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農村的特色石頭房:文登花崗巖,蓬萊玄武巖,海萊頁巖

2020-12-15 膠東故事會

通常來說,一個區域的風土人情,在方言、禮儀、飲食和民居四個方面體現得最為直觀。膠東半島作為一個整體,在這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內部也有明顯的區別。方言的差異自不用說,而在民居方面,也有不同之處。

民居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建材而非樣式上。膠東多山地丘陵,先民建屋,除了大戶用得起青磚之外,普通人家都習慣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頭蓋房子。雖然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紅磚水泥房越來越多,但在膠東農村,石頭房還是很常見。

不過,同樣是石頭房,但不同縣市區用的石頭卻不盡相同。本文就選取文登、蓬萊、和海萊(海陽、萊陽交界一帶)等地的特色石頭房,進行舉例簡介。

首先看看文登的花崗巖房子。

這組圖片的拍攝地點是文登界石鎮境內,這裡地處崑嵛山區,先民自古就習慣用花崗巖蓋房。花崗巖質地堅固,並且石塊都很大,最費勁的環節在於從山上把石頭搬回家,後面的工序就相對簡單。二三十塊經過打磨平整的石頭,就可以壘砌一面堅固的外牆。

如此蓋起來的房子,給人一種稜角分明、堅毅有力的感覺,當地老輩不少營房也是如此建造。

下面再看看蓬萊的玄武巖。

在蓬萊北部鄉鎮,尤其是沿海一帶的地方,這種石頭房相當常見,登州府上水門遺址以及解宋營寨城,都大量採用了這種石頭作為建材。筆者曾向當地人請教這種石頭的名字,說法不一,有的說叫「鋼嘴石」,有的說叫「青鋼石」。諮詢了一些專業朋友,他們認為這可以籠統算作「玄武巖」的大類。

玄武巖通常是火山噴發後巖漿冷卻後形成的,一個特徵就是石頭表面有一些微小的氣孔。仔細看蓬萊這些房子的石頭,也的確如此。

這種石頭的堅固程度雖然比不過花崗巖,但畢竟也是巖漿巖的一種,相對也不錯。古代的城牆用它建造就算是一個例證。

因為青黑的顏色,蓬萊這種玄武巖房子看起來也更有歷史的滄桑感。

接下來的例子就是海萊地區的頁巖房。

花崗巖和玄武巖都屬於巖漿巖(火成巖),而頁巖則屬於沉積巖(水成巖),後者的硬度就要差一些。

這種金黃顏色的頁巖,多見於海陽北部的郭城、徐家店以及萊陽東部的山前店、萬第等鄉鎮。

相比於花崗巖,頁巖的開採難度比較小,運輸也比較方便,但難度在於砌牆。因為頁巖易碎,個頭都不大,砌一面牆需要很多塊石頭。而這些石頭的形狀也不規則,很考驗工匠的手藝。在用頁巖蓋房子的時候,要搭配大量的黏土(黃壤泥)和石灰作為粘合。與花崗巖比起來,這種房子也更怕風吹雨刷。

不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地既然盛產這種石頭,先民們自然也沒有太多的選擇。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摸索實踐,用這種頁巖蓋出來的房子也實用而美觀。

