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對東北野戰軍的援助,僅武器裝備,就往東北運輸兩千多火車皮

2020-12-15 亮劍千鈞

韓戰爆發時,從中國的角度出發,彼時剛建國,百廢待興,出兵朝鮮對國內負擔非常大,所以是不願出兵的。抗美援朝之前金日成多次給史達林寫信請求蘇聯援助,蘇聯當時的回覆是不會向朝鮮提供實質性幫助,然而蘇聯既不想出兵,又想解決朝鮮問題,所以給中國壓力,讓本該蘇聯出面解決的問題交由中國出力。中國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十分倉促的準備了戰爭(裝備都不齊全),調集了東南的部隊前往朝鮮戰場,因為大部隊裝著單衣,進入朝鮮後很多人凍死凍傷,十分慘烈。幸好中國部隊不辱使命,可歌可泣。

然而世人皆知抗美援朝,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國抗美援朝前,朝鮮對我國的解放事業也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當時幾乎是傾國援華:

1.軍火支持

解放戰爭時,東北局從朝鮮陸續運回兩千多火車皮的武器裝備,之後姜尚浩更是將十萬件輕重武器運往東北解放區。當時中央進軍東北的策略之一就是背靠蘇蒙朝,宛如坐在沙發上,靠著朝鮮幫忙轉運的物資彈藥被服還能支援華東野戰軍,所以,東北野戰軍在四個野戰軍中,是裝備最好的,包括蘇軍把繳獲的日本關東軍裝備、兵工廠生產線也移交給了東北野戰軍,可為東北野戰軍生產武器。

可見四野之所以裝備好,除了接受原有武器之外,還有很大原因是接手了東北這個具有工業產業的地區,可以自己高效生產裝備了。

2.人力支持

早在抗戰時期,朝鮮就派兵增援,參戰總人數超過12萬,這些朝鮮士兵作戰勇敢,立場堅定,不畏犧牲,有數據表明,在三年的解放戰爭中,延吉地區犧牲的朝鮮士兵將近三千人,在解放戰爭結束後,中國也把原屬我軍戰鬥序列的3個朝鮮師全部劃歸朝鮮,後來這些軍隊在朝鮮進行重組,在韓戰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說起東北野戰軍,就必須要提到林彪,林彪剛進東北的時候,主要問題是老兵太少新兵太多,東北撿日本遺留武器不缺槍,但是老兵太少,所以前期面對國軍精銳很吃虧。三下江南四保臨江開始後面有一段時間,東北解放軍就是零敲碎打,鍛鍊隊伍,這打一個團,那打一個團,同時期關內解放軍老兵多,已經開始消滅一個整師甚至整編師了。

同時解放軍整體上有個優勢,就是梯次建立軍隊,民兵-地方部隊-野戰軍,不斷升級補充。而且國軍整體交換比不好,所以國軍老兵越打越少,解放軍老兵越來越多。

還要看出南滿部隊的貢獻,四平保衛戰以後國軍被能追過松花江,最主要就是因為南滿解放軍,後來停戰結束國軍也是主要進攻南滿。南滿一度非常困難,非常非常困難,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打完,南滿解放前堅持下來了。那東北的整體戰略優勢就在林彪這了。

