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主戰場創新成為榮昌經濟發展的最大驅動力-今日重慶...

2021-01-20 華龍網

    「科技創新驅動榮昌經濟快速發展。」近日,榮昌縣科委主任徐蓉說,2014年,榮昌通過創新的新產品產值達126億元,佔全縣GDP的42%。

    科技創新,已成為榮昌經濟發展最大的驅動力。

    五大創新平臺集聚起人才資金等要素

    2014年初,榮昌縣委就明確提出:在轉變發展方式中,用科技創新來驅動榮昌經濟的發展。

    徐蓉說,縣裡首先從搭建科技創新的平臺入手,把創新的人才、資金等要素集聚起來。如今,已建起了五大創新平臺。

    一是創新驅動發展平臺。在榮昌工業園區內,有一幢原準備用作園區辦公的大樓,如今已被作為榮昌縣創新發展中心大樓,在2.2萬平方米的大樓裡,已設立起創新創業服務專區、國家大學科技園專區、畜牧科技孵化器專區、小微企業孵化專區等4大創新專區。目前,已有11家科技研發機構、科技服務組織、科技型企業入駐中心。

    二是財政金融支撐平臺。榮昌縣政府從2014年起,整合部門資源加大創新投入。目前,全縣已整合落實各類創新投入資金2.12億元,佔目前政府性投入的10%以上。同時,設立1000萬元助保貸基金、200萬元小額貸款保險保證金、2000萬元產業引導發展基金以及500萬元人才專項資金。

    三是「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縣裡與西南大學榮昌校區和重慶市畜牧科學院合作,在創新發展中心內共建國家大學科技園專區;引進重慶藥物種植研究所在榮昌成立渝西分所,重慶市林科院在榮昌建立渝西林下經濟研究所,陝西科技大學在榮昌建立陶瓷研究院,分別在道地中藥材培育、國家麻竹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畜牧科技創新、陶瓷新材料科研等方面進行創新合作。

    四是創新驅動服務平臺。引進江蘇廣和服務外包有限公司入駐創新發展中心,正在進行信息化基礎建設和大型資料庫建設,即將開始營運。通過整合基礎電信信息化服務能力,以「雲計算」使用模式,打造新一代中國數據精準營銷雲智慧平臺。

    五是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在榮昌縣公眾信息網建立了科技資源信息庫,將榮昌的21家企業、在榮科研院校和12家政府技術機構的364臺大型科學儀器設備,五大重點產業的1362名技術人才納入平臺,供全縣企業、基地和園區共享使用。

    30多位院士和專家創辦科技型企業

    去年6月,俄羅斯國際工程院院士李硯耕在榮昌註冊創辦了重慶格德瑞重工有限公司。3月5日,教育部深空探測研究中心與重慶格德瑞重工有限公司籤下備忘錄,利用俄羅斯等國際國內資源,共同籌建深空採樣研究機構,開展深空採樣等領域的人才培養和技術交流。目前,這家高科技創新企業所開發的700米以下深水開發、頁巖氣開發等設備已經投產。李硯耕院士正在聯合宋振騏等6位兩院院士,共同研發無人化鑽採裝備機械,並通過公司,進行無人化鑽採裝備的量產,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建設,使科研成果的價值得以最大轉化。

    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的西南大學教授、博士吳俊偉創辦了高新技術企業重慶布爾動物藥業有限公司。據他介紹,公司員工只有50餘人,其中有教授、副教授職稱,博士和碩士生以上學位的就有18名;專門從事新產品、新技術研究的團隊有10人,而直接從事生產的工人只有20餘人。這家創新型企業的產品,95%以上都是針對拉美市場,其中通過技術創新生產的多維注射液產品,大幅度降低了生產成本。「在近兩三年的創新中,我們公司已獲得了重慶市4個高新技術產品和2個重點新產品,1個戰略新型產品,獲得國家專利授權28項。」吳俊偉說,去年,公司的產品在10多個國家的銷售額達1200萬元,今年前2個月,在國際市場上的訂單就已超過500萬元,利潤額超過30%。

