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總複習歷史-學霸必學-中國近代的思想變遷鞏固練習

2020-12-14 昌鴻老師

鞏固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國學大師王國維曾用一句話精闢地概括了清代學風:「國初之學大,乾嘉之學精,而道鹹(指道光、鹹豐)以降之學新。」文中的「新」主要是指( )

A.批判君主專制制度 B.針砭社會時弊

C.注重經典考據 D.學習西方文化

2.近代有人指出:「議院者,公議政事之院也,集眾思,廣眾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誠良,意誠美也。昏暴之君無所施其虐,賤扈之臣無所擅其權,大小官司無所卸其責,草野小民無所積其怨。」與上述材料相吻合的思想觀念是( )

A.中體西用 B.「革命是除舊布新之良藥」

C.君民共主 D.「孔教與共和,存其一必廢其一」

3.中國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覺醒,並不是人權與自由的啟蒙意識,而是這種為民族生存而激發的以務實地擺脫危機為目標的避害趨利意識。「世俗理性的覺醒」是指( )

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 B.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

C.洋務運動的「中體西用」主張 D.義和團運動的「扶清滅洋」主張

4.美國史學家斯塔夫裡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紀後半葉中國所經受的屈辱和災難使傳統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滿清帝國進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組織」,以下對此材料的理解,正確的是( )

①甲午戰爭戰敗是這一時期中國屈辱的表現

②《辛丑條約》的籤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

③開展洋務運動是滿清帝國自我反省的表現

④「百日維新」是滿清帝國重新組織的一次努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詩人徐志摩(1896—1931)說:「在24歲以前,我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我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社會契約論)的興味」這段經歷可以作為個案反映( )

A.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賽先生」

B.當時「文學革命」的影響還不大

C.當時的青年知識分子並不重理輕文

D.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6.1915年一篇文章引用尼採的觀點說:「德國大哲學家尼採區別道德為二類:有獨立心而勇敢者曰貴族道德,謙遜而服從者曰奴隸道德。」並認為:「忠孝節義,奴隸之道德也。」該文的撰寫者最有可能是( )

A.陳獨秀 B.梁啓超 C.孫中山 D.毛澤東

7.下圖是魯迅先生於1917年8月設計的北大校徽(後稱「北大紅」),劉半農戲稱為「哭臉校徽」。其圖案以篆體的「北大」二字構成傳統的瓦當形象,下面的「大」字像一個人,上面的「北」字又像兩個人,構成了「三人成眾」的意象。下列理解不正確的是( )

A.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

B.隱含了新文化運動的價值取向

C.承載了北大人「肩負重任」的理想與追求

D.反映了「自由獨立,兼容並蓄」的學術精神

8.下列圖片反映了中外近代史上的四次思想解放運動。其中屬於自由主義潮流範疇的是( )

①馬丁·路德 ②《共產黨宣言》 ③嚴復 ④《新青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迄今所知,在中國出版的書刊中,最早介紹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廣學會編譯的《大同學》,其中稱:「其以百工領袖著名者,英人馬克思也。」由此可見( )

①新興的中國工人階級找到了自己的領袖

②當時介紹到中國的馬克思身份是「工人領袖」

③19世紀末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

④當時的介紹者連馬克思是哪國人都沒有搞清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經歷了一個由學術思想向社會改造指導思想轉變的過程,完成這個過程的是( )

A.孫中山 B.陳獨秀 C.李大釗 D.毛澤東

11.1917年6月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時局雜感》:「吾人理想中之中華民國,乃欲躋諸歐美文明國家,且欲駕而上之,以去其惡點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這主要表明當時先進知識分子( )

A.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認知和反思 B.對歐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C.對中國社會未來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D.對三民主義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12.毛澤東同志說:「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從中得出的結論是( )

A.學習蘇俄,走社會主義道路 B.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C.堅持國共合作,贏得人民信任 D.動員全國人民,解放全中國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義大利在歐羅巴洲南境……元以前未通中國。明萬曆九年(1581年),有利瑪竇者始泛海抵廣州。……崇禎初曆法疏舛,禮部尚書徐光啟請以其國新法相參校,開局纂修,報可。書成未用。會本朝建元,始採取其說,先後命西洋人湯若望、南懷仁等為欽天監官。……並許其自行其教。