相關焦點

  • 組圖:腰釜臺、木欞窗,膠東農村的老房子一般是這個模樣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膠東不少村莊的房子都已經翻新,紅瓦鐵門陽光房越來越常見的。年輕一代對老房子的印象,也逐漸模糊。那麼,膠東農村傳統的老房子都是什麼樣子呢?膠東農村的老房子,通常都是三間,老輩媒人說媒的時候,介紹男方條件,一般也是說家裡有三間房,如果多於此數,就算是殷實人家了。三間房子的布局,一進門就是廚房,分東西兩個灶臺,對應東西兩鋪炕,以西炕為主臥較為常見,東炕平時兼為儲物間,孩子多了或者來客則騰出來作為次臥。
  • 膠東半島最大的古村落,青龍鱗片壘牆,保留了200多套百年老宅
    正月初二,借走親戚的機會,探訪了膠東半島的一座千年古村落。這個村,就是山東省龍口市諸由觀鎮西河陽村,2016年被公布為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走在街巷中,感受一種悠遠的古韻。這個村莊,是膠東半島面積最大的古村落之一,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有200多處,最短的歷史也100年以上,當地人把這種房子叫「哈瓦房」。這些哈瓦房,是黃縣房的代表。這個村莊,最大的特色是這些青石壘起的牆。以前村民建房,都在當地的山上採青石,其實就是一種火山巖。黑青色的石塊壘切起來,猶如青龍的鱗片,所以村裡人把這條街叫做老龍街。
  • 通過老電影《地雷戰》,感受五十年前膠東農村的樣貌
    對於膠東人來說,《地雷戰》是一部很熟悉很親切的電影,不僅是因為電影本身講述的就是膠東故事,而且電影的取景拍攝地也是在膠東農村。對於年紀比較大的人來說,看到電影裡的場景,很容易想起自己年少時的家鄉。而對於年輕人來說,觀看一遍老電影,也可以感受五十年前膠東農村的樣貌。下面這組圖片,就帶大家看一下。
  • 膠東文脈之坐賈行商
    他們絕大部分來自蓬萊、黃縣或掖縣,是近代以來膠東工商界的主要代表,半島記者選取幾位典型的人物,通過一些史料和專家的介紹,解讀誠信守義、頭腦靈活、勤勞勇敢的膠東商人成功的密碼,這其中有叱吒風雲的傳奇故事,也有驚心動魄、鬥智鬥勇的愛國事跡。
  • 蓬萊一村民將自家房後建造成小花園
    在花叢中忙碌的王女士 膠東在線市民記者 陳培榮「快去看看吧,大王家村有塊美麗的菊花園!」接到攝友信息,筆者便於本月17日乘車來到了蓬萊城東10裡處的沙河大王家村,尋找那片豔麗。走進村裡,只見路邊一座房後的小院裡菊花正盛情綻放,一股淡雅清香沁人心脾。這個後院有40多個平方,用鐵絲網圍著當院牆。10多個品種的菊花正爭奇鬥豔,花開溢園。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相伴。幾棵牡丹、芍藥花已經落葉乾枯,月季花還在頑強地開放。有條石板小路從菊花叢中通向房北門。
  • 煙臺蓬萊邀山東醫療隊過神仙日子
    免費享受蓬萊特色文旅主題酒店醫務工作者可尊享一晚蓬萊免費住宿。華燈初上,面朝大海,聽潮起潮落,忘卻工作的疲憊,靜享一夜神仙日子。免費乘坐蓬萊閣跨海觀光索道蓬萊閣跨海索道坐落於蓬萊閣古建築群西北,它往返於丹崖山與田橫山之間,是蓬萊閣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膠東半島唯一的跨海索道。乘坐在索道上,古樸秀麗的蓬萊閣、寬廣的海岸線盡收眼底。
  • 中國石油開放日:揭秘川南「頁巖氣海」
    2019年3月,瀘203井完成放噴測試,測試日產量達到137.9萬立方米,成為國內首口單井測試日產量超百萬立方米的頁巖氣井。據工作人員介紹,天然氣資源分為常規氣和非常規氣兩種。頁巖是生成大部分油氣的母巖,經過複雜的地質運動,30%-50%的油氣「搬家」到其他巖層中形成常規天然氣藏,剩下的50%-70%的油氣則被困在了呈條帶狀的頁巖層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頁巖氣。目前,我國頁巖氣資源量位列世界第一,川南佔到了我國的三分之一。
  • 「山東人遊蓬萊」系列活動「雲端」啟幕
    「山東人遊蓬萊」系列活動「雲端」啟幕膠東在線4月23日訊(記者 劉妙) 春和景明,萬物復甦。4月23日,由蓬萊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膠東在線網站承辦的「山東人遊蓬萊」系列活動,依託「直播膠東」、「煙臺文旅雲」、煙臺時刻、一直播等直播平臺,在「雲端」正式啟幕,通過直播形式推出一系列旅遊內容和優惠活動,向全省人民發出來自「人間仙境」的邀請:「到蓬萊,過神仙日子!」
  • 海邊的童年,就在膠東海洋童玩季!
    膠東五市攜手,為青少年兒童們帶來濱海夏日「狂歡」。2020首屆膠東海洋童玩季煙臺分會場開幕現場煙臺分會場活動以「海邊的童年」為主題,共推出啟動儀式、童玩體驗官採風行、無痕淨灘公益行、煙臺首屆兒童話劇節、海洋運動、研學體驗、親子共遊7大系列的80多項活動,地域特色鮮明、內容精彩豐富,讓廣大青少年朋友們玩中學、學中玩,深度體驗煙臺海洋、膠東民俗、仙道、葡萄酒等地域文化。
  • 油頁巖:舊能源新炒
    它們都藏身在地下的石頭裡,隨處可見的砂巖或者灰巖等都是石油理想的藏身之所。肉眼看來,這些石頭緻密無縫,但實際上其中還存在很多的空隙。以砂巖為例,當無數的沙粒在地質過程中被堆放在一起時,它們之間夾雜的流體非常容易在這些沙石深埋向地下的過程中把它們都粘合在一起。鬆散的沙粒在壓力和溫度的雙重作用下變成了砂巖。
