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學府 其命惟新(第一、二集)

2020-12-18 澎湃新聞

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了解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等情況,並勉勵青年學子不負時代重託,不負青春韶華。牢記總書記囑託,走向全面現代復興的嶽麓書院,不斷推進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千年學府在新時代煥發出蓬勃的青春活力。

湖南衛視推出七集系列報導《千年學府 其命惟新》,解讀新時代下嶽麓書院以及湖湘文化的時代價值和全新使命。

第一集 千年弦歌

△ 點擊視頻 觀看《千年弦歌》

記者 吳方:

嶽麓書院為何能延續千年辦學不絕,成為一座「活的書院」?帶著這個問題,我今天首先要去探訪一位嘉賓,大家都說他是「嶽麓書院的活字典」。

59歲的鄧洪波教授已經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工作了30多年,對這裡的歷史了如指掌,人稱「鄧書院」。

嶽麓書院創立於公元976年,一千多年來,講堂始終位於嶽麓書院布局的核心。歷史上著名的「朱張會講」就發生在這裡。在講堂左側,鄧教授在有著272年歷史的《嶽麓書院學規》碑刻前停下了腳步。

記者 吳方:

鄧教授,我發現學規的第一條不是講怎麼做學問,而是「時常省問父母」,用一句歌詞來解釋,是不是就是「常回家看看」?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 鄧洪波:

可以這麼理解。你也注意到了,十八條學規,前十條都是講的道德規範,後八條則規定了學習內容和方法,而且強調了要通曉時務和敢於質疑。

短短108字的學規,濃縮的正是嶽麓書院千百年來秉承的教育傳統。在立德樹人、務實治學、博學多思的學規精神浸潤下,這裡人才輩出,魏源、左宗棠、曾國藩、蔡和森、毛澤東等一大批學子成為歷史天空中的閃耀群星。如今,270多年前的學規,寫在湖南大學學生手冊的第一頁,傳統文化中的豐富養料,繼續哺育著新時代的學子。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2020級博士生 劉敏:

在嶽麓書院求學,看到一處處的楹聯,都是讀書時讀到過的名人,就像生活在歷史中一樣。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2020級博士生 張曉新:

學規中的孝敬父母,讀書要過筆等等,常讀常新,對我們現在的做人和做學問都很有意義。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2020級博士生 聶希:

我為自己是嶽麓書院的一名學子感到自豪。

記者 吳方:

御書樓旁邊的這條長廊留存了大量的碑刻,其中有一塊「重修嶽麓書院記碑」,記載了嶽麓書院在明朝時期的一次大修。歷史上,嶽麓書院屢遭戰火,先後七毀七建,但令人詫異的是,每一次都幾乎是固執地選擇在原址上重建,至今巍然屹立。嶽麓山下的這一方土地究竟有怎樣的吸引力,讓人如此戀戀不捨,矢志不渝呢?

1918年,湖南大學籌備處主任楊昌濟主張在嶽麓書院原址上創立湖南大學,發表了《論湖南創設省立大學之必要》一文,從中我們或許可以窺見原因。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 鄧洪波:

是我們湖湘文化的精神家園,原址辦學不能動,這裡風景優美,環境育人,融為一體,天人合一,承朱張之緒,取歐美之長,傳統和現代都要,這裡是很好的一個教育基地。

記者 吳方:

文廟大成殿,是古代學子祭祀孔子的地方。今年的開學季,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的142名本、碩、博新生就齊聚在這裡,舉行了2020級新生入學禮。所以,嶽麓書院不僅僅通過文物保護從歷史中「活」了過來,更重要的是繼續發揮教學與科研的功能,「活」在了當下,「活」在了未來。

在大成殿背後,推門而入,豁然開朗。這裡便是如今書院研究生上課的主要場所。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副院長 陳仁仁:

嶽麓書院現在有專職教師近80人,學生400餘人,下設歷史學系、考古文博學系、哲學系,形成了從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後的完整的人才培養格局。

今天的嶽麓書院,繼續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的使命。在諸多人文學科研究領域都處於國內外領先地位。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國學研究院院長 朱漢民:

