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東北野戰軍的故事。截止遼瀋戰役之前,東北野戰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103萬人。屬於四大野戰軍中,兵力最多的一個。東北野戰軍除了下轄12個縱隊以外,還下轄了11個獨立師。那麼,獨立師屬於什麼編制,一個獨立師到底擁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獨立師的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東北野戰軍的發展歷史。東北野戰軍自然是以東北地區為作戰區域的野戰部隊,在歷史長河中,一步步崛起。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東北地區一直是奉系軍閥的地盤。1931年,日本軍隊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以後,在半年多的時間裡,逐步佔領了東北全境。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日本扶持了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出山,建立了偽滿洲國政權。東北地區各方面的資源非常豐富,例如鋼鐵、煤炭、糧食等等。日本把東北地區視為了自己的資源供應地,對於自己至關重要。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之後,東北地區成了半真空地區,誰能搶先控制東北地區,掌握了東北的人力物力,成為了重中之重。早在1945年9月,在《目前任務和戰略部署》中,提出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隨後,八路軍、新四軍從各地抽調官兵進入東北地區。其中,山東根據地抽調了7萬餘官兵,新四軍抽調了3萬餘人,再加上陝甘寧抽調的幾千人,總兵力大約11萬人左右。請注意,各級軍官多,士兵數量少。進入東北之前,已經做好了在各級軍官基礎上擴編部隊的準備。
除了11萬官兵之外,還抽調了2萬餘各級幹部,負責地方上的管理工作。軍官和地方幹部都很重要,訓練軍官和地方管理,都需要長期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由於東野的11萬官兵中,各級軍官佔了很大的一部分,進入東北以後,部隊的編制開始迅速擴大。各級幹部進入東北地區以後,有效的管理各個地區,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供給前線部隊的作者需要。東北地區各方面的資源極為豐富,有能力供給數量比較龐大的軍隊。
東野部隊進入東北以後,迅速站穩腳跟,擴大部隊數量。截止1945年12月,部隊的總兵力已經發展到了27萬多人。1年多以後,也就是1947年夏天,東野的總兵力已經接近50萬。又過了1年多時間,截止1948年冬天,也就是遼瀋戰役開始之前,東北野戰軍已經控制了東北97%的土地、86%的人口,對方的軍隊只能龜縮在瀋陽、錦州、長春等幾個主要城市裡。此時,東北野戰軍已經下轄了12個縱隊和11個獨立師,總兵力達到了103萬人。
請注意,東北野戰軍並不僅僅是部隊數量龐大,而且兵種非常齊全,建立了專業的炮兵縱隊、鐵道縱隊等等。此外,還擁有了自己的坦克部隊。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過縱隊的問題,那麼,獨立師又是怎麼回事呢?在影視劇《亮劍》中,李雲龍的部隊是獨立團,其實從獨立團也能看出後來的獨立師是怎麼回事。李雲龍的獨立團隸屬於386旅,386旅剛剛建立的時候,僅僅下轄了771團和772團。隨著兵力的擴編,386旅的編制也迅速擴大。
先後建立了新1團和新2團,由於編制已經飽和,沒有其他的番號。因此,出現了獨立團、教導團等番號。東北野戰軍下轄的獨立師,情況也差不多。在3年多時間裡,東北野戰軍從11萬人發展到百萬大軍,編制規模不斷擴大。期間,很多地方部隊進行建設以後,開始轉入正規部隊。但編制已經十分飽和,這些部隊的編制也達不到縱隊的規模。因此,東北野戰軍在北滿、南滿先後建立了一些獨立師。
截止1948年遼瀋戰役爆發之前,東北野戰軍已經下轄了11個獨立師。那麼,一個獨立師到底擁有多少兵力,武器裝備又怎麼樣呢?獨立師由地方部隊發展而來,一個獨立師的兵力,大約在6000人到8000人之間,編制不如各個縱隊的步兵師。從武器裝備來說,獨立師的武器以輕武器為主,重武器數量比較少。在遼瀋戰役期間,敵軍精銳的第9兵團,推測黑山、大虎山一線的防禦力量薄弱,準備從這一地帶突圍到營口,然後從海路撤退。
在進攻黑山、大虎山側翼的時候,負責防禦的東野1個獨立師,使用了剛剛繳獲的幾門火炮。敵軍以為東野主力已經趕到,倉皇向瀋陽撤退。其實,那一帶側翼只有1個獨立師。第9兵團則下轄了新1軍、新3軍、新6軍等5個軍,新1軍和新6軍,都屬於敵軍的五大王牌之一。最終,第9兵團在撤退的過程中,被東野主力合圍。在遼瀋戰役中,東北野戰軍總計消滅敵軍47萬多人。遼瀋戰役之後,東北全境解放。東野的百萬大軍,開始毫無後顧之憂南下華北,與華北地區野戰部隊配合作戰。
1949年春天,各個野戰軍進行了整編,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4野戰軍。下轄的12個縱隊,都改編成為了軍。至於那11個獨立師,分為2種情況:有的獨立師分入了各個縱隊,還有的獨立師,則是幾個獨立師合併為新的縱隊。經過整編以後,各個野戰軍不再有獨立師的編制,而是下轄軍或者師。關於野戰軍各個部隊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