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航母」在中國,晚清為何敗給英國海軍?明朝責任不小!

2020-12-15 歷史裡的女人

提起航母,大家都知道中國在2012年才有了第一艘航母「遼寧號」。「遼寧號」是在烏克蘭的瓦良格號改建而成的,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於2019年12月17日出爐,這就是「山東艦」。

遼寧號

事實上,中國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航母」出自明朝,它就是鄭和下西洋的寶船

中國對海洋的探索可追溯至唐朝,比歐洲要早近2000年,鄭和的寶船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隻,航海隊伍也最完備。

中國有強大的造船技術和豐富的探索經歷,但卻在晚清時完敗英國海軍,這除了慈禧的問題,明朝皇帝也有責任,為何這麼說呢?

01

公元1405年至1433年,鄭和先後七下西洋,橫跨印度洋,遍訪亞非三十餘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航海之最。

但是關於鄭和下西洋所用的船隻航海路線至今仍是個謎

根據《客座贅語》卷一中《寶船廠》和《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的船隊最大的船長約150米,寬約61米,排水量約在2萬噸以上,主桅杆72米,相當於24層樓高,在現代相當於一艘航空母艦

鄭和的船隊共有官校、旗軍、勇士、士民、買辦、水手共27870餘員名,可惜,這樣一個龐然艦隊,其航海檔案卻被明政府毀之一炬

鄭和下西洋

02

船隻去了哪裡,是被焚毀還是截斷沉海,直到現在依舊一無所獲

為什麼要毀了鄭和下西洋的檔案呢?檔案被毀,與我國歷史上的航海發展又有什麼關係?

這件事還要從明成祖朱棣奪權開始說起

明成祖朱棣發動政變,奪了朱允炆的皇位。正是他在位時期,下令鄭和下西洋,其目的不是為了貿易,而是為了找人炫耀國威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朱棣派鄭和下海一邊找尋找惠帝朱允炆,一邊嘚瑟明朝雄威。

說是嘚瑟,一點不為過,鄭和前後花了600萬兩白銀,別人下海經商,鄭和下海散錢,誰尊明朝為正統,必須打賞。

秉承著大國慷慨風範,進貢國給明朝一毛,明朝能還其十塊,就是有錢又大方。

明成祖

03

鄭和花了不少銀子,這在明朝早期根本不是個事兒,但是嘉靖上位後,朝政衰敗,明朝皇帝的錢包開始癟了。

這時候,有人提出要炫耀國威,效仿鄭和。剛一提出,兵部尚書劉大夏立即站出來了。

劉大夏認為鄭和下西洋,除了費錢沒有任何好處,「軍民死者亦以萬計,縱得珍寶,於國何益」?於是他衝進檔案館,一把燒了鄭和下西洋的海圖和寶船的設計圖

所以第一次大規模的航海為中國人留下的印象可不怎麼好,鄭和消耗國庫,生產價值為負,實在是幹不下去了!

嘉靖帝

04

皇帝們看到的沒錢,鄭和是怎麼看待出海這件事的呢?

鄭和曾和明仁宗朱高熾說:「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這覺悟不知比明成祖和嘉靖高了幾倍!

明仁宗是明朝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明君,如果他在位能長一點,說不定鄭和的建議就能實現,大明王朝或許可以開啟海上帝國模式

