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婦收養日軍遺孤,長大後日本生父勸其回國,他送父親7個字

2020-12-24 子夜說史

俗話說,生恩不如養恩大,父母將我們生下來,只用了不到十個月的時間,但是要將我們養育成人,卻是要用幾十年,甚至一輩子的心血來培養,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的人一生下來就被父母拋棄了,但他們還是能幸運的遇到能將他們撫養長大的陌生人,這種恩情,遠遠超過了父母的生育之恩。

從1894年甲午戰爭開始,日本就開始了對我國的侵略戰,從書籍,文物,再到白銀,當時正處於清朝晚期,內憂外患非常嚴重,為了能主持朝政,光緒帝與慈禧差點撕破臉,在朝中也分為了兩派,所以當日本人入侵時,清廷根本自顧不暇。

1931年,清朝滅亡後,日本開始了更進一步的侵略戰爭,最開始我國東北地區成為了日軍得到主要目標之一,僅用了三個月時間就攻佔東北全境,隨後我國上海,河北,天津等地也成為了日軍侵略的目標,1933年,日軍成立「關東軍防疫供水部」,他們利用鼠疫,禍亂在我國各地製造恐慌現象,第二年,日軍在吉林伊蘭縣動用轟炸機轟炸全縣,導致我國2萬人傷亡。

直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宣布投降,這場十幾年的戰爭終於落下帷幕,在日軍投降後,不少遺留下來的日裔華僑被滯留在我國,據數據統計,人數達到上百萬,其中大多都是婦女或十三歲以下的日本遺孤,2011年,劉國強就日本遺孤這一類人群出版了一本同名小說《日本遺孤》,在書中詳細的記載了日軍在撤退後,這些遺孤們的真實生活。

在書的開頭,他寫道「 他們既不是中國人,也不是日本人,他們既是中國人,也是日本人。他們處在歷史的夾縫中,他們成為了一段被人們遺棄的歷史」,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這些人中,有大部分被遺留下來的孩子被中國家庭收養後,正式成為了一個中國人,福地正博就是其中一個幸運的孩子。

1943年,他隨父母移居中國,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他們的生活並不是很好,後來,福地正博的父親也被抓去充軍了,就在日軍投降前夕,他們一家因為瘟疫和饑荒逃難,當時他才五歲,身體非常虛弱,一家人在路上走了五天。

途中幾次遇上侵華日軍,慌亂中,福地正博與母親還有父親和弟弟走失,這下兩人的生活更加艱苦了,後來他們跟著其他人來到了齊齊哈爾,不幸的是,福地正博的母親因為飢餓和感染了瘟疫而去世,小小的福地正造就站在路邊守在母親的屍體旁。

這是一個好心的婦人看到了他,並將他帶回了家,這個人就是安淑卿,她與丈夫王玉山都是老實的農村人,在那個年代,能顧好自家就算不錯了,但是安淑卿不顧群民的勸阻,執意將只有五歲的福地正博帶回家撫養,她認為日本與中國的戰爭,不應該牽連到一個無辜的孩子身上。

就這樣,福地正博來到安淑卿家後,她將他的名字改為王久德,並與丈夫出錢供他上學,將他養育成人,1966年,養父王玉山去世前,告訴了兒子他的真實身份,他還說,他與安淑卿都不會阻止他回日本尋親,這讓王久德非常感動與感激,1989年,王久德在養母安淑卿的鼓勵下,找到了自己的生父,福地正造,他見到自己失散多年的兒子也很激動,在得知兒子的遭遇後,福地正造感慨萬分,想要讓其回國留在自己身邊,但王久德卻說「永誌不忘養育恩」。

後來,王久德還是回到了中國,他對生父福地正造說的那句話沒有錯,如果沒有王玉山和安淑卿夫婦,他很有可能在幾十年前就已經餓死在路邊了,對於他來說,養父和養母對於他的恩情,遠比生育之恩還要大。

