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于晏
彭于晏,1982年3月24日出生於臺灣澎湖,中國臺灣影視男演員、歌手。
2002年,彭于晏出演了首部電視劇《愛情白皮書》 而踏入演藝圈 [1] 。2005年因出演仙俠劇《仙劍奇俠傳》中唐鈺一角而受到關注。2006年主演劇情片《六號出口》。2007年憑藉愛情片《基因決定我愛你》提名第4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並為金馬短片單元製作片頭,完成了個人導演處女作 [2-3] 。2009年發行首張個人EP《非愛不可》。
2011年彭于晏憑藉勵志片《翻滾吧!阿信》提名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4] 。2012年起,相繼主演了動作片《寒戰》、愛情片《分手合約》等,並憑藉動作片《激戰》並憑藉該片提名第5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及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
2014年主演動作片《黃飛鴻之英雄有夢》並憑藉該片提名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同年其主演的校園愛情電影《匆匆那年》在中國內地收穫5.9億票房 [7] 。2015年主演青春片《破風》 。2016年主演的動作警匪片《湄公河行動》突破10億票房,刷新了華語警匪片票房紀錄 。
中文名 彭于晏
外文名 Eddie Peng Yuyan
別 名 狗狗、艾迪、晏晏
國 籍 加拿大
民 族 漢族
星 座 白羊座
血 型 AB型
身 高 182cm
體 重 72kg
出生地 臺灣澎湖
出生日期 1982年3月24日
職 業 演員、歌手
畢業院校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代表作品 翻滾吧!阿信、聽說、湄公河行動、悟空傳、黃飛鴻之英雄有夢、激戰、
破風、匆匆那年、乘風破浪
主要成就
2015年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2014年第3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新人提名
2014年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2013年第5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2011年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語 言:漢語、英語、手語
早年經歷
很多人以為,彭于晏是憑藉著臺灣偶像劇《愛情白皮書》而進入娛樂圈的。鮮為人知的是,他其實是個廣告小童星,因為從小相貌出眾,他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就被挑中去演各類廣告,一直延續到小學三年級。
13歲和家人移民到加拿大,而後考入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主修經濟學。
演藝經歷
2002年暑假外婆過世,他為奔喪回到臺灣,遇到小時候拍廣告認識的導演楊大慶,受邀演出偶像劇《愛情白皮書》,該劇改編自日本漫畫大師柴門文經典名作,與他同戲合作的是餘文樂、楊丞琳和範瑋琪,就此敲開了演藝圈的大門。
2003年,首次擔當男一號,與韓國演員秋瓷炫共譜了一段前世緣滅、今生續緣的浪漫愛情故事《戀香》。
2004年,出演《仙劍奇俠傳》中痴情的唐鈺一角,得到了許多觀眾的喜愛。
