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北緯30°是一條神奇的維度
在這條緯度附近
奇觀絕景比比皆是,自然迷團頻頻發生
中國的錢塘江大潮、巴比倫的「空中花園」
約旦的「死海」、古埃及的金字塔及獅身人面像
加勒比海的百慕達群島和遠古瑪雅文明遺址……
而當這條神奇的北緯30°
穿越 中國湖北 的時候
在這裡締造了一個仙境
它曾被美國CNN評選為「中國最美仙境」
被《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地方
是國內新晉的旅行勝地……
它就是 湖北·恩施
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恩施地區行政公署,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2月1日正式成立,全州轄恩施市和巴東、建始、利川、來鳳、鹹豐、宣恩、鶴峰7縣,共8個縣市。
1986年11月14日,利川撤縣建市。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從2005年開始,州慶日定為8月19日。
8月19日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迎來了
它的37歲生日
祝福你恩施!
一組老照片帶你
重新認識恩施
建州
歷史
1983年12 月1日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大會
1983年12月1日建州成立慶祝活動
1983年第一任州長李輝軒同志
1983年建州紀念留影
90年代拍攝的州城舊貌
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恩施地區行政公署,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2月1日正式成立,全州轄恩施市和巴東、建始、利川、來鳳、鹹豐、宣恩、鶴峰7縣,共8個縣市。
1986年11月14日,利川撤縣建市。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從2005年開始,州慶日定為8月19日。
重溫這些老照片後
你是否也感觸頗深?
八縣市名字由來
恩施市
☟
東晉末,桓元子誕到此築城,自稱施王,子孫襲王至後周保定年被廢,以此置施州。元代在此實行土司制度,土司駐今宣恩縣城,因土司駐地在施州南面,故名施南土司。明代在施州設施州衛。清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衛,設施縣,次年改稱恩施縣,意即皇帝賜名於施縣。1981年11月7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恩施市(縣、市分設)。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決定撤銷恩施縣,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恩施市。
來鳳縣
☟
來鳳縣以翔鳳山上飛來鳳凰的傳說而得名。據清同治《來鳳縣誌雜綴志》載:「雍正年,鳳鳴於半邊城」「半邊城東南不到半裡,即翔鳳山地,土司時,傳說有鳳集於此,邑因之得名」。1979年12月19日,來鳳縣改為來鳳土家族自治縣。1983年8月19日,改為來鳳縣。
利川市
☟
利川的得名有三說:一說該地古暗利砦;二說清江自西向東橫貫境內,平川大壩與山地丘陵鑲嵌兩岸,為有利之川;三說為有利於川。以上三說有牽強附會或望文生義之嫌。其實根據當時政區命名多出自四書五經這一規律,利川得名則源於《易·卦辭》「利涉大川」語,乃吉兆之卦象。1986年撤縣建市。
巴東縣
☟
因建址在古巴東郡東部而得名,古異名信陵。巴東最早建縣歷史上溯到三國吳景帝孫休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名信陵縣,北宋以前建在長江北岸,南宋末,縣城由江北舊縣(此地現屬東瀼口鎮管轄)遷至江南的金字山麓。1997年至2002年間,縣城址歷經兩次搬遷(老縣城從黃土坡到西瀼坡)。
建始縣
☟
建始縣域古屬巴子國地,三國吳景帝孫休永安三年(260年)建縣伊始,故稱「建始」。
宣恩縣
☟
原為土司轄地,清乾隆元年(1736年),在原施南宣撫司治所設縣,命名宣恩縣,寓含「傳布皇帝恩德」之意。
鹹豐縣
☟
該縣原為土司統治地區,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實行改土歸流,廢除土司制度,在該地設縣,經湖廣總督邁柱奏請,雍正皇帝欽定為鹹豐縣,取「鹹豐慶年」之意,是我國唯一一個和皇帝帝號同名的縣城。
鶴峯縣
☟
鶴峰古稱拓溪、容米,又稱容陽。兩千多年前土家族的先民容米部落在此繁衍生息。後為容美土司領地,田氏土王世襲相承。1735年改土歸流後,容美土司轄地被分設為一州一縣,即鶴峰州和長樂縣(今五峯縣)。鶴峰一名,清廷所定。其意:以城後諸山奇峰,如鶴飛翔而名。1980年4月20日,鶴峯縣改為鶴峰土家族自治縣。1983年8月19日,改為鶴峯縣。
