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英雄團:經典戰例 六天六夜創奇蹟

2021-01-09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塔山,並不如其名,無塔無山,只是遼寧錦西以東的一個小村莊。

1948年的一場戰鬥,使這個地方在中外戰爭史上享有盛名,也讓參加過那場戰鬥的人民軍隊官兵,對這個地方產生了不一般的情感。

時光流轉,70多年過去,「塔山」卻成為了一座堡壘,永立不倒。

【英模檔案】

塔山阻擊戰

1948年9月,遼瀋戰役打響,東北野戰軍主力繞過國民黨軍堅守的長春和瀋陽,千裡奔襲,直指國民黨軍另一座孤城——錦州。一旦錦州失守,國民黨軍留守在東北的軍隊則無法南撤,被殲滅會是他們最後的結局,蔣介石迅速調兵東進馳援錦州,塔山阻擊戰就此打響。

從1948年10月10日至15日, 塔山之戰進行了六天六夜。後人都說,塔山之戰國共軍隊單純從交戰雙方的兵力、火力、戰場態勢等客觀因素來研究,國民黨軍實在沒有理由輸掉這場戰鬥。但是直到東北野戰軍主力攻克錦州,支援錦州的國民黨東進兵團始終未能在塔山地區前進一步,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的支援計劃。在整個戰鬥中,第34團一個團就取得了斃傷俘敵3321名的重大勝利。

後來,第34團被第4縱隊授予「塔山英雄團」榮譽稱號。那一場震驚中外、無法複製的戰場奇蹟,也成為了第34團乃至整個解放軍官兵引以為豪的經典戰例。

2015年11月25日,「塔山英雄團」官兵面向團旗進行矢志改革強軍宣誓。

經典 無法複製的戰場奇蹟

在美國西點軍校教科書中,塔山阻擊戰作為經典戰例,被收錄其中。

一個小小的村莊,為何會發生這麼一場驚天動地的戰鬥?塔山又為何會成為交戰雙方——人民解放軍和國民黨軍勢在必得的一處要地?

塔山東鄰錦州灣,西接白臺山,山與海之間最狹窄的一段僅有12公裡寬。當年,北寧鐵路和山海關至瀋陽的公路都從村莊中穿行而過。

塔山就好比一把門閂,死死地控制著東北南大門錦州的進出關口。

1948年9月,遼瀋戰役打響,東北野戰軍主力繞過國民黨軍堅守的長春和瀋陽,千裡奔襲,直指國民黨軍另一座孤城——錦州。

對於國民黨軍來說,一旦錦州失守,那留守在東北的軍隊則無法南撤,被殲滅會是他們最後的結局。

蔣介石深知這一點,迅速調兵東進馳援錦州。所謂東進,是指國民黨軍從遼寧葫蘆島港登陸,向東北的錦州方向增援。

葫蘆島距離錦州僅有50餘公裡,也就是說,國民黨的軍隊在10個小時內就能到達錦州,使欲攻城的解放軍部隊腹背受敵。

要解決這一困境,唯一的辦法,是對國民黨的增援部隊實施阻擊。而最好的阻擊地點,便是錦州的「門閂」之地——塔山。

塔山一戰關係到東北三省幾十萬國民黨部隊的存亡,自然時刻牽動著蔣介石的心。在他的直接督促下,10月9日國民黨增援錦州的暫編62師、151師、8師、157師、62軍等11個師的兵力已經集結完畢,40餘門重炮將炮口對準了塔山的方向。

除去陸地,國民黨參加塔山戰鬥的還有駐北平的國民黨空軍,海軍第三艦隊的3艘軍艦,這其中就包括國民黨最大的水面艦艇「重慶」號。海空軍力,被蔣介石寄予重望。

反觀解放軍這邊,參與塔山陣地防守的是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和第11縱隊,派出的兵力大約為12萬人。

雖然一開始兵力上不佔劣勢,但是地理位置對解放軍十分不利。

塔山方圓幾公裡內幾乎沒有任何天然屏障,有的只是低洼的土地。然而國軍部隊已經佔據了塔山南面的大東山、小東山、影壁山一線高地,居高臨下,第4縱陣地全部暴露在他們的炮火射程之內,這樣的地勢只有靠修築工事進行防禦。

