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抗倭用了多少年?14年、10年還是8年?

2020-12-14 指縫間的歷史

戚繼光抗倭的時間一直都存在爭議,有14年,10年,8年等多種說法,其實,我們只要捋清其中幾個關鍵節點,答案就會一目了然。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戚繼光得到張居正推薦,進署都指揮僉事,受命到山東備倭,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營二十五個衛所,期間倭寇見戚繼光防備嚴密,不敢進犯山東。

嘉靖三十四年,戚繼光被調往浙江抗倭,先後發生了龍山所之戰,岑港之戰等。

期間,戚繼光還訓練了一支部隊,戰鬥力尚可,但軍紀太差,所以戚繼光決心重新招募和訓練一支部隊。

嘉靖三十八年,戚繼光外出辦事,遇到義烏礦工和鄰縣人打架,九月,到義烏招募3000礦工,進行嚴格訓練,寧波知府譚綸為了讓戚繼光專心練兵,主動承擔所有戰事。

嘉靖四十年五月,經過兩年多的嚴格訓練,義烏礦工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被稱為戚家軍。

同月,倭寇大舉進犯浙江,戚家軍與倭寇13戰13捷,殲滅5500多倭寇,取得台州大捷。

隨後幾年,戚家軍陸續攻破橫嶼島、牛田、林墩倭寇巢穴,取得平海衛大捷,解仙遊之圍,殲滅蔡丕嶺倭寇,基本掃清了福建和廣東倭寇。

嘉靖四十四年,戚繼光和俞大猷會師,攻破廣東最後一處倭寇巢穴南澳島,俞大猷追擊殘餘倭寇,戚家軍留在廣東,此後未與倭寇作戰。

嘉靖四十五年,明軍將領湯克寬率軍消滅逃到安南的倭寇首領吳平,歷時十多年的「嘉靖大倭亂」落下帷幕。

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戚繼光奉命調往北方防備韃靼。

戚繼光抗倭的時間,有人從戚繼光從山東備倭時算起,有人從戚繼光到浙江後算起,還有人從戚家軍組建完畢之後算起。

同樣,結束的時間,有人從隆慶元年戚繼光調往北方作為結束,有人以南澳島之戰作為結束,有人以嘉靖大倭亂落幕作為結束。

每個人按照各自所理解的起始和結束標準來計算,結果自然不一致,必定會產生爭議。

如果計算廣義的抗倭時間,應當從戚繼光到山東備倭算起,到離開東南沿海前往北方為止,共計14年。

如果僅僅計算與倭寇作戰的時間,則從戚繼光調往浙江算起,到南澳島之戰為止,共計10年。

居然還有人從戚家軍組建之後算起,實在是莫名其妙,難道之前的幾年,戚繼光是在浙江度假嗎?

不過,戚繼光在山東駐守的兩年和南澳島之戰後的兩年,雖然未與倭寇交戰,但一直在防備倭寇襲擾的第一線,期間盡職盡責,勞苦功高。

戚繼光曾寫道:「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而且,隆慶開關之後,依然有小股倭寇,時不時騷擾一下沿海,直到崇禎年間,倭患才徹底斷絕。

這四年的時間,也應當算做抗倭,所以,戚繼光抗倭一共14年!

