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明確規定,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所以在近幾年的高考中主要以考察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五大素養: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這節課我們以2019年全國文綜2卷為例,來分析時空觀念這一核心素養在高考中的體現。
什麼是時空觀念呢?它是指在特定的時間聯繫和空間聯繫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也就是,任何歷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發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時空框架當中,才可能對史事有準確的理解。在這裡,同學們一定要抓住關鍵詞「特定的時空框架」,也就是時空觀念包括兩個基本觀念:一是時序觀念;二是空間觀念。這樣就好理解了,如果還是不理解,那我們舉例說明。
2019年全國文綜2卷的12個選擇題,時空觀念的考察佔了多半,如24、29、30、33和35題。
以24題為例,來說明空間觀念的考察。例題如下:
戰國後期,秦國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鄭國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發揮作用。這些工程能夠在秦國完成,主要是因為
A.公田制度逐漸完善
B.鐵製生產工具普及
C.交通運輸網絡通暢
D.國家組織能力強大
這道題一定要緊緊抓住秦國的時空下去分析、思考,只有秦國才具備的,那就是商鞅變法後,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的雛形,使得秦國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也就是D選項國家組織能力強大。秦國與其它諸侯國比起來,鐵製生產工具與交通沒有明顯的優勢。這是對秦國這一空間下空間觀念的考察。
以35題為例,來說明時序觀念的考察。例題如下:
下表蘇聯1970年計劃完成情況(單位:噸)
類別
1961年對1970年 1970年實際產量
的預測或計劃任務
鋼 1.45億 1.15億
煤 3.9億 3.35億
肉 2500萬 1230萬
蔬菜與瓜類 4700萬 1300萬
表可以說明當時蘇聯
A. 經濟發展的問題積重難返
B. 經濟政策保持了連續性
C. 經濟改革的重點轉向農業
D. 社會生活需求發生變化
這道題如果不知道1970年是勃列日涅夫統治時期,或是記成赫魯雪夫執政時期,就會錯選C,可能就會白白丟掉4分,所以時序觀念一定要具備,該記得時間必須記住,不能馬虎。
以上通過兩道題,分析了高考中時空觀念的重要性。所以,在之後的學習中,同學們要牢記知識點,尤其是課標明確要求掌握的知識點,通過時間軸把握時空脈絡。只有這樣,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順利排除幹擾項,從而鎖定正確選項。#中學##高考#
你弄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