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從語言崇拜方面來看,符的產生也是語言崇拜的一種反映,符是咒語的 書面化。有學者就認為:「很可能最初的符只是咒語的書面化,後來為了同 一般的字句相區別,反映符的神秘性和無窮威力,才用變形文字和在符面上 增加線條,使符面成為一種似文字非文字、似語句非語句的圖形。」
從文字崇拜方面來看,中國最初的象形文字,本來就有藝術價值和某種 神秘性,而後有《河圖》、《洪範》九疇、《洛書》和《易經》八卦的出現,更加強了古人的文字崇拜。神仙方士中流傳的符圖和印章,便源於這種古老的文字崇拜氣由於符比起咒語來在時間的衡持性和空間的自定性上更顯出明顯優勢,符不論是佩戴在身上和貼在物上都能給人以威力常在的感覺,所以符的運用到了後來也就同咒語一樣,越來越廣泛。
符的形式,按載體的不同可分為木符(包括印符)、紙符、布符、絹絲符和實物符等。按筆畫結構和特點的不同可分為文字符、圖畫符、非文字非圖畫之圖案符,以及文字與圖畫、文字與圖案相結合之符。
文字符除了道士、巫師所創造的之外,書門聯,書「姜太公」、「石敢當」 等神名及書「魂」、「囂」、「大」、「王」等字也有符的功用。如五月端午,許多地方盛行用雄黃在小孩額上書一 「王」字,以避邪除穢。
實物符如道教及漢族民間常用的桃木棍、桃木製具,《紅樓夢》中賈寶玉佩戴的那塊和他與生俱來的「通靈寶玉」,一些少數民族所佩戴的動物殘骨、石子,某些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等護身之物,都是實物符之典型。而道教的鏡、劍、書等實物,同樣具有符的功能。,鏡子具有吸收、抵消、反射、分 解、倒影、投影、加強、轉換等的功用,因而在道教和民間的儀式中,常常被用以避邪除妖.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裡也記述了鏡子防鬼驅魔的作用。
鏡乃金水之精,內明外暗。古鏡如古劍,若有神明,故能避邪魅忤惡。凡人家宜懸大鏡,可避邪魅。葛洪《抱樸子》云:「萬物之老者,其精悉能託人形惑人,唯不能易鏡中真形。故道士入山,以明鏡徑九寸以上者背之,則邪魅不敢近,自見其形,必反卻走轉。鏡對之視,有踵者山神,無 踵者老魅也。」《龍江錄》云:「漢宣帝有寶鏡如五銖錢,能見妖魅,常常佩之。」
由於寶劍難鑄,劍身如流矢,故傳為神奇。據《洞玄靈寶道學科儀》稱, 為劍題名,呼之密咒鎮中,則「神金暉靈,使役百精,令我長生,萬邪不害,天地相傾」。
與文字符相比,除鏡、劍、書等實物外,其他實物符的起源期相對要早得 多,文字符很顯然至少應在出現文字崇拜之後才會產生。而實物符則在此之前就業已存在。
圖案符包括服飾上的一些圖案、紋身的圖案、面具圖案,以及其他一些 器物上的圖案,如瓦當上的吉祥圖案、家具、木牆壁上的吉祥圖案 、厭勝錢圖案、八卦圖等。這些圖案都有十分突出的避邪趨吉的巫術功用,其產生也應早於文字符。
除此之外,神的小塑像及畫像(如門神、鍾遊等)也有很突出的圖案符的功用。門神之始,據傳起於唐代。唐太宗曾經有一段時間苦於睡覚時噩夢叢 生,夢中鬼神猖獗,險象四起,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太宗命手下兩位虎將秦瓊和尉遲恭守立於門前,以鎮百鬼,果然收效甚好,夢中再也見不到惡魁太宗見二將夜夜守衛很辛苦,就命畫匠將二位虎將畫像貼門上,噩夢同樣不再引發。從此民間爭而仿效,將二將畫像貼於門上以驅惡鬼,呼為門神。寧波地區鎮海一帶,端午節在家宅中堂也要掛鍾圖魁像,書符咒:「五月五天中節,一切蟲蛇汙穢盡消滅。」以雄黃倒寫蛇字,貼於壁上,謂之「驅五毒」。
最初的文字符大多由復文組成,形式十分簡陋粗糙。像《太平經》中記 錄的幾百個符,基本上是由隸書的合體組成,象徵意義也簡潔明了。 但越往後越變得繁瑣複雜,圖形詭秘莫測,文字艱澀難認,越來越向非字非 畫的圖案化發展,象徵意義更加繁複,越來越神秘化。為了顯示符文系雲氣結成,後來的符中,線條屈曲纏繞,文字難以辨認,這便是所謂的雲籙.
在一些符中,還有鬼神形象、星圖及古代民間想像中的神荼、,鬱壘和用以縛鬼之物葦索弓箭等物形符中有文有圖,圖文並茂,令人只可意會,難以卒讀。
由於民間符籙咒語在被道教所吸收和發展, 並進一步促成其世俗化方面,以及符籙咒語在傳承、功能、地位、影響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共性。民間符咒被道教所吸收和發展,並進一步促成其世俗化,主要表現在:
道教符咒術來源於古代巫術,它是以中國古已有之的薩滿教咒術信仰為基礎,並在吸收了巴、氐等少數民族原始宗教的某些符咒術及儀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正如有的學者所認為的那樣:「符籙之事始於張道陵,符籙故非中國漢字也。
故餘疑其為西南少數民族宗教,向非漢族之宗教。」反過來,道教符咒術的發展和完善,又進一步促成了符咒術的進一步世俗化和民間化。這是由於符咒術本來就來源於民間,所以這些發展和完善了的道教 符咒術很容易在民間廣泛流行。特別是當符咒術在道教那裡尋找到「理論」 支持並再度傳到民間時,它就格外受到推崇。例如患了感冒,有人常常貼個 「出賣重傷風,一念就成功」。小兒夜哭,家人常常貼個「天黃地綠,小兒夜 哭,君子念過,睡到日出」。這些做法,就是道教符咒術的世俗化和民間化。 像《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訣》卷二十五就有「止小兒夜啼法」,其法要先吸領吹火杖然後再寫帖子,帖文內容為「我有撥火杖,將來作門將,指著夜啼 鬼,徹曉終不放」。
特別是當符咒術在道教那裡尋找到「理論」 支持並再度傳到民間時,它就格外受到推崇。例如患了感冒,有人常常貼個 「出賣重傷風,一念就成功」。小兒夜哭,家人常常貼個「天黃地綠,小兒夜 哭,君子念過,睡到日出」。這些做法,就是道教符咒術的世俗化和民間化。 像《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訣》卷二十五就有「止小兒夜啼法」,其法要先吸領吹火杖然後再寫帖子,帖文內容為「我有撥火杖,將來作門將,指著夜啼鬼,徹曉終不放。
詳情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