相關焦點

  • 75年前,中國父母收養4000多日本遺孤:他們說日語,以中國為故鄉
    打消了心理的掛礙,他平安健康地長大,轉眼到了不惑的年齡。卻不料,命運突然把真相推送到了他面前。有次和廠長聊天時,廠長問:「你是日本人,難道你不回日本探親嗎?」因為當時的中日關係和睦友好,已經有許多遺孤返回日本尋親。於德水聽完一笑,表示自己的親人就在中國啊。
  • 一中國孤兒,1946年被日軍帶走,加日籍成企業家,40年後回國尋親
    一九四六年在寮國首都萬象,一個名叫光俊明的中國孤兒,跟隨一位被遣送回國的俘虜。日本軍醫加地正隆乘船前往日本,從此加入日本國籍。其實這已經不是光俊明第一次當俘虜了,在一九四三年七月的時候,光俊明就跟隨國命革命軍第二十七軍被日軍俘獲。
  • 日軍投降後帶走一中國小孩,40年後才送回國,帶走他的目的是什麼
    當時,日軍十分兇殘,甚至老人和小孩也不放過。但在日本投降後,他們帶走了一名中國兒童,並在40多年後找到回國的機會。那為什麼當時日軍要帶走他呢?小男孩的家鄉在山西,原名俊明,父母死後,他被家人收養。戰事爆發後,親戚們因缺糧,將年幼的俊明送往軍營。俊明跟隨部隊東奔西走,由於戰敗,被日軍捉去成為俘虜。在那個時候,日軍經常處決俘虜,被俘的人,幾乎沒有機會活著出來。
  • 她撫養日本遺孤40年,養子回日本後音信全無,雙親患病也拒絕探望
    趙鳳祥想要送他回家,這時小男孩突然說了一串他聽不懂的日語,趙鳳祥頓時明白了,這孩子是日本遺孤,看著孩子的臉,趙鳳祥想起了死在日本人刀下的叔叔、侄兒,怒火在心中燒開。 趙鳳祥和李秀榮夫婦決心收養這個日本孩子,那個年代收養一個日本孩子,會引起什麼輿論可想而知,不過夫婦兩人還是將他留了下來,給他取了一個名字叫趙連棟。
  • 中國夫婦收養日軍孤兒,飽受歧視將其養大,不料最終被養子給拋棄
    這一年同樣是趙鳳祥撿到日本遺孤的年份,她在寒冷的冬季遇到了一個被遺棄的日本小男孩,於心不忍的趙鳳祥咬咬牙把小男孩帶回到了家裡。 01 當時日本侵略者剛剛撤離我國,戰爭帶來的影響讓民眾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趙鳳祥一家過得也很拮据。他經常在街邊拾荒,撿一些有用的物件補貼家裡,這回還撿回來一個日本小男孩,家裡更加難以繼日。
  • 中國小孩抗戰勝利後,被日軍帶走,入日籍成富豪,40年後回國尋親
    了解中國抗日時期的歷史後,我們會發現,在日軍侵略的影響下,許多中國人的生活顛沛流離,許多人的命運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由於當時的環境混亂不堪,一些中國孩子也因此失去了自己安穩的家庭,一時間,中國社會中的孤兒數量也隨之增加。
  • 他生在中國,卻是日本軍官的孩子,千裡尋父但結局令人唏噓
    他生在中國,卻是日本軍官的孩子,千裡尋父但結局令人唏噓 導語:日本侵華是我國近代史上最為屈辱的一段歷史,日本於1945宣布投降,戰爭雖然結束,但許多問題依舊沒有解決,比如部分日本軍官在中國與中國女子發生關係,留下了許多遺孤,彭廣文便是其中一位。
  • 在抗戰中,中國戰士撿到日本小女孩後送還日軍,附帶一封信震動日本
    戰鬥告一段落後,我軍戰士在敵軍屍體中發現了2個日本小女孩,1個不到1歲,一個四五歲,她們的親人大概在戰爭中死去,2人成了無人看管的孤兒。 這名戰士發現後,和戰友商量了一下,3個人一起把她們帶回了晉察冀軍區總部。
  • 他是最牛漢奸,吃日本喝日本,娶日本女人,竟用8個字殺2萬日軍
    文/他是最牛漢奸,吃日本喝日本,娶日本女人,竟用8個字殺2萬日軍 大家好,小編在這裡帶給大家熱乎乎的內容,歡迎各位看官觀看,您的支持是小編最大的動力。
  • 王林起:一個日本遺孤的經歷
    1 故鄉、童年和母親   1935年8月20日清晨,一個男孩子出生在日本山形縣東置賜郡高畠盯和田村一個普通農戶的家裡。   這孩子是渡部家獨子延雄的長子,取名宏一。在宏一幼時的記憶中,父親時常不在家,是母親白石貞帶著他在外祖父母家長大。   外祖父家的老祖宅高大寬敞,大廳堂的中間有個炭火池。
  • 日本遺孤於德水:我說的祖國就是中國,我從來沒把日本當過祖國
    大批敵軍擠上開往日本的火車,懵懵懂懂的人們這時才反應過來——他們只是日本政府滿足貪婪野心的工具。需要的時候千般萬般好,沒用了就遺棄。思鄉心切的人們踏上漫漫長路,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無數人因寒冷飢餓倒在路上;也有眾多婦女兒童被留在東北。在日語裡,他們被稱為「殘留婦人」和「日本遺孤」。
