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之亂,真的只是日本人造成的嗎?當然不是,倭寇的主角其實是明朝人,日本人在裡面只算是打下手的。
這樣一來,我們就能理解海禁和倭亂之間的關係了。因為大量浙閩地區的沿海商人,無法合法地與外國貿易往來賺錢,所以不少當地商人走上了倭寇之路。可以說倭寇之亂和海禁是有很大關係的。
01汪直是當時最大的倭寇頭子。
說起倭寇,當然要提到汪直這個人,因為他是明朝最典型的倭寇頭子。但是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汪直原來可不是倭寇。
尋還視刑部事。嚴嵩勢益熾。曉素不善嵩。而其時大獄如總督王忬以失律,中允郭希顏以言事,曉並予輕比,嵩則置重典。南都叛卒周山等殺侍郎黃懋官,海寇汪直通倭為亂,曉置重典,嵩故寬假之。---《明史》
誰沒事兒願意去做強盜呢?還不是被世道給逼的麼?汪直是安徽人,本來是個守法的好公民,不偷不搶,搞一些正常的海外貿易。
這在當時來看,汪直這樣的人就算是地方上的能人了。畢竟明朝一直盛行禁海令,沒點本事的人不會去搞海外貿易,一旦賠了連哭的地方都沒有。
汪直當時的生意搞得很好,他跟自己的幾個朋友一起到廣東地區做海外貿易的生意,掙了不少錢。此後為了利潤的擴大化,開始經營硝黃絲棉等違禁貨物。在日本、暹羅等國家,都有汪直商隊的蹤影,人家也願意跟汪直做生意,畢竟明朝物產豐富,他們的貨物來源是不用發愁的。汪直掙了錢以後,在國內外的地位也是不一樣了,尤其是在日本地區,汪直得到了日本戰國大名松浦隆信的邀請,在日本建設了自己的貿易基地,並且長期在此地定居。這要是換成是現在,那絕對是一個名利雙收的例子,汪直會被吹捧成為當代企業家的標杆,是一個敢闖敢幹的好男兒。可當時是在明朝,而且他遇到了最霸道無理的嘉靖皇帝,汪直的運氣可就沒那麼好了。在汪直的努力之下,他成為了嘉靖朝最大的倭寇之一,儼然成為了國家公敵。
這麼一個大鐵鍋背在身上,汪直是有家難回,索性就加入了日本,甚至連名字都改成了日本人的名字。可以說這跟嘉靖朝禁海令一刀切是有很大關係的。
02明清都有禁海令,嘉靖朝是最嚴重的。
有人說,這不對啊,當年元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禁海令,為什麼到了嘉靖朝倭寇才會那麼猖獗呢?
當年元朝設立禁海令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想要徵服日本,卻沒有這個能力,索性就把自己給關了起來。這種禁海令其實是一種十分表面化的東西,並沒有嚴格實施。
初,明祖定製,片板不許入海。承平久,奸民闌出入,勾倭人及佛郎機諸國入互市。閩人李光頭、歙人許棟踞寧波之雙嶼為之主,司其質契。勢家護持之,漳、泉為多,或與通婚姻。假濟渡為名,造雙桅大船,運載違禁物,將吏不敢詰也。或負其直,棟等即誘之攻剽。---《明史》
後來朱元璋登基稱帝以後,也開始搞禁海令,那是因為當年福建沿海地區的外貿商人,常常資助朱元璋的對手張士誠、方國珍。為了保證這種情況不會對他的帝國有影響,老朱自然是要發起禁海令的。
其實朱元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倭寇。因為過去合法的商人,到了老朱嘴裡就成了倭寇,人家當然也不願意。著名的胡惟庸案子中,就曾經有過倭寇與之聯合的情況出現。朱元璋為此甚至下達了寸板不準下海的嚴令,簡直又是在開歷史倒車。
朱棣奪取了皇位以後,其實禁海令一度就鬆弛了下來。他本人甚至讓鄭和多次下西洋,海外貿易的局面也得到了緩解。雖然表面上還是不準民間貿易,可是也沒有嚴令禁止。
此後一直到嘉靖朝,禁海令再次恢復,尤其是到了嘉靖朝時期,禁海令達到了巔峰。因此嘉靖朝的倭寇也最多最猖獗。
自從禁海令開始實施以後,明朝的民眾們就一直在想各種辦法做出抵抗。沿海地區的百姓們常年靠著海外貿易過活,卻也成為了泡影,他們當然不甘心。
03倭寇不是戚繼光給滅掉的。
在我們的歷史上,很多人一再強調戚繼光抗倭的偉大成績。不過當我們知道最大的倭寇就是明朝人自己的時候,會不會感到很意外呢?
因為有禁海令,所以倭寇根本就沒辦法徹底消除。因為沿海地區的百姓,對海外貿易的依賴,就好像農民對自己土地上莊家的依賴是一樣的。
世人濱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幾也,大抵非為生於海,則不得食。海上之國方千裡者,不知其凡幾也,無中國續綿絲帛之物.則不可以為國。御之怠嚴,則其值愈厚,而趨之愈眾。私通不得,即掇奪隨之。昔人謂;弊源如鼠穴,也須留一個,若還都塞了,處處俱穿破。意正如此。---《條陳善後未盡事宜以備遠略以圖治安疏》
只要禁海令存在一天,那麼倭寇就永遠都無法解決,這是鐵一般的事實。戚繼光靠著那點人馬,殺不完想要海外貿易的人。
那麼倭寇是怎麼就無緣無故消失了呢?這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第一,在隆慶皇帝上臺以後,宣布取消禁海令。從那個時候開始,明朝沿海百姓可以自由進行海外貿易,史上稱之為隆慶開關。第二,日本戰國時代結束。日本過去處於小國林立的狀態,一部分小國是支持倭寇的行為的,而伴隨著日本戰國時代的結束,豐臣秀吉一統日本以後,倭寇的情況也減輕了不少。這兩件大事都發生在那個時期,所以倭寇在政策的改變之下,逐漸消失了。如果汪直還能活到那一天的話,或許他也會後悔幹嘛要跟明朝真刀真槍地幹了。
總結:倭寇的確是禁海令造成的。
禁海令嚴格的時候,倭寇就猖獗,禁海令鬆弛的時候,倭寇就低調。禁海令被廢除以後,倭寇也跟著消失了。
其實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得出來,倭寇和禁海令之間的關係,那是捆綁銷售的關係,而且兩者是成正比的關係。
由此可見,朝廷的政策對民間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我們身邊其實也在發生,一個頭盔罰款的消息引發了全民搶購頭盔的熱潮,頭盔為此成了口罩一般價格瘋漲的物件。
可是當只罰摩託車不戴頭盔的消息傳出來以後,囤積居奇的二道販子們,可就都傻了眼了,頭盔價格早晚是要恢復理性的。別再讓水果攤、小賣部、超市全都掛滿了頭盔了。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