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 福建晉江:愛拼敢贏 奔流向海!

2020-12-19 荔枝網新聞

  開欄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小康社會、小康生活,是中國人民的百年夢想、千年期盼。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為記錄好、呈現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荔枝新聞深入全國在小康社會建設中頗具特色的市、縣(區)或村,把筆頭和鏡頭對準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實記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全面小康而奮鬥的非凡歷程與輝煌成就,生動展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拼搏與奉獻,展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與溫度。

  荔枝新聞記者/奚欣晨  剪輯/王紫軒 周勝男 部分視頻素材由晉江市融媒體中心提供

  2002年6月,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專程到晉江市調研。下企業、進社區、訪農村、走基層,在調研中,習近平總結出「六個始終堅持」和「處理好五大關係」的思路,「晉江經驗」由此提出。

  習近平指出:「『晉江經驗』是地方主動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積極實踐。」從此,「晉江經驗」成為激勵晉江人開拓進取、奮勇前行的精神動力,同時也成為引領福建加快改革、全面發展的一個標杆。

晉江市

  精準定位,不斷創新,大力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

  「晉江經驗」最鮮明的特色,就是緊緊咬住實體經濟發展不放鬆。改革開放以來,晉江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品牌經濟、實體經濟,走出了一條特色縣域發展路子。盼盼、親親、恆安、安踏、特步、361度、七匹狼、勁霸……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企業都出自晉江,柒牌也是其中一個發展迅速且具有代表性的晉江企業。

中國柒牌

  從一間石頭房、一把剪刀、一臺老式縫紉機和不足300元的資金起家,到成為顛覆中國男裝行業的領先品牌,柒牌,整整走了41年。

  福建柒牌創始於1979年,是一家以服飾研究、設計和製造為主,集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集團公司。柒牌供應鏈副總裁施麗貞回憶起公司的發展過程,滿是感慨:「那時候我們的廠房才20幾畝地,現在我們已經發展擁有了130幾畝地的廠房,從幾十個人到幾千號人,變化非常大。」

柒牌供應鏈副總裁施麗貞,接受荔枝新聞記者採訪

  在這41年的發展中,柒牌碰到的困難不勝枚舉,但在每一次變革中,柒牌總是會脫穎而出。施麗貞介紹說,柒牌從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休閒夾克的製作,但發展到90年代中期的時候,由於設備的陳舊,生產力緩慢甚至止步不前,工人們都吃了很多苦。柒牌當機立斷,投入大部分資金購置了一批歐洲的製衣設備,在沉澱了三到五年之後,柒牌快速投入到西服的生產中,直到2002年,正式打開了西服市場的大門。

  從創始以來,柒牌一直堅持創新。1998年,引進世界最先進的西服生產流水線;2003年,打造以中華元素為主題,中西合璧的「中華立領」西裝,並作為品牌核心競爭力推向市場;2005年,引進英國犀牛褶專利技術;2016年,推出柒牌多功能智能夾克……柒牌一直經歷著升級與重塑,試圖用不同的創新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智能製造系統

  堅守實體經濟,不能墨守成規,更不能抱殘守缺。柒牌的快速發展,刷新著人們對傳統產業的印象。過去,工人們需要手把手學習打樣、需要人工將衣服裁片搬運至各個工序流轉。如今,柒牌已經率先通過結合移動5G的應用,開啟了MES智能製造系統和AGV搬運系統。工人們在流水線上,僅需要一臺Ipad就能自動匹配不同服裝樣式的標準動作視頻及工藝指導,自動編排工序,實時上報產量。工廠內也不再需要人工搬運,AGV機器人在車間、電梯、倉庫、貨架之間自由穿梭搬運,位置精確度達毫米級。柒牌生產總監任宏建向我們介紹道,」智能製造系統應用至今,相較於人工搬運的效率提高150%,人員成本降低70%。」

柒牌生產總監任宏建,在向荔枝新聞記者介紹智能製造的特點

  因西服打開市場,以「中華立領」揚名中外,柒牌始終圍繞「品牌先行」的發展戰略,秉持著「創新」的理念,擁有世界一流的服裝生產設備。多年來產品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名列全國服裝行業前十強。2019年,柒牌品牌價值達到615.78億,連續15年入圍「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