防禦工事如何修?剛好塔山附近有鐵路,解放軍當即動員官兵和群眾,抬木頭、扛鐵軌,連夜修築出了防禦工事。

1948年10月10日,國民黨軍開始進攻。他們憑藉優越的裝備,用飛機戰艦進行轟擊。

後人都說,塔山之戰國共軍隊單純從交戰雙方的兵力、火力、戰場態勢等客觀因素來研究,國民黨軍實在沒有理由輸掉這場戰鬥。

塔山阻擊戰,從1948年10月10日至15日,進行了六天六夜。

戰鬥之初,由於輕視解放軍的防禦力量,國民黨軍在進攻前僅進行了半小時的炮火準備,雖然對塔山的陣地有較大破壞,但仍遺留有大量的地堡、鐵絲網,成為阻撓步兵突破的巨大障礙。

解放軍依託殘破的工事進行堅強的抵抗,與國民黨炮兵進行了激烈的炮戰,並以密集火力猛擊國民黨軍二梯隊的集結地域。當日國民黨軍共向白臺山陣地進行了7次衝鋒,向塔山陣地進行了9次衝鋒,在遭受了重大人員傷亡之後,毫無進展。

首次進攻失敗後,國民黨軍集中了30多門野炮、榴炮與2艘軍艦的炮火,並以5架飛機投擲炸彈,進行轟擊。他們趁機發起集團衝鋒,堅守塔山堡的官兵們頑強抵抗,英勇抗擊,再次阻止了國民黨軍向前的步伐。

在隨後的戰鬥中,國民黨軍總是妄圖尋找薄弱環節進行試探性進攻,都碰了釘子。解放軍一面抵抗敵軍進攻,一面抓緊時間搶修工事,加固自身防禦。

國民黨軍一次次強攻、一次次偷襲,統統敗下陣來。10月15日中午,主力部隊之一的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第12師第34團與兄弟部隊同心協力,殲滅了錦州國民黨守軍,取得了錦州戰役的勝利。

塔山阻擊戰,解放軍直接傷亡三千餘人,而敵軍傷亡六千人以上,傷亡人數僅為敵軍的一半。這場戰鬥是第34團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也最為殘酷的陣地堅守防禦戰。

在整個戰鬥中,第34團一個團就取得了斃傷俘敵3321名的重大勝利。直到東北野戰軍主力攻克錦州,支援錦州的國民黨東進兵團始終未能在塔山地區前進一步,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的支援計劃。

後來,第34團被第4縱隊授予「塔山英雄團」榮譽稱號。那一場震驚中外、無法複製的戰場奇蹟,也成為了第34團乃至整個解放軍官兵引以為豪的經典戰例。

2012年2月21日,「塔山英雄團」裝備車輛在演習中經過涉水地帶。

磨礪 不容失守的精神高地

「塔山英雄團」的炮兵排長李曉曦是吉林長春人,小時候便聽過姥爺講塔山阻擊戰。2015年軍校畢業後,李曉曦被分配到了團裡。

李曉曦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姥爺:「我分到的單位是『塔山英雄團』!」但是讓他想不到的是,姥爺只扔給他一句話:「那個仗是你打的嗎?」

在單位的教育下,李曉曦才漸漸明白:英雄團隊固然榮耀,但自己不能躺在團隊的功勞簿上,只有給單位增光的義務,沒有給團隊抹黑的資格。

「塔山精神」,是「塔山傳人」心中的精神高地,就如69年前的塔山陣地一樣,不容失守!

運輸班班長褚建行,因為長期從事駕駛工作,患上了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

2015年,褚建行由於身材高大形象好,被初選進入「九·三」大閱兵的徒步方隊。了解他身體狀況的戰友寧小東給他打電話:「閱兵訓練殘酷,選拔嚴格,身體挺不住就回來吧,不丟人。」

「我出了『塔山英雄團』的門,要麼讓我從天安門走回去,要麼就讓我躺著回去!」褚建行「倔」得很。

腰不舒服,他提前在腰帶裡插上木板撐著;為了練力量,別人踢正步穿皮鞋,他就穿作戰靴;為了糾正羅圈腿,他連睡覺都拿背包繩捆著腿。

歷經3輪淘汰,褚建行終於圓了「閱兵夢」,但是一米八一的大個子,一下子從160多斤瘦到了110斤。「回來的時候我一摸,身上都沒一點肉感了。」談起褚建行,寧小東既心疼,又敬佩。

