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幾乎被湮沒的歷史,東北野戰軍收編三萬日軍,從東北打過長江

2021-01-12 騰訊網

2002年,中日建交30周年,日本NHK電視臺播放了一部《被留用的日本人》專題片,這部專題片中,採訪的是當時參加解放軍的日籍老兵。當被問到如何看待那段歷史的時候,這些老兵幾乎無一例外地回答道:我為參加了中國革命而驕傲,為青春獻給中國而自豪。

這是一段幾乎被湮沒的歷史,讓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在解放戰爭期間,曾有三萬多日籍人員參加了解放軍,這些日籍人員大部分都在東北野戰軍中。但是解放軍收編的這些日籍人員和閻錫山不一樣,解放軍收編的主要是後勤,醫護,技術人員,工程師,火車司機,汽車司機等,並沒有作戰人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中共中央立刻命令各大解放區迅速出擊,擴大解放區的範圍。而這個時候,東北的戰略地位就顯得格外重要,這裡是當時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而且鐵路完善,資源豐富,誰搶先佔領東北,誰就會有很大的主動權。而此時國民黨軍都盤踞在西南地區,別說到東北了,就連到華東,華中都很費勁,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卻一直在敵後活動,距離東北很近。

冀熱遼軍區李運昌部是距離東北最近的八路軍,李運昌接到毛主席,朱德總司令的命令後,迅速集結該部1.3萬名官兵和數千地方幹部挺進東北。最先進入東北的是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區增抗聯部,曾克林率領在4000多名官兵率先開赴東北,並在瀋陽,錦州等地接收了大批日軍武器,還有一些軍火庫,曾克林的部隊在短短一個月內擴充到了八萬人的規模,冀熱遼軍區擴充到13萬人。

曾克林在東北獲得大量裝備後,立刻乘坐蘇軍的飛機回到延安,當時毛主席在重慶談判,在延安主持工作的劉少奇立刻召集政治局開會。經過一夜的商討,最終決定從其他解放區抽調10萬名官兵和兩萬名地方幹部,迅速搶佔東北,即使是放棄南方所有根據地,也在所不惜。

最初開進東北的只有10萬人,但是部隊擴充得很快,短短幾個月,東北民主聯軍就擴充到了30萬人的規模。但當時開赴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大都是農家子弟,他們文化程度很低,大部分都是文盲,半文盲,很多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也沒有見過電燈,到東北之前沒坐過火車,甚至連汽車都沒有見過,而少量的知識分子,也主要是以文科生為主,主要作為部隊的宣傳人員。

而東北地區有著相當發達的重工業體系,尤其是軍事工業體系,雖然蘇聯人搬走了很多機器,但還是可以將一些工廠恢復生產。而且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東北野戰軍也急需這些兵工廠生產的武器彈藥,飛機,大炮,坦克等武器也需要有人維修,有人去駕駛。在這種情況下,東北野戰軍盯上了在日本的日籍技術人員。

解放戰爭期間,當時各大野戰軍中最缺的就是醫護人員,尤其是技術精湛的醫護人員。東北軍區的衛生部門先後收編了七八千名日籍醫護人員,他們在解放戰爭期間救治了大量的傷員,很多人還被東北野戰軍送到了其他野戰軍,在電視劇《亮劍》中就有這樣的情節,李雲龍受傷後就是被日籍醫生治好的。

除此之外,東北的軍工部門中也有5000多名日籍技術人員,這些日籍人員將很多蘇軍破壞的工廠恢復了生產,又培訓出了很多中國的技術工人。在解放戰爭期間,他們在東北軍區軍工部門的領導下,生產了大量的武器彈藥,支援了前線官兵的作戰。

抗戰勝利後,東北野戰軍組建了解放軍第一所航校,而在東北航校的建設中,也離不開日籍人員,東北航校收編了關東軍第2航空團第四練精飛行隊林彌一郎部,接收林彌一郎飛行大隊各式飛機46架及各種器材和配件,此外還有17名飛行員,24名機械師,27名機械員,180多名各類地面保障人員。這些人為解放軍培養了大量的優秀航空技術人才,包括王海在內的第一批志願軍飛行員都曾是林彌一郎的學生。從這裡走出的160多名解放軍飛行員,有23人參加了開國大典時的閱兵。

另外東北炮兵學校的很多教官也是日籍人員,鞍山鋼鐵廠的很多工程師也都是日本人。1950年建設蘭州到天水的鐵路時,也有800多名日籍技術人員和工程師參與其中。1953年毛主席南巡的時候,四野第29後方醫院的日籍炊事員吉岡寬,擔任長沙至嶽陽段的專列司機,此前他曾是一名技術高超的火車司機。解放後,很多的日籍人員並沒有選擇回國,而是主動要求留在了中國,繼續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做貢獻。