  當然,一個企業的發展不僅取決於它不斷壯大的能力,還需要它有順應環境改變的速度。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正常生活的腳步,全國大部分行業都被迫按下了暫停鍵。對於一個男裝製造業來說,柒牌原本應該擔憂的可能是來年寥寥無幾的訂單,或是工人骨幹大量的流失……

  然而,就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的第一時間,柒牌緊急召回200多名員工,立刻投入到轉產醫療防護服的工作當中。

防護服生產線技術攻關研討

  大年三十晚上,柒牌茄克生產管理中心一車間主任侯國建剛剛抵達四川老家,一通緊急來電,讓原本準備與家人共度新年的侯國建立刻驅車返回了晉江。

  「集團全體取消休假,轉產防護服。」這通來自公司的電話,內容簡單卻有著救祖國於危難的沉重使命!

柒牌茄克生產管理中心一車間主任侯國建夫婦,接受荔枝新聞記者採訪

  「作為車間主任,我心裡想的就是要第一時間回來組建團隊。我和太太一起在柒牌工作已經快30年了,柒牌對我們來說就是另一個家。一接到通知我就立刻和父母商量,雖然也有不舍,但我們當晚就決定啟程回晉江。」

  自第一件工業級防護服樣本檢驗合格後,又調配增加了30多臺專業設備,開啟4條生產線,連續奮戰7天,將首批物資緊急送出。截至2月底,柒牌一共轉產15萬件醫用防護服,其中國家調撥4萬件馳援防疫一線。

第一時間轉產防護服  

  在發展過程中,柒牌不僅注重品牌的發展,還帶動著周邊經濟共同進步,為當地及外來務工人員提供了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讓員工們感受到一種「家」的溫暖。

  晉江以民營企業為主導,培育了21.5萬戶市場主體、6.6萬家民營企業、49家上市公司、45件中國馳名商標,工業產值突破5000億元,總市值近2500億元。

  提升城市品質,多軌道發展體育產業鏈

  不僅是實體經濟強市,晉江也是全國三大體育產業基地之一。

  早在2007年,晉江就成為繼深圳、成都之後的全國第三個國家體育產業基地。2014年,以體育用品製造為主的體育產業,成為晉江第一個產值超千億的產業。2019年,晉江市體育產業產值接近2000個億。

許多著名體育用品品牌都出自晉江

  抵達晉江的第二天,我們來到了全福建省最大的室內體育館——晉江市第二體育中心體育館。第十八屆世界中學生運動會的主場館就定在這裡。  

晉江市第二體育中心

  「場館建立的初衷就是為了承辦世運會。」晉江珠江體育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易斯帶我們參觀了體育中心的各個部分,「從2018年4月份打下第一根樁,到場館完全建成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19.28萬平方米,整體包括『三館兩區一樂園』。」

晉江珠江體育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易斯,接受荔枝新聞記者採訪

  其中,最亮眼的是一個與NBA場館規格一樣高的籃球場。「這個籃球場建設所用到的材質都是世界一流國際頂尖的品牌,可以滿足CBA和NBA等最高規格的籃球賽事,以及一些綜合性的賽事。」

晉江市第二體育中心室內籃球場

  在這裡比賽,你可以聽到來自15000名觀眾的山呼海嘯。20多個月的建設將這裡從一片荒地變成一座城市新地標,然而二體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承接國際最高級別體育的賽事,它將生活、體育、產業融合於一體,點燃晉江新區活力,推動中國體育發展。

  「我認為這個場館應該是『晉江經驗』的一個完美詮釋。」

  晉江不僅是第18屆世中運的主辦城市 ,還是連續4屆國際大體聯足球世界盃的主辦城市,培育了國際馬拉松、洲際沙排、CBA等國際國內品牌賽事。從「一雙鞋」到一座「體育之城」,體育和賽事讓晉江這座城市更具魅力。

晉江,從「一雙鞋」到一座「體育之城」

  其實,晉江的許多品牌也在不斷地助推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在今年的10月21日,晉江品牌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就被選為了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官方包裝零食贊助商。

