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戰中,中國戰士撿到日本小女孩後送還日軍,附帶一封信震動日本

2020-12-04 騰訊網

1940年夏,我軍在華北地區趁雨季和輕紗帳時期,對日軍進行進攻作戰。

8月20日夜,我軍趁黑進擊河北井陘縣的日軍鐵路設施,敵人猝不及防,損失慘重。

戰鬥告一段落後,我軍戰士在敵軍屍體中發現了2個日本小女孩,1個不到1歲,一個四五歲,她們的親人大概在戰爭中死去,2人成了無人看管的孤兒。

這名戰士發現後,和戰友商量了一下,3個人一起把她們帶回了晉察冀軍區總部。

(當年被救的日本小女孩)

總部司令指示:派專人照顧好兩個孩子,然後致電日軍指揮官,闡明我軍革命人道主義立場,再派人將小女孩送進日軍據點。

我們的司令聶將軍還交代戰士:「絕不能傷害日本人民和他們的後代,她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

當時護送孩子的中國戰士中,有一個叫張進的,他對這段歷史十分深刻。

張進當時在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一支隊,晚年居河南。

他對記者說,當時為了照料好孩子,他找附近的農婦給孩子餵奶,農婦聽說是日本人的孩子還去幫她們,十分不解。「經過我的耐心勸說和講解我軍的政策,這名農婦才含淚點了頭。」

(老兵張進2015年)

中國戰士的人道義舉震驚日軍,尤其是送還女孩時我軍附上的信函中說,我軍「本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必當與野蠻之日閥血戰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覺醒,與中國士兵人民齊心合力,共謀解放……」

後來石家莊日軍收到這兩個小孩之後,也回函表示了感謝。

這段歷史成為戰後兩國關係轉暖的美談,30年後孩子長大,還來中國尋找當時的救命恩人,為日本當年犯下的侵略罪行進行道歉,並登門拜謝救過他的中國老兵。

這名女士就叫美惠子,當時她4歲,1歲的是她的妹妹。

當年的老兵除了護送女孩的張進,還有神炮手李二喜,他對這段歷史也印象深刻。

李二喜曾在1939年11月的河北淶源雁宿崖遊擊戰中,親手發射炮彈,擊中了日本第二混成旅團的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

