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很多鋼琴比賽,在擔任比賽評委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很多彈得不錯的選手,看到了鋼琴藝術事業健康發展的希望,同時也發現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的共性。現在回顧一下,供各位老師和家長參考。
1、家裡要有鋼琴
疫情期間,鋼琴課停了,練琴並沒有停,很多學生在疫情期間堅持練琴,取得了比平時更明顯的進步,但家裡沒有鋼琴的孩子,進步可能就停滯了。所以,學鋼琴家裡一定要有鋼琴才行。雖然可以去機構練琴,我想說的是,家裡有琴是為了在遇到酷暑、嚴寒、大雨、大雪、大風及霧霾天氣,不方便去機構的時候,在家有琴練。家裡有琴,還有很多好處,可以在寫作業的空檔隨時練琴;可以在親戚朋友來訪時隨時表演;可以在靈感來時隨時創作……
2、颱風要重視
鋼琴必定是表演的藝術,其價值是在舞臺上實現的。請注意,上臺步履要穩健,不能太快;演奏前後要鞠躬,不能一彈完迅速跑下舞臺;曲子開始要有起式、結束要有收式。這些做到,就構成了藝術表演良好的颱風。另外,作品演奏也不能太呆板,演奏,「演」就是表演,「奏」就是彈奏,凡是上臺彈奏的,彈給別人看的,都叫演奏。既然是演奏,就要有表演動作,曲子的抑揚頓挫,要有所表示,頭、身、肩、臂、腕都是活動的,不能僵直不動,臉部也要有表情。平時學琴過程中,要重視這些方面的訓練。
3、調整琴凳的位置
選手個頭不一樣,琴凳距離鋼琴的位置也不能相同,所以,演奏前要調整琴凳的位置,以膝蓋基本對準鋼琴邊緣,腳能踩住踏板為準。坐在琴凳的位置不要超過二分之一,有的專家甚至主張三分之一,超過的話,彈琴就用不上勁。腳要踏到地面,不能架空。個子小腳夠不著地面,要踩小凳子或者專門為幼兒準備的帶踏板的琴凳。這些在平時的上課與練琴中,就要養成正確習慣,不能一屁股坐到琴凳上。
4、踏板要踩好
踩踏板的時候,腳後跟著地,用腳前掌接觸踏板,不能腳後跟離地踩。一般右踏板用得多,右腳接觸地面的位置不要距離踏板太遠,左踏板用得少,左腳靠後點沒關係。常用踏板分兩種,一個是一般踏板,一個是切分踏板。凡是譜面上標註有踏板的,演奏就要按照要求踩踏板。特別是抒情性的曲子,即便譜上沒有標註踏板,一般也要加踏板。踏板要按照要求換,不能踩著不起。
5、手腕不要晃動
有的選手彈琴的時候,手腕晃動,這樣掌關節就懶了,用手腕的力量彈,壓出來的聲音就很難聽。彈琴要用掌關節發力,手腕可以左右動,以幫助小指發力以及句子換氣,不能上下動。另外手腕不能太低,要保證大臂和小臂的力量通暢地傳到琴鍵上,所謂的「通」,而不是「松」,這樣力量才能下去,聲音才能通透。另外指尖要繃緊,要有抓的感覺,這樣才能和手腕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把音彈到底,把曲子彈好聽。
6、演奏要有音樂性
所謂的音樂性,說白了就是曲子要有味道,要彈音樂,不能幹巴巴的只彈音符。要把音樂彈出來,首先內心要有音樂,要多聽,多欣賞作品,並且把握好作品的風格。每一首曲子都有頭有尾,都表達一定的內容,對作者要適當了解,對作品所在的年代也要知曉。演奏要流暢完整,不間斷,速度適當,節奏穩定,手指站立好,不錯音,不錯節奏,自如控制。還有更重要的,彈的時候要聽,通過聽的反饋,再調整演奏,把作者的內心展示出來,把音樂表現出來。
7、演奏要流暢完整
上臺演奏有一個原則:寧可錯,不可停。包括演奏家在內,也不能保證每次的演奏不錯。偶爾的錯誤一般不影響音樂的表達,甚至評委也未必關注,不會影響成績。但是,如果間斷,馬上就會引起評委注意,也會造成現場觀眾聽覺的不適,肯定影響成績。間斷一般容易發生在曲子的難點部分,所以練琴要解決難點,對難點的練習有八個字:分手、分段、慢練、多練。難點練好了,就以為練習的成功。另外,選曲子的難度也要把握好,要輕鬆駕馭,不要選太難的曲目參加比賽。
8、比賽發揮很重要
我在文章裡說,參加體育比賽要鼓勁,參加音樂比賽要洩勁。洩勁不是打擊貶低,而是兒童心理學的運用,是放鬆心理的方法。老師、家長和選手都不要有很強的功利思想,不要太關注比賽結果,要以一個平和的心態,一個參與和學習的心態參加比賽,這是保證良好發揮的關鍵。另外,比賽前要吃好、睡好、玩好,保證一個好的身體狀態,比賽前不能練琴太多,避免疲勞,這是影響發揮的重要因素。再者,比賽前進行一些模擬訓練也很有好處。要多參加活動,鍛鍊氣質與膽量,上臺經驗就多了,失誤就會少。
怎樣更好地應對考級和比賽
如何準備鋼琴比賽
淺談鋼琴比賽的選曲問題
關於鋼琴比賽問題答家長問
鋼琴考級、比賽前要怎麼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