盼盼食品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的官方贊助商

  福建盼盼食品成立於1996年,是國家首批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在盼盼的成長過程中,政府給予了我們很多支持和幫助,發揮了領路人和推車手的角色,助力企業成長。」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宋長鎮向我們介紹道,「我們的很多產品都是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的指定產品,也是博鰲亞洲論壇指定產品,還是上合組織青島分會指定使用飲料和產品。」

福建盼盼

  「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我們積極走出去,尋求與東南亞和非洲等國家的這種緊密合作。盼盼食品目前已經實現了原材料採至全球產品售至全球」宋長鎮說,「我們今年又和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正式牽手,盼盼食品也將進一步助推中國體育的發展。也希望我們品牌之都晉江所有的品牌會越來越強,越來越能走向國際。」

越來越多的晉江品牌,正在逐步走向國際

  目前,晉江的許多知名品牌都在逐步走向國際化。宋元時期,晉江口的泉州港號稱「東方第一大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晉江品牌」佔據了絕對的地利優勢可以走向世界。因此,大力開拓境外市場,拓展外部開放空間,通過赴境外開廠、併購、上市,有效整合資源,實現品牌國際化,成為了很多晉江品牌的選擇。

晉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自「晉江經驗」被提出,這座城市不斷探索世界,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晉江之路。「晉江經驗」的實踐不僅僅在於實體經濟的發展,還包括教育、醫療、民生、養老等各個方面的全面發展。

  改善民生,讓城市發展成果惠及市民

  近年來,晉江堅持把群眾的「表情包」作為檢驗工作的「晴雨表」,構建多元養老格局,加快推動鎮級養老機構全覆蓋,打造一批醫養康融合、智慧養老、「嵌入式」養老典型。

  養老,是每個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而養老最受關注且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醫療。因此,「醫養結合」也成為了破解養老難題的重要途徑。位於晉江市西北部的紫帽鎮園坂村就實現了村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生活。

  「今天血壓的測量結果比之前高,有沒有哪裡不舒服?」

  「沒有不舒服,可能最近吃得有點多。」

  「今天高壓有155,低壓有75。明天我們再重新量一下看看情況。」

  「好的。」

  剛來到園坂村敬老院的衛生所,我們就聽到了柯志雄醫生與敬老院老人黃峻岭的這段對話。

衛生所柯志雄醫生正在為敬老院老人黃峻岭檢查身體

  園坂村黨支部書記蔡連福向我們介紹道,為更好地滿足轄區老年人,特別是失能失智、高齡、獨居老人離家不離村的養老需求,在2016年重陽節之際,園坂村敬老院正式投入使用。緊接著2018年10月,在敬老院的一樓又設立了衛生所,這讓村裡的老人看病無需遠行,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及時的診療。

園坂村黨支部書記蔡連福,接受荔枝新聞記者採訪

  87歲的黃峻岭爺爺,是首批入住園坂村敬老院的老人,從他滿眼的笑意中就能感受到他生活在這裡的幸福與滿足。「這個衛生所設立之後,大家最高興的就是可以及時看病了。柯醫生對我們這些老人真的非常好,也非常關心。上午的時候他會進村給不方便出門的村民上門診療,下午他就在衛生所裡坐診,我們哪裡不舒服了都會去找他,大家都希望他能一直在我們這邊。」

每天上午柯志雄醫生都會在村裡入戶問診

  與普通的鄉村衛生所不同,這家衛生所是晉江市中醫院與中醫院紫帽院區的醫共體單位,就醫群眾可享受鎮級醫療的報銷比例,以及市、鎮、村三級共同的診療服務,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得到落實。柯志雄就是晉江市中醫院下派到紫帽院區駐園坂村衛生所的一名醫生。

一進衛生所就能看見這張標記有村民們健康狀況的衛星地圖

  「剛來的時候其實對於園坂村是比較不熟悉的,我們就列印了一張衛星地圖,在每一戶人家的房子上面做了標記。用不一樣顏色的貼畫代表不一樣的健康狀況,這樣方便我們快速地了解村民們的身體狀況。」

  柯志雄向我們介紹道:「自從我們村成立了衛生所以後,如果我們發現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就會給他轉診到晉江市中醫院進一步治療。醫院會開通綠色通道,免費救護車接送,我們也會協助辦理住院手續,安排醫生馬上處理。」

