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29日,這一天是日本天皇的生日,在日本也被稱為天長節。侵華日寇海軍航空部隊決定這一天出動54架飛機空襲武漢作為對天皇的生日「獻禮」。
隨著刺耳的警報聲響起,武漢的市民們並沒有表現出絲毫恐懼,人們竟都紛紛走上街頭默默的為當時的中國空軍和蘇聯志願航空隊默默祈禱。在人群中,有一位叫做陳難的女子,她雙拳緊握,眼含淚花。她親眼看著自己的哥哥陳懷民駕著飛機撞向一架日軍飛機,與之同歸於盡!
當時的陳懷民才22歲,陳懷民是愛國人士陳子祥的兒子,由於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精忠報國的信念早在他的心裡紮下了根。1932年,國民 政 府在杭州筧橋成立了中央航空學校,幾個月後陳懷民毅然決然的報考了航校,決定飛上藍天抗擊日本侵略者。
經過一系列嚴格的選拔和殘酷的訓練,美國教官這樣評價他,「陳懷民將來無疑是中國最優秀的飛行員。」
1935年底,陳懷民畢業後,編入中國空軍第4大隊第23中隊任少尉飛行員。
1937年8月,在杭州筧橋,陳懷民和他的戰友們第一次參加空戰,他駕駛著戰機瘋狂的向日軍飛機開火,最終3架日機中彈墜毀。
1937年9月,30多架日機入侵南京上空。陳懷民駕駛2405號戰機以一敵四,英勇迎敵。因油箱起火飛機撞在一棵大樹上,陳懷民被彈出座艙,他鼻梁骨折斷,胸部、肩部受傷,血肉模糊。
1938年4月,臺兒莊戰役爆發,陳懷民奉命駕機轟炸棗莊中學內的日軍,不料在完成任務返航途中,遭遇日軍飛機17架包圍,在平安返航無望的情況下,抱著與敵人同歸於盡的信念,他第一次駕著飛機奮力向敵機衝撞,敵機被撞毀,他跳傘後落地,安然無恙,這一次,命運偏向了他。
同年4月中旬,陳懷民在歸德(今河南商丘)上空與敵血戰,同樣是以多敵少,陳懷民再次遇險負傷,腿部中彈,飛機墜毀,但所幸成功跳傘被地面人員救出。這一次,老天還是眷顧了他。
4.29空戰爆發的前夜,陳懷民跟以往很不一樣,他似乎預感到什麼。第一次在家人面前欲言又止,留下了眼淚。他還將自己的手鍊和航空手套留給了妹妹。陳難回憶說:「哥哥臨走的時候給了母親一塊銀元,囑咐道『媽,這幾天日軍常來武漢,我隨時都有可能升空作戰。這塊銀元給你,你喜歡吃什麼東西,自己上街去買。『「緊接著便走出了家門,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別,竟然是一輩子。
當天晚上,陳懷民在宿舍寫了一篇日記:
「我常與日機在空中作戰。打仗就有犧牲,說不定哪一天,我的飛機被日機擊落,如果真的出現了那種事情,你們不要悲傷,也不要難過。我是為國家和廣大老百姓而死,死得有價值。如果我犧牲了,切望父母節哀,也希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繼續投身抗日,直到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4.29空戰是武漢會戰期間中日雙方最大規模的空戰,近百架飛機在空中不斷纏鬥,地面上的所有人都為這些年輕的中國小夥子們捏了一把汗。陳懷民當時駕駛著才從蘭州接收來的I-152戰鬥機,直插敵機群中,開戰5分鐘就擊落敵機1架。卓越的表現使他成為了眾矢之的,很快,5架敵機就緊緊的咬住了他,日軍飛機將他包圍了起來,集中火力進行掃射。沒過多久。陳懷民飛機的油箱中彈起火,操縱不靈,飛機開始冒煙墜落,陳懷民自身也身中數彈。
千鈞一髮之際,他沒有選擇第一時間跳傘逃生,而是選擇和鄧世昌一樣,與敵人同歸於盡。離他最近的一家日本戰機上標著「紅武士」,在日本,可以稱得上「紅武士」的人並不多,陳懷民忍著劇痛拉平飛機,加大油門,倒扣著向上翻轉180度,朝著敵機狠狠地撞了上去……
這一次,上天沒有眷顧他,儘管在相撞的瞬間被彈出座椅,但是由於降落傘起火,陳懷民身負重傷由3000米高空墜入江底!
