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三號」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南航專家這樣說

2020-12-17 人民資訊

全球「天網」成功織就,今後「北鬥三號」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記者採訪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的聞新教授和康國華教授。

你早就用上了北鬥,只是你可能不知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教授康國華告訴記者,「北鬥」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看似遙不可及,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全世界都一直在用美國的GPS。有了北鬥系統後,GPS在全球衛星定位領域的絕對主導地位受到了挑戰,現在我們大部分手機都已開始採用北鬥導航系統。」

他拿出自己的手機,給記者演示了手機APP所顯示的衛星天頂圖,圖中顯示了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各自衛星在當地天頂上運動的情況,他們分別是美國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GLONASS)、歐盟的伽利略系統(Galileo),還有中國的北鬥系統。「其中彩色的能收到信號的在軌衛星,而黑白的則是暫時收不到信號。「

康國華在南航校內演示手機中的衛星天頂圖

北鬥衛星每一顆重850KG,載荷重量300Kg,承載著三項功能——定位、授時和短報文。康國華說,定位是導航的基礎,導航是定位的應用;定位是「告訴你在哪」,導航是「告訴你如何從現在所處的位置,去你想要去的地方」。

授時,顧名思義就是「給出準確的時間」,對一些儀器設備來說就是進行時間的校準,只要用了北鬥授時功能,即使分布在全球不同地方,依然可以保持時間的「同步」。康國華告訴記者,時間同步是一個國家安全的保障,如高鐵、電網、計算機網絡通信等等,都需要時間同步。如高鐵準時發車、按時到站、安全交會等,都需要有「同步時間」作為基準。比如依靠北鬥的精準定位,高鐵從時速350公裡一次制動到停車,最後停準誤差能控制在10釐米之內。

短報文則是中國北鬥的獨有特色,與GPS接收機只能單向接收衛星信號不同,北鬥接收機不僅可以實現定位,而且可以類似手機收發簡訊,通過衛星進行雙向的文字信息傳遞。

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援中,當時地面通信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甚至癱瘓,救援部隊利用北鬥短報文,發出了來自災區的第一條信息,將災情和受災位置準確地報告給救災搶險指揮部,發揮了巨大作用。而當時「北鬥一號」的精度其實還不夠高,其雙向通訊功能已經大顯神通,挽救生命難以計數。

最亮的中國星,讓天上的星星「參北鬥」

作為國之重器,北鬥是我國重大空間基礎設施,以建設我國時空基準網和導航信息網為目標,是我國大國地位和戰略利益的重要支撐。「可以說,越早建設,就越有佔據戰略的優勢。」康國華舉例說,」衛星定位需要從天上發射特定頻點的無線電波到地面,由於只有特定頻點電磁波穿透大氣過程中出現衰減最少,因此這些頻點就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根據當前國際電聯對頻點分配採取「先佔先得」的規則,美國由於最早建設GPS,因此選擇的頻段是最優的。

衛星導航的競爭不僅是是技術體制的競爭,同時也是星座與信號的競爭。中國與歐洲、美國就衛星頻點和軌位問題經歷了多年的協調工作,甚至「明爭暗鬥」,背後充滿了大國航天的「博弈」。

北鬥二號導航系統就曾經歷了這樣的緊迫時間。按照國際電聯的相關規定,北鬥二號導航系統必須在七年之內完成衛星導航信號在軌向地面發播,否則就取消導航頻率的優先使用權,需要重新申請頻率和開展相關國際協調,如此一來,我國將失去了發展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最佳機會。

面對緊迫的研製任務,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友、時任北鬥二號衛星副總設計師的陳忠貴帶領黨員突擊隊,改進集成測試驗證方法,一周「5+2」、每天「白+黑」,奮戰8個月。2007年4月16日,在成功發射的兩天後,北京從飛行試驗星獲得清晰信號,此時距離空間頻率失效僅剩下不到4個小時——正是這次壯舉,有效地保護了我國衛星導航系統的頻率資源,拉開了北鬥區域導航系統建設的序幕。