    「我們注重引導和引進科技人才來榮昌創業,真正使創新驅動經濟發展。」徐蓉說,目前為止,已有30多位院士和專家教授在榮昌創辦起30餘家科技型企業。

    創新已成為榮昌經濟發展的最大驅動力。徐蓉介紹,去年,榮昌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R&D經費)佔GDP比重達1.72%;新產品產值完成126.3億元,佔GDP的42%;新興產業產值達101.3億元,佔GDP比重達34%,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目前,榮昌擁有市級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個、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市級博士後工作站1個、市級智慧財產權示範園區1個、市級智慧財產權試點企業16家,引進院士3名,專利申請1286項。

    記者 羅成友

相關焦點

  • 合肥高新區創新發展指數《量子創新指數(2020)》今日發布
    「量子指數」共包括創新驅動力、變革引領力、融合發展力、國際影響力、科技支撐力共5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51個三級指標,通過指數的測算與分析,持續跟進和展現園區發展動態。指數顯示,2015-2019年,量子創新總指數持續增長,2019年達到121.97,同比增長7.03%。
  • 重慶農商行榮昌支行為科技型企業注入源源不斷金融活水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榮昌支行了解到這個情況後,給予其200萬元的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支持,解決了流動資金暫時短缺的困難。目前,該公司研發的「寶蚤安」成功打開了國內市場,線上也開始銷售,在天貓商城獲得用戶一致好評。
  • 堅持向科技創新要答案(人民時評)
    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是科技解決方案更有效的基礎  最新發布的一份全球報告顯示,過去5年,16個可統計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中,中國在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和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等5個領域相關的科研產出居世界第一,15個領域的相關科研論文數量位居全球前十。
  • 【在行動】騰訊科技點亮智慧產業之光 創新構建重慶美好數字生活
    騰訊西南總部在數字經濟引領全球經濟發展的今天,重慶持續加大大數據智能化領域招商引資力度,數字經濟頭部企業爭相落地重慶。騰訊就是其中典範。他們致力於產業扶貧、智慧城市建設,與重慶結下不解之緣。光子基地構建重慶新文創之光2019年12月,騰訊與兩江新區合作的數字文化產業項目——騰訊光子(重慶)創新研發基地正式籤約落戶。騰訊光子(重慶)創新研發基地是騰訊遊戲深圳總部之外的最大研發支持平臺,主要服務於騰訊重大遊戲研發和美術創意產業。
  • 重慶臨空創新經濟走廊將迎華麗轉身
    原標題:重慶臨空創新經濟走廊將迎華麗轉身   重慶主城在經歷了多輪城市擴張歷程後,如今,地處城市核心區的
  • 賽事報名 ‖ 2020「瑜瀚科技」重慶榮昌馬拉松
    12月5日上午10:00,重慶榮昌馬拉松系列賽——2020「瑜瀚科技」成渝雙城馬拉松賽新聞發布會在重慶榮昌舉行。重慶市榮昌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李勁渝,中共重慶市榮昌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劉強,重慶市榮昌區文化旅遊委主任、體育局局長鄔德德,重慶市萬靈山旅遊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易波,重慶瑜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尚佺,北體大產業管理集團發展規劃部總經理吳巍出席發布會。
  • 重慶新型工業化「主戰場」呈現三大新趨勢
    我們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動產業範式轉變,實現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趨勢2 平臺經濟構建產業組織新形態在合川信息安全產業城,有一間即將投用的智慧產業數據工廠。工廠裡沒有大型設備和各種機械,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大小的顯示屏和密密麻麻的電腦主機。
  • 西安:科技成為創新發展強大支撐
    6月15日,西安全面啟動創建首個國家級硬科技創新示範區…… 2020年,西安以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移轉化為重點,完善區域創新生態,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著力打造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努力促進市校融合、產城融合,為推進全市「三個經濟」發展作出新貢獻。
  • 聚焦「四個面向」,著力加強科技創新生態建設
    加強科技創新生態建設,激發人才的創造力、增強創新鏈條的協同力、強化公平競爭的驅動力,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強國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推動我國科技創新更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必然要求。  著力加強科技創新生態建設,要更加突出「人才是第一資源」。
  • 泰安:用科技創新「衝擊鑽「打開經濟發展「泉眼