不過,寧小東一點兒也不覺得吃驚。他在「塔山英雄團」當兵十幾年,見多了拼命的戰士。

黃章亮,為了在開訓動員比武中拿名次,別人午休的時候練習手榴彈投擲。臥、跪、立,3種姿勢反覆練習,練到最後手也腫了,筷子都拿不穩,甚至連上鋪都爬不上去。

朱彥成,為了把火箭筒練到「發發十環」,不停地練習射擊,導致右肩習慣性脫臼,雙耳被噪聲震得流血。

「榮譽比生命更重要!」來到「塔山英雄團」,每個人對榮譽都有深刻的理解和認知。

每年有新幹部、新兵來到「塔山英雄團」,有幾件「入門」功課必須要做:學塔山戰史、祭塔山先烈、唱塔山戰歌。這幾門功課不做,入不得「塔山門」。

在「塔山英雄團」,每個連隊都有自己的連歌、連訓,戰鬥文化畫上牆,優秀官兵上櫥窗,讓大家時時刻刻感受爭先創優、崇尚榮譽的濃厚氛圍。

入了「塔山門」,想當好英雄傳人、注入塔山基因,必須經歷一段外化於行、內化於心的磨礪過程。

團裡某炮兵連在組建3天後就參加了邊境戰鬥,當時的指導員寫下了一份戰鬥總結。如今這份戰鬥總結作為傳家寶已經傳了37年、11任指導員。

每逢新兵入連,都要領讀這份戰鬥總結,讓他們在聆聽前輩戰鬥故事中感受團隊榮譽、強化責任擔當。

團裡的二連,在1964年參加全軍軍事尖子比武,夜間班進攻和夜間防禦戰術都拿了第一,被授予了「夜老虎連」榮譽稱號。

在過往的50多年裡,這隻「夜老虎」不忘初心,不管是軍事比武、考核演習,還是搶險救災,始終秉承著「逢冠必奪、逢一必爭、逢戰必勝」的精神。

2010年,廣西來賓地區發生嚴重乾旱。二連受領的任務,是確保災情最重的村裡4000多畝的高價值農作物不受損失。

重大任務前,連隊黨支部成立黨員突擊隊,黨員幹部一律吃住在田間地頭,搶澆田地。廣西的夏日氣溫超過40℃,二連的官兵們連續奮鬥了三天三夜,好幾個人都累倒在田埂上。

在「塔山英雄團」,二連只是一個縮影、一個典型。團裡有9個英模連隊,個個都是善打硬仗、最能攻堅的鋼刀鐵拳。

這支誕生於1937年天福山起義,轉戰膠東地區抗日,進軍東北參加解放戰爭的部隊,在80年的歷程裡歷經大大小小戰鬥數十場,湧現出了一批英雄集體和英雄人物。

正如一名戰士在團裡組織的「書香塔山」朗讀活動中說的一樣:「過往的功勞和榮耀,是前輩們攻克下的陣地,作為『塔山傳人』,堅守陣地、再立新功是對他們最好的匯報。」

2010年3月27日,「塔山英雄團」官兵參加廣西來賓抗旱任務。

堅守 永不磨滅的英雄番號

「團長同志,全體老兵集合完畢,應到43人,實到43人,請指示!」2015年3月,在「塔山英雄團」,一群白髮蒼蒼的老人昂首挺胸,整齊列隊,口號嘹亮。

像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年都能在這個團裡見到。原政治處主任王英華說:「從團裡走出去的官兵,無論離開多久,回來了都是塔山好兵的樣子。」

原炮兵營教導員劉勳在團裡幹了十多年了,對「塔山情」深有體會:「每一年都會有很多不同年齡階段的老兵,回到自己的連隊、排房,來看一看自己曾經生活工作過的地方。」

讓劉勳印象最深的,是二連的老連長李德元:80多歲的老兵回到連隊,像個小孩一樣興奮,連蹦帶跳,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跑,這裡摸摸,那裡瞧瞧。「笑聲從進連隊就沒停過」。

