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伊朗遭受外界嚴重的制裁。在面對西方重壓的情況下,依然能夠高調應對,屹立不倒。除了自身獨特的地理及自然資源優勢外,還與其不俗的軍事實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跟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同,伊朗這個國家居然擁有兩支正規的武裝力量。即國防軍與伊斯蘭革命衛隊,這一點跟當年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的國防軍與共和國衛隊編制頗為相似。伊朗的國防軍與伊斯蘭革命衛隊兩者平行設置,各自擁有獨立的指揮系統和陸海空三軍。
革命衛隊設置
兩者的編制基本一致,衛隊司令為軍事主官,由伊朗宗教領袖哈梅內伊指任。衛隊一共設有五大軍種,除海陸空外,還有動員抵抗力量和聖城軍。今年年初死於美軍襲擊的蘇萊曼尼即革命衛隊司令官。
革命衛隊總兵力約18萬人,其中陸軍為13萬人,主要負責維護國內的安全和穩定;海軍約有2萬人,負責海灣沿岸及荷姆茲海峽的巡防任務。空軍約2萬,雖然兵力不多,但是裝備先進,是伊朗遠程打擊的主要力量。
動員抵抗力量是一個準軍事組織,可以看做的民兵組織,戰時能夠動員起近百萬大軍。聖城旅可以理解為伊朗的特種部隊,總兵力在2000-5000人,專門執行海外任務。這支部隊最初成立的目標是「把聖城耶穌撒冷從猶太復國主義政權手中奪回」,由此而得名。多年來,該組織一直在向30多個海外伊斯蘭組織提供戰術指導和武器、資金支持。
創立來源
1979年初,巴列維放棄王位出逃外國,但忠於國王的伊朗陸軍和帝國衛隊依然沒有放棄抵抗,給了當時的霍梅尼很大的震撼。他意識到必須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武裝來保衛革命成果,並堅持新組建的部隊應區別於國防軍,互不統轄,以防止野心家發動兵變。
3月初,隨著伊斯蘭革命勝利大局已定。一支由500人組成的志願者隊伍成立,並效仿波斯帝國皇帝大流士組建的「萬人不死軍」的做法,將這批「種子」作為未來部隊的領導核心進行培養。後來,這批經過嚴格軍政訓練的骨幹被分配到各級崗位,初步搭建起衛隊的組織框架。
在此基礎上,伊朗政府又從民眾中大量招兵員,進一步充實衛隊力量。在1980年代開始的兩伊戰爭紅,革命衛隊大展身手,在戰場悍不畏死,給予伊拉克軍隊以極大的殺傷。到兩伊戰爭結束時,革命衛隊已經成為伊朗國防的中堅力量。
進入革命衛隊服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是虔誠的教徒,並通過嚴格的審查與篩選才能獲準加入。作為伊朗的精銳之師,革命衛隊官兵的待遇也是非常之高,可獲得比國防軍更多的更快的晉升機會。
對伊朗社會的獨特影響
伊斯蘭革命衛隊對伊朗社會生活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領域,都能感受到其影響力。以政壇為例,昔日伊朗總統內賈德草根出身,參加過兩伊戰爭,曾任衛隊特種兵兵司令;當前伊朗議會中,約有3成左右的議員出身革命衛隊。
經濟領域,革命衛隊掌控著伊朗的軍工、油氣開採、民用交通等諸多重要工業部門。此外,革命衛隊還掌管著境內外560多家貿易公司,控制了伊朗一半以上的進和3成左右的出口貿易。如今,革命衛隊已深深捲入了伊朗的經濟生活,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此外,備受世人所關注的伊朗核開發計劃,也有革命衛隊所掌控,目前一共有400多名專業的人才從事核物理研究。前不久遭刺殺身亡的伊朗首席核物理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即是其中一員。
無論是武器裝備、軍人素養還是戰鬥水平,伊朗革命衛隊遠非當年的薩達姆共和國衛隊可比。這樣一支精悍的武裝力量,守衛著伊朗的安全,讓任何膽敢侵犯伊朗的國家都得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