「如今,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成功組網,標誌著我國在衛星導航系統領域,有了和美國GPS導航系統實力PK的「資本。北鬥不僅是一項國家工程,也是民族工程。『北鬥』有著多個『第一次』。」聞新列舉,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一次採用了三種軌道(GEO、IGSO、MEO)的混合星座的體制;第一次達到元器件100%國產化要求;第一次提出合作與兼容……這些都讓中國的航空航天和衛星監測技術在世界上更有底氣。

比如作為導航衛星「心臟」的星載原子鐘,在中國曾經一度是技術空白。而無線電波傳遞和接收有一個時間差,時間差乘以光速就是距離,只要誤差一秒,那麼距離就會相差30萬公裡。 在北鬥二號研製時,曾引進過瑞士一家公司,但後來歐盟要求該公司提供的原子鐘要比「伽利略」導航系統低一個數量級的精度,這讓陳忠貴及設計團隊更深刻認識到「關鍵核心技術買不來、要不來、討不來」。

如今,我國已經攻克了銣原子鐘、氫原子鐘的關鍵技術,並在北鬥導航衛星上使用了這兩種原子鐘搭配來實現時間基準的建立。其中, 星載銣原子鐘實現了元器件100%國產化,目前的精度可達到300萬年誤差僅為1秒,被動型星載氫原子鐘,1000萬年才誤差1秒。

「北鬥+」時代開啟

目前,北鬥三號衛星在定位服務、廣域增強服務、全球短報文服務、搜索救援服務等方面都形成了鮮明的北鬥特色,並在系統信號性能、系統傳輸和測距性能、星載原子鐘性能、關鍵產品和元器件國產化等方面實現了對國外技術的局部領先。在南京航天航天大學校友總師思政公開課上,陳忠貴就充滿自信地指出,「北鬥三號系統的核心就是以更高精準,更高性能服務全球」,讓中國的北鬥也是世界的北鬥!」

北鬥全球組網後,具有定位、授時和短報文服務的北鬥系統融入老百姓生活的速度會加快。「北鬥+」生活將加速來臨。

「它將會成為像類似於像水網、電網一樣基礎設施,日常生活再也離不開它;如你點一個外賣、叫一輛網約車,都需要用到衛星定位確定你當前的位置。」 康國華說,但接下來,北鬥還要解決可靠性、精度、穩定性等各方面的問題。

「北鬥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應用推廣。」康國華說,畢竟GPS比我們早發展了20多年,用戶使用具有了粘性和慣性;以手機為例,將GPS晶片換成北鬥晶片,就要增加很多而外成本,商家就沒有動力去更換;因此在一些GPS應用的本來就成熟的領域,替換北鬥往往會遇到比較大的阻力。但北鬥只有用的人越多,成本才會越低,迭代改進速度越快,形成正反饋。

康國華教授目前帶領團隊開展的「低軌衛星導航增強」研究就與北鬥的推廣應用有關。「如果我們把北鬥系統比做高速公路一樣的主幹網,它能提供優於10米定位精度;那我們工作就類似於在修『省道』,在這個骨幹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精度」。

康國華舉例子說,當你在城市樓宇間穿梭時,由於樓宇形成的「峽谷」效應,你能看到的天很小,因此接收到衛星的信號少且弱。而低軌導航增強系統,就是在北鬥星座下方再增加一層低軌星座,利用低軌衛星上的導航增強系統實現北鬥信號增強和播發,從而提高信號的強度,將原來北鬥道路級定位提升為車道級定位。以前我們可以知道人在哪,現在我還要知道你是邁出了左腳還是右腳。」康國華說。目前日本有一個「準天頂」衛星系統也具有類似的功能,但他們是基於GPS來做的,而我們團隊是基於自己北鬥系統來研究的。

未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陸地、海洋、航空航天、大眾消費等多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舉例,海洋漁業中,船隻的導航、漁業綜合信息服務網絡的建立,都離不開北鬥系統的定位信號。」聞新介紹說,在交通運輸領域,先進的衛星導航技術應用是實現交通運輸信息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對建立暢通、高效、安全、綠色的現代交通運輸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記者了解到,北鬥系統在我國的多個領域已經開始應用。如基於北鬥系統的水文監測系統,實現了水文水情信息的實時傳輸,大大提高了雨情、水情、旱情和災情信息採集的準確性及傳輸的時效性。已在我國陝南地區、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獲得了廣泛應用,用戶數量達到4000多個。「在氣象預報領域,經過多年氣象數字報文傳輸應用實驗,科研工作者研製的系列氣象預報型北鬥終端設備和系統應用解決方案,解決了國家氣象局和各地市氣象中心的氣象站數字報文自動傳輸匯集、氣象站地圖分布可視化顯示功能。目前,在氣象領域的北鬥應用終端已經達數千臺。」