    泰安高舉創新發展大旗,聚力攻堅突破——用科技創新「衝擊鑽」打開經濟發展「泉眼■開欄的話 當前,全省上下正掀起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熱潮,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 科技創新驅動深圳新經濟發展
    近日,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發布《2020中國新經濟企業500強發展報告》。報告顯示,深圳成為中國「新經濟第三城」,總計60家深企入選「新經濟企業500強」,僅次於北京(115家)和上海(61家)。長期以來,深圳一直加大力度發展新經濟,在「新經濟500強榜單」中,一大批具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深圳企業紛紛入選,比如先進位造企業代表大疆、瑞聲科技,新能源汽車行業代表比亞迪,新金融業態代表微眾銀行,新消費平臺代表樂信等。「從1993年至今,公司發展一直突飛猛進。我們認為,技術創新是瑞聲的核心競爭力。」瑞聲科技有關負責人表示。
  • 加速科技創新和開放發展 科學城這樣打造區域創新和對外開放高地
    這是西部(重慶)科學城科技創新的一個縮影。5月19日,記者從重慶高新區獲悉,今年以來,重慶高新區加快科技創新和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加快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對外開放高地。
  • 會展業高質量創新發展成為「雙年會」主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1月24日訊 聚焦「會展業高質量創新發展」的主題,2020機械汽車展覽聯合會年會和中華會展精英女性俱樂部2020年會將於12月18日在北京同時同地舉辦。著名經濟學家姚景源將做專題報告,解析十四五規劃與新發展格局。國內多個領域國家級行業會展領導和品牌展會項目負責人參加,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會展主辦者大會。
  • 重慶啟迪科技園中意國際技術轉移交流會暨中意科技創新項目路演...
    本次活動是繼2017年重慶啟迪科技園攜手義大利最大孵化機構H-FARM合作打造了國際創新合作平臺以來,為了更好的延續中意科技創新交流,重慶啟迪科技園在《中意面向2020的科技創新合作戰略規劃》指引下,以加強中意科技創新領域的產業對接、技術交流、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深度合作為目標,積極引入國際先進資源,搭建更加完善的國際交流合作橋梁與平臺。
  • 勇闖科技創新「無人區」(創新談)
    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最近一段時間,我國科技創新捷報頻傳。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同時,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 2020中新金融峰會:「雙循環」下的供應鏈金融創新與發展
    在具體實務上,如何支持供應鏈金融發展創新,以滿足企業需求?如何嚴格監管約束,在創新中塑造大中小微企業共生共贏的產業生態?如何建設中新國際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   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重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熊雪就進一步穩定和優化產業鏈供應鏈,支持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徵信作用。二是充分發揮分散企業聚合作用。
  • ...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科學」成為永恆主題...
    它是面向未來產業、未來生活、未來風景的未來之城,它是鼓勵創新、開放包容、追逐夢想的夢想之城,它是科學家的家、創業者的城……它,是西部(重慶)科學城。在這裡,將讓「科學」成為永恆主題,「創新」成為最強旋律。9月11日,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動員大會在渝州賓館召開。科學城是什麼?怎麼建?重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採訪。
  • 文化創新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 創意產業發展春風得意
    從杯子、筆記本、帆布袋等生活小物件由傳統樣式轉向創新設計,到遊戲動漫、影視音樂等網絡視聽產業的迅猛發展;從出版業、博物館、非遺技藝在跨界融合中擁抱新領域,到利用「文化+科技」的融合打造城市數字文創IP……近年來,各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在全國遍地開花,不斷拓展著文創產業的發展空間。
  • 重慶一中學子榮獲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中國網6月30日訊 6月29日,第十二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頒獎儀式在重慶一中舉行。本次共10名學生獲得科技創新市長獎,重慶一中高2019屆學生(現就讀復旦大學)彭山珊、重慶市名校聯合中學校學生尹藝臻名列其中。
  • ...轉型升級「領頭羊」 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清遠日報-清遠Plus
    ,作為清遠工業發展主戰場,英德民營企業數量和規模有量的提升,在科技創新引領下更有質的飛躍,同時在優化營商化境、人才引進培育上持續發力,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產業的綠色化水平不斷提升,取得明顯成績。近日,記者深入走訪英德多家民營企業,探索企業成長發展歷程現狀,解碼清遠「工業發展主戰場」的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