——引自清朝《文獻通考》

材料二:(近代中國)18世紀末葉以後,華夏文明日益感受到從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現代工業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壓力。這種壓力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則以商業的滲透,繼則以赤裸裸的殖民主義武力,迫使中華文明不得不經常地在「生存或滅亡」之間彷徨。……西方文明贏得世界不是通過其思想、價值觀或宗教的優勢,而是依靠它運用有組織的暴力優勢,這在西方文明與華夏文明——兩個強勢文明的猛烈撞擊中表現得尤為充分。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際中外文化交流較之以前有什麼新變化?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國在18世紀末葉以來,中華文明不得不經常地在「生存或滅亡」之間彷徨的原因並概括近代西方文明與華夏文明的撞擊給中國帶來的影響。

(3)根據材料三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先進中國知識分子對待西方文明的共同點,並分析其態度變化的趨勢。

1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禁廟宇寺觀。既成者還其俗,焚其書,改其室為禮拜堂,籍其資為醫院等院。此為拯民出於迷昧之途,入於尤明之國也。

二、禁演戲修臺建醮。先化其心之惑,使伊所籤助者,轉助醫院、四民院、學館等,乃有益於民生實事。 ——《資政新篇》

材料二

同文館舊址 萬木草堂

材料三 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各國大學,哲學之唯心論與唯物論,文學、美術之理想派與寫實派,計學之幹涉論與放任論,倫理學之動機論與功利論,宇宙論之樂天派與厭世派,常樊然並嶼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為大也。

——蔡元培《<北京大學月刊>發刊詞》

(1)據材料一歸納洪仁的主張。

(2)據材料二與所學知識,同文館與萬木草堂在辦學目的上有何不同之處?

(3)據材料三概括蔡元培的辦學理念,並分析該辦學理念在當時的積極作用。

(4)就上述教育思想或辦學理念,任選一例,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角度分析這一教育思想或辦學理念提出的時代背景。

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考查中國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從材料所示時期「道光、鹹豐」來看,中國遭受了兩次鴉片戰爭,故當時提倡學習西方文化。正確答案為D。

2、C

解析:根據題幹提供的信息「議院者,公議政事之院也」和所學史實說明作者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符合要求的當然是開明君主制的C項;A項屬於地主階級洋務派的觀點;B項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觀點,其政治主張是民主共和制;D項是資產階級激進派主張民主與科學。

3、B

解析:「世俗理性的最初覺醒」與民族危機有關,故A可排除;「以務實地擺脫危機為目標的趨利避害意識」,可以排除D項,義和團運動的「扶清滅洋」主張具有明顯的局限性。

4、B

解析:考查晚清時期中國人的探索。關鍵是時間「19世紀後半葉」而②《辛丑條約》的籤訂是在1901年,所以排除即可。

5、A

解析:主要考查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內容。關鍵信息:「24歲以前」即1920年前,作者關注相對論和社會契約論,即民主與科學,所以主要是反映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主要內容即民主與科學。

6、A

解析:本題考查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中的思想。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中對舊禮教舊道德發動了猛烈的攻擊,樹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對統治中國幾千年的意識形態,思想體系、文化傳統進行了全面清算。此題考查的是對近代中國探索救國之路的歷史人物的理解。根據時間提示應該是新文化運動,反映的是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的應該是陳獨秀。

7、B

解析:魯迅先生設計的北大校徽體現了北大的辦學理念「以人為本」。圖案中上部的「北」字是背對背側立的兩個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負二人,構成了三人成眾的意象,給人以「北大人肩負著開啟民智的重任」的想像。分析各選項,ACD三項說法正確,B項新文化運動的核心思想是民主和科學,與北大校徽沒有直接聯繫。

8、B

解析:自由主義潮流是以西方為代表的價值觀,首先排除②。自由主義潮流出現在工業革命後,故可以排除①。

9、B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中國近代馬克思傳播的正確理解。中國工人階級的領袖最早是五四運動時期的陳獨秀、李大釗故①錯誤,根據所學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是在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新文化運動後期故③錯誤。

10、B

解析:本題很容易錯選李大釗,李大釗最早將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根據所學,陳獨秀積極推動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創辦刊物進行宣傳;將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結合等。

11、C

解析: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材料表明的是對未來的期待,而不是對過去的反思。排除A。對歐美要先躋身其中,可見有追求的一面,排除B。與三民主義無關。排除D。

12、A

解析:本題實際上是對重大歷史事件時間上的考查,十月革命之後,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道路。B是1927年到1936年,C項國共合作指代不明,是第一次,還是第二次?D項是人民解放戰爭,在1946年到1949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帶來了新的希望,就是學習蘇俄,走社會主義道路,選擇A項。

13、答案:

(1)西學東漸,西方資本主義文明開始傳到中國(或答中西文化交融)。

(2)原因:西方工業文明,尤其是技術文明的迅速發展;殖民擴張。中國閉關鎖國,日趨落後。

影響:給中國帶來了災難,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客觀上帶來資本主義文明,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

