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由金華市新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主辦的農村電影放映技術培訓會議在市區江南會商務賓館舉行,邀請了北京聯眾匯達科技高級工程師李連發為我市農村電影放映員授課。我們注意到,參加培訓的100多名放映員中,絕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不少甚至已滿頭白髮。
數據顯示,目前我市共有232支農村放映隊、280多名從業人員,每年放映42000多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量位列全省第二。
只是,隨著時代潮流轉變,願意加入農村電影放映員隊伍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正如露天大屏幕前一老一小為主的觀眾群體,大屏幕後,也是已進入中老年的放映員們在日復一日地堅守,年紀最大的已超過70歲。
70歲的老羅放了48年農村電影
沒事時,老羅總喜歡拿出放映機來搗鼓,給鏡頭擦擦灰,調整一下清晰度、光亮度和色彩,再小心翼翼地裝回去……對於這些陪伴他多年的「老夥伴」,他總是照顧有加。因為設備保養得好,經驗豐富,老羅放映的電影質量很高,故障率很低,受到過國家、省、市、區等各級多次表彰,榮譽證書裝了一大包。
老羅大名羅榮沼,是婺城區羅店鎮羅大門村人,今年正好70周歲。1973年,根據要求,每個區(當時的金華縣共有8個區)都要成立一支電影隊,23歲的他被選中,經過培訓後,從鹿田水庫的會計成為放映隊的隊長,負責羅店和竹馬的農村電影放映。
放露天電影是個辛苦活。夏天熱,冬天冷,遇到突如其來的傾盆大雨,常會被淋個透心涼。還有各種各樣的放映設備,幕布、喇叭、電源,以及又笨又重的放映機,老羅把它們滿滿當當地放進一輛電動三輪車裡,挨個村子跑。近一點的20多分鐘就能到,遠一點的光路上就要花費近一個小時。
「那時候沒網絡沒電視,只有廣播,各項政策都要通過電影來宣傳,一支小小的電影隊,相當於現在一個電視臺。」 雖然辛苦,但老羅自豪:白天學習各項方針政策,再將它們一一或寫或畫在玻璃片上,晚上電影正片放映之前通過幻燈片一張一張地放給村民看。計劃生育、消防安全、興修水利、農業植保……不同時期不同的重點,每次20分鐘左右,是放電影前的必經步驟。
當然,自豪還來自觀眾們的熱情。「那時羅店區8個公社,天天晚上放電影,但村民就是百看不厭,不光本村的來看,旁邊村的就算跑二三十裡路也會趕過來看,一場電影至少幾百人。」每當回憶當年的盛況,老羅滿是皺紋的臉總是笑成一朵花:《英雄兒女》《南徵北戰》《地道戰》《智取威虎山》……這些都是當年最受歡迎的片子,經常需要「跑片」,也就是一部片子幾個村子同一天裡輪流放,這裡放完馬上送去另一個村,「那時沒自行車更沒汽車,全靠兩條腿走,真的是『跑』。」
從第一個村輪到最後一個村,中間往往間隔好幾個小時。「但就算等到天亮,後面村子的村民也都等著,就是這麼執著,還有的人一路跟著我們看到底,從第一個村看到最後一個村,一直到我們收工回家他才回家。」
老羅稱那段時光為激情燃燒的歲月,白天黑夜連軸轉,絲毫感覺不到辛苦。也是因為放電影這件事,他結識了自己的妻子,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女放映員之一。後來有了兒子,從初中畢業開始,也跟著老羅夫妻倆一起放農村電影,一家三口成了真正的「放映員之家」。
轉眼幾十年,電影技術不斷升級。電影光源從白熾燈一步步升級到氙燈,擴音器從電子管變成集成電路,放映機從膠片機到數字機,用老羅的話說是「現在的露天電影,清晰得連臉上的鬍子都看得清」。可是,看露天電影的人卻不斷在變少,有時候,一場只有幾十個人。
只有老羅沒變,一直堅守著農村電影,一年要放映300多場。為了把更多人從手機、電視前拉回到露天大屏幕前,他想了很多辦法,努力提高放映質量,降低故障率,並儘量選村民喜歡的,比如關於科學種植水果蔬菜和花木的科教影片。
問及為何70歲高齡了還在堅持,老羅說一是自己打心眼裡喜歡,二是一份割捨不掉的情懷。「以前才桌子那麼高、跟在我屁股後面看我放電影的小孩子都成爺爺奶奶了,現在又帶著他們的孫子孫女來看我放的電影。」老羅說,幾十年下來,他和村民們全都成了熟人,每次進村放映,一聲親切的「老羅你來啦」總是讓他無比滿足。「現在的年輕人很多不愛幹這行,但我們這批從小看露天電影長大的人心裡對它都有感情,有的人已經從爺爺輩傳到孫子輩,第三代了,也還在堅持。」
「明年準備交班了,但只要有需要,我隨時可以繼續出去放映。」說這話的老羅,一點都看不出已經古來稀的樣子。
省市兩級積極規範扶持,期待農村電影市場再現活力
「隨著智慧型手機、網絡的普及,近年來,農村電影市場觀眾的流失越來越嚴重,這已成為普遍現象。」金華市新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一江認為,放映和觀影條件的簡陋限制了片源的選擇,以致目前農村電影市場依然以老片源為主,這是觀眾流失的最主要原因。而市場的不景氣也在無形中阻礙了放映員隊伍年輕血液的注入。
我們了解到,為增強農村電影市場生命力,我省日前發布徵求意見稿稱,要求優化片源結構,農村電影片源選擇中,城市院線上映不超過2年的國產新片須佔1/3、商業影片採購比例不低於50%。同時,鼓勵農村電影放映利用當地文化禮堂等室內固定場所,提高放映效果、觀影質量和安全係數。此外,將引入第三方考核機構,利用暗訪、書面調查等形式對農村電影放映質量進行監管考核。
「接下來,我市將積極推動農村電影運營模式轉型升級,加強農村電影放映場所建設,推動農村電影放映規範化、制度化、長效化。」市委宣傳部電影處相關人員表示,我省對3個廳200座以上鄉鎮首家影院補助60萬元,我市也計劃出臺相應補助政策,扶持農村電影放映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