書院不僅僅是文物,還是活的。我們還在繼承朱熹張栻的這樣一個教育的傳統,學術的傳統,繼續在這裡做學問,傳承學問,我們使院落有了靈魂,所以我們嶽麓書院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靈魂的延續。

嶽麓書院歷經宋元明清,1903年成立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定名為湖南大學,完成從古代書院到近代學堂,再到現代大學的轉型發展。弦歌不絕,文脈相傳,千年學府,其命惟新。在新時代中,這塊湖湘文化瑰寶將在賡續與創新中變得更加熠熠生輝。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 鄧洪波:

從嶽麓書院到現在的湖南大學,證明中國有著綿延不絕的高等教育發展歷史。從古代書院到現代大學的文化延續和學制變革,也證明了我們的文化傳統是生生不息的,更是與時俱進的。我們應當對湖湘文化充滿自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滿自信。

(胡湘平)堅定文化自信 賡續千年弦歌

嶽麓書院千年弦歌,文脈傳承生生不息。這裡是湖湘文化的源泉,是悠久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歷史的縮影,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罕見的奇蹟。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正是嶽麓書院歷史文化的深厚積澱與接續傳承,鑄就了湖南人敢為人先、捨我其誰的氣魄與風貌,促成了近現代湖湘人才群體的湧現。在這裡,厚重的歷史底蘊總是與鮮活的時代氣象交相輝映。歷經七毀七建,嶽麓書院依舊在原址上屹立不倒,並在古代教育到現代教育的變遷中,完成了華麗的轉身,這其中折射出的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和創造力。今天,古老的嶽麓書院依舊青春。傳承「朱張會講」教育理念、育人之道,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現代大學精神與傳統書院教育中的優秀文化有機融合,散發出無限芳華。兩個月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調研,對傳承弘揚優秀歷史文化寄予厚望,對大學生們不負韶華、不負時代,接好時代事業接力棒提出殷切希望。努力培養新時代經世致用、傳道濟民的棟梁之材,這是千年學府今天的使命與擔當。堅定文化自信,做好文化傳承,賡續不絕的湖湘文脈必將譜寫出更輝煌的華彩樂章。

第二集 惟楚有才

△ 點擊視頻 觀看《惟楚有才》

作為中國辦學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嶽麓書院的千年歷史,既是一部弦歌不絕的文化傳承史,也是一部燦若星辰的人才培養史。從這一方文化沃土中,滋養出王夫之、魏源、曾國藩、左宗棠、毛澤東、蔡和森等一大批傑出人物,對中國歷史進程產生了深刻影響。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培育時代新人有了新任務和新要求。深入發掘、傳承發揮嶽麓書院精神的當代育人價值,對於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無疑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記者 王昊暘:「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嶽麓書院大門前的這副門聯,是對千年學府人才輩出的真實寫照。不過有人可能會問了,這個「材」字,為什麼不直接寫成人才的「才」。那是因為,嶽麓書院希望他們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光是千裡挑一的人才,更是國家、社會的棟梁之材。

嶽麓書院文脈綿延、人才濟濟。從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到清代「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魏源,從叱吒歷史的風雲人物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燾,再到革命先輩蔡和森、鄧中夏……他們從這裡走向社會,以天下為己任,成為歷史天空中的閃耀群星。

記者 王昊暘:陳老師,我們說嶽麓書院千百年以來,弦歌不輟,人才不絕。那麼嶽麓書院培養出的這些人才身上,有什麼共同的特性。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黨委書記 陳宇翔:嶽麓書院的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各自的能力擔當和奉獻。但是從共性方面來講,一個是心憂天下的家國情懷,再一個是傳道濟民的責任擔當,第三個是立己達人的道德修養。

宋元之際,嶽麓師生棄筆從戎、捨生取義。在潭州保衛戰中,「十戰九死」,慷慨赴難,書院雖毀,但浩氣長存。明清之際,嶽麓學子王夫之顛沛流離,歷經磨難,雖九死其猶未悔,後以「六經責我開生面」的使命擔當,隱居山林著書立說,誓為華夏留存精神火種。