相關焦點

  • 朝鮮對東北野戰軍的援助,僅武器裝備,就往東北運輸兩千多火車皮
    然而世人皆知抗美援朝,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國抗美援朝前,朝鮮對我國的解放事業也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當時幾乎是傾國援華:1.軍火支持解放戰爭時,東北局從朝鮮陸續運回兩千多火車皮的武器裝備,之後姜尚浩更是將十萬件輕重武器運往東北解放區。
  • 東北野戰軍打仗最叼,最狠的兩位戰將,在戰場上犯過同樣的毛病
    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東北野戰軍,華北軍區野戰部隊被稱之為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五大野戰軍。可以說,在解放戰爭時期,所有的戰鬥都是五大野戰軍全體將士共同完成的。如果,要論哪個野戰軍立功最多,解放了區域最多,人數最多,恐怕當屬東北野戰軍。
  • 遼瀋戰役結束後,東北野戰軍共有多少個軍?總兵力達到了多少?
    在會戰前,東北野戰軍由於三下江南、血戰四平等戰役,不斷發展軍隊力量,最終從30萬兵力發展成70萬大軍,遼瀋戰役結束後,東北野戰軍開始修正,按照軍委的命令進行改編,將12個縱隊編制改為
  • 東北老匪座山雕幹過抗聯打過鬼子?得多不靠譜才能說出這種話
    而東北的綠林,和抗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有一種傳言頗引人注目,稱座山雕曾是「抗日英雄」,幹過抗聯,打過鬼子,所以被捕後並沒有槍斃,而是在某個公園養猴終老一生。 讓座山雕養猴?這實在是個和讓孫猴子管桃園一樣異類的思路啊。 關於座山雕的很多說法與事實偏差甚大。
  • 東北軍拱手讓出多少武器,東北現代化為何被日軍造兵廠葬送
    全面抗戰爆發時,為了滿足日軍侵華之需,奉天造兵廠子彈的日產量達到了驚人的30萬發,而抗戰時貢獻最多的金陵兵工廠的日產能卻僅有2萬多一點。除了子彈,中國軍隊用得最多的就是手榴彈。兵工署第30兵工廠平均每月可產1萬4千多枚,然而奉天兵工廠即便在最困難時期,這個數字也在7萬枚之巨。奉天造兵廠所產之武器,除了供應日軍作戰外,還被用於拉攏和收編漢奸武裝。
  • 解放戰爭中,東北野戰軍四個副司令員都是誰?後來被授予什麼軍銜?
    在解放戰爭中,東北野戰軍(後來改稱第四野戰軍)先後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等重大戰役,是作戰地域範圍最廣的一支野戰軍,為人民解放事業和新中國建立作出了突出貢獻。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東北野戰軍的四位副司令員都是誰?看看他們有什麼樣的輝煌成就?
  • 東北野戰軍有多強?一個師15000人,一個軍單挑國軍一個兵團
    即便是這樣,跟東北野戰軍的編制比起來都是小巫見大巫。由於兵力擴張迅速,再加上遼瀋戰役獲勝後三十多萬東北國民黨兵員的補充,東野入關時平均一個師的兵力超過15000人,個別主力師能夠達到1.6萬人以上(43軍,原王牌六縱)。
  • 抗戰勝利後,十萬大軍挺進東北,分別有哪些部隊
    1945年8月15日,日軍無條件宣布投降,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來在全國人民的浴血奮戰下,前前後後經歷了14年的抗日戰爭終於結束,當全國人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東北無疑成為了國共雙方所關注的焦點,可以說東北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於是從1945年開始,便有10萬大軍陸續挺進東北,那麼這10萬大軍都有哪些部隊和名將?
  • 中國古代那些湮沒於歷史的十大湖泊
    華夏歷史源遠流長,數千載時光,不僅孕育了極度繁華燦爛的文明與無比精彩紛呈的歷史,更是承載了無數的更迭和變遷,這些變遷之中,不僅僅是朝代更迭,不僅僅是偉人頻出,不僅僅是城市、村莊的興建和湮沒。在這段數千年厚重的歷史中,還蘊含著滄海桑田的故事與鬥轉星移的變化。
  • 強大的東北野戰軍一個軍4個師,為何不多設兵團,多幾個兵團級?
    根據1948年11月1日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組織與部隊番號的規定》,我軍各野戰軍從1948年11月~1949年3月間相繼完成統一番號的整編;根據西北、中原、華東、東北的順序,分別編為第一、二、三、四野戰軍,華北野戰軍改稱華北軍區,歸中央軍委直接指揮;具體到軍以下編制,那就是標準的三三制了
