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海軍那麼強,為什麼沒有與倭寇大戰?真實情況與大家想的不同

2020-12-16 丹書戰史

倭寇和下西洋一直都是大明朝的熱門話題,這兩件事情看似風牛馬不相及,但是他們卻都和海洋相關。大明帝國的水師在當時獨步天下,而倭寇們也頻頻騷擾大明沿海,為何兩三百年裡大明的海軍沒有和倭寇展開一次大規模交鋒呢?

倭寇的歷史和大明海軍的歷史

實際上倭寇為禍在大明建國之前就有了,準確的說從元朝遠徵東瀛,被「神風」擊潰之後就陸陸續續出現了,早先只是一種民族報復,到元朝的沿海燒殺搶劫,撈了好處又噁心了元朝統治者。

這種情況在元末時期變得猖獗,一方面因為日本局勢變得微妙起來,開始出現南北分裂,即將步入「戰國」時期,許多的落魄武士、商人或者浪人開始為生活騷擾沿海地區,其中當然也包括一些「官方」悄悄支持的行動;另一方面就是元軍和各地的起義軍展開大戰,各方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陸地戰場,對於沿海那些雞鳴狗盜的事並不在意,間接助長了其囂張氣焰。

這一時期一件很重要的事對抵擋倭寇影響很大,那就是朱元璋在統一全國的戰爭中建立起了一支大明水師,當明朝基本安定之後遂與日本展開聯繫,希望雙方共同剿滅倭寇,當然當時的日本方面不是稱這些人為倭寇。雖然與一個處在戰亂的國家建立穩定的聯繫是困難的,但是藉助於大明的水師作戰,這一時期沿海的倭寇整體上表現出「」的特點,也就是他們出其不意地出現在某個地方實施搶奪,然後快速逃跑,對於大明國這樣的帝國來說,僅相當於某地出現了一夥神出鬼沒的強盜,整體上不構成威脅,只是嚴重破壞了治安。

當足利幕府統一了日本之後,他也想消除南朝餘孽,於是主動聯合大明一起消滅倭寇,恢復海上貿易。這一時期雙方聯合打擊下,這些行海盜之舉的倭寇受到重大打擊。當幕府將軍死後,他的繼承人卻放棄了打擊倭寇的政策,各地的大名開始爭奪和明朝進行官方貿易的大權,加上各種利益的爭奪,日本再次陷入混亂,並且一些沒有貿易權的大名開始暗地裡支持海盜行為,好從中獲利。

鑑於大明的水師強大,倭寇侵犯雖然數量增多,但仍限於海盜的範疇。永樂十七年,大明遼東總兵率軍進行了著名的望海堝之戰,一舉殲滅數千倭寇,此役倭寇實力大傷,長時間裡無法組織起較大規模的行動。

就這樣持續到嘉靖時期(公元1521年起),此時距離大明建國已經150年了,當年大明水師下西洋主要集中在開國後40年~80年,換句話說此時的大明水師已經不是原來的水師了。

嘉靖年間東南沿海地區與南洋進行了密切的海上貿易,財富積累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日本的戰國時期仍沒有結束,而且越來越混亂,倭寇又開始猖獗起來。

正所謂禍不單行,葡萄牙海軍出現了,發起了入侵行動,大明遂實施了禁海,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困死入侵者。這個時候東南沿海那些與南洋有貿易的人就不樂意了,因為禁海對他們的利益傷害最大。

整件事情最後演變成了一系列的官、商與海盜勾結。福建地區那些因為禁海失去生活來源的人,與來自日本的浪人等結勾結,既搞走私也進行搶劫,這些國人和倭寇一起組成團體,事實上這一時期的「倭寇」大部分是沿海地區的居民,他們更像是利用真正的倭寇進行作戰和掩護。

