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書院: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當今千年學脈仍在延綿

2020-12-22 詩詞小旅

原創七言律詩《嶽麓書院》

千年學府居湘楚,嶽麓園林古韻聲。

傳道講堂懸帝匾,尊賢文廟拜儒卿。

朱張會講先河創,近代維新舊制薨。

經世豪傑書院育,弦歌文脈永繁榮。

(平水下平聲八庚韻)文/小巖

嶽麓書院全景圖

嶽麓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

嶽麓書院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嶽麓山山腳下。

嶽麓書院始建於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潭州(今長沙)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此後歷經南宋、元、明、清,歷經七毀七建,依然堅持初心,不輟教育大業。直至今天,作為湖南大學的文史哲人才培養和研究基地。由古老的書院到湖南大學,真乃千年學府,一脈相承,弦歌不輟。

嶽麓書院不僅歷史悠久,還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傳統書院建築群。現存主要建築為明清朝遺構。請讓我帶您走進這座千年學府,感受歷史餘韻。

嶽麓書院前門

中國古代書院最重要有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

嶽麓書院古建築群分教學、藏書、祭祀、園林、紀念五大建築格局。其古建築在布局上採用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這種布局除了營造一種莊嚴、神妙的視覺效應之外,還體現了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係。主體建築如前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集中於主軸線上,祭祀專祠、齋舍、園林分列於兩旁。

前門是正式進入嶽麓書院的第一道門。1985年,在修復嶽麓書院前圍牆時增設。1986年,嶽麓書院1010周年院慶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千年學府「匾,集唐代湘籍書法家歐陽詢手跡而成。楹聯為:「千百年楚材導源於此,近世紀湘學與日爭光」。

紀念建築赫曦臺

赫曦臺位於前門之後,屬於嶽麓書院紀念建築。南宋年間,當時山長(古代書院院長)張栻邀請當時的理學大師朱熹來學院講學,開創了不同學派間學者相互辯論交流的會講形式,史稱「朱張會講」。這次會講推動了宋代理學和中國古代哲學的發展,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當時兩人每天早上登嶽麓山看日出,每當東方日出朝霞似錦之時,就拍手歡呼「赫曦赫曦」。

教學建築大門

教學建築大門嶽麓書院大門一直掛著一副氣勢非凡名氣最大的楹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橫批:「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宋真宗召見當時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清嘉慶年間,嶽麓書院大修,山長袁名曜為大門撰寫楹聯,出「惟楚有材」(典出《左傳》),貢生張中階對曰「於斯為盛」(典出《論語》)。道出了嶽麓書院英才輩出的歷史。

教學建築二門

教學建築二門門額正面懸有「名山壇席」匾,撰者無考。楹聯為「納於大麓,藏之名山」,上聯典出《尚書》,下聯典出《史記》。

教學建築二門背面

教學建築二門背面門額懸有「瀟湘槐市」匾,原為清代學監程頌萬撰書。「瀟湘」泛指湖南,「槐市」指嶽麓書院是湖南文人學者聚集場所,猶如漢代長安太學槐市之盛。

嶽麓書院講堂

講堂位於書院中心位置,是書院最悠久建築,是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場所,也是書院核心部分。三面圍牆,一面敞開,堂內左右牆壁嵌有朱熹所書「忠孝廉節」。理學家張栻和朱熹曾在此舉行「會講」。

講堂外簷前懸有「實事求是」匾,為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湖南大學前身)校長賓步程題寫。毛澤東主席曾寓居嶽麓書院半學齋,在這裡每日對「實事求是」匾,對這個古老命題有所思考。

講堂內懸有兩塊鎏金木匾。「學達性天」為清康熙御賜,意思是學習所達到的最高境界在於天人合一。「道南正脈」為清乾隆御賜,匾為原物,意思是嶽麓書院所傳播的湖湘學派是理學南傳正宗,表彰嶽麓書院在傳承理學方面所作功績。

藏書建築御書樓

御書樓氣派豪華,三層建築,宋真宗曾賜書。今天的御書樓仍然作為古籍圖書館供書院教研人員使用。

祭祀建築文廟

祭祀建築文廟位於嶽麓書院中軸線的左側,紀念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先聖先賢的廟宇。