2005年,在偶像劇《海豚愛上貓》中,彭于晏一反《愛情白皮書》中的頑皮男生模樣,首次嘗試扮演有自閉傾向的年輕人,還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學習如何與海豚相處。並在劇集拍攝完後成功通過了海豚訓練師的正式考核,獲得資格認證。 [13] 同年,拍攝電視劇《我只在乎你》,與楊謹華、劉松仁等合作,並憑此片入圍2006年第41屆臺灣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男配角獎
電影作品
2006年,與上海唐人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合作第二部內地古裝偶像劇《少年楊家將》,並首度出演電影,擔當林育賢導演《六號出口》的男主角。初嘗大銀幕,彭于晏感受到電影的不同魅力,讓他愛上拍電影這件事 。
2007年,憑藉電影《基因決定我愛你》與湯唯等人一起入圍第4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 [2] ,並為金馬短片單元製作片頭,完成導演處女作。同年,拍攝鈕承澤執導的電視劇《我在墾丁天氣晴》,入圍2008年第43屆臺灣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男主角 。因為拍戲的關係,彭于晏在墾丁一待就是四個月,因此認識了許多在地的好朋友,也進一步發現了屬於墾丁特有的魅力與故事,於是在2008年,彭于晏出版了《彭于晏·墾丁15x6》一書,把自己在墾丁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 。
2008年,彭于晏有兩部電影上映,分別是由徐克執導,周迅、桂綸鎂、張雨綺合作的《女人不壞》,以及李鼎執導,大s、張孝全合作的《愛的發聲練習》。
2009年,彭于晏與前經紀公司發生合約糾紛,期間,彭于晏接演了臺灣勵志電影《聽說》,為該戲學習手語,這部與臺北聽障奧運主題結合的影片上檔後佳評如潮,成為2009年純臺灣資金與工作人員影片的開票冠軍 。
2010年,合約糾紛勝訴。之後發行了首張個人EP《非愛不可》。同年,電影《近在咫尺的愛戀》亮相上海國際電影節,彭于晏在片中飾演一名拳擊手,為了能表演得更好,他特意進行了三個月的培訓,同時憑該片入圍第二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
2011年,與Angelababy首度合作,共同演繹了一段美麗海島上所經歷的不可思議的奇妙緣分《夏日樂悠悠》。2011年,《翻滾吧!阿信》在中國內地上映,彭于晏在本片中化身專業體操選手,為塑造完美體操運動員身形,他進行了八個月訓練準備,不斷挑戰自己的體能極限,練就標準運動員身材,並翻身入圍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躋身臺灣一線小生行列。
雜誌
2012年,《LOVE》、《太極》、《寒戰》相繼在中國內地上映,讓人們看到了他除了出演愛情電影乖乖牌之外的其他側面 。
2013年,中韓合拍的愛情電影《分手合約》在中國和韓國上映,這部電影由韓國導演吳基桓執導,在中國內地收穫1.92億的票房成績 ;隨後,由林超賢執導,與張家輝合作的電影《激戰》也在中港臺陸續上映,收穫了超強的口碑,並榮登2013年港產票房第一位,同時,彭于晏也憑《激戰》中「林思齊」一角入圍第5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 [5] 及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2014年,彭于晏迎來了首個個人「作品季」。其主演的電影《黃飛鴻之英雄有夢》成為繼李連杰、趙文卓之後新一代黃飛鴻演出者,並以此片入圍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同時由知名小說改編的愛情電影《匆匆那年》,古裝大劇《風中奇緣》也相繼在2014年10、11、12月接連推出,三部高關注度的作品,不但展現三款演技,也讓他的身影連續三個月猛烈進擊大小屏幕,是他入行以來的事業新高點。
個人生活
彭于晏出生於單親家庭,自小父母離異,13歲隨家人移民加拿大。
彭于晏
