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間,倭寇橫行東南沿海,給沿海百姓帶來無盡的災難,百姓死傷無數。被激憤的中國人民紛紛組織起來,紛紛反抗倭寇的侵略,然而這場倭寇之亂卻遲遲無法結束,直到戚繼光、胡宗憲、俞大猷等抗倭名將的出現。
說到抗倭名將,第一反應就是戚繼光,他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蹟,對戰倭寇,都以極小的代價獲得全勝。要知道有很多的倭寇都是日本的浪人,戰鬥力很強悍,而且能打贏就趕盡殺絕,打不贏就趕緊跑,妥妥的遊擊隊,甚難消滅。
那麼戚繼光又是如何徹底剿滅倭寇的呢?單單靠自己的軍事才能是遠遠不夠的,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卓越的軍事才能
已經成為四品武官的戚繼光,收拾行囊,前去參加嘉靖二十八年的武舉鄉試,一舉中第,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武舉人。第二年,戚繼光再接再厲,前往北京參加會試。不巧,俺答來了,「庚戌之變」爆發,戚繼光因為《備俺答策》被賞識派去守邊界三年。
也就是在這三年中,戚繼光每日研究《孫子兵法》,本著批判性吸收,取其精華,終得兵家之奧妙,成為一個卓越的軍事家。
精心挑選的士兵
戚繼光也被胡宗憲所賞識,被授予寧紹臺參將的職位。戚繼光剛到任一個月,倭寇就前來浙江慈谿搶掠,戚繼光十分高興,終於可以與倭寇大戰一場。
一場莫名其妙的戰役就此開始:
1、戚繼光觀察地形、布置謀劃、安排攻擊隊形,然而沒有人執行他的命令,士兵都跑光了,倭寇緊追不捨。
2、戚繼光跑到高地,三箭擊垮倭寇的心理防線,倭寇停了下來。
3、士兵看到倭寇不追了,立刻回頭追擊倭寇,追了一段之後,陸續開始自動返回。
這就是當時明軍的表現,任你是不世出的軍事奇才,也無法打勝仗。於是戚繼光提出訓練士兵,胡宗憲給了他三千人,這支重新訓練的新軍四戰四勝,最終在嘉靖三十七年的岑港之戰中,希望破滅。由此,戚繼光也找到了關鍵因素——士兵。
在一次因事出公差結束後,偶然路過義烏,目睹了一場載入史冊、歷時四個月的打架鬥毆。
戚繼光連夜求見胡宗憲說道:「若準我在義烏徵兵四千,倭寇之亂必平」,胡宗憲同意了。
戚繼光開始了高標準的徵兵:
混跡市井、性情狡詐之人不可用花拳繡腿之人不可用年過四十之人不可用鑽牛角尖之人不可用好高騖遠之人不可用白淨膽小之人不可用曾任職政府、諳熟官道之人不可用身強體壯、氣力過人者當用目光有神、長相樸實者當用行動敏捷、手長腳長者當用畏懼政府者當用面有福相、三十歲左右者當用一支不畏生死、服從命令的新軍就此形成。
幾乎毫無破綻的陣法
雖然經過嚴格的訓練,新軍也具備極強的戰鬥力,但幾次與倭寇的遭遇戰,卻都是以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方式擊敗敵人,因為倭寇的戰鬥力也是極其強悍的。
戚繼光為此極其苦惱,遲遲找不到解決的辦法,這時唐順之來到了浙江,戚繼光從唐順之那裡獲得了一本書——《武》,批判性吸收了唐順之的理論。創造了幾乎毫無破綻的陣法。
鴛鴦陣:
最前為隊長
次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並配有標槍、腰刀
再二人執狼筅,每隻狼筅長約三米
其後四名長槍手
短刀手斷後
三才陣:
最前為狼筅兵
次兩名長槍手
盾牌和短刀手斷後
五行陣:
最前二人一執,一執盾牌
次為隊長
其後兩名長槍手
短刀手斷後
此三陣成為倭寇揮之不去的噩夢,最終徹底剿滅倭寇。
作戰訓練間隙,戚繼光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闡述了選兵、編伍、操練、出徵等理論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