  作為全市衛健系統醫共體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市中醫院推廣醫共體模式以來,通過把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將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有機結合,打造百姓放心醫療。晉江持續以人民為中心,讓晉江發展更有溫度、百姓幸福更有質感、全面小康更加「硬核」。

晉江市園坂村

  一座縣城,因砥礪奮進而滄桑巨變,在中國改革開放史上寫下耀眼篇章。

  一種經驗,因高瞻遠矚而歷久彌新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重要路標。

  如今,「晉江經驗」這一寶貴財富正播撒向更遙遠廣闊的中國大地。

相關焦點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忻城縣紅渡鎮六納村的美麗蝶變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忻城縣紅渡鎮六納村的美麗蝶變 2020-10-28 1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基營村:苜蓿地裡「蓿」幸福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基營村:苜蓿地裡「蓿」幸福 2020-09-28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隴西特產走進福州...
    原標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隴西特產走進福州連江超市 ——隴西東西部協作消費扶貧側記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俞樹紅  「東西部協作消費扶貧幫了我的大忙,家裡2萬斤土豆賣了1萬6千元。」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 「『晉江經驗』現在仍然有指導意義」
    一把琵琶、一根洞簫、一支二弦……這古老而婉轉的南音,曾是老晉江人的根與魂。古時「蒼官影裡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為晉江發展奠定了基礎;改革開放的春風,則為晉江吹來了新的生機。40多年來,從「高產窮縣」到「經濟強市」,晉江實現了美麗「蝶變」,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前十位。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元古堆裡繪新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元古堆裡繪新卷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銀輝 通訊員 何曉雲 張安軍曾經的元古堆村以貧困聞名。如今的元古堆村,入選第二屆「絢麗甘肅·十大美麗鄉村」。2018年,元古堆整村脫貧;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躍升至10789元。2020年,「甘肅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蘭州理工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在此同時掛牌,元古堆村再添新名片。「眾人拾柴火焰高。」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福建東山:「生態+」煉成脫貧「調色盤」
    當年東山縣縣委書記谷文昌的生態願景已在這片土地上長成了千叢萬株巍立海邊的防風林。而在這片樹林的保護下,東山以「生態+」理念讓海島上百姓們的「小康夢」有了更鮮亮的色彩。「生態+漁業」藍色灣區魚自來日前,年逾古稀的福建東山島水產公司退休職工朱受,向記者展示了他收藏的魚票。
  • 人民日報點讚福建晉江:探索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之路
    11月27日,《人民日報》要聞4版刊發通訊《晉江再塑發展新貌》,點讚福建泉州晉江市在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的同時,著力推進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積極探索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之路。探索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之路——晉江再塑發展新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本報記者 顏 珂《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27日 第 04 版)「人、產、城」如何統籌布局、良性互動,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課題。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稻香香、民樂樂、團結一家親,內蒙古...
    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為記錄好、呈現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荔枝新聞深入全國在小康社會建設中頗具特色的市、縣(區)或村,把筆頭和鏡頭對準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實記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全面小康而奮鬥的非凡歷程與輝煌成就,生動展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拼搏與奉獻,展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與溫度。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畢節:多黨合作助脫貧 同心共寫新篇章
    中央統戰部在赫章縣實施的「聯村幫扶」能繁母牛養殖項目,圖為珠市鄉韭菜坪村受益群眾輪流放牛。  另外,中央統戰部還牽頭建立了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等東部十省市統一戰線參與試驗區脫貧攻堅工作機制,推動東部發達地區的先發優勢與試驗區脫貧攻堅需求有效對接,形成東部發達地區十省市參與試驗區脫貧攻堅交流合作、共謀發展的良好局面。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從「後進」到「先進」,前進村是怎樣前進的?