相關焦點

  • 同志加兄弟,解放戰爭期間,鄰邦朝鮮,給了中國多少援助?
    1945年,日本戰敗以後,雙方都注意到了資源豐富、工業發達的東北地區。雙方都在緊急抽調部隊、開赴東北,並且形成了「關內小打、關外大打」的情況。時間進入了1946年,由於在兵力、武器、物資等各個方面處於明顯的劣勢。東北野戰軍先後幾次失利,例如丟失了四平等幾座重要城市。最後,東北野戰軍的主力撤退到了松花江以北,在松花江以南,只剩下了南滿地區仍在堅守。
  • 第四野戰軍戰鬥力為何強悍?115師的底子,武器裝備精良
    第四野戰軍戰鬥力為何強悍?115師的底子,武器裝備精良第四野戰軍在我軍歷史上是一個非常顯赫的存在,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了海南島。原七大軍區中的廣州軍區、瀋陽軍區,都帶有第四野戰軍的血統。以第四野戰軍38軍首任軍長李天佑為例,在紅軍時期就已經是師級幹部,後任115師343旅686團團長,時年23歲。李天佑到了解放戰爭時期,也就30多歲,極為年輕。因而,第四野戰軍的軍一級幹部,具有實戰經驗豐富、幹部年輕化兩大特點。其次,第四野戰軍武器裝備精良。
  • 一段幾乎被湮沒的歷史,東北野戰軍收編三萬日軍,從東北打過長江
    最先進入東北的是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區增抗聯部,曾克林率領在4000多名官兵率先開赴東北,並在瀋陽,錦州等地接收了大批日軍武器,還有一些軍火庫,曾克林的部隊在短短一個月內擴充到了八萬人的規模,冀熱遼軍區擴充到13萬人。 曾克林在東北獲得大量裝備後,立刻乘坐蘇軍的飛機回到延安,當時毛主席在重慶談判,在延安主持工作的劉少奇立刻召集政治局開會。
  • 韓戰前,解放軍究竟有多少朝鮮族官兵返回北朝鮮?超過4萬人
    也從此時起,中國東北地區開始出現大量朝鮮民眾。而到了民國時期,東北地區的朝鮮移民有增無減,有的是不堪日寇壓榨、自發從半島來到東北地區定居,有的則是日寇主導的移民。 日本佔據中國東北三省之後,為了加強對於東北地區的統治,日本一方面大肆鼓動日本移民,另一方面,也開始有計劃的大規模地往東北地區移居朝鮮民眾。
  • 與敵在東北戰場抗衡,全憑蘇聯給的裝備?親歷者坦言:沒那麼簡單
    1949年3月,隨著東北野戰軍陸續揮師南下,正式拉開了解放全國的序幕,當時全國共分為四大野戰軍,數東野兵力最多,而且由於是一口吞下了在東北的精銳國民黨軍,裝備也是最齊全的。不過也因為曾克林的問題,導致後期開赴東北的部隊,基本上都是空著兩隻手去的,除了山東軍區黃克誠率領的新四軍第3師外,大部分部隊都將武器裝備留在了根據地,動身前往東北「撿洋落」。
  • 志願軍出發前緊急換槍,裝備仍顯落後,美軍以為是朝鮮預備役部隊
    為了最適合發揮中國陸戰優勢的戰場給予反擊,解放軍第38、39、40、42軍緊急在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邊集結,組建了東北邊防軍。這4個軍都是由東北野戰軍主力縱隊改編而成,先後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又南下兩湖、廣西追殲國民黨軍白崇禧集團,久經戰火考驗,裝備也是全軍中最好的。
  • 東北野戰軍有多強?一個師15000人,一個軍單挑國軍一個兵團
    東北野戰軍(後改為四野),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綜合實力最強的一支戰略機動部隊,尤其在1948年以後,無論在關內關外,都被國民黨軍深深忌憚。黑土地上全面的土地改革及充足武器彈藥,在不到3年時間內造就了這支強大的部隊。提到東野最為人熟知的就是「百萬大軍」的龐大規模,當年的東野究竟有多強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 遼瀋戰役結束後,東北野戰軍共有多少個軍?總兵力達到了多少?
    在會戰前,東北野戰軍由於三下江南、血戰四平等戰役,不斷發展軍隊力量,最終從30萬兵力發展成70萬大軍,遼瀋戰役結束後,東北野戰軍開始修正,按照軍委的命令進行改編,將12個縱隊編制改為
  • 借道北朝鮮!東北局靠這招解決了這場大戰的燃眉之急
    11月26日,當黃克誠率領蘇北的新四軍日夜兼程趕到東北後,發現部隊面對的著「無糧食、無經費、無醫藥」的窘境。情況萬分緊急。圖:黃克誠當時的東北局副書記陳雲因此想到了尋求朝鮮的幫助,提出「借道北朝鮮,開闢水陸運輸通道,解決我物資運輸燃眉之急」的想法,事實上也這麼做了。
  • 強大的東北野戰軍一個軍4個師,為何不多設兵團,多幾個兵團級?
