人物,執政方面毫無能力可言。下層社會混亂,帝國賴以獲取稅收和兵員的基礎已經垮掉,中間留著幾個了不起的名將名相,卻同時受著上下各方的夾板氣,縱有斯提利科這樣的英才也難耐失信之殤。
  • 曾經與漢朝齊名的大羅馬帝國,為什麼滅亡後再也沒有重建過?
    在兩個帝國滅亡後,東西方的歷史卻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漢代以後,東方周而復始地誕生了眾多以漢朝疆域為基礎的王朝,並最終孕育了現代中國。而羅馬帝國滅亡後,帝國的廢墟上再也沒建立羅馬人的國度,為什麼羅馬人民不選擇再造羅馬呢?
  • 全面戰爭:競技場東西方冷兵器對決,請選擇匡扶漢室或復興羅馬
    羅馬帝國自狄奧多西一世分封羅馬,實行東西羅馬分治之後,隨著時間的發展,曾經橫跨亞非歐大陸,將地中海作為內海的羅馬帝國,再也沒能復興,與之相反地,分治之後的東西羅馬,相繼走向滅亡
  • 西哥特人兩度包圍羅馬城,城內奴隸打開城門使羅馬陷落
    第二年,狄奧多西一世完成羅馬的統一,這是羅馬帝國的最後一次統一。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去世後將羅馬帝國分給自己的兩個兒子,永久分治,是謂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以羅馬城為首都,東羅馬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
  • 羅馬親手為自己培養了掘墓人!
    公元406年,阿提拉出生,據傳說,一位羅馬的星相大師,來到了羅馬宮廷,與羅馬皇帝說,亂世災星橫空出世,一位巨星必將聲震人間,威震羅馬,羅馬的浩劫不遠了。
  • 聖像破壞運動,看基督教東西教會與兩羅馬的再分裂!
    但是從長期來看,聖像破壞運動不僅成為基督教東西教會的分裂推手,而且也是帝國分裂的開始,而這一分裂並非東西羅馬,而是政治上的拜佔庭帝國和法蘭克王國。因此,被稱為再分裂。 但是到了公元八世紀,耶路撒冷,亞歷山大,安提克相繼因為外敵入侵而衰亡,基督教世界也形成了,羅馬主教和君士坦丁堡主教,東西對峙並立的局面,並最終在1054年徹底分裂。
  • 哥特人一心融入羅馬,羅馬皇帝為何對他們趕盡殺絕
    但拜佔庭帝國從未將東哥特人視作合作夥伴,而是趕盡殺絕。原因何在?一、查士丁尼的帝國整合願景535到555年,由拜佔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發動的「哥特戰爭」是羅馬帝國史上至關重要的一役。查士丁尼在527年繼承皇位之後,一直以來都將重新整合「東西羅馬」作為施政方向。
  • 羅馬帝國遷都,加速了帝國的分裂,卻成就了工商業文明的誕生
    當時西羅馬帝國面臨的是來自北方日耳曼部落的入侵,而東羅馬帝國也要防禦斯拉夫人的騷擾,所以分治顯得不會有那麼大的壓力,同時分治後的羅馬帝國可以更加專注於對付一方的敵人不必在兩線作戰,所以在東西擴羅馬帝國各自獨立的早期,總體發展還是非常不錯的。
  • 造就羅馬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三世紀危機,是如何讓帝國由盛轉衰?
