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是現代化三軍中成立最晚的一支,縱觀世界諸國的空軍歷史,許多國家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開始組建獨立的空軍部隊,我國更是在1949年後才正式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眾所周知,空軍是以航空兵,也就是飛行員為主體的軍種。我國空軍創建之初,組建了許多培養飛行員的航空學校,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了。
能夠進入此校擔任教官的,都是駕駛經驗極為豐富的飛行員。眾多教官中,有一位卻十分特殊。
他本是日軍的飛行員,曾在抗戰中與中國空軍有過多次交手。抗戰結束後,他被我軍俘獲,後被我軍感化,進入東北航校擔任教官,甚至被日方稱為「解放軍空軍之父」。
此人名叫林彌一郎,中文名林保毅。他出生於1911年,日本大阪府南河內郡人。拋開抗日戰爭不談,林彌一郎的確是一個優秀的飛行員。他自1932年徵召入伍後,便成為了日軍中一名航空二等兵。
他在部隊中嚴於律己,刻苦訓練,歷經三年,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戰鬥機飛行員和飛行教官。後來,由於駕駛技術出色,他被破格升任為一名少尉候補生,並被送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深造。
從學校畢業後,林彌一郎被分配進日軍飛行第54戰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不久,他便跟隨54戰隊進入了中國戰場。
林彌一郎曾在我國桂林的上空,駕駛一架97式戰鬥機與陳炳德駕駛的P40戰鬥機對決過。雖說林彌一郎的駕駛技術不如陳炳德,但他的飛機在被打了34個窟窿的情況下,仍舊成功脫離戰場,可見他對飛機的掌握能力有多強。
太平洋戰爭持續到中後期的時候,林彌一郎跟隨部隊長期駐守在北千島的佔守、幌筵島機場。在這期間,林彌一郎主要負責防禦從北方來襲的美軍轟炸機,並在與美軍B24、B25轟炸機的苦戰中,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他也從少尉晉升為大尉。從一名普通的士兵晉升成為校級軍官,這在強調科班出身和論資排輩的日本軍隊中屬於非常少見的例子。
日本宣布投降後,林彌一郎被我八路軍俘虜。起初,由於日軍內部對戰士們的洗腦教育,林彌一郎是拒絕投降的,但我軍對其十分寬容,並給予了他們最大的尊重。在林彌一郎的回憶中曾稱,自己在投降時,沒有看到一個端著刺刀的八路軍戰士,更沒有人強迫自己交出武器。
除此之外,40多年後,他在《我與中國》一書中明確表示:「第一、一言為定的事情,對方百分百地守信用,這使我非常感動,我欽佩這個偉大的民族——中華民族;第二、儘量迴避解除武器這個詞,而是交出武器,為了不讓我們感到難堪和悲哀,甚至為我們考慮了接受武器的方式。他們想得多麼周到啊!」
正是我軍的人道主義精神,深深感動了林彌一郎,更是讓他認清了日軍內部的洗腦教育是多麼的嚴重。後來,他和戰友們住在東北,儘管人們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但對這些已經投降的日本兵依舊十分友好。甚至為了照顧他們的飲食,部隊還千方百計地到老鄉那裡籌買了一批大米。
在我軍優待俘虜政策的感召下,林彌一郎覺得生命有了保證,人格也受到了尊重,深受感動,並在後來心悅誠服地進入了東北航校當中擔任教官。
任教官期間,林彌一郎在理論、實踐、訓練、教學等諸多方面開創了解放軍航空的基礎,為我軍培養出大量優秀的航空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包括王海在內的所有中國人民志願軍飛行員均是林彌一郎的學生。
林彌一郎為人民空軍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日本方面的軍事專家稱為「解放軍空軍之父」。
1956年,林彌一郎被特批回國,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他這種「叛國」行為,所以他在回國後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聲討。但他從不在意,也從來沒有後悔過。不止如此,林彌一郎在回國後一直致力於維護兩國之間的友好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