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突出的偶然的機遇是赫赫名人、偉大人物的間歇出現。——阿倫·尼文斯(美)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844字,閱讀約2分鐘
塔山阻擊戰是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的一次防禦戰,目的是為了阻止國民黨軍隊對錦州地區的增援。塔山阻擊戰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個遼瀋戰役的大局,因此又被人列為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阻擊戰之一。
塔山沒有塔,也沒有山,只是金洲和錦西附近的一個小漁村,但塔山的位置很重要,不僅錦西到金洲,還有一條鐵路通過。錦州戰役是遼瀋戰役初期國共兩黨在東北戰場的一次決戰,對解放軍來說,打下錦州就意味著切斷了東北敵軍與關內蔣軍的直接聯繫。對於敵軍來說,解除了錦州之圍,就等於解除了我軍被包圍的近五十萬國軍,所以在最終佔有錦州前後,雙方在塔山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負責塔山地區阻擊作戰的是東北野戰軍第四、第十一縱隊和熱河第四、第六獨立師及炮兵旅,約8個師,由當時的第二兵團司令程子華指揮。派往塔山的援軍是第92軍的第21師、第62軍、第39軍的兩個師、第54軍和第62、獨立第95師,共11個師。也就是說,雙方兵力對比是解放軍8個師8萬多人,國民黨軍11個師10萬多人。
1948年10月10日凌晨,戰爭開始了。在炮火的配合下,敵人的三個師向前線陣地發起了十多次衝鋒,而解放軍戰士則在平緩的地形下,依託破敗的工事奮力反擊。第一天,敵人沒有取得一寸進展。次日,敵人又集中四個師向塔山陣地進攻。這一天,敵人付出了傷亡千餘人的代價,卻依然未能前進。
10月12日,敵人沒有進攻,我軍抓緊時間搶修工事。13日,敵人再次以4個師的兵力發起猛攻,甚至派出了"敢死隊"先頭部隊,但在我軍將士的拼死防守下,敵人再次損失慘重。
直到15日晚6時,敵人儘管用盡了辦法,仍未能攻佔塔山,直到敵我雙方都得到解放錦州的消息,使敵人徹底失去了希望,塔山阻擊戰終於以我軍的勝利而告終。蔣介石為塔山戰場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最終無力回天。
從10日到15日,不過短短6天,我軍就損失了3000多名英勇將士,但我軍也給敵人造成了6000多人的傷亡,確保了錦州會戰的最終勝利。
這裡是《別樣的魅力所在》,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