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期間一場非常重要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中有兩支部隊被全殲,80萬國軍精銳徹底消耗完畢。而在這場戰爭中,解放軍雖然兵力少於國民黨軍部隊,但是炮火的猛烈程度令美械裝備的國軍部隊都非常驚訝,在碾莊戰役,雙堆集戰役,陳官莊戰役中,解放軍的炮火一直都是處於優勢的,激烈的時候平均每天打光三萬發炮彈,那麼解放軍從哪弄的這麼多炮彈呢?
解放戰爭初期,解放軍的炮火力量其實是很薄弱的,很難抗衡國民黨軍部隊的美械榴彈炮,所以打的也很慘烈。但是經過多次戰役之後,解放軍開始注重炮兵力量的發展,尤其是注重對兵工廠的建設,而當時解放軍的兵工廠主要都是在東北地區。
抗戰勝利之後,蘇聯繼續租界旅大,旅順和大連也是蘇軍的勢力範圍,軍委認為旅大是很好的軍共基地,根據指示,高崗,羅榮桓在大連建造大連建新公司。1947年7月開始,蘇軍將原屬於日本關東軍的滿州化學廠,大華煉鋼廠,大連機械工廠,裕民機械廠,大連鑄造廠等多家工廠交給東北野戰軍後勤部門,在蘇聯的幫助下,我軍自己製造的引信廠和彈藥廠也陸續建立。
解放軍除了收繳了這些日軍的工廠外,連日軍技術人員和工人都要了下來。1948年底,該公司的人數已經達到了8000人。1948年後,該公司月產炮彈鋼350多噸,發射藥30多噸,引信兩萬個,七五山炮炮彈三萬發。而全面抗戰的八年裡,國民政府才生產了七五山炮炮彈42萬發,每個月才4000發。淮海戰役期間,我方經常使用蘇聯和朝鮮貨船的名義將這些炮彈運到山東炮彈以及其他解放軍控制的地區,但是國軍軍艦卻不敢攔截。
除了大連建新公司生產的炮彈外,繳獲的國民黨軍彈藥也是華野炮彈的主要來源之一。根據華東野戰軍特種縱隊司令員陳銳霆將軍的回憶,解放軍濟南戰役中的炮彈主要來源於開封戰役,而淮海戰役第一階段使用的炮彈主要來源於濟南戰役。在解放徐州之後,華野在城內得到了國民黨軍來不及帶走的十萬發榴彈炮炮彈,從而保障了攻打陳官莊杜聿明集團的炮彈需要。
解放戰爭期間,華東野戰軍其實也很注重兵工廠的發展,但是沒有東北的條件,只能夠生產手榴彈,子彈,迫擊炮彈,炸藥,而榴彈炮,山炮,野炮的炮彈,大部分還是需要凱申物流和大連建新公司的援助,解放軍自造的土炮,如沒良心炮等也給國民黨軍帶來了很大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