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誰還有怨氣呢?

2020-12-22 丁小悟典

人生在世,會有這樣和那樣的過失,這是在所難免的。有了過失如何對待?孔子說,「躬自厚而薄於人」,就是要多責備自己,少責備別人,對自己要求要嚴,對別人要求要寬,這樣別人就不會怨恨你,你就會少樹冤家對頭。

做人做事,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出了問題,要主動承擔責任,先作好自我批評,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先看看自己做得對不對,有沒有不妥當的地方,而不是推卸責任,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去。

是嚴於律己,還是苛責於人,孔子認為這是區分君子與小的標準之一。孔子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意思是君子嚴格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別人。君子這所以為君子,就是他有寬廣的胸懷,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對別人很寬容。

周公姬旦被分封在魯(今山東),他要輔佐年幼的周成王,就讓兒子伯禽代他到魯國執政,周公就對兒子諄諄教導說:「故舊之臣沒有嚴重的過失,就不要捨棄他們,不要對人求全責備。」這是給伯禽指明了施政方針,就是為政要寬容,對人不苛求。伯禽到魯國之後,改變當地的風俗,變革當地的禮儀,使魯國成為禮儀之邦。

孔子說,「寬則得眾。」能以寬闊的胸懷對待別人,不求全責備,能夠容忍別人的小過失,就會得到眾人的擁戴和支持。

能夠對自己嚴格要求的人,有問題先自我反省,從自身找原因,就沒那麼多時間去責怪別人了,對別人寬容了,不但不會招致別人的怨恨,反而讓人敬佩。

三國時期的曹操,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並且睚眥必報。但是,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了袁紹,從繳獲的戰利品中發現了曹營中有人給袁紹寫信,很多人要求治罪,曹操卻說:「在勝負未分之前,我都不清楚將來會怎樣,這些人為自己的前途著想,也是可以理解的。」他讓人把信燒了,不再追究。曹操的做法令人佩服,使天下更多的英雄豪傑投靠在他的麾下,願意為他效力,終成大業。

這說明,寬以待人,人生的路就會越走越寬。對己要嚴,待人要寬,我們很多人說到,未必做得到,多數情況下,我們容易對自己要求松,對別人嚴格要求,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可以理解的,別人的做法都是有毛病的。

一旦出現了過錯,輕輕放過自己,先找一堆客觀原因為自己洗脫,撇清關係,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然後,通過苛責別人抬高自己,把失誤或者過錯一股腦兒地推給別人。這樣做,不但使自己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錯過改正錯誤的機會,還會招致別人的反感,甚至會引發別人的怨恨,反目成仇,就會為自己樹敵。

一般人多怨,就是因為對己太寬,責人太嚴。如果對別人求全責備,要求過高,別人做不到時自己就會心生怨氣,而對方同樣對你的苛求也不滿意,最後就會導致雙方互怨。

《中庸》:「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先端正自己,自己先做到,別人做不做得到,你不要過分責求,自己就不會有怨氣,別人也就沒有抱怨產生。如果一個人習慣於躬自薄而厚責於人,他會一直擺脫不掉人怨與怨人。

當出現了問題的時候,如果涉事的人都保持「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的心態,多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都是嚴格要求自己,多想自己的不足,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推卸責任,能多看別人的長處,以寬廣的胸懷寬容別人,而不是責怪別人,誰心中還會有怨氣呢?

#論語#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刪)

我讀《論語》之《衛靈公篇》:

【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譯文】孔子說:「多責備自己,少責備別人,就可以遠離別人的怨恨了。」

