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孟孟(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關注我,陪你一起做智慧父母!
「站到一邊兒去,我說的話你能不能聽?」因孩子上課做小動作,老師把我叫到學校,當著眾人的面訓斥孩子。
我忍住心中的怒火,儘量表現得尊重和平靜,誰讓他是老師呢?但是,當他說出「你家孩子有問題」時,我再也忍不住了,和老師理論起來……
別怪我護短,畢竟自家寶貝,被人貼上「問題孩子」的標籤,任誰也不能淡定!而我,不只是火氣稍微大了點,更是不想自己的孩子被「問題孩子」這個標籤給毀了!
可惜,讓我痛心疾首的是,無數的家長,恰恰被這個標籤裹挾,努力讓自己的孩子去迎合世人的眼光,最終失望而歸。
正如王治郅所說,「當別人看不起你的時候,你一定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同樣的,當外人不認可你家孩子的時候,你自己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每一個「問題孩子」,都可以成材。
(1) 被勸退的孩子,成了太空人
不信?我們不妨來看一部電影《銀河補習班》。
這部去年暑期上映的家庭教育影片,帶給廣大家長深刻的思考與啟迪。父親馬皓文是一名橋梁設計工程師,因為大橋在竣工儀式上轟然倒塌,父親被判入獄七年。
馬飛從小因為父愛的缺失,一直是媽媽和老師眼中的問題孩子。逃學、曠課、打架,甚至面臨著被學校開除學籍的處分。
父親出獄後,面對學校給孩子的處分,既沒有哀求學校,也沒有批評孩子,而是給閻主任留下了一句話:「到初一結束,馬飛的成績將進入全校前十名,而且,在馬飛離開學校的時候,他會成為這個學校最出色的孩子!」
這句豪言不僅讓在場的人唏噓不已,而且震驚了閻主任,最重要的是,它在馬飛心裡種下了一個種子:「原來父親這麼相信我!」
後來,父親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同時用最真最純的愛呵護馬飛成長,陪他一起聞草香、看航展。慢慢地,馬飛開始有了想學習的衝動,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發現,一旦開始專注,黑板上那些生澀難懂的題目,一下子變得那麼有趣。」
最終,在父親的用心栽培下,馬飛不僅成為了學校最優秀的孩子,而且實現了航天夢,成為東沛市最年輕登入太空的太空人。
孩子有「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信任,不支持孩子。孩子的動力就像發動機,一旦父母用愛給孩子加滿汽油,孩子努力向前就成了必然。
(2)那個家喻戶曉的童話大王鄭淵潔,曾是個頑劣少年
有的小夥伴說了,哎呀,這是電影,是編出來騙人的,根本不現實。那好吧,咱們舉個現實中人盡皆知的例子。
童話大王鄭淵潔,一個人創作《童話大王》月刊三十多年,陪伴著老中青三代讀者成長。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因為不按老師規定的標題寫作文,鄭淵潔被老師要求罰站,並且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幾百遍「鄭淵潔是全班最沒出息的人。」
說了幾百遍,鄭淵潔不想說了,再說就沒尊嚴了。他拉響了書桌裡的拉炮,老師怒了,說「鄭淵潔你被開除了,你滾出去!」然後,鄭淵潔在一片硝煙中,昂首挺胸地離開了教室。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父親鄭洪升把他帶回家,沒有批評和責罵,而是說了一句「老爸在家教你。」
鄭淵潔的學歷就這樣被定格在了小學四年級,但父親這樣一個決定,卻成就了一位影響三代人的童話大師。
幾年前,父親的同事來到家裡,置身於四面都是頂天立地的書房中,他滿含熱淚對父親說:「老鄭啊,真沒想到鄭淵潔能有今天,當年他在學校被開除的時候,我們都認為他不進監獄就是獲得了人生巨大的成功。」
真愛孩子的父母,不會被孩子的行為表現所迷惑,更不會用孩子現在的行為去定義未來。他們相信的,是孩子成長的規律,他們願意用愛,去挖掘孩子內在的潛質。
到底是什麼,讓別人眼中的「問題少年」最終成為了國之棟梁,天之驕子呢? 我總結了如下幾點:
01.
真正的愛,是鼓勵孩子做好他自己。
鄭淵潔從一歲到六歲,媽媽反覆給他講一個故事:
大森林裡有一條河,小動物們經常在河水裡遊水、嬉戲。突然有一天,森林裡發洪水了,小動物們慌忙逃生。
河上有兩座橋,一座是很寬的大橋,另一座是狹窄的獨木橋。大部分動物都選擇了走大橋,只有小羊選擇了獨木橋。結果,因為走大橋的動物太多了,大橋承受不住這樣的壓力,最終坍塌了,所有的動物都掉進了水裡,淹死了,只有小羊得救了。
這個故事給年幼的鄭淵潔不小的啟發,他明白,很多人都走的路,並不一定是光明大道,要成功,就要走屬於自己的路。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聽話」,因為「我是為你好」。用馬皓文的話來說,沒有比「為你好」更恐怖的藉口了。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顆種子,那麼父母就是農夫。有的種子很快會發芽、開花,有的種子花期比較晚,而有的種子,根本就不會開花結果,因為,它是一棵參天大樹。
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聽話」,無異於揠苗助長。真愛孩子的父母,要像農夫耕種那樣,了解種子的成長規律,並且依照這個規律,該澆水時澆水,該施肥時施肥。只要我們做了自己該做的,這顆種子不論是一株小,還是一棵大樹,最終都會成為他自己。
02.