這是抗戰中我軍戰場擊斃的最高級別日本指揮官,李二喜一炮成名,他的大炮成立抗戰文物。

1995年抗戰勝利50周年時,七旬老人李二喜到北京軍事博物館參觀,親自擦拭了他當年的大炮。

在博物館,他動情地說,中日有著長期友好的歷史,中國人並不想打仗,」日軍肆無忌憚地對待我們的老百姓,我們卻沒有傷害他們的平民。

「當年我晉察冀部隊發現廢墟裡的日本小女孩,立即上報司令員,司令指示說孩子是無辜的,日軍雖然殺了我們無數的同胞和兒童,但我們決不能傷害日本人民和他們的後代。」

相關焦點

  • 抗戰中,若撿到日本小女孩會如何處理?中國老兵的做法讓日本臉紅
    而在《辛德勒的名單》裡,這位紅衣小女孩最後的命運也是讓人垂淚,上一秒還在跟隨難民的隊伍步履蹣跚,下一秒,這抹紅色便出現在了運屍車上。  可見,當年德國法西斯已然完全泯滅人性,對這般小女孩都不放過。其實,但凡是法西斯,都是如此。還有當年東亞地區的日本,死在他們屠刀下的中國孩子,同樣也不在少數。
  • 80年前,中國將軍救下日本女孩並送還日軍,附帶一封信感動日本
    在正式閱讀本文前,小編想先讓大家來選一選:「如果在抗戰時期,你無意在路邊看到了兩個無人看管的日本小女孩,你會怎麼做?」1.把她們交給組織,讓組織處理;2.在進攻到井陘新礦區時,日本站長加藤清利與妻子在戰火中身亡,留下兩個年幼的女兒,大女兒叫加藤美穗子,6歲,小女兒叫加藤琉美子,尚在襁褓中。就在戰士們準備撤離時,突然聽到了小孩子的哭聲,八路軍戰士遲疑地往裡看了看,不好,竟然有兩個小孩!
  • 抗日戰爭中,撿到日本小女孩如何處置,不愧是中國戰士
    我們都知道日軍侵略我國的時候是有多麼的慘不忍睹,日軍不止對我國兒童痛下殺手,甚至連孕婦肚子裡的孩子也不放過。抗戰時期,那麼我國是如何對待那些困在戰爭中的日本兒童的呢?
  • 80年前,八路軍救下日本小女孩並送還日軍,為何喊聶帥為父親?
    1980年7月14日,一叫美穗子的日本婦女千裡迢迢來到中國首都北京,緬懷激動地見到了新中國開國元帥之一的聶榮臻,並稱聶帥為父親。這兩人,一個是新中國的開國元帥,一個是千裡之外的日本婦女,他們之間又有著哪些故事呢?
  • 鮮為人知,在抗戰中捨命幫助中國抗日的日本人,知道是什麼人嗎?
    在延安建立「日本工農學校」,野坂參三(化名岡野進)親任校長,經過這個「工農學校」的改造,許多日本戰俘被改造成八路軍戰士,他們通過喊話、在戰場上派送節日禮包、書信、宣傳單等方式,極大的瓦解了日軍的士氣。有的甚至還直接參戰,犧牲在抗日的戰場上。
  • 80年前的今天,他撞毀日本飛機後,妹妹寫給日軍飛行員妻子一封信
    她親眼看著自己的哥哥陳懷民駕著飛機撞向一架日軍飛機,與之同歸於盡!當時的陳懷民才22歲,陳懷民是愛國人士陳子祥的兒子,由於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精忠報國的信念早在他的心裡紮下了根。1932年,國民 政 府在杭州筧橋成立了中央航空學校,幾個月後陳懷民毅然決然的報考了航校,決定飛上藍天抗擊日本侵略者。
  • 抗戰時期,中國大刀完勝日軍刺刀?老兵一聽直搖頭:胡說八道
    大刀與刺刀的優劣勢在抗戰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中國大刀的影子,在我們的觀念中大刀貌似是駕輕就熟的武器,戰士們拎著大刀毫不費勁就能夠把敵人解決,但中國的大刀果真有傳說中如此厲害嗎?根據抗戰老兵的相關採訪來看,大家都特彆氣憤這個說法,因為這種說法表面上是在頌揚抗戰,但事實上是對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戰士的不尊重。抗戰時期,中國大刀完勝日軍刺刀?老兵一聽直搖頭:胡說八道。第一,一寸長一寸強刺刀比較長,所以稍微有些強,第二就是太窮了,中國的大刀太薄了,不夠厚,第三還是中國太窮太窮了,沒有錢用更好的鋼製武器來打到,只能打又薄又小的普通刀。
  • 知道嗎:抗戰中有支神奇的日本「八路軍」
    衫本義夫(原名前田光繁)後排右二等日籍八路軍戰士在延安寶塔山下合影。衫本義夫參加八路軍10個月後,他和日本青年又在中國創造了新的奇蹟。在八路軍俘虜政策的感召下和衫本義夫等「日本八路」的配合下,日軍戰俘參加八路軍的人越來越多。
  • 鬼子要炸毀長城,溥儀給日本人寫了一封信,日本軍官看完後就慫了
    鬼子要炸毀長城,溥儀給日本人寫了一封信,日本軍官看完後就慫了 【導語】:一說起溥儀,很多人都是十分熟悉的,因為溥儀在當時是中國的最後一位皇帝,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可悲的一個,因為當時他是被洋槍洋炮趕出皇宮的,結束了兩千多的封建專制,他的一生是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也是晚清的末代皇帝,曾經的一國之君
  • 陳敏學:14歲為日軍效力還取日本名字,抗戰勝利後人們恍然大悟
    日益強大的中國愈加注重愛國教育,如今關於抗戰等題材的電影越來越多,這種呈現方式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銘記那些震撼人心的場景和智勇雙全的戰士。在抗戰的過程中,有個說著日本話,叫著日本名字甚至還在日本軍隊工作的人物最後卻被大家奉為英雄,這是為什麼呢?