    第四野戰軍兵強馬壯,可多設兩個兵團(16、17兵團),可是,為何不多設兵團,多幾個兵團級?根據1948年11月1日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組織與部隊番號的規定》,我軍各野戰軍從1948年11月~1949年3月間相繼完成統一番號的整編;根據西北、中原、華東、東北的順序,分別編為第一、二、三、四野戰軍,華北野戰軍改稱華北軍區,歸中央軍委直接指揮;具體到軍以下編制,那就是標準的三三制了
  •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蘇聯究竟援助給志願軍多少武器?
    因此,按照大家的認知,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武器裝備應該是蘇聯援助的才是,蘇聯也確實這麼承諾的。那麼,既然是援助,中國為什麼還欠下了蘇聯如此多的債務呢? 原因很簡單,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蘇聯確實提供給中國人民志願軍大量的武器裝備,這些武器裝備也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與美國作戰的重要支撐。
  • 抗美援朝前夕,中央組建的東北邊防軍有多少兵力?負責人都是誰?
    1950年6月,韓戰爆發,主席考慮到東北地區直接遭受戰火的威脅,同時東北戰略地位險要,於是建議成立東北邊防軍。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保衛邊防,必要時也能支援朝鮮人民軍作戰。很快,主席的提議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 韓戰中,志願軍和美軍的武器裝備差距有多大?
    朝鮮人民軍一觸即潰,全線敗退,美軍快猛推進,一舉取下漢城,10月20日,美軍又攻佔平壤。 史達林要求中國增兵在東北布防,美國則開始注意新中國是否會參戰。但一直以「精通」東方心理學自詡的麥克阿瑟斷言,中國一定不會參戰。因此,他要求各部隊迅速北上推抵至達鴨綠江畔。 1950年10月8日,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
  • 解放戰爭中,東北野戰軍四個副司令員都是誰?後來被授予什麼軍銜?
    東北野戰軍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主力部隊之一,也是當時實力最強的一支野戰部隊,其前身是東北民主聯軍,是由抗日戰爭後期開赴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主力各一部及東北抗日聯軍逐步發展起來的。
  • 1948年,東北駐紮了11個獨立師,一個師到底有多少兵力?
    1年多以後,也就是1947年夏天,東野的總兵力已經接近50萬。又過了1年多時間,截止1948年冬天,也就是遼瀋戰役開始之前,東北野戰軍已經控制了東北97%的土地、86%的人口,對方的軍隊只能龜縮在瀋陽、錦州、長春等幾個主要城市裡。此時,東北野戰軍已經下轄了12個縱隊和11個獨立師,總兵力達到了103萬人。
  • 東北野戰軍打仗最叼,最狠的兩位戰將,在戰場上犯過同樣的毛病
    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東北野戰軍,華北軍區野戰部隊被稱之為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五大野戰軍。可以說,在解放戰爭時期,所有的戰鬥都是五大野戰軍全體將士共同完成的。如果,要論哪個野戰軍立功最多,解放了區域最多,人數最多,恐怕當屬東北野戰軍。
  • 抗戰勝利後,十萬大軍挺進東北,分別有哪些部隊
    除此之外向東北挺進最多的便是山東境內的八路軍,可以說山東八路軍基本上是構成後來東北野戰軍的主力之一,這裡面便有著梁興初將軍率領的山東解放軍第一師,梁興初在抗戰時期本來是115
  • 第四野戰軍的四支王牌軍,三支去了朝鮮戰場,為何只有43軍缺席?
    1948年遼瀋戰役期間,我軍第四野戰軍還被稱為「東北野戰軍」,下轄各軍使用「縱隊」這一編制。當時的東北野戰軍共有12支主力縱隊,另有獨立師、炮兵、工兵、鐵道兵及地方部隊合計100餘萬人。在12個縱隊裡面,公認實力最強的縱隊是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六縱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