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塔山之戰,雙方各投入了多少兵力?傷亡情況如何?

2020-12-16 別樣的魅力所在

歷史上最突出的偶然的機遇是赫赫名人、偉大人物的間歇出現。——阿倫·尼文斯(美)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844字,閱讀約2分鐘

塔山阻擊戰是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的一次防禦戰,目的是為了阻止國民黨軍隊對錦州地區的增援。塔山阻擊戰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個遼瀋戰役的大局,因此又被人列為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阻擊戰之一。

塔山沒有塔,也沒有山,只是金洲和錦西附近的一個小漁村,但塔山的位置很重要,不僅錦西到金洲,還有一條鐵路通過。錦州戰役是遼瀋戰役初期國共兩黨在東北戰場的一次決戰,對解放軍來說,打下錦州就意味著切斷了東北敵軍與關內蔣軍的直接聯繫。對於敵軍來說,解除了錦州之圍,就等於解除了我軍被包圍的近五十萬國軍,所以在最終佔有錦州前後,雙方在塔山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負責塔山地區阻擊作戰的是東北野戰軍第四、第十一縱隊和熱河第四、第六獨立師及炮兵旅,約8個師,由當時的第二兵團司令程子華指揮。派往塔山的援軍是第92軍的第21師、第62軍、第39軍的兩個師、第54軍和第62、獨立第95師,共11個師。也就是說,雙方兵力對比是解放軍8個師8萬多人,國民黨軍11個師10萬多人

1948年10月10日凌晨,戰爭開始了。在炮火的配合下,敵人的三個師向前線陣地發起了十多次衝鋒,而解放軍戰士則在平緩的地形下,依託破敗的工事奮力反擊。第一天,敵人沒有取得一寸進展。次日,敵人又集中四個師向塔山陣地進攻。這一天,敵人付出了傷亡千餘人的代價,卻依然未能前進。

10月12日,敵人沒有進攻,我軍抓緊時間搶修工事。13日,敵人再次以4個師的兵力發起猛攻,甚至派出了"敢死隊"先頭部隊,但在我軍將士的拼死防守下,敵人再次損失慘重。

直到15日晚6時,敵人儘管用盡了辦法,仍未能攻佔塔山,直到敵我雙方都得到解放錦州的消息,使敵人徹底失去了希望,塔山阻擊戰終於以我軍的勝利而告終。蔣介石為塔山戰場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最終無力回天。