為了自我保護,這些「倭寇」團體與官員建立了利益往來,以至於大明軍隊的許多清剿行動都被提前洩密。這種局面只會讓更多為了生存的當地居民也加入到海盜的團隊之中。這一時期所謂的倭寇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海盜行為,他們已經不僅在海上行動,而且在陸地上建立了基地,這就是為什麼戚繼光等抗倭將領主要進行陸戰,而非用海軍禦敵,況且此時的大明海軍已經衰落了。

倭寇禍亂的根源

倭寇之亂,前期主要是日本的國內局勢混亂引起,這種外部的騷擾因為大明本身海軍建設完善,因此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不能算是具有實質上的威脅,只是一種嚴重的騷亂。

真正威脅到國家的是嘉靖年間開始的第二海盜高峰期,這一時期原本呈現蓬勃發展的海上貿易,因為大明的禁海運動變得撲朔迷離,這也是大明的海權思想沒落的表現。也正是這種禁海自保的思想下,發生了內外勾結這種嚴重動搖國家根基的事,以至於這些官員甚至逼死了朝廷派遣提督福建軍務的朱紈,這種事情顯然已經是犯上作亂了,事件持續惡化演變成與朝廷分庭抗禮也不是不可能。

倭寇的影響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明朝之後雖然倭寇為患表面上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在前車之鑑的情況下,清王朝自雍正帝時期也選擇了閉關鎖國,雖然防範的重點已經發生了變化。

行海盜之實的倭寇雖然明朝後已經消失了,但是統一起來的日本卻始終沒有忘記那種直接掠奪財富的快感,他們只不過是變成了一個更大的倭寇集團罷了,行動更有協調性,更具破壞性。