相關焦點

  • 此人是抗倭名將,殺的倭寇不比戚繼光少,卻被世人逐漸遺忘了
    明朝末期,倭寇來犯,戚繼光等人奮起抗戰。或許是因為戚繼光、俞大猷的名氣太大,讓世人遺忘了另一個抗倭名將譚綸。他與戚繼光、俞大猷等人齊名,與戚繼光並稱為「譚、戚」,還是明朝的傑出的戲曲家。譚綸殺的倭寇不比戚繼光少,甚至還可能比他多。
  • 萬曆抗倭時期,朝鮮曾把戚繼光的著作當作練兵的教科書
    登州衛世家出身的戚繼光,是明代著名的抗倭將領。他不僅在戰場上屢立戰功,在著述方面也頗有成就,《練兵紀實》和《紀效新書》就是他的兩部代表作,講述的主要就是他抗倭以及守邊的心得。這兩部書不僅在國內很有名氣,甚至在朝鮮半島也曾風靡一時。在明代李氏朝鮮王國的官方史料中,就提到這一事情。
  • 同樣是抗倭名將,為何戚繼光被尊為民族英雄,俞大猷卻無人問津?
    提到明代著名的抗倭將領,相信大家一定會想到戚繼光吧!誠然,戚繼光帶領戚家軍立下戰功無數,東南沿海一帶也正是在他的保衛下才能免受倭寇侵犯,被稱為民族英雄實至名歸。不知大家是否聽說過俞大猷呢?當年的他與戚繼光合稱為「俞龍戚虎」,帶兵作戰的本領比戚繼光還略高一籌,可讓人深感不解的是,戚繼光享譽無數,俞大猷的事跡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何?說句實在話,如果論戰功,俞大猷的功績可是戚繼光比不上的,雖說俞大猷一生沒做過大將軍,但他可是從嘉靖二年至嘉靖四十五年一直奔赴在抗倭前線的人,手下也有一支驍勇善戰的「俞家軍」。
  • 抗倭名將戚繼光究竟是靠什麼剿滅戰鬥力極強的倭寇?
    被激憤的中國人民紛紛組織起來,紛紛反抗倭寇的侵略,然而這場倭寇之亂卻遲遲無法結束,直到戚繼光、胡宗憲、俞大猷等抗倭名將的出現。說到抗倭名將,第一反應就是戚繼光,他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蹟,對戰倭寇,都以極小的代價獲得全勝。要知道有很多的倭寇都是日本的浪人,戰鬥力很強悍,而且能打贏就趕盡殺絕,打不贏就趕緊跑,妥妥的遊擊隊,甚難消滅。那麼戚繼光又是如何徹底剿滅倭寇的呢?
  • 他才是名副其實的抗倭名將,殺的倭寇比戚繼光還多,可惜少有人知
    最初剿滅明軍的效果極不理想,後來出現了幾個抗倭名將,後來才得以扭轉,最後完全消滅。要說抗倭名將當推戚繼光和戚家軍,還有俞大猷。但據史書記載,還有一個人——譚綸。儘管,譚綸的曝光率不高,但在三人組裡,他卻是最高的,而且曾經是另外兩個人的上司。特別是與戚繼光二人一起度過了一段艱難而光榮的歲月。文官譚綸,是明代政治制度的一個縮影。
  • 「威鎮海門」的戚繼光
    倭寇退去,留下屍橫遍野,一片狼藉,整個崇武,只剩下10戶人家。痛定思痛,當局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決定修建崇武城,以加強海防。城牆全用白色花崗條石砌築,抽漳州十縣壯丁1304名戍此防倭,形成較為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又從安徽等省調來千戶、百戶、鎮撫等十幾名官員並隨帶家眷入籍定居。從此,軍民據城抗倭患,守衛家園。
  • 此刀是中國十大名刀之一,戚繼光為其寫了刀法,成了明朝抗倭利器
    苗刀不僅僅歷史悠久,也有著出色的實戰能力,真正讓苗刀揚名立萬的,就是明朝的抗倭名將戚繼光了。是他把苗刀推向了頂峰。明朝時期倭寇侵襲我國的沿海地區,戚繼光率軍抗倭,但是當時倭寇使用的日本刀,是從來沒有見過的武器。日本刀是雙手刀,以劈和砍為主要攻擊手段,再配上靈動的身法,讓明朝的軍隊吃了很大的虧,對日本刀也非常忌憚。
  • 14場戰役戰損比1:100,戚繼光獨門鴛鴦陣,曾是日寇心中的夢魘!
    戚繼光畫像那麼歷史上的戚繼光究竟有多厲害呢?接下來小編就通過他的抗倭戰績來給大家仔細剖析一下,當年巔峰時期的戚家軍到底強到了什麼樣的程度!首先,從戚家軍巔峰時期的歷史戰績來看。據統計,戚繼光所領導的戚家軍在巔峰時期之時,一共和倭寇打過14場非常經典的戰役。
  • 戚繼光抗倭作戰中,真的為了嚴明軍紀靜啊自己的兒子戚印斬首嗎?
    根據《戚繼光墓志銘》的記載,戚繼光的正室夫人姓王,野史上說她"威猛,曉暢軍機,常分麾佐公成功" 。看來也是個厲害角色,據說,戚繼光非常害怕她,戚繼光比較有名的「懼內」,說的就是戚繼光比較怕這個王氏。王氏的一生只有一個女兒,她早年生的幾個兒子都在幼年就夭折了,也就是說傳說故事中,戚繼光斬殺的兒子戚印不是王夫人所生。
  • 方友德:戚繼光橫嶼平倭第一捷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股在浙江受到當地軍民有力打擊的倭寇流竄並佔領了此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致使橫嶼百姓民不聊生。而朝廷派出的抗倭軍隊已三次在此吃了敗仗。兩年後,戚繼光率領他的戚家軍收復了被倭寇佔據了三年之久的橫嶼島。這次殲倭大捷被後人稱之為明代抗倭「第一奇捷」,絲毫也不誇張。
  • 明朝名將戚繼光,為何將兒子就地正法,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
    然而當倭寇已經逼近城門之時,一介文官出身的戚繼光拿起了刀劍,搖身一變成為了朝廷的武力幹將,從此踏上了抗倭之路。抗倭大戰戚繼光小的時候家裡很窮,但是他十分好學,很小就可以熟讀儒經和史籍。到了1544年,戚繼光便正式繼承家裡祖上傳下來的職位,負責登州指揮一事。從此,戚繼光便開始了自己與倭寇長達幾十年的戰鬥。
