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籙,古人為什麼深信不疑

2020-12-24 勤志服知

符籙是道士常用法器,其作用幾乎無所不包。清朝乾隆年間的「叫魂」大恐慌,根本上是人們懼怕符籙的巨大威力。一張小小的符紙,為什麼古會深信不疑呢?這與中國的傳統信仰相關。

在很遠古的時候,中國人便相信天人感應。「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所以在黃帝的時候,便出現了巨大的黃色蚯蚓,這是五行土的代表。土又為黃色,因此黃帝的五行屬性為土。周文王時,天上出現一團大火,又有紅色的鳥銜著紅色的書卷,停在周的社壇之上。因此周朝的五行屬性為火。這段記載見於《呂氏春秋》。

按五德終始學說的判斷,水能克火,因此周朝之後的下一個王朝五行屬性為水。水代表的顏色是黑色,所以秦朝尚黑,皇帝穿的衣服都是黑色的。《尋秦記》中項少龍在渭河中造出一條神龍,也必須是黑色。因為秦朝的五行屬性是水啊!

五德終始是陰陽家鄒衍的學說,對中國政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西漢武帝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實這個儒術是儒、道、陰陽、法家的大雜燴,不是孔子的原始儒學,而是一種「宗天神學」。

董仲舒的宗天神學更講究天人感應,認為天上的妖異、天相的異常、地上的災荒等,都是上天對人間的預警。這個學說成了漢朝的統治思想,全國上下都深信不疑。所以當上天出現「熒惑守心」異象的時候,昏庸怕死的漢成帝便著急忙慌地逼著丞相翟方進自殺擋禍。最終的結果還是事與願違,在翟方進死後不久,漢成帝依舊一命嗚呼。

宗天神學產生的一個重量級產品即讖緯。讖緯之學在兩漢非常盛行,王莽和漢光武帝劉秀都是通過讖緯坐上了皇帝的寶座。王莽每當想更進一步時,總有一些溜須拍馬的小人及時地送上圖讖。所以才一步步由安漢公做到假皇帝,最後不過癮當了真皇帝。

東漢的光武帝劉秀這是一樣。甚至「劉秀」這個名字便是讖緯的產物。著名大學者劉歆因讖緯的原因,將名字改為「劉秀」。光武帝劉秀也是利用讖緯「劉秀髮兵捕不道, 四夷雲集龍鬥野, 四七之際火為主。」而稱帝建立東漢。

在這些傳統思潮的指引下,道教發明的符籙。符籙就是各種祥瑞、天相等的文字化。關於符籙的起源,道教有三種說法:源自太上老君,源自元始天尊或源自西王母。符為符文,籙為要祈求的對象天神的名號。加蓋上道士的寶印,可信度當然要比所謂的祥瑞可靠得多。

當然,符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在不斷的發展。特別是符籙後來與內丹術也有了聯繫,點符時必須用先天之氣,一氣呵成。製造符籙有特殊的材料,有看似特別神秘的儀軌。因此古人對道教符籙深信不疑,也就不足為怪了。