    天津市津南區北閘口鎮前進村航拍圖 前進村供圖注重綜合改造,積極整治村莊人居環境第一次進入前進村的人,很難想像到幾年前這裡的狀況——當時的前進村是典型的落後村,村容環境髒亂差,道路泥濘、坑窪不平,「晴天一身土,下雨兩腳泥」,村民對未來看不到希望。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海雀振翅:精準扶貧綠了山頭,紅了日子
    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為記錄好、呈現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荔枝新聞深入全國在小康社會建設中頗具特色的市、縣(區)或村,把筆頭和鏡頭對準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實記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全面小康而奮鬥的非凡歷程與輝煌成就,生動展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拼搏與奉獻,展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與溫度。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河北平山:農家樂,富農家
    農家樂,富農家——平山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帶動群眾致富國慶假期,遊客在平山縣崗南鎮李家莊村的一戶農家樂裡點菜。河北日報記者史晟全攝平山,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革命聖地西柏坡所在地。近年來,平山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旅遊興縣」戰略,對縣域旅遊資源挖掘利用、重組整合、升級創新,全面盤活旅遊資源,走出了一條文化旅遊富民新路子。發展紅色旅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10月1日上午,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內遊人如織。
  • 福建,愛拼才會贏-虎嗅網
    1988年,閩南人歌手葉啟田收到了作曲家陳百潭創作的一首新歌,名字叫《愛拼才會贏》。每當樂聲響起,在外的福建遊子都會想起自己的家鄉,想起自己打拼的歲月。這一首歌,唱盡了福建人拼搏的喜怒哀樂。愛拼才會贏儘管閩南只是福建地緣大家庭中的一員,但所有福建人想必都並不反感一首閩南語歌曲作為全省精神的象徵。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元寶村:從「暴風驟雨」到「稻花飄香」
    70年前的夏天,他跟隨工作隊坐著馬車,深入元茂屯進行土地改革,而這個村的原型地就是位於黑龍江省尚志市的元寶村。△《暴風驟雨》紀念館這個紀念館,也是村民趙雪春平時最愛來的地方之一。趙雪春的曾祖父,正是小說《暴風驟雨》中主人公「趙光腚」原型。「他叫趙玉林,外號趙光腚。他一年到頭,顧上了吃,顧不上穿,一家三口都光著腚,冬天除了抱柴、挑水、做飯外,一家三口,都不下炕。」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刺梨果催生賈西村的產業夢
    植刺梨產業成了他迫切想要落地的夢想項目,他迅速規劃了1萬畝的刺梨地,開始施展種植計劃。剛開始,聶德友讓老百姓自己種植、管護,但農戶們擔心種出來的刺梨沒人收購,自己的收入得不到保證,沒有過多積極性。在平臺公司和院校科研機構的共同推動下,賈西村打造出了7個標準化示範基地,產業覆蓋8個村3498戶,創造就業崗位近400個。由此,賈西村的刺梨產業得到了升級改造,刺梨基地規模一下子增長到3.12萬畝。2020年,全省刺梨鮮果保底收購率預計達80%以上,帶動20萬人增收致富。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丨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曾經的養豬村...
    時間倒回至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博後村考察,留下一句溫暖心窩的話——「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從那天起,這十個字在博後老鄉們的心中深深紮根,點亮星火動力。並從這裡傳遍大江南北,成為鼓舞全國億萬農民奮力奔向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最溫暖的力量。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聽!哈拉新村的「最炫民族風」
    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為記錄好、呈現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荔枝新聞深入全國在小康社會建設中頗具特色的市、縣(區)或村,把筆頭和鏡頭對準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實記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全面小康而奮鬥的非凡歷程與輝煌成就,生動展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拼搏與奉獻,展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與溫度。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從單一到多元 留車村的兩次產業升級
    2019年3月,留車村順利脫貧。
  • 愛拼才會贏!福建這個「中國傘都」小鎮年產晴雨傘量佔全球四分之一
    東石鎮政府副鎮長許競宇介紹,目前全鎮擁有制傘企業300多家,從業人員5萬多人,成品傘年產量約5.6億把,佔全球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撐遍了世界的東石傘如何一步步紮根於此?未來這裡又將走向何方?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走進這個陸地面積僅有65平方公裡的福建小鎮,為您還原"中國傘都"的故事。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寧夏華寺村:塞上江南小康村的農與商
    華寺村一景。本文圖片均由澎湃新聞記者 高宇婷 攝得益於黃河水的滋養灌溉,寧夏平原土地肥沃,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沿黃兩岸良田萬畝,莊稼長勢喜人。截至2019年,寧夏糧食生產已實現「十六連豐」。中衛市中寧縣恩和鎮的華寺村正是佔據了這樣的地理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