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籙是道士常用法器,其作用幾乎無所不包。清朝乾隆年間的「叫魂」大恐慌,根本上是人們懼怕符籙的巨大威力。一張小小的符紙,為什麼古會深信不疑呢?這與中國的傳統信仰相關。
在很遠古的時候,中國人便相信天人感應。「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所以在黃帝的時候,便出現了巨大的黃色蚯蚓,這是五行土的代表。土又為黃色,因此黃帝的五行屬性為土。周文王時,天上出現一團大火,又有紅色的鳥銜著紅色的書卷,停在周的社壇之上。因此周朝的五行屬性為火。這段記載見於《呂氏春秋》。
按五德終始學說的判斷,水能克火,因此周朝之後的下一個王朝五行屬性為水。水代表的顏色是黑色,所以秦朝尚黑,皇帝穿的衣服都是黑色的。《尋秦記》中項少龍在渭河中造出一條神龍,也必須是黑色。因為秦朝的五行屬性是水啊!
五德終始是陰陽家鄒衍的學說,對中國政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西漢武帝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實這個儒術是儒、道、陰陽、法家的大雜燴,不是孔子的原始儒學,而是一種「宗天神學」。
董仲舒的宗天神學更講究天人感應,認為天上的妖異、天相的異常、地上的災荒等,都是上天對人間的預警。這個學說成了漢朝的統治思想,全國上下都深信不疑。所以當上天出現「熒惑守心」異象的時候,昏庸怕死的漢成帝便著急忙慌地逼著丞相翟方進自殺擋禍。最終的結果還是事與願違,在翟方進死後不久,漢成帝依舊一命嗚呼。
宗天神學產生的一個重量級產品即讖緯。讖緯之學在兩漢非常盛行,王莽和漢光武帝劉秀都是通過讖緯坐上了皇帝的寶座。王莽每當想更進一步時,總有一些溜須拍馬的小人及時地送上圖讖。所以才一步步由安漢公做到假皇帝,最後不過癮當了真皇帝。
東漢的光武帝劉秀這是一樣。甚至「劉秀」這個名字便是讖緯的產物。著名大學者劉歆因讖緯的原因,將名字改為「劉秀」。光武帝劉秀也是利用讖緯「劉秀髮兵捕不道, 四夷雲集龍鬥野, 四七之際火為主。」而稱帝建立東漢。
在這些傳統思潮的指引下,道教發明的符籙。符籙就是各種祥瑞、天相等的文字化。關於符籙的起源,道教有三種說法:源自太上老君,源自元始天尊或源自西王母。符為符文,籙為要祈求的對象天神的名號。加蓋上道士的寶印,可信度當然要比所謂的祥瑞可靠得多。
當然,符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在不斷的發展。特別是符籙後來與內丹術也有了聯繫,點符時必須用先天之氣,一氣呵成。製造符籙有特殊的材料,有看似特別神秘的儀軌。因此古人對道教符籙深信不疑,也就不足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