不管是退伍轉業,還是工作調動,離開這支部隊幾年,甚至幾十年,「塔山英雄團」這個番號在他們心中永不磨滅。

去年,參加過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的炮兵連官兵一個不落,全部回到連隊。這群從戰火硝煙中退下來的老兵,只有一個請求:讓他們再操一次炮。

雖然已經脫下軍裝,動作也沒有當初的流暢,但這群帶著兒子、甚至孫子的老兵們在老連長的口令下跑位、架炮、瞄準……一板一眼,英雄風範絲毫不減。

這群老兵所操作的炮,早已不是當年的老式武器。這支部隊成立80年來,歷經5次改革,裝備不停更新換代,駐防地點數次更改,番號也幾易其名。

從騾馬化到摩託化、機械化,再到信息化的接續轉型中,一代代官兵勇當改革強軍先鋒,將塔山精神賡續相傳。

2016年初,團原副政委崔金濤的一紙轉業申請讓不少官兵吃了一驚。「逐年列裝的信息化裝備,讓我感到越來越力不從心。」離別之際,摸著熟悉的槍炮,這位老兵飽含深情地說:「一個軍人如果難以適應部隊轉型的需要,轉身離開或許是對部隊最大的貢獻。」

就在前幾年,這個團換裝了某新型步戰車,但是全團85%的官兵沒有接觸過該型裝備。為此,上級將98名直招士官分配至該團,填補專業人才的缺口。專業骨幹剛到該團,68名老兵就主動讓出班長崗位。

七連四班原班長葉少華擔任班長多年,還曾在全軍狙擊手比武中打破紀錄。然而,部隊轉型發展中,葉少華深深感到自己落了伍,主動向連隊遞交了退伍報告:「唯願我的轉身,換來部隊的轉型。」

原二營教導員在春節時得知自己即將交流到別的部隊,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了一對春聯:「一進塔山門一生塔山情 出了塔山門還是塔山人」。

如今,在改革強軍徵途中,「塔山英雄團」又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整個團將面臨轉隸、重組,原有的團編制將不復存在。

編制改英雄血脈不改,番號變戰鬥作風不變。軍改關頭,「塔山英雄團」的官兵們發揚當年塔山阻擊戰中先輩們用鮮血凝鑄成的塔山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勇於犧牲、敢打必勝。

今年,轉業指標較往年大大增加,部分軍官即將結束他們的軍旅生涯。原宣傳股長李耀華,已經被確定為轉業對象,連表都填了。但是,家離營院只有十幾分鐘車程的李耀華回家卻越來越少了,加班的次數越來越多了:「要趁著最後的一段時間,把各類資料整理好,也算為部隊作最後的貢獻吧。」

與李耀華一樣,待轉業的幹部全部堅守在崗位,照常工作、訓練,標準一分不降,幹勁一絲不減。

在改革的徵程中,既有急流勇退,又有深情堅守的。

原二連指導員李金鑫,入伍之前是金融專業畢業生,有一份在銀行的高薪工作。軍改之際,有朋友勸他轉業回地方,一起「撈金」。

李金鑫斷然拒絕:「我當兵提幹後之所以選擇回到『塔山英雄團』,是因為在團裡的日子才是我要的生活,我的青春因為『塔山英雄團』而精彩。面對改革,堅守是我心靈的選擇」。

上等兵高翔抱著鍛鍊的心態來到部隊,本想幹兩年就退伍。在「塔山英雄團」的一年多時光,他深深地愛上了兩件事:跑步、讀書。「很享受在部隊的日子」。

面對軍改,這個20歲的小夥子道出了幾乎所有「塔山人」的心聲:想繼續在部隊幹下去,成為軍改的見證者,期待軍改之後的英雄部隊新面貌,更想以自身的努力,成為軍改的參與者。

2011年4月11日,「塔山英雄團」在駐訓場舉行」弘揚塔山精神,建設過硬團隊「主題教育。

【紅色記憶】

2015年軍校畢業後,李曉曦被分配到了「塔山英雄團」,知道消息後,姥爺只扔給他一句話:「那個仗是你打的嗎?」李曉曦漸漸明白:英雄團隊固然榮耀,但自己不能躺在團隊的功勞簿上,只有給單位增光的義務,沒有給團隊抹黑的資格。

一名戰士在團裡組織的「書香塔山」朗讀活動中說:「過往的功勞和榮耀,是前輩們攻克下的陣地,作為『塔山傳人』,堅守陣地、再立新功是對他們最好的匯報。」

「塔山精神」是「塔山傳人」心中的精神高地,就如69年前的塔山陣地一樣,不容失守!