見此舉動,日寇飛行員出發時的勃勃鬥志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一戰,中國空軍以損失戰機12架的代價,一舉擊落日機21架,其中戰鬥機11架,轟炸機10架,擊斃日軍飛行員50餘人,並生俘2人,取得抗戰以來最輝煌的空戰勝利。
陳懷民以身殉國後,武漢百姓堅持在江中反覆打撈,直到6月初,英雄的遺體才從淤泥中浮現。人們在烈士的飛行服裡找到一塊懷表和留給母親家用的一枚大洋。得知消息後,陳懷民的母親哭瞎了雙眼,未婚妻王璐璐投江殉情……
王璐璐是陳懷民在航校學習時結識的,當時她還是浙大的學生,兩人一見鍾情。陳懷民深知自己的責任和處境,他與王璐璐相約,如果他能活著看到抗戰勝利,他們就結婚!由於兩人長期不能見面,相思甚苦,陳懷民犧牲前一個月曾寫到
為你,我愛戀發狂,
為你,相思成瘋你不知。
今生能否再見你?
我只願在你唇邊再沾,
那我一生也幸福……
可是最終,這個約定還是被現實打破了。
在報紙上看到陳懷民犧牲的消息後,王璐璐當場昏了過去,之後便精神恍惚的趕到武漢奔喪,在陳懷民墜落的長江邊,這個年輕的女孩再也忍不住了,她曾經無數次幻想過他們的婚禮,抗戰勝利舉國同慶時,她為他穿上最美的嫁衣。在想念與悲痛中,她穿著他送她的旗袍,縱身跳入波濤滾滾的江中,化成一朵浪花,與藍天白雲作伴,與愛人懷民永不再分開……
而陳懷民的妹妹,原名叫作陳天樂。為了紀念哥哥,她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陳難」!值得一提的是,陳難同樣是十分優秀,年僅17歲就是宋美齡的貼身警衛,但最為人稱道的,是她跨越民族的寬容與博愛。
陳懷民拼死撞擊的日本「紅武士」,名叫高橋憲一。
人們在打撈陳懷民遺體的時候,也發現了高橋憲一的遺體,在他的飛行服口袋中,人們發現了他前不久剛剛收到的妻子的照片和妻子的書信:
「做了飛行員的妻子,總是過著孤悽的日子。所以我時而快樂,時而悲痛,內心深處儘是在哀泣著。有時一想到已經有許多人無辜犧牲……光是死並不是榮譽的事,我是祈求你十分小心地去履行你的職責!
孩子總是睡得很熟的,這兩個孩子,每天是在大笑中過日子…… 」
美惠子1938年4月10日
本來對高橋憲一恨之入骨的陳難看著妻子寫給丈夫的書信也忍不住留下了眼淚,是啊,作為飛行員的家人,她何嘗不是和自己,和母親,和璐璐姐一樣呢!
1938年5月31日,懷著巨大悲痛的陳難給美惠子寫一封信:
懷民哥堅毅地猛撞高橋的飛機,和高橋同歸於盡,這不是發洩他對高橋君的私仇。他和高橋君並沒有私人的仇很。他們只是代表兩種不同的力量粉碎了他們自己……
由於我強烈的哀傷,我就常常思念到你。想到你的整天在笑中生活的兩個孩子,和你此後殘缺悽涼的生涯……
如果貴軍閥對於中國的殘暴行為和強佔中國領土的野心一天不停止,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將參加到更猛烈、更強化的鬥爭中去,即使粉身碎骨,也絕沒有一人會屈服……
末了,我告訴你,我家裡的父母都非常深切地關懷你,像關懷他們的兒女一般,不帶一點怨恨……
陳難 1938年5月31日
這封公開信發表在1938年6月5日的《武漢日報》上。後來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全世界傳播。
只是,因為日本長期的信息封鎖,這封信直到52年後美惠子才看到!71歲的美惠子看到半個世紀前來自中國的信時,一時泣不成聲……
和平從來不是憑空而來,誓死捍衛國家從來不是一個口號,就像陳懷民日記中寫到那樣:
「每次飛機起飛的時候,
我都當作是最後的飛行。
與日本人作戰,我從來沒想著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