(3)共同點:均作為救國救民的武器,力求實現中國的獨立與民主、富強。都主張向西方學習。

趨勢:由被動接受到主動選擇;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斷深化的過程。

14、答案:

(1)主張:改廟宇為禮拜堂;開設新式學校、醫院。

(2)同文館的辦學目的是培養洋務運動所需人才;萬木草堂的辦學目的是宣傳維新思想,培養維新人才。

(3)理念:主張學術和思想自由;兼容並包。

積極作用:有助於新思想的傳播;推動學術的發展(開創一代學術自由的新風);推動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4)洪仁:為重振國威、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鴉片戰爭後,向西方學習成為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同文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清政府內憂外患;洋務運動對實用人才的需求。

萬木草堂:19世紀末,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19世紀90年代,維新思想進一步發展。

蔡元培:辛亥革命爆發;民族資本主義的短暫春天;袁世凱企圖復闢帝制,掀起尊孔復古逆流。

相關焦點

  • 高中數學:十分鐘選填秒殺技巧,不愧是北大學霸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高中數學:十分鐘選填秒殺技巧視頻》,想要提分的同學或家長,就來私 信學長,發送關鍵字【高中數學:十分鐘選填秒殺技巧視頻】,即可免費獲得一份!靈魂四問?告訴你為什麼學生和家長必學「技巧」。
  • 高中歷史世界近代思想文化史,從引氣入體到元嬰期!高考「封神」
    同學們學完歷史之後,有沒有看修仙小說的感覺,從原先的什麼都不懂,到現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像是從「引氣入體」到「元嬰期」的升階,一點點變強變成熟。近代史就是從人文精神的演變、社會主義思想、然後近代科技的發展、19世紀的文學藝術。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近代科技的相對論、伽利略——經典力學的奠基者、牛頓——經典力學創立者......
  • 高中英語語法專項訓練題:冠詞鞏固練習
    高中英語語法專項訓練題:冠詞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  1.When Linda was a child, her mother always let her have ______ bed.
  • 2019中考歷史專題——中國近代經濟、社會生活、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中國近代經濟、社會生活、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1.下表反映了1911—1919年我國麵粉業生產的狀況,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①帝國主義暫時放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②「實業救國」思想的鼓舞③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鼓勵工商業發展
  • 高中學霸課間練字作品,個個風神瀟灑
    我們經常說學霸的世界不同,尤其是在中學時代。他們的舉動看起來簡單而微不足道,但是在這種微不足道的情況下,它們意味著巨大的突破,我們在課堂上四處徘徊。當我在那裡的時候,我總是發現學霸之間的區別。許多學生在笑和玩,但在這種嘈雜的環境中他們能夠安靜地練習。
  • 一年級語文上冊:看拼音寫詞語總複習專項練習,建議收藏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份部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看拼音寫詞語總複習專項練習。這份試題涵蓋了整個學期的重點生字詞,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代表性,著重訓練孩子的拼讀能力和對詞語的累積。感興趣的家長可以收藏起來,給孩子做練習,積累詞彙量,認識更多的字,打牢基礎知識。
  • 政治媒介化的歷史考察——評馬建標《權力與媒介:近代中國的政治與...
    作者試圖從傳播媒介的發展以及傳播技術的應用切入,探討十九世紀40年代以後七十年的時間裡,新式傳播媒介的發展與近代中國政治演進之間的複雜互動關係,以此呈現傳播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何以掀開中國近代歷史的開端;在隨後的歷史演進中,它又如何改變人們的思想認知與社會行為方式;進而探討它在推動近代中國政治劇變過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 近代中國情境下的概念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網
    內容提要:在近代中國情境下踐行概念史研究,需要理論、方法、知識和語言上的充分準備。方維規著《概念的歷史分量:近代中國思想的概念史研究》細緻梳理若干重要概念在近代中國的譯介、形成和變遷,並從概念的古今流變和中西日互動等角度,為中國概念史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操作指引。
  • 黃克武:近代中國「現代」概念之起源
