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手術機器人行業發展前景較好 但目前面臨諸多挑戰
#醫療器械#PCI手術機器人是用於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中的醫療器械,在傳統的PCI手術中,手術醫生長期暴露在X射線的電離輻射下,需要穿戴鉛衣減少電離輻射。鉛衣的使用雖然能夠減少電離輻射,但同時增加了醫生的負重,長期以往會對手術醫生的骨骼系統產生巨大損傷,因此PCI手術機器人應運而生,未來PCI手術機器人行業發展空間廣闊。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PCI手術機器人行業應用市場需求及開拓機會研究報告》顯示,心血管病是全球第一大死亡原因,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方法主要有PCI、CABG、心臟移植等,PCI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技術逐漸成熟,產品不斷優化,當前已成為心血管病重要治療方案。受人口老齡化影響,我國心血管病發病率不斷增長,在2019年我國冠心病患者約為1250萬人。在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增長,以及我國PCI技術逐漸成熟的背景下,我國PCI手術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在2019年我國PCI手術量約為105萬例,同比上年增長了14%。PCI手術量的增長,為PCI手術機器人行業發展奠定基礎,未來PCI手術機器人行業發展前景較好。
雖然PCI手術機器人行業發展前景較好,但由於其技術門檻較高,因此當前能夠生產PCI手術機器人的企業數量較少。在2018年美國醫療機器人公司Corindus Vascular Robot ics研發的CorPath GRX機器人被FDA批准,被用於外周血管介入治療。2019年西門子醫療宣布收購Corindus Vascular Robotics。在2019年法國Robocath公司開發的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R-OneTM獲得歐盟CE認證用於PCI手術。我國到目前為止,尚未有PCI手術機器人獲批生產的消息。
就目前來看,當前由於技術不成熟,PCI手術機器人仍均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如在PCI手術中,操作者必須進行血管通路以及冠狀動脈與引導導管的接合。同時,在實際應用中,PCI手術機器人可能存在醫療事故責任認定不清晰、技術安全風險高、洩露患者隱私等問題,且由於PCI手術機器人研發周期長,屬於高投入產業,因此應用價格較高,推行難度較大,限制了PCI手術機器人行業發展。
新思界產業分析人士表示,隨著PCI技術的成熟,以及我國居民自身健康意識提升,國內PCI手術量持續攀升,為PCI手術機器人行業發展奠定基礎,未來PCI手術機器人市場發展空間廣闊。就當前來看,由於PCI手術機器人的應用存在諸多問題,且研發對於技術、資金等要求較高,研發周期長,因此市場價格高昂,或將阻礙PCI手術機器人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