編輯 : 秦小奕

相關焦點

  • 北鬥3號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從2000年10月,北鬥1號試驗衛星成功發射開始到今天,20年來,我國先後將4顆北鬥試驗衛星和55顆北鬥2號3號組網衛星送入太空。就有些熱心的網友就要問了。導航系統如何使用呢?如何把手機的GPS切換成北鬥呢?據北鬥導航專家介紹道,現在全球市面上的400多款智慧型手機其中有300多款手機是可以直接使用北鬥導航定位系統的。
  • 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已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顆衛星是我國所發射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如果要算上試驗導航衛星的話,這顆就是第59顆,這次任務的成功,也表示著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全面部署完成,它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那麼這顆衛星成功發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呢?
  • 與GPS不同,5G下的北鬥全球釐米級定位將帶來巨大改變
    我們已經習慣的GPS,雖然比較好用,但是在定位精度方面需要很多算法修正,然而再厲害的算法,能達到的精度卻依然不能令人滿意,一般民用GPS精度是3m,實際上遠遠達不到。而現在,北鬥正式完成全球組網後,已經能提供釐米級的精度了。在5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下,釐米級的精度對未來無人機駕駛,低空交通等將會帶來巨大的改變。
  • 我們的北鬥三號要「罩著」全球啦,中國的驕傲
    我們的北鬥三號要「罩著」全球啦昨天(6月23日)上午9時43分,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也是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成功。北鬥三號導航系統即將罩著全球啦。這意味著我們 的驕傲飛上了天空,看似普通,意義非凡。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提前半年 圓滿完成。前不久因為技術原因就發布消息稱上升不了,現在就終於飛上了天空,而且它將「罩著」全球,它貢獻「中國方案」、彰顯「中國智慧」、創造「中國速度」、提供「中國精度」擁抱全球,北鬥與世界分享中國「奇蹟」。中國北鬥,中國驕傲!中華民族永遠是追夢的名族。
  • 北鬥總設計師:北鬥三號核心器部件100%國產化,將加速與5G深度融合
    今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是我國為世界提供通用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做出的重大貢獻。楊長風介紹:26年來,北鬥工程追求卓越,敢於超越自我,建設世界一流的導航系統。視覺中國供圖「目前,除了定位、導航、授時等基礎服務外,北鬥三號還可以提供全球短報文通信、區域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星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地基增強六類服務,已經成為功能最強大的全球衛星系統之一。」楊長風說。
  • 北鬥總設計師:北鬥三號核心器部件100%國產化
    今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是我國為世界提供通用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做出的重大貢獻。楊長風介紹:26年來,北鬥工程追求卓越,敢於超越自我,建設世界一流的導航系統。視覺中國供圖「目前,除了定位、導航、授時等基礎服務外,北鬥三號還可以提供全球短報文通信、區域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星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地基增強六類服務,已經成為功能最強大的全球衛星系統之一。」楊長風說。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從2009年開始啟動建設的,在2018年年底,完成19顆衛星發射組網,完成基本系統建設,向全球提供服務,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完成組網入軌,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部署。
  • 北鬥衛星全球組網將給人們帶來什麼?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 胡 喆 顏之宏        23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這一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有哪些重大的意義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搭乘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自1994年開始預研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終於完成全部組網星座發射任務,正式建成!2020年7月31日上午10時30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將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習主席正式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個時間節點選的別有深意,7月31日,明天就是八一建軍節,說明我們的北鬥系統已經可以作為軍用,我們的安全將更有保障。
  • 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任務推遲