  • 日本女子來我國尋父,稱父親是開國元勳,見面後的一幕太催淚
    最後重創日軍和日偽軍,全國人民對抗戰勝利的信心前所未有地高漲。 02 這場戰爭是由聶榮臻將軍領導的,他指揮軍隊在各地的鐵路沿線作戰,並進攻了井陘新礦區,大獲全勝。戰後清理戰場時,人們發現了兩名日本少女。大的只有五歲,小的還是個嬰兒,其中大一點的女孩就是加藤美穗子,小的則是她的妹妹。
  • 夏文運:中國最牛「漢奸」,靠日本人發跡,卻用8個字殺了2萬日軍
    夏文運,號稱中國近代史上「最牛漢奸」,他人生的典範是在為日本人做事的時候,可以說,他依靠日本人實現了「發跡起家」,但是,他卻用八個字消滅了二萬日軍精銳,並基本上完成了全身而退。日治下的高材生清朝光緒三十一年(西曆1905年),這一年,日俄戰爭正在如火如荼爆發著。
  • 被日本收養的中國小孩,加入他國國籍40年,仍不忘自己是炎黃子孫
    抗戰時期,有一位被日軍俘獲的中國的小男孩,不但沒有被日軍殘忍殺害,反而奇蹟般地活了下來,而且機緣巧合下,被日本家庭收養。這個小男孩後來在養父的照顧下長大,加入了日本國籍,還娶到了一位溫柔賢惠的日本妻子。還創辦了屬於自己的公司,如今的身價已是千萬富豪。
  • 日本遺孤:中島幼八兩個母親三個父親 一輩子輾轉中日兩地
    核心內容:1972年,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大部分日本遺孤都回到了故國,然而對於已人到中年的他們來說,日本社會和原生家庭都已很難融入,近野省三在返日後,繼續關照他的童年夥伴,和中島幼八一起參加促進中日建交的運動,飯塚正子被中國政府出資養大,並讀到大學,中日建交後得以返回日本
  • 40年前,一日本女孩來中國尋親,稱父親是開國元帥,名字人人皆知
    就像聶榮臻元帥一樣,哪怕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他也會對被遺棄的日本小女孩心懷憐憫,還收養了她們一段時間。這就是真正的仁義之士,一個心中有大愛的英雄。正是因為聶榮臻元帥和這兩個小女孩有這麼一段不解之緣,所以1980年的時候才有一位日本女士來中國尋親。那麼他們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呢?這個小女孩又為何把聶榮臻元帥稱為父親呢?
  • 啞巴農婦用乳汁救起一小八路,建國後小八路當了大官,他如何報恩
    過去,中國社會上有這樣一個啞巴農婦,她用乳汁救了一個小八路,後來在建國後,這個小八路又成了大官人。這位用奶救人的農婦到底是個什麼人?當小八路成了大官後,他又怎樣報答恩人呢?這個用牛奶拯救小八路的英雄農婦是明德英。出生於1911年,明德英還是個孩子,由於受重病的影響,她完全喪失了說話的能力。
  • 為什麼侵華戰爭日本投降後仍然有一萬多日軍留在中國?
    1945年8月15日,隨著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後,侵略中國長達14年的日軍投降了。可當時的華夏大地並沒有迎來和平,因為在日本人投降後,當時的國民黨總裁蔣介石調轉槍口,授意國民黨各地軍隊開始針對八路軍。
  • 被日軍拋棄的日本兵,後被河南一老農照顧47年,他是如何報答的?
    不可一世的日軍在抗戰勝利後,低下了頭,面對著國人憤怒的目光,慢慢地離開了中國,雖然由於種種原因,許多日本兵並沒有被遣送回國,其中有一個名叫石田東四郎的日本士兵,他因生病而被日軍遺棄,流落街頭。當日本兵拿到之後,狼吞虎咽,孫邦俊夫婦離開時,這位日本兵就跟著他們,一直到了家,孫邦俊是個善良的老人,戰爭已經結束,這位日本兵也許也被遺棄了,孫邦俊與家人商量後,決定收養這位日本兵,也算是結了一段善緣,不一會兒,這位日本兵家裡又收養了一位日本兵,消息傳到十裡八鄉。
  • 史上最牛漢奸,吃日本喝日本,娶日本女人,卻用8個字殺2萬日軍!
    有這樣一個漢奸,在抗日戰爭時期,給日軍做翻譯,吃日本人的飯,甚至還娶了一個日本女人做老婆,然而他卻是一個中國英雄,他只用了8個字,就挽救了一場戰役,滅掉了2萬的日本兵,他就是夏文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