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歌詞辭藻堆砌,狗屁不通?帶你了解作者李清照的坎坷一生

2021-01-20 李小書生

最近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正在熱播,其主題曲《知否知否》更是成為爆紅歌曲,成為了很多人歌單中的單曲循環。這首歌的副歌歌詞部分是直接用了李清照的《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不少觀眾表示,要是上學時有人把這些古詩詞編成好聽的歌曲,那背古詩詞將會是一件即簡單又快樂的事。

但是,前幾天一個朋友圈截圖卻刷爆了網絡,原因是一位朋友diss這首「古風」歌詞「為賦新詞強說愁」、「邏輯上狗屁不通,矯情而不知所云」、「還不如喊麥」!網友紛紛笑話其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不知是真傻還是假傻。那麼話又說回來,這首詞到底怎麼樣呢?作者李清照又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知否

欣賞文學作品一定要結合作者的人生經歷和所處的社會環境。李清照作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出生於書香門第,早年生活環境優越,是典型的大家閨秀。後期家道中落,金兵入侵,顛沛流離。所以她的詞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前期多為悠閒愜意,後期多為悲嘆身世,感物傷情。她的詞善用白描手法,卻又語言清麗,給人以非常充沛的感情衝擊,和「為賦新詞強說愁」這樣的描述是完全搭不上邊的。

李清照

李清照年少時生活在汴京,優雅的生活和宋人尚文的環境激發了她的創作熱情,她也是在這個時期寫出了這首著名的《如夢令》。此詞一出便轟動了整個京師,人們沒有想到一個年輕女子竟然有如此高的文學素養,以至於「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由此可見,那位發朋友圈diss這首詞的人,相信其文學水平應該可以秒殺整個宋文學圈了!

公元1101年,正值思春年紀的18歲少女李清照找到了一個如意郎君,他就是21歲的趙明誠。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點絳唇》

李清照

他們倆的結合可以說是珠聯璧合,琴瑟和鳴。趙明誠是太學生,從小家境貧寒,但是他們倆卻都有著很高的文化素養和共同的愛好。每當趙明誠初一、十五從太學放假回家時,他們就會流連於相國寺古董市場,買回他們所喜愛的碑文和書畫,共同把玩欣賞,探討評論,沉浸於歷史文化帶來的特有的藝術享受中。這時候的李清照是幸福得令人羨慕的。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

「心裡雖然怕情郎覺得自己不如這梅花好看,卻偏要將它插在雲鬢間,讓我的臉龐與花兒並置在一起,讓情郎比照著看看,說說到底哪一個更漂亮。」這將一個新嫁娘的小確幸表現的淋漓盡致,讓人看到了一個女子即甜蜜嬌羞又在情郎面前大膽直白的俏皮形象。

他們兩人有相聚,也有別離,但總體上來說,這段時光應該是李清照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時光,因為一場改變很多人命運的國難將要從天而降。

李清照

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使北宋朝廷完全崩潰,金人大舉南侵,北方漢族紛紛南遷躲避戰火。李清照獨自一人帶著十五車金石字畫去投奔在南京的丈夫趙明誠。在她的心中,這些收藏除了是價值連城的文物外,還是她和丈夫感情的見證,是兩人耳鬢廝磨的寄託。

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兩年後,趙明誠在調動中身染惡疾,病死於南京。這場變故徹底地將李清照打入了冰冷的深淵。李清照大病一場後,為保存她和丈夫收藏的這些文物書籍,去投奔了在洪州跟隨衛太后為兵部侍郎的趙明誠妹婿。但不久洪州淪陷,李清照只攜帶少量輕便書貼倉皇南逃。之後她便一直跟隨帝蹤,顛沛流離,文物散失大半。

李清照

公元1131年,李清照流落到紹興的一個鍾氏人家,一天晚上家裡進了賊,這些寄託著她和丈夫美好回憶的所有剩餘書畫皆被盜走,李清照無力追回,悲痛欲絕……至此,他們夫妻收藏的所有圖書文物基本上全部散失。

第二年,走投無路、孤苦伶仃的李清照遇到了一個書生張汝舟。張汝舟是進士出身,也許李清照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些許趙明誠的影子,便答應了他的追求,決定不顧世俗的偏見,孤注一擲嫁於他。但這其實是張汝舟覬覦李清照的收藏而偽裝出來的假象!當他後來知道李清照的收藏都已被盜空的時候,頓時性格大變,對李清照經常家暴,本性暴露無遺。而且李清照發現此人有營私舞弊、騙取官職的罪行,出身世家、有獨立思想的她沒有選擇隱忍,而是報了官,並要求離婚!