從10日到15日,不過短短6天,我軍就損失了3000多名英勇將士,但我軍也給敵人造成了6000多人的傷亡,確保了錦州會戰的最終勝利。

這裡是《別樣的魅力所在》,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

相關焦點

  • 接到戰鬥傷亡報告,林彪:「不要傷亡數字,只要塔山。」
    9月30日,蔣介石到北平,調集華北62軍、92軍和山東39軍等部隊,由第17兵團司令侯鏡如指揮,從錦西、葫蘆島東進解錦州之圍。侯鏡如在這次戰役中的行動相當詭異,從拒絕接受54軍軍長迂迴進攻,到兵團說沒有坦克無法進攻,以及國軍突破陣地後仍舊不給予有力支援,這些都影響了整個戰局,後確認侯鏡如是共產黨。
  • 戰史|塔山、黑山、徐東:解放戰爭中的三大阻擊戰
    我人民軍隊從南昌起義到抗美援朝戰爭的徵戰歷程中,組織實施了一系列大小阻擊戰,其中解放戰爭時期遼瀋戰役中的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以及淮海戰役中的徐東阻擊戰,堪稱經典。解放戰爭時期,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和徐東阻擊戰——這三大阻擊戰對整個戰役的局勢走向和最終結果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每一場阻擊戰的勝負都可能影響國共雙方的命運。
  • 塔山阻擊戰:中外戰爭史上經典防禦作戰的範例
    在兵力部署上,第四縱隊司令員吳克華決定以一個師外加一個營為第一梯隊,以另兩個師為第二梯隊,以此來保持強大的反擊力量。國民黨軍進攻前猛烈的炮火雖然對塔山的陣地有較大破壞,但仍遺留有大量的地堡、鐵絲網,這成為阻撓步兵突破的巨大障礙。非常有利於解放軍的陣地防守,解放軍官兵依託殘破的工事進行了頑強的抵抗。解放軍在此次戰鬥中投入了大量火炮來支援作戰,並同國民黨炮兵進行了激烈的炮戰,還以密集火力猛擊國民黨軍二梯隊的集結地域。當日國民黨軍共向塔山陣地進行了九次衝鋒,除了遭受了重大人員傷亡之外毫無進展。
  • 塔山阻擊戰:不可磨滅的經典戰例
    幾輪轟炸過後,國民黨軍從左中右三翼繼續對塔山高地進行衝擊,其中中間部隊被我軍集中火力封截,國民黨軍部分側翼部隊藉機攻佔塔山村邊的民房,此時解放軍第34團戰士毫無畏懼、奮勇應敵,旋即同國民黨軍展開更為殘酷的巷戰,進行英勇格鬥。經過兩天兩夜的激烈戰鬥,國民黨軍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並且未能取得預期戰果。
  • 夷陵之戰是場以少勝多的奇戰?劉備和孫權雙方兵力各是多少?
    夷陵之戰是劉備為報復無恥的東吳背信棄義,偷襲荊州並殺死關羽的復仇之戰。劉備此戰發益州之精兵,聯蠻夷之友盟,傾全國之力討伐卑鄙的東吳。但是時事往往就是小人得意,大人喪命。在夷陵,劉備的大軍被陸遜擊敗,帶著殘兵逃到白帝城。
  • 萬曆朝鮮戰爭:碧蹄館之戰的真實傷亡情況
    經此一戰後,李如松大受打擊,喪失進取之心,一路北退。而作為勝利者的日軍,不僅在此戰嚴重損兵折將,戰後也無力反攻明軍,同樣沒有進取的動作。作為萬曆朝鮮戰爭的一次重要會戰,碧蹄館之戰給明、日雙方都帶來了相當大的重創,是一場沒有真正勝利者的會戰。明、日雙方在碧蹄館之戰中實際投入的兵力與傷亡程度,一直是充滿爭議的話題,長久以來懸而未決,沒有定論。
  • 中日戰爭,國民黨正面硬抗的22次會戰,中日雙方真實傷亡對比情況
    那麼這場中日戰爭,國民黨正面硬抗的22次會戰,中日雙方真實傷亡對比情況如何呢?下面我們按時間段看下。 1937年發生的會戰(3個): 淞滬會戰(8月13日-11月11日),這場雙方投入兵力100萬,進行了三個月的戰鬥,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這次戰鬥日軍傷亡5萬多人,而國軍傷亡30萬左右。結果日軍勝利,上海淪陷。
  •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將近3年,到底投入多少兵力?
    例如抗美援朝戰爭中雙方的火力情況、志願軍的統帥人選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志願軍的總兵力問題。從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將近3年時間。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到底投入了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其實,每個階段的兵力都不一樣。首先,我們聊聊韓戰的起源。在古代歷史上,李氏朝鮮王朝曾經是明清兩朝的核心藩屬國之一,其他兩個藩屬國是安南和琉球。
  • 塔山英雄團:經典戰例 六天六夜創奇蹟
    後人都說,塔山之戰國共軍隊單純從交戰雙方的兵力、火力、戰場態勢等客觀因素來研究,國民黨軍實在沒有理由輸掉這場戰鬥。但是直到東北野戰軍主力攻克錦州,支援錦州的國民黨東進兵團始終未能在塔山地區前進一步,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的支援計劃。在整個戰鬥中,第34團一個團就取得了斃傷俘敵3321名的重大勝利。後來,第34團被第4縱隊授予「塔山英雄團」榮譽稱號。
