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裡的「浪人」爭議很大,到底是日本人多還是中國人多?

2020-12-18 浪蕩道僧

明代出現了最早的「海禁」政策,這種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護本土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作用,但也嚴重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技術的交流,使得明朝有點「國庫空虛」,只能嚴重依賴農業生產來減輕經濟負擔。而導致「海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當時在海上的「倭寇」橫行。很多人都覺得「倭寇」不就是來自日本的海上盜賊的統稱嗎?其實並不盡然!

倭寇

「倭寇」一詞,最早是用來形容來自「倭奴國」的海盜,「倭奴國」就是日本的古稱。這批人其實在元末明初就已經開始頻繁出現在中國、朝鮮沿海,只不過當時的元朝無暇顧及這些「倭寇」,所以直接關閉港口,不與這些海盜通商。這也給明代的「海禁」留下了經驗和教訓。

「倭寇」內部成員裡不僅有日本武士、還有一些海盜商人以及破產農民。後來由於「倭寇」「浪人」的加入,這些人更加肆無忌憚,甚至能夠直接登陸明朝內地,燒殺擄掠,殘害了大量百姓。這不得不說當時如果沒有「內奸」勾結,也就不會出現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等英雄事跡。其實早在明朝初年就有人上書過朱元璋請求消滅倭寇,加強海防。為此歷史上還出現了「胡惟庸案」,「藍玉案」。

戚繼光

當然,對於「浪人」的出現,這也就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很多人說這些是元末明初跟朱元璋一起爭奪天下的其他武裝力量,中國人居多。這些人由於朱元璋已經平定天下,不甘願受到朱元璋的管轄,所以就在海島上駐紮生存。後來見「倭寇」每次都能夠擄掠大量的財物,就與這些倭寇勾結在一起到近海岸打劫為生。這也是為什麼「倭寇」能夠深入內地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不過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這個時期,日本正處於室町幕府統治跟日本的「戰國時代」交替的時期,天皇根本沒有能力管轄地方割據的勢力,所以很多的「浪人」應該是流浪在日本各地無以為生的人。這些人為了生存,就加入到「倭寇」的隊伍當中,自然是日本人居多。況且由於「倭寇」能夠將搶到的東西帶回日本「兜售」,間接地就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不是日本人的話,日本政府不可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除此之外,在當時的史料記載上,也有另一種說法。在明代中國沿海就生活著一群專門進行非法走私活動的武裝分子,這些人當中以李光頭、許棟、汪直等大走私人群為首。在當時中國沿海居民只要聽到這些人人名就會嚇得「魂飛魄散」。所以,並不排除「十寇倭者三四」的可能性。也就是說「浪人」其實是那些非法走私犯跟日本無業游民相互勾結形成的群體。

不論「浪人」當中到底是日本人多還是中國人多,在當時都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嚴重擾亂了沿海居民正常生活,也導致明朝政府的對外貿易嚴重滯後,同時也暴露出海防薄弱的缺陷。

直到1563年,「戚家軍」大破「倭寇」,胡宗憲在內部清除「內奸」,以強硬的手段遏制猖獗一時的倭寇活動,倭寇才有所收斂。1567年,明政府結束海禁,允許出口通商,才使得白銀大量流入明朝,明朝經濟才得到明顯的改善,明朝與世界各地的聯繫也逐漸加深,明朝才出現盛極一時的局面。

「倭寇」的出現,雖然對當時沿海居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導致中國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巨大的損失。但間接地警惕我們一定要加強海防,「海禁」政策雖然在短期內有一定的成效,但對於經濟的發展,貿易的繁榮則具有很大的阻礙。

對於「倭寇」的猖獗,一味地忍耐和躲閃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件事,「抗倭英雄」戚繼光的事跡值得每個中華兒女傳頌和發揚,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強大,越來越繁榮昌盛。