他並不喜歡讀書,卻考上了溫哥華最好的大學,讀商科。他說,其實我一直知道,前途與愛好是兩回事。他愛漫畫,愛籃球,但在看不到前途的時候,他從不執著 。
如今工作忙碌的彭于晏總是不忘享受和家人相處的時間,拍攝間隙都會帶著媽媽出去旅遊,每次度假之後,彭于晏念叨的不僅是當地的風情,還有念念不忘的親情。
在銀幕上光彩奪目,一個人的時候,彭于晏還是喜歡簡單而具質感的生活。
彭于晏:自律和拼命,成就了我
彭于晏曾說,我沒有才華,所以用命去拼,我不怕苦,就怕學不到東西。
在拍電影《翻滾吧,阿信》之前,彭于晏也拍了幾部電影,但是都沒有大火,反而是和他一起搭戲的人都火了,比如餘文樂、阮經天、範瑋琪……
鬱悶的事情還沒完,他又因和經紀公司產生合約糾紛,整整一年沒工作,沒收入,欠下巨額債務,人生跌落谷底,一度神經衰弱,極度焦慮。
在這個以秒計時的時代裡,太多人囿於焦慮和疲憊之中。
日復一日重複著忙碌的工作和家庭生活的瑣碎。
下班回到家中,癱躺到沙發裡,刷刷手機,再提不起勁做其他事情,感覺像是被生活拖著走。
的確,一旦匆忙起來,我們很容易陷入疲倦的狀態中。
但也有另一種人,越是艱難,就越是嚴格要求自己,用極致的自律和努力,去應對人生。
演員彭于晏就屬於這樣一種人。
即使是身處高節奏、日夜顛倒的演員行業,他依然會抽出時間到健身房鍛鍊。
每拍一部戲,他就學會一樣技能。
體操、綜合格鬥、巴西柔術、泰拳……只要能更完美演繹角色,他就會拼了命去學去練。
從140斤的小胖墩到肌肉滿滿的完美身材,從七年的低谷裡翻滾重生到如今大紅大紫的實力派演員。
彭于晏用他的經歷告訴我們,人生開掛,全憑自律和努力。
有句話說,每份你羨慕的生活背後,都有一份你不知道的苦。
再光鮮亮麗的人生背後,也有過一次次的至暗時刻。
對於彭于晏而言,這樣的時刻持續了長達7年的時間。
七年事業低谷,回憶起那段時光,彭于晏曾說:
「我當時好迷茫,為什麼別人會有那麼多的戲演,有那麼多粉絲,賺那麼多錢,拍那麼多廣告,而我沒有?」
後來彭于晏想明白了:「其實,就是自己不夠好。」
最困難的時候,他想過放棄,想過退出這一行,但母親的一席話,讓他豁然開朗。
母親對他說:「現在擁有的不會是一切,現在失去的也不會永遠失去,人生的路很長,要同時學會執著和放下。」
再難的時候,也會過去的,執著於不如意,不如把低谷看成一個脫變過程,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帶著這種信念,彭于晏開始了《翻滾吧!阿信》的拍攝。
當時的彭于晏就像影片中的阿信一樣,追求夢想,也在尋求著一個翻身的機會。不管這部電影是不是這個機會,但彭于晏知道自己一定要演好他。
為了演好這部影片,他把自己當成專業體操運動員,八個月的魔鬼式訓練,幾乎每天都要進行十多個小時的訓練,為了塑形,只吃水煮的不加任何調料的食物。
就像影片中說的:「如果你一生只有一次翻身的機會,就要用盡全力。」
憑藉著劇中的表演,他入圍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角逐名單,那一年入圍的有葛優、王千源、劉德華等他尊敬的前輩,可以說,是他的「小巔峰時刻」。
他證明了自己,也證明了人生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全力以赴,才是對生命的最大敬意。
加倍努力,才能過上想要的生活
事實上,《翻滾吧!阿信》只是彭于晏「折磨」自己的開始。
角色讓我學到很多東西,一方面是演技的增長,還有對人性的理解。另一方面是跟導演、工作人員,從不認識到成為朋友,一起花費心血和時間創作一個作品,這個東西是forever lasting(永恆)的,讓我覺得我有做一些東西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留下好的作品,讓彭于晏覺得,演員這個職業值得做一輩子。
所以為了拍《激戰》,他找教練學習了武術和格鬥,魔鬼訓練加節食長達三個月之久。
三個月裡,他學會了泰拳、巴西柔術、鎖技等技能,最後影片入圍金馬獎和金像獎,林超賢導演直言「沒看錯人」。
拍《黃飛鴻之英雄有夢》,半年的時間,他又學會了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