  • 松錦之戰中明軍慘敗,離不開他的瞎指揮
    松錦之戰,發生在明朝末期,是明朝與後金最後一次決定性的戰役,雙方投入兵力均超過十萬,歷時兩年(1640年至1642年)。戰爭最終以明軍慘敗而結束,傷亡近半,九關邊軍,精銳盡失。「是役也,計斬殺敵眾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獲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冑九千三百四十六件。
  • 不要傷亡數字只要陣地,解放軍苦守六天,傷亡3000斃敵6000多
    擔負塔山阻擊戰的,是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第11縱隊及兩個獨立師。9日一早,程子華和4縱司令吳克華、副司令胡奇才、參謀長李福澤再次來到前沿視察作戰準備,發現塔山村地勢低,又處在敵火力控制下。
  • 塔山一戰28團硬扛敵「趙子龍師」,和另外一支部隊,共享榮譽稱號
    塔山阻擊戰是遼瀋戰役時期最關鍵的一戰,其中東野4縱、11縱要用兩個縱隊的兵力,擋住國民黨軍東進兵團的進攻,戰鬥持續了六天六夜,最終國民黨軍的東進兵團也未能突破我軍的陣地,我軍以付出3000多人傷亡的代價,斃傷國民黨軍近7000人,而戰後有4個團分別被授予了榮譽稱號:
  • 此戰歷經96天,傷亡人數達到18萬,而且雙方指揮官均戰死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隨後太平洋戰爭爆發,雖然珍珠港事件給美軍太平洋艦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但美軍有強大的國力作後盾,仍然可以在海上與日軍展開決戰,當時的海軍司令是尼米茲,海軍司令是山本五十六,雙方先後打了珊瑚會戰、瓜達爾卡納爾島會戰、硫磺島會戰、雷伊泰灣會戰、
  • 解放戰爭中,參戰兵力最多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敵我損失最大的阻擊戰
    連續打退國民黨軍10多次進攻,整整堅守了一天,84團付出了十分慘重的傷亡。 13日,邱清泉、李彌兵團東援部隊自北向南全面向華野前沿陣地發起攻擊。蔣介石接連幾天向邱清泉等人發報,稱「黨國存亡,在此一舉,吾弟應發揚黃埔精神,為國家盡忠,為民族盡孝,不惜一切犧牲,將當面之敵擊潰,以解黃兵團之圍。」
  • 赤壁之戰,曹操與孫劉雙方的兵力到底是多少,曹操真有80萬大軍嗎
    ,所以曹操在赤壁之戰投入的兵力永遠不可能有80萬水軍,總兵力都沒有80萬。 再來看一下曹操的用兵情況,曹操曾經在兗州大敗黃巾兵,收了三十萬青州黃巾軍兵卒,從中抽出精銳士兵組成青州兵,就算是十抽一,也有3萬青州兵,這還是青州兵,曹操在官渡之戰投入的兵力也是諱深莫測,但至少也有三到四萬人,而對手袁紹有11萬人,這裡也能看出,曹操用兵,喜歡以少勝多。
  • 薩爾滸之戰中,明軍和後金軍各有多少兵力?幾則史料可以看出
    薩爾滸之戰是個複雜的過程,明朝失利的原因有很多。不過從兵力上看,這其實是一場兵力相當的戰役。在《明神宗實錄》裡,兵部尚書黃嘉善在奏疏裡記錄了兵力徵調的情況:(萬曆四十六年六月甲寅)遼東全鎮額兵不過六萬,除城堡、驛站差拔外,實在僅兩萬餘,又各有防守之責。
  • 解放戰爭中三野的7場敗仗,對手都是誰,傷亡了多少兵力?
    此戰我軍傷亡在7000人左右,而國民黨軍隊傷亡僅3000人。此戰後沒多久,山野被編進華野。二、淮陰之戰1946年9月,桂系第七軍發動攻擊,在擊潰華中九縱後切入到了淮陰和陳毅兵團之間,接著,張靈甫的整編74師第一次出現在了國共戰場上。
  • 蘇聯二戰傷亡4600萬超過中國,並非德軍比日軍兇殘,另有三大原因
    在戰爭期間蘇軍現役兵力的峰值達到了1280萬人,德國及僕從國軍隊的峰值也有780萬人 ,也就是說,出現了2000多萬軍隊在巨大戰場上的廝殺情況,其中戰爭期間蘇軍被俘即達550萬人,而重慶政府的軍隊在峰值時期亦不過400餘萬人。
  • 《銀河英雄傳說》中,雙方一個艦隊是多少艘?一年能補充多少兵力
    雙方一個艦隊單元,應該都是多少艘才合理呢?一、同盟軍單艦隊的數量:6400~9250~10000艘左右。要塞對要塞時期,明確指出滿編的第一艦隊,擁有14400艘。2.前線各宇宙艦隊兵力構成。三個準將級分隊,組成一個少將級分艦隊,是650*3=1950艘,再加100-300艘的少將直屬艦隊,大概2000~2200艘。而這種2100艘左右的分艦隊,就是同盟軍主力艦隊的主要基本兵力單元。
  • 傷亡350萬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堪稱史上最血腥而慘烈之戰?
    1942年6月正處蘇聯炎熱的夏季,戰無不勝的法西斯德軍開始集中100萬兵力攻擊蘇聯南方重鎮史達林格勒,蘇德雙方展開了人類歷史上極其殘酷血腥的戰爭。德軍裝甲部隊不斷的向史達林格勒地區推進,蘇軍為了保衛史達林格勒城的每一塊土地和每一棟房屋而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