相關焦點

  • 塔山阻擊戰:不可磨滅的經典戰例
    其中,塔山阻擊戰是遼瀋戰役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同時也是最為殘酷的一場陣地防禦戰,成為戰史中不可磨滅的經典戰例。無塔無山的必爭之地塔山是塔山堡的簡稱,通往錦州的要塞道路穿村而過,地理位置至關重要,而實際上的塔山並不像它的名字中所表述的那樣,它只是一座大約有100戶人家的小村莊,塔山沒有塔更沒有山。
  • 六天六夜 浴血榮光!
    方隊之中,「塔山英雄團」戰旗光榮位列第一排。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塔山,因1948年那場艱苦卓絕的阻擊戰而永載史冊。塔山英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一支英雄部隊的精神高地,譜寫了一曲永恆的壯麗篇章。一面榮譽戰旗,一支英雄部隊。今天,我們重溫歷史,仰望戰旗,感受「塔山英雄團」的不朽功勳與鐵血榮光。
  • 塔山一戰28團硬扛敵「趙子龍師」,和另外一支部隊,共享榮譽稱號
    塔山阻擊戰是遼瀋戰役時期最關鍵的一戰,其中東野4縱、11縱要用兩個縱隊的兵力,擋住國民黨軍東進兵團的進攻,戰鬥持續了六天六夜,最終國民黨軍的東進兵團也未能突破我軍的陣地,我軍以付出3000多人傷亡的代價,斃傷國民黨軍近7000人,而戰後有4個團分別被授予了榮譽稱號:
  • 不要傷亡數字只要陣地,解放軍苦守六天,傷亡3000斃敵6000多
    擔負塔山阻擊戰的,是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第11縱隊及兩個獨立師。9日一早,程子華和4縱司令吳克華、副司令胡奇才、參謀長李福澤再次來到前沿視察作戰準備,發現塔山村地勢低,又處在敵火力控制下。
  • 塔山阻擊戰:中外戰爭史上經典防禦作戰的範例
    那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塔山阻擊戰。塔山阻擊戰軍用地圖塔山是塔山堡的簡稱,意指一座有塔有山的士兵堡壘,然而塔山並沒有塔也沒有山。全力向我軍前沿核心陣地塔山堡突擊,國民黨軍在督戰隊驅趕下,從正面和兩側衝上來。正面的敵人被機槍壓了下去,但兩側的敵人趁機佔據了村邊的民房,戰鬥逐漸轉入巷戰。守衛塔山陣地的解放軍34團的戰士們從殘垣斷壁的各個角落,同衝上來的敵人展開白刃格鬥。國民黨軍也是打紅了眼,其451團正、副團長帶頭衝鋒,均被擊斃在陣地前。戰到傍晚,國民黨軍已經付出了傷亡1300人的重大代價,但還是不能向塔山前進一步。
  • 戰史|塔山、黑山、徐東:解放戰爭中的三大阻擊戰
    我人民軍隊從南昌起義到抗美援朝戰爭的徵戰歷程中,組織實施了一系列大小阻擊戰,其中解放戰爭時期遼瀋戰役中的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以及淮海戰役中的徐東阻擊戰,堪稱經典。解放戰爭時期,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和徐東阻擊戰——這三大阻擊戰對整個戰役的局勢走向和最終結果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每一場阻擊戰的勝負都可能影響國共雙方的命運。
  • 塔山阻擊戰前,副司令員親上前線,發現一情況說:我們險些成馬謖
    塔山阻擊戰是遼瀋戰役中,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等部為保障主力奪取錦州,於遼寧錦州西南塔山地區對增援錦州國軍進行的防禦作戰。此戰前,副司令員胡奇才親上前線,發現一情況後說:我們險些成馬謖。蔣介石派出由侯鏡如指揮的「東進兵團」和由廖耀湘統領的「西進兵團」,意圖從東西兩側增援錦州,塔山是國軍東進兵團馳援錦州的必經之路。塔山距錦州30公裡,距錦西4公裡,離葫蘆島不過5公裡,是東北我軍堵住國民黨援軍的必爭之地,敵我兩軍在這裡進行了生與死的搏鬥。1948年10月7日,奉命堅守塔山的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先後抵達。