    2007年4月初,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將一顆北鬥導航衛星送入太空。「當時,這顆星已經伴隨著火箭進入我們的發射塔架等待發射了,卻突然發現衛星的應答機這個部件出現了異常。為了不讓衛星帶著問題上天,我們重新打開了我們的整流罩。」楊長風回憶。
  • 北鬥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北鬥三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達到100%,加快...
    我今天匯報的題目是《北鬥+5G:萬物互聯》。 26年來,北鬥工程全線追求卓越,敢於超越自我,建設世界一流導航系統。北鬥三號正式開通以來,系統運行平穩,經全球範圍內的測試評估,我們北鬥系統全球範圍內定位精度優於10米,測速精度優於0.2米/秒,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亞太地區性能更優,實際上我們測試的結果基本上在5米左右。
  • 北鬥三號總設計師陳忠貴:無論在哪裡都能靠中國導航尋找方向
    △陳忠貴在南航講《北鬥導航衛星》。資料圖收官之星的發射,也讓北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86級校友陳忠貴難掩激動,他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說,「這顆收官之星的發射,比較坎坷。這麼多年下來,今天圓滿收官,心情非常激動。」坎坷,發射時間被延後北鬥三號系統於2009年啟動建設,到今年走過11年。
  • 這位北鬥權威專家是莆田人!
    這位北鬥權威專家是莆田人!昨天上午,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點火升空!星耀全球!再也不用漫山遍野找牛了這就是你與北鬥共同度過的一天北鬥系統不只是導航它能為我們做的還有很多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孫家棟曾說「北鬥的應用只受想像力的限制」
  • 北鬥三號有多厲害?
    鍾芳蓉:走偶像的路,讓人去說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本期,少先隊活動課講了北鬥三號的故事。公司說,扇貝失蹤,自己虧了不少錢。投資這家公司的人,也都損失慘重。人們反覆查證,都沒有答案。難道,扇貝被巫師施了魔咒?北鬥三號,可不信這個邪。它探查現場、搜集證據,發現了驚天真相!原來,有人偷偷捕撈了扇貝,還撒了謊!真是神了!
  • 北鬥三號系統將全面建成 產業鏈公司爆發式增長可期
    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介紹,2020年6月前,計劃再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北鬥三號系統將全面建成,邁入全球服務新時代。  「2020年最閃耀的那顆星」——東興證券在最近的一篇研報中如此評價北鬥衛星導航行業。
  • 北鬥三號完成組網 企業「摩拳擦掌」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本報記者 6月23日,我國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這一好消息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科技日報記者在廣東、天津、浙江等地採訪發現,許多與北鬥產業相關聯的企業對此高度關注,他們認為,北鬥與新基建結合,將催生更多的新技術、新需求與新業態。為此,有的企業捷足先登、悄然布局;有的因勢而動,順勢而為。 成功發射 企業點讚 得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後,高興是諸多企業的第一反應。
  • 北鬥,引領我們向前進
    隨著最後一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我國也將徹底擺脫對GPS系統的依賴。大家一定還記著27年前的「銀河號」事件所遭受的恥辱吧。這一事件讓中國人感受到了空前的危機,這僅僅是發生在一艘普通的貨輪上,就讓我們寸步難行,如果發生在軍事武器裝備上,那後果不堪設想,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為此,中國人下決心發展自己的衛星導航。於是,北鬥衛星系統正式投入研發。由於受當時經濟、技術、國力的影響,中國在發展導航系統的過程中,採取了三步走的模式。
  • 北鬥三號工程完美收官:發射推遲的這些天,發生了什麼?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微信公號消息,6月23日上午,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託舉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歷經為期7天的緊急處置,長三乙火箭以完美表現為北鬥三號全球組網發射畫上圓滿句號。
  • 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定點,芯訊通北鬥定位模組就位
    6月23日,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並於6月30日成功定點,順利進入長期運行管理模式。至此,我國30顆北鬥三號衛星全部進入長管模式,北鬥全球導航系統距離全面建成又邁出關鍵一步。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意味什麼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到底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意味什麼】我說句很簡單的話,服務全球,造福人類。如果說北鬥衛星到底給老百姓帶來什麼?那一定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第一:帶來更強的定位精準度。我們知道北鬥系統是目前手機定位最為精準的一款系統之一了。在之前的GPS,伽利略等等雖然也能夠帶來精準的定位,但是在配合北鬥導航系統以後。確實,能夠帶來更為精準的定位效果。第二:各種場景的運用我一直認為北鬥導航系統絕對不是使用某一個場景的,它是多個場景共同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