記者 王昊暘:近代以來,嶽麓書院更是人才輩出。單就清代以來,嶽麓書院就培養了17000餘名學生。我們先來說說一位清朝畢業生中的資深「驢友」——魏源,19世紀初,魏源走遍了大江南北,西到嘉峪關,北到山海關,南至澳門、香港,可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魏源腳下的行走,是為了解答心中巨大的時代之問:世界潮流浩浩湯湯,中國究竟該何去何從?雖然他一輩子都沒有出過國,但在港澳遊歷的經歷,已經讓他開了眼界。最終,魏源寫出巨著《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倡導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成為晚清「睜眼看世界」第一人。

近代以來,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面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嶽麓山下走出的學子們,為實現強國之夢不斷汲取先進思想,不斷探索民族復興之路。郭嵩燾成為中國第一位駐外使節,曾國藩努力推動洋務運動,左宗棠七十歲抬棺出徵、收復新疆,為國家統一嘔心瀝血。

湖南省社科聯原主席 湖南師範大學教授 鄭佳明:嶽麓書院為什麼出來的人既能文又能武,它出來的人為什麼要經邦濟世,它出來的人為什麼有操守,因為他們是理學家,他們是一個學術團體,他們是一個文化人。另外一方面,他們從實際中學習,從戰爭中學習,所以他們能夠取得這些成就和勝利。

記者 王昊暘:您知道長沙是什麼時候開始有電燈的嗎?這得從嶽麓書院說起,嶽麓書院的末代山長王先謙,曾經中過進士,後來回到了家鄉,在嶽麓書院當起了山長。十九世紀末,他就開始製造火柴、電燈等現代商品,後來他乾脆開辦了一家小型發電廠。從此,湖南有了現代文明意義上的「光」。

作為嶽麓書院的最後一任山長,王先謙主講書院期間,正是清末維新思潮興起。倡導學以致用,王先謙改革書院教育制度及其課程,千年學府實現從舊學到新學的轉變。學生的課程表在經、史、掌故之外,又增加了算和譯。其中,「算」是現代數學、「譯」就是外語。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哲學系主任 殷慧:嶽麓書院從來不是保守的,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積極進取,日新不已的。就像在我們校歌裡說的「承朱張之緒,取歐美之長」,致力於中西學問的匯通。

從書院到新學的改革,讓古老的嶽麓書院迎來了新生。唐才常、黃興、楊昌濟、程潛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嶽麓學子,追隨時代步伐,成長為民主革命志士;20世紀初在此學習的毛澤東、蔡和森等人,從這裡走向歷史舞臺,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尋找救國救民之路。

時光越過千年,朗朗讀書聲依然不絕於耳。如今的嶽麓山下,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20多所高校環山成城。「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輝煌,在新時代延續。

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龍兵:嶽麓書院給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這樣一個漂亮的院子,關鍵是它給我們留下的一種精神財產。它培養的學生不是說你能賺多少錢,當多大的官,是要關懷社會的,要心懷天下的。

湖南大學教務處處長 許和連:一千多年來,千年學府湖南大學為國育才的立場始終沒有改變,而且還在不斷培養各行各業引領未來的領軍人才。

湖南大學學生 張登霞:當代中國需要的是實用的人,我選擇以後去投身基層建設,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建設祖國。

