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國以來,逐步受到日本人的侵擾,這些日本人被稱為「倭寇」。他們長期組織武士在中國與朝鮮沿海地區劫掠,危害百姓,又進行走私貿易,對明朝及造成很大的危害。那麼,這些倭寇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漂洋過海來明朝幹壞事?
早期倭寇主要來源
早期的倭寇並不是特別強大,對國內也不至於造成很大危害,因為他們的成分主要是日本九州沿海的莊官、失業人民等。
為什麼主要是九州地區?因為九州地區是日本出外海的重要海上通道,也是最接近明朝、朝鮮的海上通道。日本人與西方國家的交流也是通過九州,該獨特的地理位置使九州人可以出海踏足其他國度,而鐵炮、教會等舶來品傳入日本也主要通過九州。
日本當時處於分裂內戰時期,各地人民、軍隊想要離開領地以及逃離日本並不容易,只有佔據特殊地理位置的九州人最有條件。
侵略中國的原因
其實倭寇也不是真的很想來中國幹壞事,他們也是迫不得已,如果還能在日本作亂,那他們也不至於飄洋過海。
最早的倭寇是由於14世紀初的日本正處於南北朝分裂時期,封建諸侯割據,互相攻戰,爭權奪利。
南朝的日本人在長期戰亂中失敗,成王敗寇,他們既然失去了在國內爭霸的條件,那要想活著,就得向勝利者臣服。
可是,在他們的角度,雖然失敗了,但依舊不願意投降,但死又心有不甘,這就頭疼了,古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在勝利者的土地下生存,那就必須稱臣。
可不願意被殺,又不願意臣服,那該怎麼辦?「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唯一的出路就是離開日本,於是就漂洋過海去到離日本較近的土地——中國、朝鮮,去新的世界生存。
在戰爭中失敗的部分日本南朝封建主,就組織剩餘的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劫燒殺的海盜活動,其實就是海盜了,在中國歷史上被稱之為「倭寇「。
來到明朝這邊,初始還沒人意識到危害,那就可以作為日本商人身份進行貿易、走私,到了摸清明朝底細後,這些日本人的野心又藏不住了,就開始了沿海地區的劫掠,幹盡壞事,打算積聚實力返攻日本,甚至攻打明朝。
但是,大明朝豈是紙老虎?這些日本的散兵遊勇掀不起多大波浪。朱元璋加強海防,使倭寇怎麼也搞不起大事,到了永樂大帝時期,明軍直接在遼東望海堝全殲倭寇,為沿海地區重新帶來平靜,海防也較為穩定。
日本戰國的推動下,倭寇捲土重來
從明朝嘉靖後,日本國內開始進入戰國時代,也是日本最混亂、最沒底線的時代。
在日本戰國大名的支持下,日本倭寇再次來的明朝侵略,這次與以往不同,不單是平民、浪人、商人,還有一定數量的日本軍隊,配備精良的船隻、武器裝備,甚至還有部分訓練有素的武士。
這就對沿海地區的傷害更大,不少村莊被洗劫一空,甚至有部分海防軍隊被消滅、城池被佔領,儼然就是要攻佔明朝的領土。
不僅如此,倭寇還與中國的海盜勾結,對中國沿海地區的形勢更加清楚,勢力也更加強大。
如與王直、徐海等大海盜都與倭寇勾結,在江浙、福建沿海地區無惡不作,侵略村莊,導致該時期的明朝東南倭患嚴重,而明朝的腐敗也為倭寇作亂推波助瀾。
倭寇為了另謀出路來到中國,可是他們壞事做盡讓明朝人民深惡痛絕,最終難逃全殲,以平定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