  • 此人犧牲後,日軍致敬:中國的絕代勇將,其夫人絕食七日隨他而去
    抗日戰爭爆發後,面對侵華日軍猛烈的進攻,中國軍隊只能迎難而上,而雙方戰力差距實在太大,在敵人的猛烈炮火裡,許多中國軍人連敵人的面都沒見到,就犧牲在了衝鋒的路上,儘管戰局呈現一面倒的不利局勢,但中國人從未放棄過抵抗,不怕死的中華兒女,前僕後繼,用血肉築起了中華新的長城。
  • 抗戰學生兵:被日軍供奉的遺物,忠膽照長天
    抗戰英雄們的故事,永遠也說不完,道不盡。在14年抗戰中,從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遠到塞外荒漠,極盡南海天涯。在這片偉大的土地上,到處留下抗戰英靈們的腳印,他們的事跡播傳華夏,他們的鮮血浸染神州。後人對此無以復加,只能在心裡為他們默默矗立一塊豐碑,時刻惦念。
  • 鬼子進村罕見老照片:日軍摟著中國小女孩,這眼神讓人無比心疼!
    在這場戰爭中,我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雖然最後贏得了勝利,但卻讓人高興不起來。這是由無數條生命換來的,他們不懼生死,和敵人戰鬥,才換來了最終的勝利。 二戰結束之後,日本回到國內,一直不承認自己的罪行。對中國所做的一切暴行,日本直接閉口不提,還不斷的美化戰爭。不僅如此,甚至還想更改教科書,改變日本後代對戰爭的了解。
  • 抗戰中國空軍無人被俘,平均犧牲年齡20歲,他受到日本全國敬仰
    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在防空部署方面做得很周全,樓頂採用鋼筋混凝土很是結實,又布設了高射炮和高射機槍。中國空軍飛行員在執行任務中,冒著高射炮火的危險,英勇地輪番投彈。駕駛2510號驅逐戰機的閻海文以拼命三郎的勇氣,一次次衝擊日軍陣地,圓滿完成了任務。但在返航時,遭到日軍的猛烈炮火,閆海文所駕駛的飛機被日軍的高射炮擊中。
  • 為何這個人日本人和白求恩、張自忠一樣成為抗戰烈士
    1942年8月18日,日本人民反戰團體代表大會及華北日本士兵代表大會在延安閉幕,成立「反戰同盟華北聯合會」。這個會議上通過了《日人反戰同盟華北聯合會工作方針書》,規定了該聯合會的中心任務:促使日本士兵了解戰爭本質,促使日軍從佔領區撤退;積極援助華北中國軍隊的抗日 ,為建立真正的東洋和平而奮鬥。
  • 抗戰中打死一個日本士兵,能繳獲多少子彈?答案令人心酸
    抗日戰爭時期,因為我們國家軍工業非常落後,所以武器裝備一直短缺,尤其是槍枝彈藥非常缺少,戰士們在和日軍作戰的時候,經常不捨得用子彈,還會發生雙方交戰正酣的時候,戰士們子彈沒有了,這個時候只能上場和鬼子們短兵相接,所以在抗戰初期,只能通過收繳日軍的武器子彈來補充兵力。
  • 從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看日軍侵華史
    □管錫雲  從古到今,從中國到外國,軍用地圖都是軍隊作戰的重要依據。如果一個國家對外國地圖感興趣,運用多種手段繪製外國地圖,其意圖往往使人生疑。日照市抗戰紀念館存有十幾幅日軍侵華前及侵華後的中國地圖,從中可以看出,日本覬覦我國富饒的資源,憑藉手中盜、搶、測的中國各地地形圖,為發動侵華戰爭做準備。
  • 18歲少女殺日本士兵後犧牲,遺物只剩2個大洋、一封信和一張照片
    臺兒莊戰役是我國抗戰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很多戰士都犧牲了,不光是我們的黨中人士,還是很多踴躍參與進戰爭中的平民百姓也死於這場戰爭。這場戰役中,日寇可以說是拿出了最強的兵力在與我軍對抗,為的就是一舉殲滅我軍,能夠大振他們的士氣,但是日寇何其天真,這裡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領土,我們又怎麼可能眼睜睜地看著這片土地被這些侵略者拿走?所以我軍戰士們與日軍之間一直都在周旋,但是作戰下去了三天之久,日軍的馳援到了,他們越發地對我軍展開了毀滅性的攻擊和轟炸,直接導致了我軍大部分戰士們的傷亡慘重。
  • 抗戰時期,我軍缺衣少食,為什麼卻很少有人穿繳獲的日軍軍服?
    抗戰時期,我軍缺衣少食,為什麼卻很少有人穿繳獲的日軍軍服?抗日戰爭時期,我國軍民無不投入到這場全民抗戰之中。為了趕走侵略者,我國軍民團結一致,同日寇展開為期八年的較量。之所以這樣說的意思,也就是說,日軍的軍服屬於日本,而我中國的軍服只屬於中國。如果隨便穿日本軍服的話,對於我軍的軍容有著很大的影響,更不利於行軍打仗。除此之外,按照《日內瓦公約》的相關規定,如果穿其他國家的軍裝是不享受公約保護的,因此,我軍戰士穿日本軍裝的情況很少。
  • 抗戰中,我軍和日本兵拼刺刀,戰果如何?
    日寇所使用的刺刀的頻率,簡直是信手拈來,就最終統計結果,在中日戰場上進行刺刀拼戰中,傷亡人數幾乎達到了4:1的比例。就算在歐美的戰場中,日軍也會帶上刺刀與之拼搏。雖然不能佔上風,但是刺刀文化似乎深入日本軍隊的心,曾經美國大兵還嘲諷過日本人裝刺刀的行為,說如果日本人的戰艦能夠上岸的話,也許也會給它裝上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