湖南大學學生 李若凌:努力成為一個既要有出眾才學,更要有崇高德行的新時代青年。

胡湘平:為民族偉大復興培育棟梁之材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大氣磅礴的對聯,呈現這座千年書院人才輩出的盛況和放眼天下的氣度。從北宋到明清,一代代嶽麓書院師生繼往聖、開來學,捍衛著立德樹人的價值堅守,延續著泱泱中華的精神火種。近一百多年來,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無數仁人志士從嶽麓書院出發,以天下為己任,把自己的夢想和命運,自覺地與民族、國家的夢想和命運緊緊地維繫在一起,鐵血擔當,矢志不渝,改寫了中華民族的命運,影響了世界發展的格局。正因為把心憂天下的家國情懷、傳道濟民的責任擔當和立己達人的道德追求融入血脈基因,這座古老的書院才能在不同的時代,培育出為民族復興貢獻卓著的棟梁之材。千年書院,弦歌不絕。今天,嶽麓山下,20多所高校院所環山成城。學科設置與社會接軌,人才培養格局更加完備,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做人」與「為學」有機統一,綿延著湖湘文脈、吐露出時代氣韻的千年學府,正在成為新時代的人才高地、創新高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青年學子將是接過歷史接力棒的主力軍。巍巍麓山,煌煌庭院,新時代賦予新的光榮使命:培養出更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才俊、國之棟梁,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續寫「惟楚有材」的輝煌勝景。