相關焦點

  • 氣通天真:道教符籙的原理
    符籙在道教中是重要又神奇的存在。傳說符籙傳自西王母或元始天尊,又有說傳自太上老君--都是頂級的神仙人物。故而符籙的威力極大。大可保家衛國,小能治病護身。五鬼符、六丁六甲神符之類的神奇符籙可以役使鬼神,實施所謂五鬼搬運之法等。現代人當然認為這些功能實屬子虛烏有。
  • 走近道教:符籙的含義類型及功用,說說道教的符籙與雲篆天書
    相傳道教符籙最早來自黃帝「雲書」。黃帝善作雲書,故以云為紀。「雲書」是以流云為主要模擬對像的一種書法。雲書在秦漢之際演變為「神符」,古人相信天神以雲彩的形式顯現出來的圖紋或篆文,方士、道士將它記錄下來,便是神符。
  • 道教符籙上制約邪鬼的方法
    按照道教的說法,符籙既具有護身佑福的作用,也能夠驅邪鎮鬼。在影視劇中常能看到很多用符籙鎮壓殭屍的「大場面」,即是利用了符籙制約邪鬼的特性。當代人多半不會相信符籙能發揮這樣的神奇作用,但符籙上制約邪鬼的具體方法,在古代來說是言之成理的。
  • 從符籙主要特徵出發,淺談道教符籙的美學價值
    道教符籙的主要特徵1、符籙的外形特徵道教符籙通常被修道之人當作能召喚鬼神、祈求神靈保佑的主要工具,也是符籙派道教最重要的做法工具。2、符籙的創作特徵道教符籙的創作十分複雜,不僅需要創作者本身具有一定的道教修為,若是一個沒有任何修為的普通人畫符,所畫出來的符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額,而且在創作的過程中也有講究。
  • 從太歲「平安瓶」來說說道教符籙的密碼
    為什麼不能在系統裡請其他法物?好吧,系統還在逐步完善中,還需靜候佳音哦。又有些朋友詢問,本次拜太歲法會中恭請的「平安瓶」要放在哪裡?說到這道教「符籙」,對很多信眾來說,都很神秘,除了知道符籙為道教特有又頗具神通外,對其他方面常常並不是很了解。今天就來說說,符籙的奧秘。
  • 湘西三絕之一:與道教符籙淵源極深的辰州符
    一是「符頭」,這是符籙的開筆。二是「主事符神」。每道符籙的功用都不一樣,遇到什麼事就應該找相應的主事之神。三是符腹內容,表示此道符要用於什麼地方,起什麼作用。四是「符膽」,這是一道符的精華所在。符籙要發生作用,要訣全在符膽之中。五是「叉符尾」,意為請兵將鎮守之意。從構成來看,辰州符與道教的符籙非常相似,有些內容幾乎完全相同。
  • 道教:張道陵,普施符籙禳救災禍,被後世尊為五鬥米道教始祖
    這說的便是宋仁宗時,京師瘟疫流行,張天師在江西龍虎山未卜先知,乘鶴駕雲而去,在東京做了七晝夜羅天大醮,普施符籙禳救災禍,瘟疫盡消,軍民安泰,可見張天師的道行不凡。但這位張天師不過是第一位張天師的第二十幾世後人,比他的老祖張道陵差多了。張道陵(公元34-156年),一名張陵,東漢人。他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實際創立者。
  • 道教門派系列:太清玄元濟世救人正一道,胎息、符籙上清派(上)
    (乾貨,記得三連哦)道教門派總觀道教嚴格意義上說,在先秦時期就有了雛形,天師張道陵是讓這個雛形得以完善和成大變成了有體系的教派。道教內部門派非常多,根據道教門派記錄的書籍《諸真宗派總簿》記錄在冊的道教門派共有86個門派。
  • 神秘符籙咒語的那些事兒
    從文字崇拜方面來看,中國最初的象形文字,本來就有藝術價值和某種 神秘性,而後有《河圖》、《洪範》九疇、《洛書》和《易經》八卦的出現,更加強了古人的文字崇拜。實物符如道教及漢族民間常用的桃木棍、桃木製具,《紅樓夢》中賈寶玉佩戴的那塊和他與生俱來的「通靈寶玉」,一些少數民族所佩戴的動物殘骨、石子,某些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等護身之物,都是實物符之典型。而道教的鏡、劍、書等實物,同樣具有符的功能。
  • 解密道家符籙文化 傳承發揚造福人類
    道家文化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符籙,則是道家文化中的精粹之一。現代人對符籙的認知大多是從文學作品中來的,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符籙始終籠罩著神秘色彩,有一種讓人望而生畏的玄秘力量。符籙,真的有用嗎?許多人在心裡會有這樣的疑問。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訪問了中國道家法師協會會長陶建國道長。陶建國道長,主修符籙,也是道教符籙文化的傳承與實踐者。
  • 道教正一派所謂的「三山滴血」是什麼意思?
    道教歷史久遠,流派眾多,如今有全真和正一兩派,每派中又各自有很多分支,例如提到正一派,我們常會說起「三山滴血」。滴血在古代常為認親或結盟之意,僅從字面簡單理解,「三山滴血」似乎就是三個「道教山頭」在一起歃血為盟,很有點武俠江湖的味道。
