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拼多多盈利的消息引起了看官們的關注。一般來說,電商平臺盈利不是很正常嗎?那麼,拼多多盈利為什麼會引起眾人的關注呢?
今年雙11結束後,各家快遞企業紛紛發出自家成績單,電商平臺也不例外,拼多多在那時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成績單。成績單中可以看出,拼多多股價盤前大漲20%,而且在過去一年間的漲幅168%,是當之無愧的黑馬。
為何會股價大漲?主要還是拼多多的盈利。有數據顯示,第二季度的拼多多盈利超過142億元,同比增長89%,而第三季度,拼多多不僅在盈利上取得勝利,而且,拼多多的活躍用戶數和年度活躍買家數,分別同比增長50%和36%,單季度新增7,460萬和4,810萬,達到6.43億和7.31億。
這樣無論盈利還是潛力十足的拼多多,怎麼會不股價大漲。
回到剛開始問的問題,大眾之所以詫異於拼多多盈利的消息,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拼多多一直不斷的百億補貼。補貼是每一家企業要進入市場吸引用戶所使用的手段,但大部分企業的補貼都不會長期,一是沒那麼多資本一直撒,二是補貼給了,用戶卻沒留住。
當初的拼多多應該也有這兩方面的困擾,但拼多多有這個魄力,敢於砸錢。不過,還好功夫沒白費,在拼多多的長期補貼下,也使得用戶因此長期留存。
長期的補貼,使得拼多多平臺的商品比起其它電商平臺都便宜,好的一方面是吸引了用戶購買,但不好的一面是,在用戶心中固化了拼多多賣低價商品的思維,在一定程度上,也讓用戶在買價格更貴的商品時會跳過拼多多,會對拼多多平臺賣得較貴商品質量產生懷疑的想法,從而影響了拼多多提高貨幣化率的空間。
拼多多要改變這種現狀並不容易,需要在長期發展中,在保證口碑的基礎上,慢慢潛移默化的轉變用戶的思維和習慣。當拼多多在轉變成功時才是獲得最大勝利的時候,而拼多多的這種打法,頗有種「農村包圍城市」的意味。
拼多多在需要平緩發展時,並沒有只是安於現狀,而是推出了社區團購平臺「多多買菜」。這樣一個萬億規模的市場,以農產品起家的拼多多有自己的優勢。拼多多能否在這個新市場佔得一席之地,從而實現體量的大增長呢?與各位看官一起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