對此,你怎麼看待明代的「海禁」政策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明代中國的倭寇和當時的日本浪人什麼關係?
    明代的倭寇之亂和當時中國國內的政策以及周邊國家日本的形勢變化有著很大的關係。其打造前項海船,賣與夷人圖利者,比照將應禁軍器下海者,因而走洩軍情律,為首者處斬,為從者發邊充軍」。除了直接進行貿易的處罰外,對於參與買賣外國商品的居民也一樣給予處罰,資料記載:「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貨皆不許販賣,其現有者限以三月銷盡。」在這種情況下,明政府於洪武二十年(1387)將舟山島城區和鎮外兩裡以外的居民和其他多座島的居民徙遷內陸地區。
  • 明朝倭寇肆虐,海禁政策影響很大,朱元璋為何不攻打日本永絕後患
    早在宋元時期,中國東部沿海就出現了倭寇,直到元末明初,日本各路諸侯相互內鬥,其中戰敗的武士和浪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為求生存,大量的浪人和武士武裝起來,有組織地到中國東部沿海進行燒殺搶奪。倭寇隊伍中加入了大量的中國人在明初建國伊始,侵犯中國沿海地區的倭寇主要是日本人。到了嘉靖年間,倭寇的主力部隊卻變成了中國人,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就要追究海禁的政策了。
  • 中國人為何把日本侵略者稱為「鬼子」,而不是用老稱呼「倭寇」?
    鬼子,現在聽到這麼個詞,大家第一反應肯定是二戰時期的日本侵略軍了,「鬼子」就是「日本鬼子」嘛,但是,「鬼子」這個稱呼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字典裡通常解釋:「鬼子」是我國人民為了表示對外來侵略者的憎恨,所起的蔑稱。但是,大家仔細想想,中國人對外來侵略者,有用「鬼子」當蔑稱的習慣嗎?
  • 為什麼倭寇要飄洋過海來到中國,到底都是什麼人?
    明朝建國以來,逐步受到日本人的侵擾,這些日本人被稱為「倭寇」。他們長期組織武士在中國與朝鮮沿海地區劫掠,危害百姓,又進行走私貿易,對明朝及造成很大的危害。那麼,這些倭寇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漂洋過海來明朝幹壞事?
  • 明朝倭寇橫行,到底是倭寇厲害,還是明軍戰鬥力下滑了?
    倭寇如果說倭寇厲害的話,明朝軍隊不能與之對抗,好像又不符合現實,因為在100多年前,朱棣手下劉江在望海堝之戰中一次消滅倭寇2000多人,嚇的倭寇100多年不敢冒犯明朝沿海地區。那麼我們從這100年的時間中分析一下明軍與倭寇勢力的變化,來看看到底是倭寇厲害了,還是明軍戰鬥力下滑了。明軍方面明朝作為一個龐大的帝國,有著200多萬的常備軍,鑑於明朝北方邊境長期的不穩定性,這麼多的常備軍確實也應該。
  • 危害明朝江浙沿海數十年的倭寇,不止是日本武士和浪人,還有他們
    倭寇,是指十三世紀至十六世紀的日本海盜集團,因為那時的中國稱日本為倭國,而海盜又被稱為寇,所以倭寇這一名稱便流傳開來。既然是寇,是海盜,便不會有好的事情發生。
  • 民族英雄戚繼光:倭寇不僅是日本人,更多的是「漢奸」
    明朝時期,戚繼光帶領「戚家軍」抗擊倭寇,奮勇殺敵,狠狠打擊了倭寇的囂張氣焰,取得了最終勝利。然而近年來,網絡媒體有人搞噱頭:戚繼光抗擊的倭寇,並非日本人,大部分是中國人。戚繼光是民族英雄,已經說了400年,並且他的光輝事跡,寫入了教科書。但教科書裡並沒有介紹這麼詳細,戚繼光殺了幾個日本倭寇,幾個「漢奸"。那麼實際情況如何?倭寇,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 土木堡之變後,沿海倭寇猖獗,是不是備倭兵被調到京師引起的?
    倭寇對中原政權的沿海騷擾古來有之,其實從宋朝開始就有倭寇的存在,到了大明朝倭寇愈演愈烈,成為帝國的頑疾。倭寇的存在與明朝的政治、軍事、外交政治有極大的關係,倭寇本是日本島國一些流浪浪人無處謀生,出海為盜,四處打劫謀生的小規模海盜組織。
  • 日本「浪人」是什麼人?有那麼厲害嗎?走近歷史讓你意想不到
    大家對於日本武士的了解有多少呢?很多朋友們幾乎分不清「武士」「浪人」「忍者」之間的區別和共同之處,那麼咱們今天就首先來分析一下,日本的「浪人」究竟是什麼人?在日本的武士層中浪人的戰鬥力究竟處於什麼水平呢?分析浪人之前,咱們首先來看看什麼人稱之為「忍者」?
  • 戚家軍所使用的鴛鴦陣,到底有多厲害,竟然能讓倭寇望風而逃