  • 死亡讚美詩《英雄團》恐怖死神塔納託斯
    2015純正MOBA手遊《英雄團》,引爆手遊MOBA時代!隨時隨地,MOBA一下!感受暢爽團戰,體驗競技激情,盡在純正MOBA手遊《英雄團》!2015純正MOBA手遊《英雄團》邀您關注:《英雄團》官方網站【http://h.longtugame.com/index】 (責任編輯:王貝貝)
  • 塔山勁旅有個「打仗輪訓班」
    該旅素有「塔山勁旅」之稱,這支從戰火中走來的英雄部隊歷來有研究打仗的好傳統。從輪訓班結業,意味著排長黃展超拿到了該旅獨立指揮演練的「入場券」。據悉,與黃展超同期結業的,還有44名指揮軍官和參謀軍官。3年多來,這個輪訓班培育了一批能謀善戰的基層指揮員,因此也被官兵稱為「打仗輪訓班」。
  • 儒商故事|曹長宏:「和文化」打造「百年塔山」
    水母網9月30日訊  (YMG記者尹琳 通訊員凌一丹)對於塔山,主峰之巔巍峨的三和塔,是體現天、地、人三和的融合與象徵。而對於塔山集團來說,三和文化是塔山發展歷程的象徵,也是指引。    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讓塔山集團和它的當家人曹長宏找到了「訣竅」———以「和文化」打造百年塔山,和諧共生,共謀發展。
  • 接到戰鬥傷亡報告,林彪:「不要傷亡數字,只要塔山。」
    這次戰役中,國軍共派出11個師,東北野戰軍派出8個師,蔣介石對國防部戰地視察組第四小組組長羅奇命令道:「此役由你親自督戰,不攻克塔山,軍法處置!」十月十日拂曉,國軍在錦西、葫蘆島一帶駐紮,其餘部隊則向塔山、白臺山發動進攻,塔山阻擊戰打響。國軍在東北野戰軍陣地的障礙物前受到輕重火力猛烈射擊,未能攻佔塔山。
  • 塔山「17黨員志願服務隊」 勇做疫情的逆行者
    「17黨員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們活躍在防疫一線,在塔山社區的每個角落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17黨員志願服務隊」黨員紛紛向黨組織主動請願、交上承諾,根據塔山社區黨委組織統一調度,有的當上了路口勸返點指揮員,有的當上樓片小組宣傳員,有的當上了居家隔離指導與管控員,有的則成了公共場所的消毒員……他們忙碌的身影,成了當下塔山社區一道讓人感動的最美風景線。
  • 激烈的塔山之戰,雙方各投入了多少兵力?傷亡情況如何?
    塔山阻擊戰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個遼瀋戰役的大局,因此又被人列為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阻擊戰之一。塔山沒有塔,也沒有山,只是金洲和錦西附近的一個小漁村,但塔山的位置很重要,不僅錦西到金洲,還有一條鐵路通過。錦州戰役是遼瀋戰役初期國共兩黨在東北戰場的一次決戰,對解放軍來說,打下錦州就意味著切斷了東北敵軍與關內蔣軍的直接聯繫。
  • 希望組建「全女性」漫威英雄團
    花木蘭是中國經典的女性英雄角色,作為好萊塢中極力捍衛女權的明星,布麗拉爾森能夠喜歡花木蘭這個角色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除了表示自己非常期待觀看《花木蘭》之外,布麗拉爾森還提出了新的想法。
  • 漫畫小品《跟著爸爸去跑步》4:塔山落日
    爸爸:「塔山落日」是桂林著名山水風景,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小帆:那邊小拱橋上有人架著相機在拍照,我們也去那裡拍照吧!爸爸:好的,手機給你!小帆:夕陽在緩緩下沉,幾乎接近前方的樹梢了,這裡拍攝視角不好!爸爸:那我們跑到前面去看一看吧,那裡視角應該很寬闊。