老師眼中的0分,父母眼中的100分
受母親的影響,鄭淵潔從小就是個愛思考的孩子。在他讀四年級時,有一次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題目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鄭淵潔想,誰說早起的鳥兒就有蟲子吃?可能有其他鳥兒起的比它早,或者蟲子還沒起來。
所以,他就把作文題目改成了《早起的蟲子被鳥吃》,結果老師說這篇作文不合格,不僅罰他的站,還讓他當眾出醜。
雖然最終得到的是被學校開除的結局,但是父親鄭洪升不僅沒有責罰兒子,反而從中發現了兒子獨特的寫作天賦。
同樣,《銀河補習班》中,閻主任給馬飛的作文打了零分,原因是作文跑題,標準答案是要求寫如何珍惜學習時間。
當馬皓文找到教導主任理論,要求兒子當眾念了一遍自己的作文時,在場的所有老師都被馬飛廣闊的思維、真摯的情感所震撼,校領導建議所有老師給馬飛這篇作文重新打分。
結果,馬飛這篇作文,得到了平均分22.8分的好成績,也因此,他成功進入全校前十名的行列。
很多時候父母會過於在意老師的話,忽略孩子的潛在力量。其實,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有著本質的不同。
學生踏進校園的那一刻,身份就是學生,是為了完成某一階段的學習任務。老師重視的,是他所執教的這一階段孩子們的學業水平和成績。
但是父母對孩子負有培養的責任,孩子對自己的信心、責任感、對未來的夢想,這些才是父母需要去考慮的。
03.
孩子玩遊戲卻不上癮的奧秘:堵不如疏!
大禹治水的時候,採用了一個策略:「堵不如疏,疏不如導」,在教育孩子方面,依然奏效——
很多父母對孩子玩遊戲深惡痛絕,總是想盡辦法讓孩子少玩遊戲或者不玩。對於長時間打遊戲不學習的孩子,父母會給他們扣一個「網癮」的大帽子,甚至把他們送到戒網學校,進行強制戒網。
2006年,鄭淵潔在籤售新作《皮皮魯總動員》時,幾句話道出了這個問題背後的真相:
記者:聽說您在家裡專門裝修了一個電腦遊戲室自己玩遊戲,那麼您覺得孩子迷戀電腦遊戲好不好?
鄭淵潔:玩電腦遊戲對孩子其實是非常好的事。比爾·蓋茨就是迷上了電腦遊戲才開始編程的,但孩子在電腦前一玩五六個小時對身體就不太好了。我玩電腦遊戲就是為了讓兒子少玩。我和他玩聯機遊戲,還在冰箱上貼著我倆的遊戲積分名次,這讓兒子倒胃口。
因為家長也玩遊戲,讓他覺得一點意思都沒有,很快他就不玩了,我這是利用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有些孩子玩電腦遊戲成癮,那是家長的原因,家長總是居高臨下,把孩子逼到了電腦遊戲前。家長應該放下架子和孩子平等地玩,平等地交流。
無獨有偶,《銀河補習班》中,少年馬飛通過爸爸的鼓勵,成績從倒數第一名,一下子提升了四個名次,爸爸驚喜萬分。兒子也順勢提出了要爸爸給他買電腦的要求。
爸爸雖然玩笑地說了一句:「我怎麼有種中計了的感覺呢?」但還是給馬飛買了586電腦。
雖然孩子玩電腦遊戲的時候特別快樂,但是因為有爸爸的愛和支持,孩子並沒有沉迷遊戲,而是越發努力學習。最終在期末考試時,取得了「全校前十名」的好成績,兌現了爸爸當初和閻主任的賭約。
孩子玩網路遊戲背後真正的原因,在於他無法從父母那裡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網路遊戲,只是他們滿足自己這些需求的途徑而已。一旦父母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被重視,現實世界會比虛擬世界對他們的吸引力更大。
結語:
後來,我找機會和老師做了溝通:「抱歉,老師,那天我情緒有點兒激動。」老師也承認,他當時急於解決孩子的問題,方式有些偏頗了。這就好,畢竟家校合作,才能給孩子的成長更好護航。
作為父母,我們要鼓勵孩子做好他自己,不給孩子貼上「問題孩子」的標籤,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懂得用疏導和啟發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長。
始終堅信,我們的孩子,本身就是國之棟梁,天之驕子!
溫馨提示:我是孟孟,三個男孩的媽媽,也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如果您喜歡本文,可以轉發分享哦,想要獲得更多精彩內容,就關注我!私信「教育」,免費分享家庭教育智慧!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