    戚家軍所使用的鴛鴦陣,到底有多厲害,竟然能讓倭寇望風而逃公元一五六一年,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在台州之戰中一個月連戰九場,而戰果卻是戚家軍陣亡九人為代價,累計斬首、生擒倭寇近五千四百多人,在當時那個時代,曾經出現過十幾個倭寇追著幾千明軍追殺的場面
  • 日本浪人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你萬萬想不到!
    經常在電視,電影,小說中看到一個詞——日本浪人,那麼,這個浪人是什麼東西? 在一些抗日電影和日本電影中,或多或少能看到些關於日本浪人的描述,也許因為兩國語意的不同,或者因為一些電影作者根本上的錯誤認識,致使一些中國年輕人誤以為日本浪人便是仗義行俠,身懷超強武藝的義士、俠客。事實是這樣嗎?
  • 各國對待「日本浪人」的態度,美軍能有多狠就多狠,蘇聯直接掃射
    各國對待「日本浪人」的態度,美軍能有多狠就多狠,蘇聯直接掃射 當今中國的青年們一定要把視角轉移到國際上去,眼界要放寬廣和深遠一些。 對於那時候中國人而言,日本兵普遍的拼刺刀能力非常厲害,幾個中國士兵才能打過一個日本兵。但就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遇到老美完全懵逼了。
  • 第一個稱日本人為日本鬼子的人是誰?
    電影裡愚蠢的日本兵想要辱罵中國農民,去學中文的髒話罵人,結果卻學的是「大哥大嫂過年好。」這個日本鬼子做出最狠的表情,說出最好的祝福。這個橋段讓不少人至今回想起來都捧腹大笑。我們中國對於日本人這個「日本鬼子」的稱呼似乎由來已久,那麼第一個稱日本人為日本鬼子的人是誰?那人又為什麼會這麼稱呼他們呢?
  • 日本人為什麼叫「倭寇」?看看照片裡人的身高就曉得了
    中國常常稱呼日本為「倭寇」或「小日本」除了是因為被其侵略過的原因之外,就是因為過去日本人身高確實很矮。 後來佛教傳入日本,日本一度成為一個全民信佛的國家,日本天皇還於公元八世紀下達了「肉食禁令」,後又多次下達禁令改掉貴族吃肉習慣,一直到日本封建社會末期的一千多年裡日本人基本上都是不吃肉的
  • 明朝海軍那麼強,為什麼沒有與倭寇大戰?真實情況與大家想的不同
    倭寇和下西洋一直都是大明朝的熱門話題,這兩件事情看似風牛馬不相及,但是他們卻都和海洋相關。大明帝國的水師在當時獨步天下,而倭寇們也頻頻騷擾大明沿海,為何兩三百年裡大明的海軍沒有和倭寇展開一次大規模交鋒呢?
  • 日本的「浪人」指的是什麼人?
    日本浪人,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產物,是近代日本歷史上的特殊現象。日本浪人實際上就是當時社會上失業、流浪的下層武士,隨著這樣的人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社會階級——浪人。從武士到浪人的變化,也反映了日本社會結構、國內局勢和文明開化的歷程。
  • 在明朝泛濫成災的倭寇,為何在清朝不見了?誰搞定了他們?
    提起明朝的戚家軍,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他們正是因抗擊倭寇而聞名於世。而在整個明朝時期,倭寇一直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歷朝皇帝都將防備倭寇作為重中之重。在嘉靖朝,倭寇對中國沿海的侵擾更是達到了頂峰,這才有了戚家軍的橫空出世。
  • 一幅古畫,揭開了日本人真實身高?專家:放大10倍,看旗杆
    一幅古畫,揭開了日本人真實身高?專家:放大10倍,看旗杆人們將古代日本人稱之為「倭寇」,言外之意就是日本人身材短小。日本人身高究竟有多高?由於古代也沒有先進的電子儀器來記錄真實音像,所以很難去判定。我們認識日本人的身高,一方面是文字敘述,另一方面是繪畫作品。
  • 商人才是最厲害的物種——八卦倭寇之汪直
    圖片來源於網絡充滿爭議的生前身後事汪直是一個充滿有爭議的人物,明朝正史上說他勾結倭寇,沿海居民深受其苦,而民間記載和野史故事中把他形容為一個俠盜,鄉裡之間有什麼不公平的事還經常找他來評理。其實汪直很簡單就是一個商人,商人和海盜最大的區別是商人有成本思維,汪直做事情就是為了掙錢,如果有利潤他不在乎是走私還是海盜。所以汪直和朝廷談判從沒有像宋江那樣要官要身份,他始終要求的是明朝能開放海禁,讓他自由的做生意。在日本揚我國威汪直的爭議還體現在中國和日本對待他的態度上,雖然國內學術界有爭議,但是主流的見解還是認為他是海盜。
  • 日軍侵華時在中國街頭的日本浪人照,腰間的武士刀,讓人看了害怕
    圖為一名日本浪人和外國軍人共同懲罰一名中國人,為那時候的國人感到悲哀 圖為走在舊中國街頭的日本浪人,腰間的武士刀,讓人不免心裡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