李清照雖被獲準離婚,但宋代法律規定,妻告夫要判處3年徒刑。所幸她原來的親友們大力營救,才在關押數日後將李清照從大牢裡救出來。

經歷了這次狗血的婚姻,李清照開始明白,她的生活再也無法回到從前了,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已經煙消雲散,能陪她作伴的只有那一腔的詩意了。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武陵春》

李清照

失去了對人世間溫暖與愛的希望,李清照把自己埋進了對其亡夫趙明誠的遺作《金石錄》的編輯整理中去。此後的歲月,只有詩歌和寂寞陪伴著她。

對了,陪伴她的還有酒!也許只有在酒後的半醉半醒時,她才能感覺到些許虛假的溫暖。

公元1155年前後,懷著對死去親人的綿綿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李清照在極度孤苦、悽涼中悄然辭世,享年約73歲。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

相關焦點

  • 李清照一首小令,被編入歌曲之中,卻遭網友吐槽堆砌辭藻!
    李清照雖然不是一位高產作家,其詞流傳到現在的也不過只有幾十首,但卻「無一首不工」,「為詞家一大宗矣」。小令是詞中的前輩,因為它盛行於五代時期,其篇幅比較短小,通常以五十八字以內的短詞為小令,如《十六字令》、《如夢令》等。
  • 亂用典故、堆砌辭藻 這樣的流行歌詞讓人看不懂
    而與之相對照的,是華語流行樂壇優質歌詞創作的越發貧瘠甚至枯竭。  《學貓叫》《帶你去旅行》《離人愁》等「網絡神曲」走紅,其大多旋律簡單,容易上口,節奏鮮明動感十足,可品味其中歌詞,問題多多——不是通篇語義不通的華美辭藻堆砌,就是用高密度的流行語來引發聽眾的好奇與認同。
  • 冷門詩人李商隱,堆砌辭藻李清照?擺脫無知,你需要這麼做
    也許某些人都有了梁靜茹的「勇氣」,所以,此前李清照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就被批評是堆砌辭藻,而曹雪芹的《紅樓夢》文字也被認為是不夠古風,詩仙李白的詩也是水平一般。鬧劇背後顯現出的是某些人常識的匱乏,具體來說,是缺乏古詩詞的基本涵養。我們常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而幼年時期是接受古詩詞滋潤的最佳時期。
  • 天下第一才女慘遭妄評,批歌詞矯情批到她頭上?我們書白念了?
    近日,正在熱播的爆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不斷被人吐槽,吐槽劇集注水,吐槽女主瑪麗蘇,現在,連帶著歌詞都有人想批判。微博有網友稱古風歌曲歌詞矯情,點名批判知否主題曲的「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知消愁」接「試問捲簾人海棠依舊」邏輯不通、矯情、全靠辭藻堆砌。
  • 有人說方文山寫歌詞只會堆砌辭藻,我想他是沒聽過《最後的戰役》
    這段時間看到一些詆毀方文山的言論很有意思,他們說方文山寫歌詞不值得一提,因為他寫歌最擅長堆砌辭藻,不知所云。 《煙花易冷》《蘭亭序》《青花瓷》等等聽著感覺都差不多,那些所謂古風歌詞挺多了很膩味。
  • 李清照未滿18歲時,寫了一首詞,名動京城,如今被改編成歌曲
    這首歌的一部分歌詞,正是沿用了宋代詞人李清照,年少所作的一首詞,加以改編而成。這首紅極一時的歌,也讓人再次回憶起那個滿腹才華的女詞人。李清照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這首詞的出現,一時間轟動了整個京城,令李清照徹底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第一才女。就連宋代的陳鬱,以及後來清代時期的沈謙,都對她讚賞有加。足可見,大家對她文學天賦的認可與讚嘆。當《知否知否》電視劇,將它譜成主題曲演唱時,人們也再次對李清照所作的《如夢令》拍手稱讚。一時間,在網絡上引發了一陣「知否?
  • 李清照未成年時,寫的一首詞,名動京城,如今被改編成流行歌曲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說到這幾句詞,大家肯定會想到一部熱播的電視劇。在2018年 ,由趙麗穎、馮紹峰主演的《知否知否》大火,其中的主題曲更是火遍各大短視頻平臺。歌曲中的部分歌詞,也是對宋代詞人李清照,年少時所寫的一句話,進行了改編。這個紅極一時的歌曲,還讓人再一次想起了那個才華橫溢的女詞人。李清照被譽為「古今第一才女」。
  • 看起來簡單,讀透才知李清照多有才
    因一部小說及其改編的電視《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句話走紅網絡,李清照也走進人們的視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走進李清照的詩詞世界。印象中這首詞一直是李清照如夢令系列的一首經典詞作,但是也有部分人不記得原文。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李清照詞賞
    01引言有一部電視劇,名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取自李清照的雖然講的不是李清照的故事,但故事發生在李清照的時代-宋代。電視劇非常精彩,主題曲《知否知否》也十分好聽,推薦給大家,看一看,聽一聽。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讀完這首千古絕唱才知李清照有多牛