關於
恩施
【地理】
恩施大峽谷
恩施清江河
恩施州位於湖北省西南部,東連荊楚,南接瀟湘,西臨渝黔,北靠神農架,國土面積2.4萬平方公裡,全州總人口400多萬。恩施大峽谷,峽谷全長108公裡,面積達300平方公裡。美麗的清江河,是恩施土家人民的母親河,八百裡清江、八百裡畫廊。
【民族】
土家姑娘
恩施州是一個以土家族、苗族聚居,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數民族散雜居為主要特徵的少數民族地區。其中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清江以南,歷史上屬湖廣土司域內,即來鳳、鶴峰、鹹豐、宣恩和利川5縣市,巴東、建始和恩施3縣市的土家族佔其總人口的25%至30%不等。
【氣候】
恩施州北部屬大巴山脈的南支——巫山山脈;東南部和中部屬武陵山脈分支;西部系大婁山山脈的北延部分,三大山脈共同構造了鄂西南山區的地形地勢。恩施州屬亞熱帶季風性山地溼潤氣候,冬少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落差大,小氣候特徵明顯,垂直差異突出,"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境內年均氣溫16.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地處武漢和重慶兩大"火爐"之間,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
↑圖為雪照恩施土司城(唐敦權攝)。
恩施土司城,又稱墨衛樓,經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命名並題寫為「恩施土司城」。
【資源】
被稱為"動植物黃金分割線"的北緯30°線穿越恩施州腹地,同時受秦嶺和大巴山阻隔,使這一區域免遭第四紀冰川的洗劫,成為動植物的"避難所"。
這裡動植物種類繁多,有215科、900餘屬、3000餘種植物和500多種陸生脊柱動物,其中有40餘種植物和77種動物屬於國家級珍稀保護動植物,是華中地區重要的"動植物基因庫"。
迄今為止,恩施是「全球唯一探明獨立硒礦床」所在地,境內硒礦蘊藏量居世界第一,是世界天然生物硒資源最富集的地區,被譽為"世界第一天然富硒生物圈"。
↑圖為清太1號銀杏·九子抱母,《人民日報》曾經報導。
「白果樹、白果丫,白果樹下好人家。乖阿哥、騎白馬,白馬背上妹戴花……」這是土家兒女期待美好生活的情歌。
【美食】
豆皮兒
合渣
鮓廣椒
恩施臘肉
油香兒
社飯
油茶湯
恩施民歌習俗
【土家妹子唱山歌】
▼
正月裡是新年吶
妹娃兒去拜年吶喲喂
【土家族服飾】
▼
土家族女士服裝:頭包1.7至2.3米青絲或青布帕,不包人字路形。上衣布:一、大襟,左開襟袖大而短,無領,滾邊,衣襟和袖口有兩道不同的青邊,但不鑲花邊。二、銀鉤,這種衣為矮領,衣襟和袖口鑲寬青邊,袖口青邊後再加三條五色梅花邊,胸襟青邊則用彩線繡花。三、三股筋,衣大袖大,袖口鑲16.5釐米寬邊,領高1.65釐米,鑲三條細邊。四、結婚衣,新娘喜穿「露水衣」(即紅衣),這種衣長而大。女鞋較講究,除了鞋口滾邊挑「狗牙齒」外,鞋面多用青、蘭、粉紅綢子。鞋尖正面用五色絲線繡各種花草、蝴蝶、蜜蜂。
土家男子服飾:頭包青絲帕或青布,白布帕2至3米,包成人字路,沒有完全蓋住頭髮。較古老的上衣叫「琵琶襟」,安銅扣,衣邊上貼梅條和繡「銀鉤」,後來逐漸穿滿襟衣(多指中年以上者)和對胸衣,青年人多穿對胸衣,正中安五至七對布扣。褲子是青、藍布加白布褲腰,鞋子是高粱面白底鞋,鞋底厚。
按年齡、季節確定帽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頭帽」「魚尾帽」「風帽」等。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絲線繡「喜鵲鬧梅」「鳳穿牡丹」和「長命富貴」「易養成人」「福祿壽禧」等花鳥和字外,還在帽沿正面縫上「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羅漢」等銀菩薩。
【土家女兒會】
▼
土家女兒會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區域性民族傳統節日之一,被譽為東方情人節或土家情人節,起源於恩施市紅土鄉石灰窯、大山頂一帶,如今已發展成全州性的民族節日。一般是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二這一天,是傳統的"女兒會"吉日。
恩施老照片
帶你穿越一段記憶
▼
曾經的財校,如今的職院
官坡全景
曾經的清江大橋和現在的清水走廊
恩施三孔橋
想不到這是大十街吧
老城記憶
看了這些
有沒有你熟悉的瞬間呢?
今天是恩施的生日
今天無論你漂泊何方
今天無論你身在何處
讓我們一起祝福恩施生日快樂
◆來 源:青春恩施、網絡綜合
原標題:《恩施州,生日快樂!恩施州州慶及各縣市的由來,這些歷史你知道嗎 ?》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