只可惜明仁宗在位只有短短十月,鄭和的理想也終究沒被實現。可見當局者的格局太小,導致我國剛剛發展起來的航海之路被堵死了。

明仁宗

05

但是,正如鄭和所料,可置海洋於不顧,華夏危矣。第一個來威脅的就是倭寇。

元末明初之際,日本發生內亂進入了「南北朝時代」。很多日本武士、商人都下海做了海盜,這一群體不斷騷擾中國海岸線,他們被稱作「倭寇」。

不過當時中國國力強盛,倭寇也起不了什麼大風浪,但當日本進入戰國時代後,數十國開始混戰,戰鬥力升級的武裝起義開始不斷騷擾中國沿海一線。

倭寇的武力值晉升好幾倍不說,還趕上明朝衰敗的中後期,國力甚微幾乎對抗不了倭寇。

倭寇實際上並不是日本政府所為,這些倭寇是自發組織的海盜,甚至有中國人混跡在裡面,在沿海市舶地區大肆搶劫。

基於這一點認識,明政府下達了「倭患起於市舶,遂罷之」的政策,明政府的這一項舉措就是明清時代閉關鎖國的雛形

倭寇劇照

06

到了清朝時期,清政府為了防止東南海域的各路敵人,堅決施行禁海政策,這種消極防禦戰略延續了幾百年。

就是這短短的幾百年,讓中國的航海遠遠被歐洲各國所超越。

就在歐洲掌握了先進的航海技術後,便開始了瘋狂的殖民掠奪,兩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才意識到海上政權的利害,慌忙開始辦洋務,購買火炮。

但在晚晴搖搖欲墜的政治中,意識崛起時已經是垂死掙扎

慈禧太后

我國是個擁有3.2萬公里海岸線的國家,海軍戰隊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但因為種種原因,歷史上吃了很多虧

所以,我們還是應該以史為鑑,積極探索和發展海軍力量,早日成為海洋強國,不知小夥伴們覺得這一天還要多久呢?