    在浪漫的春季,李清照也寫下了一首《如夢令》,詩中展現了不同的少女情思。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這首詞曾經在電視劇《知否知否》中出現過,因此有大紅了一次,關於「綠肥紅瘦」,有人說這應和了宋朝時期的男紅女綠的婚服?紅指男,綠指女?所以李清照的詞也是這樣的意思嗎?「女肥男瘦」?非也非也!
  • 才女李清照:寫雲雨之詞向夫尋歡,真情與私慾兼備,令人心思蕩漾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中這句詩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詳,而它的作者很多人就算不熟悉,但李清照是才女這樣的標籤多少還是知道的。我們知道李清照擅長寫委婉的詞,敏感的人讀她的詩,時常能感受到她寫詩時的惆悵與哀傷。
  • 看似簡單,了解後才知李清照多牛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相信大家很多人都看過趙麗穎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於是就有很多人說,這其中的綠肥紅瘦到底是什麼意思?表面看上去非常簡單,肥瘦都是用來形容人或者動物的,拿來形容植物就是詩人的擬人化語言,例如李清照還有一句「人比黃花瘦」。
  • 李清照3首深情的經典古詩詞,改編成現代歌曲,不知唱哭了多少人
    有著「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雖然她離去已經近千年時光,但她流傳下來的詩詞(主要是詞)仍有多首被傳誦至今,成為經典中的經典。有些句子更是深入人心,比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又比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再比如「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 華麗的辭藻堆砌在家譜中為什麼不行
    文風是作者思想作風、文化修養、語言能力等在文章中的表現,編修家譜不需要我們用華麗的辭藻堆砌出一堆蒼白的文字,家譜中需要我們採用樸實、嚴謹、簡潔、流暢的文風,將關於家族的歷史源流和先人經歷一一敘述。樸實家譜文案需要做到樸實,文章的樸實文風更能反映家譜中記錄的事情的真實性,把事情寫清楚明白就可以了,不加多餘的修飾,不堆砌華麗的辭藻,不寫一堆大話空話,保持質樸的文風。就像清代章學誠所說的:「與其文而失實,何如質以傳真也。」質樸的文風是家譜的最佳境界。
  • 李清照很大膽的一首詩,短短幾字霸氣沖天,令多少男人無地自容
    李清照的這首詩,雖然是在歌頌項羽,但是從李清照一生的遭遇來看,其中也夾雜了作者對於南宋統治者的批判之情。南宋統治者偏安一隅,絲毫不顧惜北方的百姓,導致很多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其中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
  • 才女李清照憑一首詞就讓朱熹感嘆:如此等語,豈女子所能?
    李清照給我們的印象是那樣的多愁善感,清麗娟秀而又端莊。李清照的詞就如同她的人一樣,總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傷。我們印象中那位「載不動許多愁」的李清照卻只用一首詩,就令宋朝大哲學家朱熹感嘆:如此等語,豈女子所能?
  • 李清照醉酒後一首詞,短短6句道盡四季變換,現改編成歌廣為傳唱
    徐志摩詩歌獎得主何三坡這樣評價李清照:在天上,水星有一座山以她的名字命名,這是全世界詩人的榮耀,在大地上,這個天才詩人度過了她風流倜儻又波瀾起伏的一生。她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女詞人,卻如驚鴻一瞥,驚豔了整個大宋王朝。
  • 李清照看著雪中的梅花,思念夫君,寫了一首詞,序言有點「狂」
    提及李清照,腦海一定掠過「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耳熟能詳;見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俏皮天真;感嘆「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凌雲壯志。更值得為人稱頌的便是他與趙明誠的情比金堅。其門當戶對,志同道合,有過一段讓人欣喜浪漫的日子。
  • 李清照南渡之時,寫下一首狂詩,全文沒一個髒字,卻是在罵人
    李清照是宋朝非常有名的才女,也是婉約派詞人,她最擅長作詞,後人將李清照詞稱作「易安詞」、「漱玉詞」。她因不滿丈夫的所作所為,大筆一揮罵得豪氣沖天,將自己壓抑許久的感傷、憤怒不帶一個髒字地寫了出來,為後人欽佩。李清照能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只是因為她有過人的才華嗎?想當年,宋朝經濟繁榮,百姓生活幸福,是滋養文人墨客的沃土,怎會沒有一些擅長詩詞的有才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