  • 抗倭名將時隔三百年,依然取小鬼子性命!
    明朝中期,來自島國的倭寇成規模的入侵我國,沿海地區幾乎變為抗倭的戰場,倭寇四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當時的朝廷也是迫於倭寇的肆虐於是派出大量軍隊圍剿,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戚繼光,戚繼光開始率領朝廷的軍隊圍剿倭寇,但是無奈朝廷軍隊戰鬥力不敵倭寇慘敗,於是戚繼光自己組建了一支專門抗倭的軍隊——戚家軍!
  • 專家:戚繼光的盔甲竟是紙糊的
    引發軒然大波,有專家表示:這不足為奇,戚繼光的盔甲也是紙糊的。 2004年,貴州鳳岡縣田家寨在修築堤壩時,挖出一個古墓,這個古墓是清朝時期的,墓葬中有許多武器,確定墓主是個武將。
  • 戚繼光抗倭很厲害,他的武功到底有多高,從他的練兵方法可知一二
    眾所周知,戚繼光是中國最出名的抗倭將領,打的日本狼人,此後的300年間,不敢進入大陸。他功績、生平,歷史文獻中都有很多的記載,可是如此能打的一位將軍,他的武功到底有多高呢。從戚繼光的家室傳承來看,他的父親、祖父,都是武將,家傳武功也相當的複雜,有長劍,槍,單刀,雙刀,弓箭等等,可是說完全符合武將世家的風範。
  • 王直:被稱為「海賊王」的男人,成就戚繼光民族英雄之人
    他與戚繼光沒有任何碰面的機會,為何有成就了戚繼光民族英雄的美名?當然,日本政權的不穩定,導致日本的朝貢也時有間斷,到了明朝嘉靖年間,居然在寧波發生了日本使者的爭貢事件,嘉靖皇帝也怒了,徹底不和「貪心」的日本統治者玩了,明朝的大門也就不向任何日本人敞開,日本的商船無法靠近明朝東南沿海的港灣,但是生意還是要做的,所以日本商人選擇與走私者合作,將貨物販賣到明朝
  • 抗倭名城 浙江金鄉
    2012年,金鄉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7.85億元,比上年增長6.40%。財政總收入1.16億元。人均純收入12 062元,同比增長10.24%。農業總產值7.24億元,同比增長36.27%。糧食播種面積3.56萬畝,同比增長8.79%;總產量1.39萬噸,同比增長10%。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76家。
  • 從戚繼光到皇太極——國博明清刀劍展陳精品
    一、明代「登州戚氏」軍刀據國博老網站介紹,該刀通長89釐米、柄長16釐米,這把軍刀上部刻有「萬曆十年,登州戚氏」8字,是戚繼光任薊鎮總兵官時鑄造的。國博所藏「登州戚氏」軍刀及其銘文戚繼光(公元1528年-1587年),字元敬,山東登州(今蓬萊)人,17歲承襲登州衛指揮僉事,後調浙江都司參將。嘉靖末年,中國東南沿海倭患嚴重,戚繼光奉命前往抗倭。
  • 名人故事:戚繼光誦經超度士兵
    臨海古城內抗倭名將戚繼光塑像(圖片來源:資料圖片)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1528—1587),字元敬,號南塘居士,是定遠(今屬安徽)人,另一說則是山東蓬萊人。嘉靖年間,戚繼光世襲受職登州衛指揮僉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調浙江充參軍,召募金華、義烏兵三千,以鎮守三江(即太湖下遊的吳淞江、東江、婁江),教以戰法,數敗倭寇,當時人稱為「戚家軍」。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福建,戚繼光奉命去支援,大獲全勝。
  • 民族英雄戚繼光的詩,甘於奉獻精忠報國,抗擊倭寇,留下經典詩篇
    但是到了明朝這些海上的強盜越發的無法無天,使得初期許多官員在海上慘遭劫持,這讓朱元璋勃然大怒,於是派戚繼光遠赴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對盤踞在那裡的倭寇進行打擊。戚繼光不光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他還是一位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由於擁有豐富的抗擊倭寇的經驗,使得詩人對這場保衛祖國的戰爭充滿了個人情懷,他也因此在這時期創作了許多名垂千古的詩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欣賞一首來自明朝詩人筆下抗擊倭寇的詩篇《望闕臺》。《望闕臺》明代:戚繼光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 戚繼光:中國古代超一流指揮官,無愧於 「封侯非我意」的誓言
    戚繼光的抗倭戰績是最有名的,但是其實他對於明朝的貢獻來說,抗倭並不值得大書特書,因為倭寇之所以囂張,一方面是因為南方的軍備實在是太差,衛所的士兵已經成了農民和工匠,你讓這些人去打倭寇還不就是送人頭嘛。所以戚繼光一旦招募士兵,按照兵法訓練成軍之後,戰績十分可觀,但說到底就是正規軍打流寇的,甚至流寇都算不上,流寇好歹有個半軍事化管理呢,倭寇大概就是山賊級別吧。後來崇禎年代的洪承疇、孫傳庭、盧象升等,哪個殺流寇殺的比戚繼光殺的倭寇少了?戚繼光真正的貢獻在於兩點:第一,他寫了兩部兵書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