相關焦點

  • 為禍明朝的倭寇由哪些人組成,他們的領導者為什麼是一位漢人?
    明朝時期,倭寇之亂十分嚴重。從洪武到永樂的57年間,倭患次數共為94次,平均每年就有兩次,嘉靖時期,倭患次數更是猛增到628次,以致於「亡命無賴之徒交構為亂,東南之禍大作」。(《東西洋考》)那麼,為禍明朝的倭寇,到底是什麼人呢?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倭國是指日本,所以倭寇自然是那些日本人組成的海盜集團。
  • 明朝倭寇橫行,到底是倭寇厲害,還是明軍戰鬥力下滑了?
    1555年,有一股50到70人的倭寇(具體人數不詳)在明朝的陪都南京繞了一大圈,殺人越貨暫且不說,就這樣大搖大擺居然無人能擋。在明朝,由於南京的特殊性,其附近有12萬的駐軍,然而卻未能阻擋這麼一股倭寇。為何會有這麼荒誕的一幕發生?明朝軍隊可是連蒙古鐵蹄都能砍得過,為何對付不了倭寇?
  • 唐朝只用一萬海軍就消滅五萬日本海軍,為什麼明朝海軍就不行?
    唐朝只用一萬海軍就消滅五萬日本海軍,為什麼明朝海軍就不行?你有沒有那種感覺,就是中國的水師的戰鬥力越來越差,到了清朝乾脆就已經被鐵甲艦給打服了,不得不走上一條在後面苦苦追趕的路,事實上,在唐朝的時候我們的水師的實力還是非常強大的,為什麼到了明朝清朝的水師實力就大幅度下滑了呢?唐朝進攻高句麗,可以出動十萬海軍,甚至打到日本,佔領了日本一部分,日本都沒辦法。到了明朝,打遼東女真,甚至沒有海軍?
  • 軍隊連倭寇都不打過?明朝的禁海政策,怎麼成了倭寇的溫床?
    所以說倭寇中存在著明朝百姓的成分,這就使得這種平叛倭寇的戰爭更加複雜,因為這不僅是國外矛盾了,還有明朝內部的社會動亂因素。如此一來,倭寇問題就存在著農民起義問題,而農民起義一會都是社會動亂的重要起因,因此明朝官軍很難一時間解決這種局部的、短暫的動亂。
  • 為什麼倭寇要飄洋過海來到中國,到底都是什麼人?
    明朝建國以來,逐步受到日本人的侵擾,這些日本人被稱為「倭寇」。他們長期組織武士在中國與朝鮮沿海地區劫掠,危害百姓,又進行走私貿易,對明朝及造成很大的危害。那麼,這些倭寇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漂洋過海來明朝幹壞事?
  • 最早「航母」在中國,晚清為何敗給英國海軍?明朝責任不小!
    提起航母,大家都知道中國在2012年才有了第一艘航母「遼寧號」。「遼寧號」是在烏克蘭的瓦良格號改建而成的,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於2019年12月17日出爐,這就是「山東艦」。中國有強大的造船技術和豐富的探索經歷,但卻在晚清時完敗英國海軍,這除了慈禧的問題,明朝皇帝也有責任,為何這麼說呢?
  • 在明朝泛濫成災的倭寇,為何在清朝不見了?誰搞定了他們?
    提起明朝的戚家軍,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他們正是因抗擊倭寇而聞名於世。而在整個明朝時期,倭寇一直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歷朝皇帝都將防備倭寇作為重中之重。在嘉靖朝,倭寇對中國沿海的侵擾更是達到了頂峰,這才有了戚家軍的橫空出世。
  • 明朝倭寇不都是日本人?他們和禁海令有關係嗎?隆慶解決這一麻煩
    可以說倭寇之亂和海禁是有很大關係的。01汪直是當時最大的倭寇頭子。說起倭寇,當然要提到汪直這個人,因為他是明朝最典型的倭寇頭子。但是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汪直原來可不是倭寇。尋還視刑部事。嚴嵩勢益熾。曉素不善嵩。
  • 明朝的這個人很猛,他曾效力於胡宗憲手下,並且很善於打擊倭寇
    本文由作者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在明朝的嘉靖年間,位於明朝東南方向的倭寇可謂是非常地猖狂啊。在那個時候,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倭寇漸漸地強大了起來,他們開始頻繁地侵擾明朝的東南邊界。倭寇是很殘忍的,他們每到一個地方,那個地方的縣城裡必然是會受到劫掠。
  • 明朝倭寇肆虐,海禁政策影響很大,朱元璋為何不攻打日本永絕後患
    說到明朝時期的倭寇,就不得不聊聊明朝的海禁政策。(焚居民,掠貨財,北自遼海、山東,南抵閩、浙、東粵,濱海之區,無歲不被其害《明史紀事本末》)在此背景之下,朱元璋下令實施海禁政策,命令沿海居民寸板片帆不得下海,同時迫使島嶼以及沿海居民內遷,在沿海區域製造無人區,限制明朝臣民與海外國家通商,但沒有限制海外國家繼續向明朝進貢。而且,海禁政策還有一個目的,肅清元朝餘黨,保證王朝穩固。