相關焦點

  • 英國航母出現嚴重故障,英海軍「放鴿子」:暫時不去圍堵中國海軍
    英國曾宣布,2021年初,將出動「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至南海,與美國、日本展開「遏制中國獨斷激進行為」計劃的軍事演習。日前,日媒還就此事進行報導,聲稱英國航母將前往西太平洋等地展開行動,與美日海上勢力一同圍堵中國海軍。
  • 欲從印度回購競技神號遭拒,英國為何放不下這艘60年前的航母?
    英國Hermes Viraat Heritage Trust基金會上書詹森,希望在英印兩國領導會晤時提出回購維拉特號航母,原英國皇家海軍「競技神」號航母。因為該航母已於2017年從印度海軍退役,並被印度公司以廢鐵價格收購準備拆解,英國基金會希望購回此航母改做博物館但遭到該公司拒絕,因此向首相提議出面買回「競技神」號航母。
  • 日本海軍為何不敵英國,擁有航母卻質量一般,都是壓榨索取的
    兩者海軍的實力取決於兩國對海軍的需求,和不同的作戰想定。空泛的談所謂實力是沒有意義的。以航母為例,日本的航母雙層機庫,開放式非裝甲甲板(大風除外),那是因為太平洋低海況,島嶼分散缺乏密集的岸基航空基地。這種情況下,航母的穩心高無所謂。
  • 「面對中國,英國航母沒有優勢可言」
    文 | 郭媛丹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環球時報」(ID:hqsbwx),原文首發於2020年12月6日,原標題為《「面對中國,英國航母沒有優勢可言」》,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今年10月份,「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在北約演習中正式組建航母戰鬥群 ,其航母艦載機編隊由英國皇家空軍和美海軍陸戰隊組成。事實上,這並不是有關「英國派遣 『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群到亞太地區」的首次發布,早在今年7月份,《泰晤士報》就報導,英國政府正考慮把「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部署在「遠東地區」。如果計劃得以實施,該航母將參加同日本和美國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
  • 2艘航母同時開工!這才是真正的海軍強國,哪怕英國也趕不上
    而能夠獨立建造航母的國家更是稀少,只有中美英法以及日本而已,哪怕是俄羅斯也不具備這個能力,可見航母的技術和建造難度有多高。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卻依舊有國家可以同時開建兩艘大型航母,很多人猜測是英國,不否認英國之前確實是同時開建了兩艘航母,其海軍軍工業還是非常強大的。
  • 有人說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的燃氣輪機很牛,為何?
    英國海軍二戰之後發展的新航母,都是依靠燃氣輪機作為動力,這在世界各國海軍中極為罕見,要知道,另外4個常任理事國,也就是美俄中法,可都是蒸汽輪機航母。英國從二戰後發展的第一種航母「競技神」號輕型航母開始就是燃氣輪機,「無敵」級輕型航母也是燃氣輪機,到現在「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依然是燃氣輪機,尤其是現在「女王」級使用的MT-30燃氣輪機,更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艦用燃機。
  • 電磁彈射航母加空警-600,必將讓中國海軍戰力成倍躍升
    1982年,阿根廷軍政府出兵佔領馬爾維納斯群島,隨即,英國派出遠洋艦隊去奪島,戰爭爆發。5月4日,阿根廷發現了英國軍艦,隨即出動2架法制「超軍旗」飛機進行掠海飛行,在離目標42.5千米時,發射了「飛魚」反艦飛彈,隨即,英國皇家海軍的新型的「謝菲爾德」號飛彈驅逐艦被擊沉,而當時英國安裝在艦艇桅杆上的雷達對飛機的探測距離僅為30-35海裡,所以根本沒起作用。
  • 英國航母在泡水,法國新航母剛立項,還有中國003型航母呢?
    英國航母的情況大家最先想到的估計都是英國海軍那艘著名的「威爾斯親王」號航空母艦因為前段時間輔機艙漏水、不得不重新停靠碼頭排故的事故。伊莉莎白女王級和45級驅逐艦因此,大伊萬認為,雖然說英國皇家海軍這一會兒嚷嚷著要來東亞西太地區刷存在感、一會兒又說航母壞了來不了了。這麼一件事兒,從戰略上來說可以被視為英國試圖重新追求「全球影響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與本家大侄子美國調整步伐的體現。
  • 英國皇家海軍的伊莉莎白級航母,在國際上處於什麼等級?
    英國是最早研發建造航母的國家,上世紀初就開始裝備航母,並且在二戰時期應用航母,這些航母參與了不少戰爭。從最初的「競技神」號航母首次應用封閉式艦艏,到二戰後期提出航母斜角甲板理念,再到冷戰中期開創滑躍航母時代和輕型航母時代的無敵級輕型航母,乃至於21世紀推出的雙艦島航母伊莉莎白女王級,英國對於航空母艦的設計一直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獨到理解和創新。
  • 明朝海軍曾世界第一,屢次擊敗西方海權強國,為何會被西方趕超?