  • 梁姓是膠東半島的常見姓氏,萊陽梁姓為一個大的分支
    梁姓,是膠東半島的常見姓氏,就規模而言,萊陽梁姓是一大分支。本文就以梁倫田先生的研究為基礎,簡述萊陽梁姓在膠東半島的具體分布。要闡述萊陽梁姓的分布,首先應該明確萊陽梁姓的定義。海陽和萊陽在清雍正年之前同屬一縣,且梁姓祖居地距離海萊交界處很近,因此現在海陽市境內不少村莊亦有文慶公後人,如梁家莊、榆山夼、七寨、魯疃、大野口、發城、小野口等。萊西直到上世紀中期才從老萊陽縣分出,因此境內梁姓村莊分布也很廣。如牛溪埠、沙嶺、上疃、羅家辛莊、垛埠、藍家莊、梁家莊、南眾水、河西、焦格莊、堤西、呂家埠、保駕山、柴嵐、莪嵐等村。
  • 煙臺長島縣併入蓬萊區,一個非典型「城鎮化」樣本的典型意義
    最突出的特徵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載體,膠東半島城市群正是這樣的一個重要的城鎮化空間載體。  以都市圈(區)為主要載體,統籌推進人口市民化,這是經濟社會發展趨向。  仔細觀察「長島縣併入蓬萊區」現象,這其實是一個非典型的「城鎮化」樣本,但仍具備城鎮化進程中的一般性特徵,不失典型意義。  「長島縣併入蓬萊區」的非典型特徵有兩點:一是長島縣近些年人口處於持續下降中;二是這個人口持續下降的「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也是全國最小的縣 」,居然成為了煙臺市區的一部分。
  • 紅色膠東之英雄兒女丨抗日烈士宋子良
    同年,他介紹宋幹卿、宋執誠、宋子良、宋振國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成立了北寨子後村黨支部,成為榮成最早建立的七個農村黨支部之一。 入黨後的宋子良等人思想覺悟不斷提高,白天做教員、幹農活,晚上從事黨的地下活動。地下活動的範圍很廣,南到邱家、人和、靖海,北到王連、斥山、石島。他們經常以夜色做掩護,在榮成南部村莊往來穿梭。
  • 半島記者探訪膠東海島遊 遠離喧囂風景獨特受追捧
    半島全媒體記者 陳新坦海島因為遠在以外,遠離喧囂,風景獨特而受到市民和遊客的追捧,10月2日,記者隨康輝旅行社從膠州出發前往蓬萊、長島,親身體驗黃金周期間膠東海島遊的火爆。根據導遊的安排,大巴上的大多數遊客下車被分撥到其他車輛前往煙臺,而我們前往蓬萊和長島的遊客約有十餘個留在了車裡。不一會,又陸續上來幾十名遊客,大巴再次坐滿,開始驅車進入青新高速正式出發。行駛過程中,導遊小夥子介紹了行程安排,並表演了一些節目和遊客進行了互動。遊客表現理性和平和,看來隨著疫情防控得力,遊客普遍比較放心、放鬆。
  • 膠東五市文旅一體化採風體驗:充滿仙氣兒的煙臺
    6月17日—18日,膠東五市文旅一體化採風團離開浪漫詩意的威海,來到了此行的第三站,仙境海岸·鮮美煙臺。「一提起煙臺,我的回憶和感想就從四方八面湧來……」冰心先生曾在文章《憶煙臺》中,用文字寫下她童年時與煙臺割捨不斷的牽絆。煙臺這座美麗的小城,是冰心先生心中一直無法割捨的故鄉。
  • 膠東5市文旅協同發展 增添區域城市發展新動能
    2020年1月,山東省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加快膠東經濟圈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等市一體化發展,提出構建合作機制完善、要素流動高效、發展活力強勁、輻射作用顯著的區域發展共同體。 《意見》中提出「建立膠東旅遊城市合作聯盟,打造『仙境海岸』旅遊黃金帶。
  • 2020暑期蓬萊八仙過海度假區完美收官
    膠東在線9月1日訊(通訊員 姜山 隋新) 秋風起,天微涼,隨著各大中小學的開學,暑期旅遊也畫上了句號。2020年的暑期旅遊,是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式以來對旅遊業的一次大考,在這次大考中,蓬萊八仙過海度假區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 我的世界:mc新火山群系「玄武巖三角洲」,暗藏一種神秘的黑石!
    黑石、玄武巖、三角洲,這些陌生的名詞便是來自Minecraft的最新快照20w15a。不得不說,今年的下界更新當真是誠意滿滿。因為今天這個下界新群系,太美了有沒有!01新群系:玄武巖三角洲任誰也沒有想到,《我的世界》下界在第11個快照中,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群系,叫做Basalt Delta——玄武巖三角洲。
  • 蓬萊小門家鎮有一大一小兩個駱家村,名字因駱姓而來
    在膠東半島範圍內,駱姓的規模不大,主要以蓬萊和海陽分布較為集中。其中,在蓬萊境內,有三個村莊的名稱中都帶有駱字,分別是大駱家、小駱家和位駱。三者當中,位駱村位於蓬萊南郊,而大駱家和小駱家都位於小門家鎮境內。當地人在稱呼兩個村莊的名字時,通常會省略「家」,直稱「大駱」「小駱」。
  • 農村俗語:「家住井字房,有理說不清」,什麼是「井字房」呢?
    農村人對房子的位置一直都很在意,畢竟一家人要在裡面生活很多年,如果房子有問題,家裡人也會不和睦的。因此在蓋房子的時候,村裡人都會找人來看看,有句農村俗語叫做:「家住井字房,有理說不清」,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