  • 他是明朝民族英雄,使沿海免受倭寇侵擾,這個紀念館你一定要來
    說到蓬萊,可能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蓬萊仙境,在去蓬萊閣景區之前,我一直以為這裡就是八仙過海的那些廟宇建築,直到來了之後才發現,除了八仙過海傳說和蓬萊仙境,這裡還有其他更值得我們了解的人文歷史。從蓬萊閣景區的正門進去直走就是戚繼光紀念館,紀念館的前身是明備倭都司府,明朝後期,倭患大作,整個東部沿海一帶都受日本人的侵擾,戚繼光在東部沿海抗倭一線十餘年,創建戚家軍、發明鴛鴦陣、掃除倭寇,威震海疆,是明朝時期的抗倭英雄。紀念館裡有很多史料介紹,再現了戚繼光和戚家軍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的歷史畫面。
  • 明朝為什麼沒有參與大航海時代?
    遺憾的是,雖然在1405年,明朝就開始了浩浩蕩蕩的鄭和下西洋,早於比大航海時代;鄭和下西洋船隊的規模,也遠遠大於亨利王子、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等人的船隊。但是,明朝仍然與大航海時代擦肩而過,沒有參與到這項人類歷史上極為重要的文明進程。那麼,明朝為什麼與大航海時代擦肩而過呢?
  • 日本刀原來源自中國,難怪倭寇刀那麼厲害,還是被中國刀追著砍!
    那麼,比日本刀更厲害的中國神刀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就要從明朝的倭寇大橫行說起了。話說公元16世紀中葉,也就是中國明朝中後期,日本進入南北分裂的大動亂時期。那麼有多亂呢?反正比咱們的三國時期還要亂。為了爭搶地盤,大大小小的各路諸侯,成天是你打我,我打你。
  • 戚繼光對明朝有多重要?打完倭寇就去修長城抗蒙古,哪裡都少不了
    ▲明朝一代名將領戚繼光 經調研北方的韃靼軍隊和南方的倭寇有著本質的不同,戚繼光發現最大區別在於進攻的人數,倭寇的集結能力並不強,在進攻時最大規模不過數萬人,而韃靼要是進攻動輒數十萬人以上。
  • 178 王直,明朝倭寇中的另類英雄
    東亞歷史第178篇:中國亂世循環之明朝那些事兒。 王直,出生於今天安徽歙縣,個性豪邁任俠,年輕時便投奔盤踞在寧波雙嶼島的徽州同鄉許棟的部下,許棟乃是當地最大的走私集團。當時日本走私船到了寧波,與中國商人交易,而中國商人與權貴勾結,仗勢刁難,往往銀貨交割不清不楚。
  • 177 明朝倭寇與反倭寇,朱紈與弗朗機人
    當時在廣東、福建一帶的「倭寇」中包括遠道而來的葡萄牙人。公元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第一艘葡萄牙船隻抵達廣州,葡萄牙人在此之前已經滅了滿剌加,企圖頂替滿剌加,繼續與明朝進行勘合貿易,而獲得明武宗的同意。
  • 這個明朝時的中國人 卻可以統領十萬倭寇 這就是海盜王汪直
    這個明朝時的中國人 卻可以統領十萬倭寇 這就是海盜王汪直說到海盜,恐怕大家想到的都是外國的,比如維京啊,加勒比什麼的,但是其實我國歷史上也曾經有這麼一位,他從商人演變成海盜,而且還是在日本的領土上建立了自己的地盤,日本人不但拿他沒辦法,甚至還很尊敬他。這個牛人是誰呢?
  • 七次下西洋的明朝,為何需要「海禁」來抗擊倭寇呢?
    明朝鄭和下西洋,是我國航海史上的一次壯舉,當時鄭和下下策是首屈一指的,但是鄭和下西洋不是為了經濟利益,而是有政治目的的。其中有一種說法就是鄭和奉了永樂大帝朱棣的命令去尋找朱允炆,這個沒有史書記載,不足為信。
  • 為什麼清朝調兵最多幾萬,而不像明朝一調軍隊就是幾十萬?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明朝時期只要打仗,出動的軍隊少說也得幾十萬起步,而到了清朝,每次打仗最多也不過幾萬軍隊出動。這麼說來的話,是不是清朝要比明朝弱,所以能出動的士兵數量也比明朝少很多呢?其實不是,清朝可以打敗明朝,這就足以說明,清朝的實力不比明朝差到哪去。
  • 二戰時期,為何蘇聯海軍連五分之一的日本海軍都打不過?
    蘇聯是二戰的戰勝國,也是二戰中陸地上最強大的國家,但是蘇聯這個超級大國,在二戰時期,其海軍卻比日本聯合艦隊差的多。這主要是因為各個大國都有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發展環境和歷史,而且地理環境也不同,因此,每一個國家在自己的成長壯大的過程中,都有自己側重的方面和短板領域,如果放棄了自己的獨特優勢,那就等於放棄了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