書院歷代山長種樹栽花,鑿池造園,修成各式亭廊,組成書院園林建築,尤以乾隆時期山長羅典為甚。書院有「柳塘煙曉」、「風荷晚香」等八景。

嶽麓書院培養了一代代影響中國歷史的嶽麓師生。

南宋末年,數百名學子不懼和元軍拼殺,為保衛長沙城獻出生命。

吳道行、王夫之、魏源、曾國藩等奮志安壤,譚嗣同維新圖強。

蔡和森、毛澤東等傳播新火種,領導新革命。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作為傳統文化傳承的嶽麓書院能夠延續辦學到今天,是華夏文明最好的見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河南佔了兩個
    當今我國的「四大書院」分別為應天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和嵩陽書院。【應天書院】嵩陽書院嵩陽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城北3公裡峻極峰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陽,故而得名。
  • 中國古代的四大書院!
    小編一直是在來介紹中國現代化的一些大學的情況,並且也闡述了很多一些大學的理念和頭銜,其實有的很多大學都是在古代,就已經有了一定的聲譽並且沿襲至今,學校的教育自中國很久很久以前都已經出現了,古代時候的私塾就是一種學校的形式,還有一些學堂都是為了培養人才而設立的,中國的教育有一定的傳承模式
  • 中國歷史上「一流的大學」——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嶽麓書院
    然而民間卻孕育著文化的力量,那就是民間書院的萌芽。宋初天下走向太平,形成了興辦書院的熱潮,嶽麓書院應運而生。不過要說起嶽麓書院的源頭,還得提到兩位和尚,一個叫智璿; 另一個連名字都沒留下來。他倆雖說是和尚,但對儒學很推崇。於是就在嶽麓山下找了塊地方,建了幾所房子,購買了一些書籍。
  • 品讀學規:探尋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弦歌不絕背後的精神密碼
    宋真宗御筆賜書「嶽麓書院」門額。書院是中國古代唐宋至明清時期承擔聚徒講授、研究學問等功能的一種教育機構。嶽麓書院講堂。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肇始於北宋開寶九年,在清康熙、乾隆年間迎來鼎盛時期,「文章品行,望重鄉國」的王文清擔任山長時,於乾隆十三年手定《嶽麓書院學規》,由其受業弟子刊石立碑,現嵌於講堂牆壁上。該學規承前啟後,影響深遠,可以作為探究嶽麓書院何以「千年弦歌不絕,學脈綿延至今」背後密碼的一把鑰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遺產,至今仍有重要時代價值。
  • 走進中國最古老的大學,歷史上千年,世界第一!
    中國最古老的大學當屬嶽麓書院,就是今天的湖南大學! 公元1903年,光緒29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舊在嶽麓書院的基礎上擴大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千年學府寫就超時空傳奇
    17日,正在湖南省長沙市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加強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傳承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情況。嶽麓山腳下,這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歷經滄桑。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創辦,歷經宋、元、明、清各個朝代,曾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至晚清(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後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何以成為千年的傳奇?又留下了怎樣穿越時空的啟示?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 千年學府寫就超時空傳奇
    17日,正在湖南省長沙市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加強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傳承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情況。  嶽麓山腳下,這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歷經滄桑。  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創辦,歷經宋、元、明、清各個朝代,曾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至晚清(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後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大學。
  • 跟著總書記來看歷久彌新的「千年學府」
    他來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當地加強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傳承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情況。讓我們跟隨總書記的腳步,一起來看歷久彌新的「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也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書院嶽麓書院創建於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1912年至1926年 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相繼在此辦學1926年在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的基礎上成立省立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院址為湖南大學第一院