    而中國的清王朝走向覆滅,固然有自身的原因,但是外部海權國家的殖民運動,同樣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時至今日,海權國家依然是世界軍事格局的主導者,美國依靠著十餘艘航母,一舉奠定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中國明朝海軍世界第一在歐洲大航海時代沒有開始前,明初時期的中國海軍,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 英國專家:中國航母還不如英國,但等有了彈射器和殲20……
    國產航母山東艦的服役,引起了全世界海軍研究者的高度關注,其中當然少不了最老牌海上霸主英國。英國研究者詳細分析了山東艦的主要技術參數,還把她與伊莉莎白女王級進行了對比。下面就是原文。但是,中國航母的全寬度滑躍甲板不允許其像美國、法國和義大利航母那樣,讓飛機停放在前甲板上。艦島前方是兩架殲-15的系留裝置和導流板,可以快速起飛。但是要想把其他戰鬥機滑行到前甲板上然後放飛,速度就會比較慢。在英國航母剛剛完成的「威斯特蘭19」部署行動中,單跑道滑躍甲板允許飛機停放在前甲板上。而且F-35B作為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具有較高的運行效率,體現出專為這種飛機而設計的航母具有高效率。
  • 從沉沒124年的「經遠艦」背後 了解近代化大幕下的晚清海軍
    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轉捩點,它給中國人內心情感的衝擊要遠遠大於戰爭本身對中國所帶來的影響。原本以天朝大國自居的中華帝國,竟然敗給了「蕞爾小國」日本,在當時的中國人看來,這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的。
  • 有了遼寧艦和山東艦,海軍實力大增,中國為何要加快航母發展?
    目前來看,中國作為擁有雙航母的國家,自從遼寧艦正式服役開始,中國也迎來了航母的新時代,而且目前的第3艘航母也在積極的研發當中,很快會建成,有了遼寧艦和山東艦,海軍實力大增。中國作為熱愛和平的國家,為何要加快航母的發展呢?又是出於何種需求 ,才會繼續生產航母這種龐然大物呢?
  • 航母山東艦,中國第一艘「成熟航母」,開啟藍水海軍未來
    而英國皇家海軍也迎來了好消息,第二艘航母威爾斯親王號正式服役,航母力量達到了冷戰末期以來的高峰,但隨之又陷入了沒有艦載機可用的窘境,英國雖然想維持自己的大國地位,但終是有些力不從心了。而中國海軍的002航母山東艦正式入列,可以看出現在中國的發展勢頭十分迅猛,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了很多傳統歐洲列強,逐步走向復興,有相似情況的還有印度,印度海軍的三航母計劃邁出重要一步,建造中的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預計2021年出海,看起來似乎是對中國亦步亦趨,隱隱有追上的趨勢,但仔細看看就會明白,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兩國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維克蘭特號原定的是2015
  • 墨爾本號中國最早的航母:是艘三手航母未服役,供艦船設計師參考
    1985年初,中國購入的墨爾本號,原本是英國在二戰時期製造的巨人級航母舷號R77的尊貴號,1956年3月當二手艦賣給了澳大利亞,成為澳大利亞海軍的旗艦,於1982年1月退役。服役期間,這艘航母可謂多災多難,與藍卡號、航海者號、伊文思號等本國海軍和美海軍的驅逐艦相撞,以及與本國的客輪和日本的貨輪相撞,還燃起 了一次大火,濃煙滾滾,最可怕的是其一臺鍋爐發生了爆炸,安裝在支架頂部的最新的雷達罩突然掉了下來扎進了大海。
  • 面對中國,英國航母沒有優勢可言,英國「炮艦時代」已經過去了
    面對中國,英國航母沒有優勢可言,英國「炮艦時代」已經過去了日本媒體12月5日引述政府消息人士報導,英國海軍最快2021年初派遣以「伊利沙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為核心的航空母艦打擊群到西太平洋,並作長期部署,預計將接受駐日美軍的支援
  • 印度海軍要買新航母,常規動力+電磁彈射,這不是中國003航母嗎
    也就是說,美國的「福特」級航母,一方面是核動力+電磁彈射,不滿足印度的採購需求;另一方面,美國也不會把這麼新的航母出口給印度。所以,從美國購買的可能性就沒有了。那麼,剩下的就只有中國一家了。中國的003型航母幾乎滿足了印度提出的所有需求。
  • 英國人還想派航母來中國周邊?俄軍艦過英吉利海峽如入無人之境
    而看到這則消息的網友,無非是三個反應:其一,英國人怎麼這麼愛管閒事?其二,英國還有軍艦可以派?其三,這艘航母會不會還沒到亞太就漏水沉了?當然,英國人皇家海軍如今實力拉胯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他們非要派航母過來也是他們自己的決定,只是讓人好奇的是,就現在皇家海軍的實力,把主力都調走了,英國人不用「守家」了?
  • 二戰英國航母的表現如何?壓制德意海軍,曾派遣艦隊遠赴太平洋
    "勇敢"號航母在1939年後期和1940年初期,英國的這幾艘航母大多都在為了反潛和護航而疲於奔命,很少參加對陸上空襲的任務。一是因為英國海軍的艦載機技術並不強,極其缺乏載彈量大的攻擊型艦載機,或者是高性能的戰機。
  • 世界第一艘裝備蒸汽彈射器的航母:英國還是美國
    世界最早裝備蒸汽彈射器的航母其實早在1912年11月12日,美國人就利用壓縮空氣式彈射器進行了人類史上第一次彈射起飛;而研製蒸汽彈射器的設想是在1951年,由英國海軍航空兵後備隊司令米切爾首先提出,並進行過相關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