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消息,泡泡瑪特即將上市,這家買玩偶的企業最終估值有望達到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60億。從上癮到上市,泡泡瑪特即將成為國內「盲盒第一股」。
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起初只是一家小型潮品雜貨店,主要銷售文具、飾品、化妝品等潮流周邊產品。
2014年,泡泡瑪特在新三板上市。上市三年間,泡泡瑪特每一年都在虧損,虧損額分別達到277萬、1600萬、2480萬。
「沒有品牌,利潤上不去」成為創始人王寧的困擾。於是王寧決定做減法,砍掉不賺錢的品類。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一款來自日本的IP形象玩具產品銷量增長迅速,這為泡泡瑪特的轉型帶來啟示。
於是,在2016年,「Molly Zodiac」盲盒系列橫空出世並一炮打響。泡泡瑪特也實現了從傳統文創小百貨向潮玩IP品牌的轉型。
憑藉「潮玩」和「盲盒」兩大元素的結合,泡泡瑪特讓眾多粉絲「上了癮」。2017至2019年,泡泡瑪特的營收從1.58億元增長至16.83億元,三年內翻了十倍;淨利潤也從160萬元暴漲至4.5億元。
泡泡瑪特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強運營的IP護城河。目前,泡泡瑪特共有93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5個獨家IP和56個非獨家IP。這三類IP的毛利率均在70%左右。
在自有IP中,最初推出的「Molly」成為泡泡瑪特的主要營收來源。2017年~2019年期間,「Molly」的營收佔比分別為25.9%、41.6%、27.1%。
盲盒生意在促進泡泡瑪特營收強勢增長的同時,也吸引到資本的注意。自2010年以來,泡泡瑪特共經歷過8輪融資。在本次IPO招股首日,泡泡瑪特面向散戶部分的股票發行已獲得78倍超額認購,獲得497億港元保證金貸款。
當然,在資本市場一片熱鬧的背後,泡泡瑪特面臨的新挑戰也不少。「潮玩」和「盲盒」畢竟是小眾派別,18至24歲的年輕女性是目前泡泡瑪特的消費主力軍。如何打破核心消費群體的壁壘,吸引到更多年齡段的粉絲是泡泡瑪特需要解決的問題。
另外,作為行業領軍者,泡泡瑪特在上市後,如何面對並減少抄襲、設計師爭議、產品質量不過關等質疑,也是業界關切的問題。
對於泡泡瑪特來說,上市或許只是全新的開始。當資本的潮水退去,盲盒是夠依然能夠讓人瘋狂,一切還未可知。
文/禹汐 審核/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