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又在炒路透社年初的一篇舊文,文章是這樣寫——C919已比原計劃晚了至少五年,但由於一系列技術問題,進展進度比預期的還要慢。
在經過2.5年的飛行測試後,到2019年底,其原型機飛行不到從中國民航局獲得型式證書所需的4200小時的五分之一。
中國也尚未最終確定要發送給發動機製造商的計算結果?該數據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架C919還發現了水平穩定器的裂縫以及發動機變速箱開裂,這個問題可能會影響所有六架原型機。
雖然現在問題已得到解決,但由於定期檢查齒輪箱是否破裂和漏油已經影響了測試速度。由於時間緊張,C919六架原型機中的最後三個甚至在沒有塗裝前就進行了首次飛行。
北京已經將C919納入了「中國製造2025」計劃,欲趕超先進技術並幫助中國實現自給自足。美國聯邦檢察官們則在2018年指控一群中國情報官員,入侵全球13家航空航天製造商的網絡,以竊取可能有用的敏感數據。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C919無法立即在國際市場上競爭,中國政府也可能會強迫其航空公司購買飛機。
這文章真是酸味十足啊。研發過程中出現問題再正常不過,有問題就解決問題,不就是頂多晚兩年嘛,說得像是天要塌下來一樣。
說到底,不過是想通過輿論來阻礙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畢竟這樣成本最低。西方人寫文章可能感覺把C919試飛出問題和「利用黑客偷西方智慧財產權」連在一起有可信度,然而在我們中國人眼裡在,這等於是讓這報導的可信度歸零。
欣慰的是,c919眼下已經進入了型號審查階段了。你看,我們大國就是這樣任性,可以強行把大飛機做起來。你說人家氣不氣?你說怎麼能夠不發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