讀書感悟人生,寫文傳承文化。歡迎關注@丁小悟典,與你一起領悟傳統文化之美。

相關焦點

  • 中學生考試作文:《寬容與自律》,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論語·衛靈公》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是多少人耳熟能詳的訓誡。可又有多少人將其真正落實到了行動中?這是胸懷,是境界。尤記得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書中,說文革時期,冒出了許多一手拿著棍棒,一手拿著條框的人。他們用棍子敲打敢於冒頭的人,用條條框框去限制每一個人。於是,沒人敢說話了,或者說,沒人敢講真話了。這與今日的噴子何其相似!
  • 《菜根譚》:真正高層次的人都懂得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在為人處世當中,那些尖酸刻薄、道德層次低的人自然沒幾個人會喜歡與之交往,從而導致其人緣差、事業難以發展,而那些懂得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人總會有貴人相助,自然會前途一片光明。寬容別人是一種博大的胸懷,嚴格要求自己是一種高層次的境界。
  •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許多成功人士,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大都恪守這一處世法則。18歲以後,如果你也可以讓自己做到這一點,那麼你也有機會成為成功人士中的一員,這並不是信口開河。所謂:「人之過誤宜恕,而在己則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則不可忍。」
  • 《論語》經典名句,品讀智慧人生
    《論語》作為記載孔子思想和言行最具權威性的一部著作,也是作為儒家思想和儒家學派的奠基之作。孔子的思想影響了中國古代的政治文化、禮樂文化、制度文化、倫理道德、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等眾多方面,其儒家思想廣大而精微,既有崇高的理想價值,又有切實的民生意義,是中國古代思想的精華結晶。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吳宣儀:標準的「嚴以待己,寬以待人」
    女孩子的體重保持在多重最好呢?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不同的答案,有的女生覺得100斤算瘦了,有人女生則覺得80斤才算瘦,而在男生心目中女孩子90斤是標準身材,而且還不考慮身高的具體情況,反正女孩子必須90斤甚至90斤以下,而在你們大家的心中,體重的優秀線又劃在什麼地方呢?
  • 我們讀了幾千年的《論語》這部儒家經典究竟是誰寫的?
    關於《論語》這部書基本上已經融入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血液裡面,基本上人人都會背誦裡面的句子,我們都會背開篇那句「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我們吃飯的時候都會教育小孩子「食不言寢不語」,這些都是《論語》裡面的名句,那麼,這一部經典究竟是誰寫的呢?
  • 自古蒼天放過誰?聰明的人都要懂得這4個智慧之道!
    有的人更傾向於「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對自己的要求要高,但是不拿著對自己的嚴標準高要求去對待別人。但這不不僅是一種交友觀,還是交往觀,無差別的以寬泛的要求對待他人——寧缺毋濫。03人的一生會遇人無數,其中有多少人可以成為朋友呢?
  • 《論語》給出十大標準,句句是至理名言
    「君子」和「小人」是儒家思想中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對於二者的區別,《論語》一書中論述頗多,標準明確,佳句輩出,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第一,胸懷不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出自出自《論語·述而》,意思是君子心胸開闊,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第二,價值觀不同。
  • 澤塔奧特曼08:澤塔升華器再次丟失,為何這次澤塔怨氣有點重呢
    3、澤塔怨氣有點重遙輝本想繼續尋找澤塔升華器,但隊長下命令要去找結花和洋子。遙輝找到結花和洋子,無意間發現了丟失的澤塔升華器。失而復得,遙輝進入變身異空間,卻被澤塔抱怨超級(奧特)過分,怨氣有點重。澤塔為何怨氣會有點重呢?
  • 一個人怨氣太重,十有八九會有四個危害,千萬別無視!
    所謂怨氣,就是鬼神之說裡面生命結束後無法安放、難以消散的靈魂,而如果活在陽世的人也有怨氣,會在無形中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當然,這種怨氣不是鬼神附體的寄託,而是個人性格的缺陷,是某些人對某些事的不滿和情緒,流露在表情上的一種表象。
  • 論語:攻乎異端,是攻擊異端邪說的意思嗎
    好,大家好,我們接著來講,等於我們今天講論語的2.16則第二章的第16則,這一則意思是這樣的,是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我一直覺得這一詞和2.15應該是同意,則不應該分開,為什麼?我們來看一看2.15是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國學文化名句解析連載:論語中的名言名句十個句子給我們的感悟
    《論語》一書,是中國傳統文化國學中的儒家學說的開山鼻祖之作,集中記錄了孔子極其弟子的政治,社會倫理以及教育的精闢主張觀點,宋代趙普曾經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而聞名,說明《論語》名著非常值得學習。下面為大家分享解析書中的精華名言名句: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