拍自行車賽手題材電影《破風》之前,他每天騎行6、7個小時,用超過導演規定的任務量去提升自己,幾乎把香港的山全部騎遍了,除了每天十公裡的實地騎行外,回到酒店還要進健身房繼續練習。
拍《湄公河行動》,他接受了槍械訓練,學習與緝毒犬相處,還學習了泰文及緬甸語,甚至還接受了泰國皇家御用保安的特訓。
拍攝愛情電影《聽說》的時候,涉及到聾啞人的交流鏡頭,他專門去學了三個月手語。
偶爾心裡犯怵的時候,他清醒地告訴自己:
你東西不夠,你準備夠了,你透徹了,一個月不夠就兩個月,兩個月不夠三個月,實在不行半年準備,你就一定能自信了。
在這個什麼戲都可以用替身的年代,他堅持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洪家班武行的兄弟們甚至跟他開玩笑說「要是你不幹演員了可以來幹武行。」
有這麼一句話:「我們拼盡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
生活裡,本就沒有容易二字。
不管是年少見過了母親為生活而奔波,還是那段低迷日子的經歷,彭于晏深知,只有憑藉強大的意志力,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
越自律,越幸運
不管是生活,還是事業,彭于晏都始終是保持著自律的。
他很明白清楚自己要走的路,也很願意為了精進自己去嘗試新的東西。
就像在荷爾蒙飛濺的《邪不壓正》裡,彭于晏是俠,也是隱,在「北平」屋頂飛簷走壁,讓彭于晏覺得「每一天都很刺激」。
姜文導演的不按常理出牌,也帶給了彭于晏新的挑戰。
導演常常會給你不一樣的東西,以前拍戲可能是臺詞背好,準備好ABCD,到現場就那麼演。拍姜導的戲是沒有臺詞的,到現場拿臺詞,然後開始背,背下來之後,準備上場的時候又一張完全不一樣的臺詞,再背背背。這種感覺其實是很過癮的。
李天然這個角色需要一個會打的,有動作戲經驗的年輕演員。
16年前「小鮮肉」彭于晏是無法勝任的,好在這些年來格鬥、槍戰、武打,各種動作戲累積了不少經驗。
追夢是這個時代不少年輕人都在做的事情,面對未知的恐懼,現實的殘酷,有人選擇放棄,但彭于晏卻十分樂意嘗試付出。
彭于晏在演員這條路上絕對稱不上是天賦異稟,所以他更追求隨遇而安:
「假設騎單車,你知道這條路很難走,很多車子在前面壞掉了,恐懼在這裡,但這個恐懼會讓你更加集中。不要想太多,想太多沒用,就像姜文導演說的,說幹就幹。」
勇敢要求自己,是追夢路上的必需品。足夠自律,才能足夠幸運。
如今的彭于晏早已不復當年的青澀,但自律、勇敢、知足,讓他依舊能夠塑造好少年感十足的李天然。
演員這條路並不好走,彭于晏一路上就如同他最愛的熱血漫畫裡的主人公一樣,「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很遜,一直很努力,慢慢累積,克服挫折,才成為一個很厲害的高手。」
如果說,籃球少年櫻木花道目標是打敗所有對手,忍者少年鳴人目標是成為火影,那麼演員這條路上,彭于晏的目標是不計代價攻克下各種角色。
彭于晏曾說:「我沒有才華,所以用命去拼。我不怕苦,就怕學不到東西。」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本就是平凡的芸芸眾生之一。才華、運氣都是虛無縹緲的,唯有努力是最真實的。
而要想要持之以恆的努力,就必須像彭于晏一樣先養成自律的習慣。
自律不僅僅可以讓我們克服困難,同時也能幫助我們收穫好身材和健康。
比如保持早睡和運動。
早睡可以解決80%的問題。睡眠好了,問題就少了;運動多了,身體就健康了。沒有什麼比精力滿滿的自己更讓人欣喜。
我很喜歡一句話:「沒事早點睡,有空多掙錢。」
既然來人間一趟,就要不負好時光,把握能握在手中的美好,追求心之所向的生活。
就像彭于晏那樣,認真對待自己,更認真對待生活和工作。
或許人生難熬,但只要你堅持有所付出,上天不會虧待努力的人的。
本內容版權自原作者,
內容編輯部編輯,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