    當時與modern相關的字眼還有「摩登」「時髦」「近世」「近代」等,這些詞彙有時各有獨特的用法,有時則可相互替代。「摩登」「時髦」和流行風尚有關,「近世」「近代」「現代」則較常應用在討論歷史課題之上。 上述這些詞彙的出現涉及近代中國兩種思想觀念上的變化。
  • 英語「四位一體」高考總複習教學方法的原理與操作
    教師在高考複習實踐中可能都有一些四位一體的思想,但是做得還不到位,教師們可能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並不令人滿意。英語「四位一體」高考總複習教學方法的方案可能是最好的方案,這是我要重點闡述的內容。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研究所所長在這裡,原所長也在這裡,他們一直在開展這一教法的全國推廣,已經有十幾年了。這一教法的誕生已經二十五年左右。
  • 高中數學:三角函數誘導公式鞏固練習,輔導班都在使用,列印收藏
    要想熟悉掌握,就得在記住之後再去做一做相應的鞏固試題,來加深大腦的記憶。所以,今天老師精心整理了一套高中數學三角函數誘導公式專項練習題,都是偏基礎的試題,同學們可以列印下來,多練一練,這對於掌握誘導公式是十分有幫助的。註:文末有完整版電子列印資料的獲取方式。
  • 高中總複習政治-學霸必學-企業與勞動者知識講解
    2009年該企業整車銷售達50萬輛,連續9年蟬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銷量冠軍,連續7年成為中國最大的乘用車出口企業。10多年來,該企業已經讓100多萬消費者實現了轎車夢。結合材料和所學經濟知識,分析自主創新對該企業發展的作用。假設你是企業經營者,你該採取哪些措施來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 高中數學:三角函數及三角恆等變換——衡中學霸手寫筆記
    三角函數是高中數學中的一個重要知識點,也是高考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考點。在歷年的高考題中,無論文科還是理科的高考卷,都會有一道大題(解答題),十二分左右的分值,讓同學們去做三角函數。雖然一提起函數,很多同學就腦袋大。但其實,三角函數在考試中,相對而言還是比較死板的。
  • 「中國歷史文獻總庫·近代報紙資料庫」報紙簡介|北京《晨報》
    特色之一,是該報每天以大量篇幅報導國內外政治新聞,特別較多地反映北京政府的政治活動和人事變遷,因而它為我們研究1920年代北京政府、北洋軍閥,提供許多系統史料和線索。特色之二,該報較多地傳播了新文化、新思想、新文學。《晨報副刊》曾刊登過許多傳播十月革命影響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刊登過許多屬於新文學的詩歌和小說。
  • 清北學霸整理,高中歷史時間軸,高清超全加強版
    縱觀歷史長卷,閱覽古今王朝。世界風雲變幻,笑酌金樽不倒。學好高中歷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清晰的掌握歷史學的三大要素:時間、人物、大事件。對中國史和世界史要學會橫向對比和縱向分析。這就要求同學們能夠正確把歷史時間和大事件一一對應。高中歷史要求同學們要建立正確的歷史學習觀,如:世界史觀、環球史觀、文明史觀、近代化史觀、社會史觀、唯物史觀。
  • 2019高中歷史必背時間表 歷史大事年表歸納
    2019高中歷史必背時間表 歷史大事年表歸納2019高中歷史必背時間有哪些,小編整理了歷史大事年表,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高中歷史必背知識點有哪些高考歷史知識點:先秦1、西周的興衰。2、分封制的內容、實質。
  • 高中數學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和複合函數的學霸筆記都記了什麼
    數學筆記是對知識的重新梳理和鞏固,有利於形成知識框架,幫助自己理清知識點和思路。如果沒有數學筆記,整個知識點都是比較虛的,在臨近高考的最後階段,會顯得比較慌亂,而數學筆記有助於幫助自己了解知識框架中的薄弱環節,方便自己有目地地複習和練習。然而,在高考的最後關鍵時刻,我們做筆記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迅速了解知識框架,掌握不同題型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
  • 成績常年穩居年級前三,歷史學霸吳宜汶:2個學習訣竅得高分
    此外,拋開其他科目不說,僅就歷史而言,他可是一位當之無愧的歷史學霸――歷史成績常年穩居年級前三名,人送外號"無疑問學霸"。而他學歷史的方法也很簡單――既要深入歷史,又要超出歷史!一、深入歷史1.了解歷史"五大核心素養"。
  •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鬥爭
    四條線索:①外國資本主義侵略中國,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侵華史②中國人民為改變屈辱地位,前赴後繼、不屈不撓的抗爭史③各個階層的中國人尋求救國救民之路的探索史④近代工業、近代科技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史◎高中教材中國時段劃分
  • 整理小升初六年級數學總複習資料,請收藏
    在許多孩子的計算錯誤的背後,往往是由粗心造成的,這本質上是計算練習少的原因!2.應用題部分是小升初必考的內容,分數所佔的比例很大。可以說:的應用題者得天下!應用題就是那麼幾個題型,行程問題,配比問題等!多練習,哪種不熟悉的多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