來 源 | 湖南衛視

編 輯 | 謝 汀

校 審 | 潘振興 羅 瑤 李 丹

原標題:《千年學府 其命惟新(第一、二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千年學府 其命惟新》第三季:經世致用
    牢記總書記囑託,走向全面現代復興的嶽麓書院,不斷推進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千年學府在新時代煥發出蓬勃的青春活力。從11月17日晚開始,連續7天,湖南大學聯合湖南衛視新聞聯播欄目組製作播出七集系列專題片《千年學府 其命惟新》,解讀新時代下嶽麓書院以及湖湘文化的時代價值和全新使命。今天,我們一起觀看第三集:經世致用。
  • 跟著總書記來看歷久彌新的「千年學府」
    讓我們跟隨總書記的腳步,一起來看歷久彌新的「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創建於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1912年至1926年 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相繼在此辦學1926年在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的基礎上成立省立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院址為湖南大學第一院上世紀七十年代湖南省委託湖南大學管理、修復嶽麓書院延續其千百年來的人才培養
  • 一步千年:《激越怒江》第一集今晚開播
    該片以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牽掛為主線,通過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人物故事,一句句樸實無華的群眾語言,一次次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真實記錄了怒江州各族幹部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奮鬥歷程;真實紀錄怒江深度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同胞「一躍千年」的歷史性跨越;真實反映了怒江深度貧困地區發生的歷史性巨變。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千年學府寫就超時空傳奇
    嶽麓山腳下,這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歷經滄桑。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創辦,歷經宋、元、明、清各個朝代,曾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至晚清(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後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何以成為千年的傳奇?又留下了怎樣穿越時空的啟示?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 千年學府寫就超時空傳奇
    嶽麓山腳下,這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歷經滄桑。  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創辦,歷經宋、元、明、清各個朝代,曾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至晚清(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後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大學。  嶽麓書院,何以成為千年的傳奇?又留下了怎樣穿越時空的啟示?
  • 24、臺北市第一學府,臺灣大學,誰與爭鋒!
    臺北市第一學府,臺灣大學,誰與爭鋒!臺灣大學位於臺北市。臺北市,人口275萬,GDP5400億人民幣,相對全國城市來講,確實不算一線城市,畢竟人口數量太少,而且GDP相對較低。不過,可以算作比較大城市了。
  • 嶽麓書院: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當今千年學脈仍在延綿
    原創七言律詩《嶽麓書院》千年學府居湘楚,嶽麓園林古韻聲。傳道講堂懸帝匾,尊賢文廟拜儒卿。朱張會講先河創,近代維新舊制薨。由古老的書院到湖南大學,真乃千年學府,一脈相承,弦歌不輟。嶽麓書院不僅歷史悠久,還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傳統書院建築群。現存主要建築為明清朝遺構。請讓我帶您走進這座千年學府,感受歷史餘韻。
  • 走進中國最古老的大學,歷史上千年,世界第一!
    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作為古老文明一脈傳承的中國,其辦學歷史可追朔至3000年前,比歐洲久遠的多! 嶽麓書院四個大字由北宋皇帝宋真宗御筆賜書,遙想當年,世界各地學子慕名而來,其鼎盛時期規模和學生人數世界第一,比今天的哈佛、牛津、劍橋更輝煌!
  • 西安記憶:風雨百年書院門,講明清西北第一學府關中書院的興衰史
    今天就說一說西安百年歷史的書院門和明清全國四大書院之一、西北地區第一學府關中書院。後來明清政府對寶慶寺進行重修,直到今天,寺已無存,僅剩此塔,書院門的歷史故事就是要從這座千年古寺古塔說起。,而馮從吾作為東林黨在西北的首席代言人,其創辦的關中書院也就成了抨擊朝政、反擊閹黨的政治陣地。
  • 棋魂第一集:千年魂魄棋盤重現,九歲孩童棋室驚天
    棋魂第一集簡介:千年魂魄棋盤重現,九歲孩童棋室驚天《棋魂》第一集一開始就很揪人,評價一部漫改的作品好不好,只看第一集,因為原著的粉絲只會給導演一集的機會,如果第一集沒吸引住人,那麼後面再好,大概率也不會堅持看下去。
  • 【全家總動員樂高嗨翻天】皇家學府元旦親子嘉年華奇趣來襲!
    活動當天  每組到訪客戶均可領取一份樂高漫威積木  現場親手組裝拼接  遇到困難也不要灰心哦  我們請了專業老師來到現場教學  為孩子增添成功的喜悅  享受動手的歡樂  悄悄告訴你  完成的作品就可以帶回家哦~  環節二
  • 杭州優秀傳統文化叢書|穿越千年,杭州市集的奇妙之旅
    仔細研究杭州的市集地圖,你還會發現,原來集市的傳統,竟跨越了千年,綿延至今。 從鹽滷海侵之荒涼,到「地上天宮」、「天城」的繁華勝景,杭州的集市走過了怎樣一段奇異的旅程? 12月25日,浙江工業大學教授王姝帶著她的作品《千年市集聲》走進杭州城市客廳·杭州書房,撫今追昔,講述杭州市集的千年成長史。 良渚古國時,就有了杭州市集?
  • 婦聯動畫《幸福一家人》第一、二集
    婦聯動畫《幸福一家人》第一、二集 2020-08-05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慶市第一學府,安慶師範大學,誰與爭鋒!
    總之,安慶市第一學府,絕對是安慶師範大學,這一點毋庸置疑!
  • 無錫市第一學府,江南大學,誰與爭鋒!
    總之,無錫市第一學府,絕對是江南大學,這一點毋庸置疑!
  • 荊門市第一學府,荊楚理工學院,誰與爭鋒!
    總之,荊門市第一學府,絕對是荊楚理工學院,這一點毋庸置疑。
  • 延綿千年的筵席——蘭亭集序
    延綿千年的筵席——蘭亭集序 一永和九年 《蘭亭集序》 唐馮承素摹 白麻紙墨跡 24.5釐米×69.9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
  • 戰國最高學府:稷下學宮
    在教招考試中,教育學部分會涉及很多學校,各朝各代都有,今天中公講師為大家介紹我國古代戰國時期最高學府:稷下學宮,做客觀題備考。稷下學宮,又稱稷下之學,戰國時期田齊的官辦高等學府,始建於齊桓公田午。「稷下」即齊都臨淄城的稷門附近,齊國君主在此設立學宮,故因學宮地處稷門附近而得名為「稷下學宮」(這與東漢時期的「鴻都門學」得名由來相同)。
  • 榮盛錦繡學府入住近兩年 承諾的名校卻未建
    馬女士(化名)兩年前購買了位於瀋陽市鐵西區渾河十五街的「榮盛錦繡學府」一套住宅,本想讓孩子去「啟工二校」接受良好的教育,結果兩年後,「啟工二校」仍未見蹤影,馬女士望著已到上學年齡的孩子不住嘆息:要不是衝著名校,也不能到這麼遠的地方買房子,現在把孩子還耽誤了。
  • 桂林靈川縣的新樓盤,新安廈學府濱江和安廈什麼關係?
    2020年1月14日,靈川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了新安廈學府濱江1#、2#、5#、6#住宅樓、3#、7#商住樓、17#及地下室(第一、二、三防火分區)工程直接發包公示,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