    羅馬能夠從臺伯河畔的一個小城邦,發展成為龐大的帝國,保衛漫長的邊境線免遭外族侵犯,與軍隊職能的充分發揮有密切關係。這種積攢開始於共和國末年僱傭兵制的出現,僱傭兵製取代公民兵制是羅馬軍隊一個本質的變化。羅馬公民當兵不只是了保家衛國,更多的是為了掙錢養家餬口。在塞維魯王朝時代,卡拉卡拉頒布安東尼努斯赦令,宣布賦予所有在帝國境內的自由民以羅馬公民權,更是加速了混亂的爆發。
  • 羅馬主體民族的拉丁人,為何在羅馬滅亡後「墮落」,沒能東山再起
    但是帝國在這數個世紀的衰落中已經千瘡百孔了,同時帝國遼闊的疆域也使得統治極為不便,為此戴克里先將羅馬一分為二,其本人親自管理帝國東部,西部則由其任命的「二皇帝」管理,這也是羅馬帝國分裂的開端。羅馬境內拉丁民族持續衰亡的原因而一個帝國的衰亡其背後則是整個民族的衰弱,在羅馬帝國衰弱的過程中,不難看出作為主體民族的拉丁民族在不斷的腐化墮落以至於衰落。
  • 千年帝國存續支柱!羅馬軍團後繼,拜佔庭帝國步兵們的戰法
    羅馬帝國的軍團曾經在地中海世界所向披靡,但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羅馬軍團也跟著一起沒落,最終,在東西羅馬帝國分裂時,曾經威名赫赫的羅馬軍團幾乎淪為了人見人欺的雞肋部隊。有趣的是,儘管重步兵常常被認為不具備遠程打擊能力,但東羅馬帝國的重步兵們除了使用長槍和盾牌進行一對一訓練的同時,還要精通標槍和飛鏢的投擲,這種形似過去羅馬軍團步兵投擲標槍的訓練,保證了重步兵們面對衝鋒中的敵人的反制能力,那些沒有披掛可靠鎧甲的敵人,很可能在衝向帝國步兵陣線的過程中死在標槍之上。
  • 從「共和國」變成「帝國」,軍隊的變革,為什麼能推動羅馬變化?
    特別是在羅馬共和國時期,利用強大的羅馬軍隊,進行了大範圍的軍隊擴張,就此奠定了羅馬人,廣闊的勢力範圍。羅馬帝國時期的疆域,實際上是在羅馬共和國的基礎上形成的,可以說到了帝國時期,其總體上的勢力範圍並沒有實質性的擴大,這其中也和軍隊的發展有重要關係。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以當時羅馬帝國的政權實力來看,其想要再擴大勢力範圍,已經是突破了極限。
  • 帕爾米拉帝國經濟和文明都與匹敵羅馬,為何卻在三年後「猝死」?
    由於帕爾米拉獨特的地理位置,與羅馬之間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各種聯繫,它靠近羅馬,卻未被羅馬同化。212年,帕爾米拉成為了羅馬的殖民地,其公民和羅馬公民一樣享有公民權,同時,帕爾米拉變得日漸富裕。帕爾米拉帝國的繁盛的經濟和便利的交通為其後來的富庶和強大奠定了基礎,但是帕爾米拉帝國建立之初,就以極快的速度攻破了埃及,埃及被稱為「帝國的糧倉」,這對於羅馬來說也成為了一個不能容忍的威脅。
  • 古羅馬,東、西羅馬,神聖羅馬,第三羅馬,新羅馬,都是咋回事?
    在世界歷史上,羅馬國祚綿延很長,也出現古羅馬,東、西羅馬,神聖羅馬,第三羅馬,新羅馬等名詞。那麼,這些名詞都是咋回事? 那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將帝國版圖劃分為東西兩部分,由他的兩個兒子分別統治。西羅馬帝國仍以羅馬城為都城,東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城,又稱拜佔庭帝國。 羅馬帝國之所以分成兩部分,也是無奈之舉。公元2世紀初,羅馬已成為一個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極盛時期總面積達590萬平方千米。
  • 「最後的羅馬人」末代帝國的中流砥柱,卻喪命於自己人手裡
    羅馬帝國,是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其璀璨的歷史文化,人文軼事被人津津樂道,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而今天我要講的是「最後的羅馬人」—埃提烏斯的傳奇一生。首先說明一下,「最後的羅馬人」是指歷史上一些具有古羅馬傳統精神的人,這些人的逝去表明了精神的消逝,或是在末代帝國中流砥柱,堪當大任的人。而像西羅馬帝國最後皇帝羅穆魯斯奧古斯都和儒略尼波斯,拉丁帝國的最後領袖鮑德溫二世,摩裡亞的安德利等自封的稱號。歷史學家公認的「最後的羅馬人」,像卡西烏斯,波利奧,瓦倫提安一世,瓦倫斯斯提裡科,埃提烏斯,馬約裡安,奧維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