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日關係史上的「日本浪人」群體,是日本明治時期浪漫主義思潮所孕育出來的「棄兒」。中日甲午戰爭以來,他們影響了日本政府對華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在中國辛亥革命時期,他們起到了某種積極的作用;從五四運動開始,他們傾向於日本的擴張主義政策;在日本大舉侵華之前,他們徹底蛻變為日本帝國主義的幫兇、走狗和馬前卒。
何謂日本浪人?
從明治維新到二戰結束,在日本國內和國際的各種條件下,受歷史地理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影響,產生了日本浪人群體。岡部牧夫在《日本史大事典》中,用很大篇幅解說了日本浪人的情況。
岡部先是首先給日本浪人下了定義:「所謂大陸浪人指的是從明治初年到中日戰爭日本戰敗投降這一時期,以中國為中心、居住、遊蕩在大陸各地,策劃了種種陰謀的一群日本人。」
日本浪人們行動是多樣化的,無論是侵略還是友好,其中也有抱著某種政治理想的人等。在當時,他們希望將自己的想法影響作用於日本對外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使日本成為亞洲的強國。如果單純強調『浪人』這一側面的話,他們之間也包含著一些國家一世稀薄的投機分子以及地痞無賴。另一方面,又包括官吏、軍人、普通日本移民和有識之士。然而,這其中的一部分人,對外辦理公務,有固定的工作,但暗地裡卻在策劃陰謀活動。因此僅從職業上將其與日本浪人加以區分,有點輕率。
明治維新後,破落武士階層和富於冒險的企業家們來到中國,從這些之中產生出了日本浪人的原型。他們一港口城市的日本商鋪為跳板,偵查中國各地的風俗習慣、政治經濟情況,在軍部直接或間接的支持下,從事諜報工作,如調查中國的軍事地理,手機各個經濟區域的情報。日本浪人大多和玄洋社、黑龍會、東亞同文會等國家主義團體或亞洲主義團體有關聯。在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日本浪人發揮了很大作用,他們從事翻譯、間諜工作,積極參與了各種破壞活動。
中國辛亥革命後,有的日本浪人給中國政府機構或軍閥當顧問。隨著時代的推移,其作用也開始變得多樣化,在日本政府或省部、軍方、正當、企業等特定資金的援助下,積極從事收集情報和爭奪權益的活動。尤其是陸軍的各個特務接管,驅使日本浪人從事諜報和策劃陰謀。比如,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滿鐵)是日本侵略中國大陸的支柱,他們就豢養了一大批日本浪人。
但是,隨著中國國民革命的發展壯大,軍閥割據局面被打破,日本浪人的活動空間越來越窄。特別是在九一八事變後,一直到中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的對華政策轉變為在佔領地建立漢奸傀儡政權、日本的行政部門直接派遣官吏或顧問,日本浪人也就被納入到了這種體制之中。
近代中日關係的不平等,日本的政策取向是佔領、統治中國。而日本浪人就是在這種政策和體制下滋生出來的在外日本人的「畸形兒」。其言行時常在挑動著青少年們的浪漫與幻想,煽動異國情調和施展抱負的念頭。進而,鼓吹蔑視中國的思想觀念。
日本浪人這個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自中日甲午戰爭至二戰結束,日本浪人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他們逆歷史潮流而動,禍害了中國半個多世紀。公正客觀地將,萌芽時期的日本浪人即是「先天不全」又是「發育不良」;發展時期的他們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冒險精神,甚至還帶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隨著時代的變遷,他們不但改變了行動取向,而且從精神上也發生了蛻變。最終,在滾滾向前的歷史洪流中,臭名昭著的「日本浪人」被徹底掃金了歷史的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