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刀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唐朝時期。當年,我國唐朝的唐刀漂洋過海來到日本,原本是直刃的唐刀經過平安時代中期的各種戰亂,最終演變成了彎刃的形態,故而成了日本刀。
毫無疑問,日本刀是一種冷兵器,但也絕不只限於是冷兵器。由於古代日本持該刀的一般都是武士,再加上在公元1194年那會,鎌倉幕府政權的建立讓日本武士取代文官走上政治舞臺。因此,日本刀興衰也成了日本軍政體系變化的風向標。
得益於武士政權的建立,日本刀作為武士的貼身武器,其工藝和象徵意義也大幅提高。到後來,隨著武士道精神深入人心,武士刀也幾近成了武士們視為性命的兵器。所謂「刀在人在,刀毀人亡」,一點都不誇張。
而誰能想到,這千年前從我國流傳出去的兵器,在千年後的抗日戰爭裡,刀刃竟對準了國人。隨著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武士刀也開始頻繁在中國大地上出現,屠戮著我國華夏同胞們。
在當時,普通的日本兵是沒有資格佩戴武士刀的,能夠擁有武士刀的,至少是日軍軍官級別的人物。畢竟不少日本士兵都是被迫服役走上前線,唯有日本軍官,是真心實意為軍國主義服務,並以武士道為精神信仰的。
此外,由於二戰時的日本軍部乃是由當年的江戶川幕府演化而來的,不少軍官甚至還是世襲的。因此,他們佩戴的武士刀無不是家族代代相傳,價值和象徵意義也就更高了。
不過,隨著日軍在抗日戰場上的折戟,不少日本軍官的武士刀也因此流落到我國民間。河南就有一位老人收藏過一把日本武士刀,和別的武士刀不同,這把刀後來竟讓日本政府坐立難安,甚是還想花百萬重金將該刀買走。那麼,這把刀到底有什麼奇特之處呢?還請各位接著往下看。
收藏該刀的河南老人叫李久文,乃是一個普通的農民。由於親身經歷過抗戰那段艱苦歲月,李久文對侵華日本的仇恨可想而知。新中國成立後,他就致力於收集當年日軍侵華時的證據,以及一些抗日英雄的遺物,這把軍刀就是他在60年代偶然淘來的藏品。
為何這把刀會讓日本政府坐立難安呢?無非還是刀身上刻的那7個大字——「天皇,昭和十五年」。乍一看這些字並沒有什麼,但其卻清楚記錄下了時間,無疑是當年日軍侵華的鐵證。如今日本政府妄圖篡改歷史,不願意承認侵華戰爭的真實性,這把刀就是打臉日本政府最好的證據。
也難怪一心想要抹除罪惡歷史的日本政府想要將這把武士刀買回,無非是為了銷毀當年的罪證罷了。
不過,面對日本政府百萬重金的誘惑,李久文卻不為所動,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購買要求。相信任何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都不會將這把軍刀返還給日本。這把刀上沾染了我們同胞的鮮血,乃是揭露侵華日軍醜惡嘴臉和激勵國人奮發圖強的最好物件。豈能是金錢可以衡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