  • 還曾被偉人題字,歷經千年弦歌不絕
    作為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嶽麓書院坐落於湖南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嶽麓書院歷經千年,即便是盛世繁華,戰火紛亂它的建築至今仍舊被完整保存,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嶽麓書院,一部湖南士人的心靈史
    吹香亭位於嶽麓書院頭門北側、文廟照壁之外,有黌(hong)門池,始鑿於宋代,與飲馬池相對應。現亭為1984年修復。因池中遍種荷花,嶽麓八景之一的「風荷晚香」即取景於此。麓山寺碑亭位於嶽麓書院內,用於安放保護麓山寺碑。亭為重簷八角亭,木柱鬥拱支撐,亭內建方形小屋,麓山寺碑就被封閉保護在屋內,遊客可從門窗外觀看古碑的真容。
  • 嶽麓書院對聯「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是湖南人自大狂妄之語?
    嶽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千年學府,存在不少對聯。其中的文廟有一副對聯: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湘水即湘江,是流經湖南省的最大河流,至湖南岳陽市注入長江水系的洞庭湖。嶽麓書院本有一幅門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就惹有爭議,認為是湖南人目中無人的表現。不過這裡的「楚」也可解釋為包括湖北、湖南在內的廣大楚地。而在小小湘江眼裡,萬裡長江竟然是湘江的「餘波」、晚輩!一省之河,竟然輕視一國之河?!
  • 南宋發生了內亂,波及的大部分是中國,嶽麓書院的學生衝進戰場
    《七律.嶽麓書院》:「藏之大麓面江開,背倚名山納楚材。凝聚風神毛蔡出,弘揚意氣錦濤來。敢教社稷改顏色,為有精英正育培。四海學人同景仰,弦歌百代九州回。」--蘇聲這首蘇軾的詩是著名的「四大書院」-嶽麓書院之一。
  • 嶽麓書院的「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什麼意思?
    也由於嶽麓書院的盛名,「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成為海內名句。「惟楚有材」,不僅反映了明代以來楚地人才輩出的實際狀況以及士人對這種狀況的高度讚譽,還是宋元以來,中國文化重心南移在文教方面的表現。嶽麓書院內有關於僧人初建學校的繪畫。
  • 嶽麓書院大門上的對聯,被稱為史上最牛最大氣對聯,確實言之有理
    說起嶽麓書院,由於名揚四海,聞名遐邇,所以讓大家耳熟能詳,略知一二。她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因坐落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美麗的嶽麓山腳下而得命。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千年以上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極富中華民族特色的書院建築,至今都還被比較完整地保存著,這裡的院落、石碑、磚石、瓦塊、文字等等,無不閃爍著中華文明的人文精神。而就是寫在這樣一座古老書院大門旁的一副對聯,被稱為史上最牛最大氣對聯,確實言之有理,但也曾遭人誤解,也同樣事出有因。
  • 湖南大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嗎
    然後向裡面看過去,就可以很輕鬆的看到千年學府這四個大字。正文湖南大學,確實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大學,據史料記載,學校辦學起源於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976年) 創建的嶽麓書院,歷經宋、元、明、清等朝代的變遷,始終保持著文化教育的連續性。
  • 邊走邊聊,用22萬字全新品讀這座千年書院!
    近日,瀏陽人、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李兵以一本與其子「阿犇」(李毓哲)合著的《邊走邊聊:陪你看千年嶽麓書院》講述了嶽麓書院的前世今生,並錄製了近5個小時的音頻作品講述嶽麓書院的歷史與文化。作品從朱張渡到赫曦臺再到書院大門、教學齋,以移步換景的方式對嶽麓書院重要景點的歷史與文化進行了逐一的講解,融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
  • 「走進嶽麓書院」從經世致用到實事求是
    肖永明 夏金龍作為湖湘文化的精神聖殿,嶽麓書院穿越千年歷史煙雲,始終秉承成就人才、傳道濟民的教育理想,堅持經世致用的價值取向,和實事求是、學貴力行的治學精神,培養和薰陶了一代又一代經邦濟世之材。從奠定湖湘學派規模的張栻到集理學之大成者王船山,從陶澍、賀長齡、魏源到曾國藩、左宗棠,從郭嵩燾、曾紀澤到譚嗣同、唐才常,從蔡鍔、楊昌濟到毛澤東,嶽麓書院經世致用的價值取向一脈相承,實事求是的精神內涵在近現代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創新,為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提供了寶貴的思想資源。
  • 《機靈小不懂》與湖嶽麓山、嶽麓書院隨想
    我不知道其中的「觀自在書院」在哪?它與嶽麓書院有無關係。然而,卻由此對古代書院有了莫名的好奇之心。夢想總有一天,也能親眼目睹古代書院的文雅之風。今遊嶽麓山,終償所願。少不了的湖光山色——穿石坡湖因是午後的班機回上海,不得不起大早偷閒趕往嶽麓山。天公不作美,對我這個外鄉人始終陰沉著臉,直到離開。
  • 應天書院,一座千年文脈的圖騰
    一、應天書院的前世今生應天書院又稱應天府書院、睢陽書院、南京書院、南都書院、後來升格為南京國子監,成為北宋最高學府,它也是中國古代書院中唯一一座升級為國子監的書院。北宋書院多設於山林勝地,只有應天書院設立於繁華鬧市之中,這成為應天書院主要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