  • 道教法器劍和印:龍虎山張天師的傳家之寶
    劍長四尺左右,劍身布滿了符籙圖像。其中一面有法書,畫有兔子、春夏秋冬示意圖、三臺北鬥等。《道教靈驗記》記載,每一代張天師升天之前,都會將劍和都功印傳給子孫。張天師世家從漢朝開始到現在仍然綿延不絕。老天師在逝世前都會叮囑後人:「我們這個家族,每一代有子一人很特別。他就是天師傳人,天師劍和印都只能傳給他。
  • 道教雷法修行概要
    那為什麼要在雷法中如此強調內煉呢?這是因為要祛除雜質達到「純真」,然後通神,通神亦可喚風召將,役鬼神,驅雷電。白玉蟾《玄珠歌》注云:「雨者腎水也,運動自己陰海之氣,遍滿天地,即有雨也,晴者心火也,想遍天地炎炎大火,燒開自身氣宇,乃晴也。」「心為鄧帥,肝為辛帥,脾為使者。意誠則使者至,肝怒則辛帥臨,心火奮發則飆火降。」都是說明修煉的綱要。
  • 上清派、靈寶派、符籙派、丹鼎派:這「道家四派」,有何不同
    眾所周知,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有著近兩千年的悠長歷史,它影響之大,流傳之廣,可以說,道教文化,早已成為中華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了。道教的歷史很久遠,而在這久遠的歷史歲月中,它的各個宗派,也就很多,比如,太平道、五鬥米道、北天師道、南天師道、上清派、靈寶派、樓觀派、神霄派、全真道、武當道、丹鼎派、符籙派等等等等,大概有數十種之多;而其中名氣較大,而且又帶著一個「派」字的,大概就要數上清派、靈寶派、符籙派、丹鼎派了。
  • 道教小知識:如何辨別符籙的真假?記住這四點!
    符籙是道士常用的手段之一,不同的符籙往往也有不同的效果。然而,如今神棍騙子橫行,自然也多了不少假冒偽劣產品。專業人士尚且可以以一定手段辨別,那麼我們普通人該如何分辨呢?本文我們來聊一聊符籙的辨別方法。1.看製作者的派別跟腳符籙之術並非自學就可以領悟,製作真正的符籙需要畫符者擁有明確的師承以及師門長者系統的傳授。
  • 五鬼搬運術:道教歷史何止兩千年
    道教中有種法術非常奇怪,名稱叫做五鬼搬運術。別的法術都是請天仙下降,地位越高貴,效力越強大。五鬼搬運術卻是役使五鬼,透漏著一股邪氣。其實,這正體現了中華文化神鬼觀念的變化,也說明道教的歷史遠不止只有兩千年。上古之時,神鬼不分。神即是鬼,鬼即是神。古代的巫師也被稱為「鬼」。
  • 道教的儀式體系,也大量吸納神靈信仰
    與北方勃興的新道教運動相對,長江流域的道教發展一方面直接回應了由於農耕經濟發展和社群日常生活帶來的獨特需求,另一方面形成了以天師府和符籙道教為中心的新形態。農時的重要性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療疾與禮俗需求推動了面向日常生活的儀式體系的發展圍繞著符籙、口訣的運用而展開的"雷法"體系得以長足發展,不同的神聖啟示紛紛出現,每一個神聖啟示的傳統都參與了圍繞符籙運用而展開的儀式體系建設,並形成了不同的儀式道派,例如天心派、神霄派、清微派、東華派等。
  • 道教也分為兩大宗派,你更願意加入哪一派
    很多宗派曾盛極一時,如上清派(即後來的茅山宗),就是南北朝到隋唐時最大的道教宗派。不過,從元朝中期開始,道教逐漸走向式微。道教大、小宗派紛紛合流,形成兩大宗派--全真道和正一道。雖然都是道教宗派,都信仰「道」,但這兩派還是有明顯的差別。正一道由五鬥米道發展而來,由祖天師張道陵創立。道徒加入五鬥米道需要納米五鬥,因此稱為「五鬥米道」,陳壽在《三國志》中不客氣地稱為「米賊」。
  • 一人之下:被低估的通天籙,從道家符籙設定解讀通天籙的強大
    從道家符籙的設定解讀通天籙的強大之處要想了解通天籙的強大之處,必須先對道家符籙的設定有一個了解,符籙術起源於巫覡之術。關於符籙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符籙術是道教正一道的主要修習方術。說完了符籙的作用,我們再來看道家符籙的另一個關鍵設定:畫符儀式,因符籙在道家心中的重要性,畫符儀式十分神聖,道教中對符籙的製作有著一套嚴格且繁瑣的規則。
  • 什麼是符籙?符和籙有什麼不同?
    本文摘自大道康莊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符籙是一種法術,是道家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代表的是傳達天神旨意的福信,可以用來召神驅鬼、降魔鎮妖。符與籙是有不同之處的,下面了解符與籙有什麼不同?一、什麼是「籙」?「符」與「籙」有何區別?籙的本義為「薄藉」,即「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