  • 日軍在東北修建要塞預攻打蘇聯,卻被勞工告密,最終前功盡棄
    侵佔了齊齊哈爾 等其他的城市,最後日軍 侵佔了中國的東北三省。日軍大本營的目的很明顯,侵佔了中國東北的關東軍,如果繼續南下實行對中國的全面侵略,那麼在北方的蘇聯紅軍始終 是個威脅。
  • 與敵在東北戰場抗衡,全憑蘇聯給的裝備?親歷者坦言:沒那麼簡單
    1949年3月,隨著東北野戰軍陸續揮師南下,正式拉開了解放全國的序幕,當時全國共分為四大野戰軍,數東野兵力最多,而且由於是一口吞下了在東北的精銳國民黨軍,裝備也是最齊全的。確實越早進入東北的部隊,越是能享受繳獲日軍裝備的機會,特別是冀熱遼軍區下屬曾克林率領的第十六軍分區,曾從蘇聯人手中接手過日軍倉庫,取得了一大批的物資補給,因此向上報告,東北各地都是日本人遺留的裝備。
  • 抗戰勝利後在東北四年剿匪殲敵30萬
    、消滅土匪的任務,組織遊擊隊、民兵和自衛軍,配合野戰軍,粉碎敵人的進攻」。 東北土匪「歷史悠久」,各個山頭之間恩怨複雜,很難形成有效的整體攻防,各自保存實力的情況尤為嚴重,尤其是國民黨插手進來以後,委任狀滿天飛,使東北匪眾僅大的系統就有16個之多,「地下軍」、「先遣軍」、「保安軍」山頭林立,互相不服互不隸屬,從而被東北我軍各個擊破。 民黨當局對北滿土匪的支援只能開具「空頭支票」。
  • 奇葩「日軍士兵」:慘死在「主子」屠刀下!絕大多數結局悽慘
    沙皇殘餘軍團逃難,日軍利用他們「以夷制夷」也許很多人要問:日本在近代史上和沙俄那可是世仇,日俄戰爭打得血腥慘烈,此後雙方可算是勢不兩立。即使到了蘇聯時代,蘇軍也一直是日本陸軍的頭號假想敵。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竟然還有那麼多的俄國人腦袋「短路」,跑到死敵那裡去效力?
  • 授銜時,這五位擔任過野戰軍副司令員的將領,為何沒有授予軍銜
    一野無論是西北野戰軍時期還是一野時期,都有兩位副司令員:張宗遜、趙壽山;二野除了兼任的陳老總外,先念同志也曾擔任過副司令員;三野在華野時期的副司令員是粟裕和張雲逸,到了三野時期就只有粟裕一位副司令員了;四野先後叫過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高同志、呂正操、李運昌、周保中、肖勁光都曾經擔任過司令員,這些將領的授銜情況都是怎樣的呢?
  • 東北野戰軍最能打的主力師,大部分戰士是國民黨軍俘虜兵
    1948年11月2日,在遼瀋戰役的隆隆炮聲中,東北野戰軍解放了東北最大的重工業城市瀋陽。當天下午,司令員林彪、政治委員羅榮桓、參謀長劉亞樓就來到在義縣攻堅戰和錦州攻堅戰中擔任主攻任務,立下汗馬功勞的第2縱隊第5師。林羅劉三位首長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看望部隊、了解情況、解決問題。
  • 東北老航校撿到寶,繳獲3架日軍零式戰鬥機,但為何沒留到現在?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近日一份中國東北老航校在1946年到1948年期間搜集修理飛機航材的表單在日本網友間引起了劇烈爭議。在羅列的林林總總各式美軍、日軍戰機中,赫然在列的有3架日本海軍「零」式戰鬥機!眾所周知,日本的「零」式戰鬥機幾乎成為二戰日本航空力量的圖騰和象徵。「零」式艦載戰鬥機是日本20世紀30年代末期研製的一型戰鬥機。
  • 解放戰爭:毛爺爺手中王牌,四大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都是上將
    讓我們追溯歷史的腳步,去揭開那塵封已久的戰爭往事,體會先輩為建立共和國所經歷的艱難險阻。一、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張宗遜西北野戰軍的原班人馬大多是賀龍元帥帶出來的軍隊,抗日戰爭時期是八路軍120師,紅軍時期的紅二方面軍。120師與115師、129師相比,有些相形見絀。
  • 淮海戰役時,解放軍每天打光三萬發炮彈,這麼多的炮彈是從哪弄來的?
    而在這場戰爭中,解放軍雖然兵力少於國民黨軍部隊,但是炮火的猛烈程度令美械裝備的國軍部隊都非常驚訝,在碾莊戰役,雙堆集戰役,陳官莊戰役中,解放軍的炮火一直都是處於優勢的,激烈的時候平均每天打光三萬發炮彈,那麼解放軍從哪弄的這麼多炮彈呢?
  • 這支日軍化裝偵查,說了三天的東北話,才發現當地人不懂東北方言
    常德會戰開始前,日軍前線部隊為了獲取常德守軍的情報,於是派出偵察部隊前去搜集國民黨防禦部隊的情報,日軍偵察隊有一名曾長期在東北生活的日軍軍官,這名日軍軍官說得一口流利的東北話,而自己也非常的有信心,因為他覺得要是講中國話,估計沒人聽得出他是日本人,領了這個命令之後,這支十人的日軍偵察小分隊便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